《广西林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2023—2035年)》.docx

上传人:奥沙丽水 文档编号:333454 上传时间:2025-07-17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3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林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2023—2035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广西林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2023—2035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广西林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2023—2035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广西林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2023—2035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广西林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2023—2035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西林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2023203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2024年4月前言1第一章规划背景3第一节保护利用成效3一、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取得突破3二、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基本建立4三、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成效明显5四、特色林草种质产业稳步发展7五、种质监督管理能力持续增强7第二节存在问题8一、种质资源的保护压力日益突出8二、保护利用投入和支持力度不足8三、种质创新和良种利用有待加强8四、配套政策及人才队伍不够完善8第三节必要性和重要性9一、林草种质遗传多样性保护的需要9二、珍稀、濒危和特有种质保护的需要9三、林业生态

2、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需要10第四节发展趋势和机遇11一、全球遗传多样性保护需求日益增大11二、国家和自治区的顶层设计不断加强12三、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赋予新使命13四、面向东盟助力地区生态安全新任务14五、广西林业实验室组建注入科技动力15第二章总体要求16第一节指导思想16第二节总体思路16第三节基本原则19第四节规划期限20第五节规划目标20一、总体目标20二、阶段性目标20第三章主要任务23第一节种质资源保护23一、林草种质资源普查23二、重点种质资源收集管理23三、种质资源保护和监测能力提升25四、林草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和升级26第二节种质资源利用27一、林草资源高效鉴定与筛选27二、林草

3、品种创制与开发利用28三、林草良种选育和推广应用29四、种质资源技术合作与交流29第四章重点项目建设布局31一、广西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和数据监测平台工程.31二、广西林草种质资源库建设工程31三、广西珍稀濒危及高价值乡土树种保护利用工程38四、广西种质创制和良种基地建设工程39五、广西林草种质资源鉴定和评价工程42六、广西林草种质资源科普和教育工程42第五章保障措施43一、加强组织领导43二、完善法制保障43、弓*4四、加大政策支持44五、强化宣传引导44附表表1-1广西重点收集林木种质资源目录表1-2广西重点收集草种质资源目录表2广西国家级、自治区级林草种质资源库(现有)表3广西国家级、自治区

4、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现有)表4广西林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项目规划表附图图1广西林草种质资源库布局图(现有)图2广西林草种质资源库布局图(规划)图3广西林草良种基地布局图(现有)林草种质资源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遗传多样性的载体,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事关物种安全、粮油安全、生态安全以及现代林业事业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2020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打好种业翻身仗”的战略部署,指出“做好

5、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第一仗”;2021年10月,国家层面印发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将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列为首要行动,彰显了国家对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高度重视。为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种业振兴行动的决策部署,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广西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按照方案要求,由自治区林业局牵头组织,编制广西林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2023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在深入分析广西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成效、存在问题、必要性和重要性、发展趋势和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广西林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总体要求、规划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建设布局以及保障措施。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232035

6、年,其中20232025年为近期,20262030年为中期,20312035年为远期。近期发展目标与“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林草种苗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林草种质资源收集工作方案(2023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草原发展“十四五”规划广西林业种苗发展“十四五”规划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划相衔接。第一章规划背景广西地处我国华南地区西部,东邻珠三角,南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全区森林面积1181.3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85953.26万立方米。广西自北向南跨越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北热带三大气候区,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广西植物分布具有

7、明显的纬向地带性,植被种类丰富。第一节保护利用成效一、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取得突破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于2021年4月全面启动,全区I1.I个县(市、区)的普查工作有序推进,林草种质资源家底基本掌握,收集保存种质资源数量由普查前的1.5万份提高到3.5万份。截至2023年11月,普查发现并登记优良单株、特异种质13607份;记录民间传统利用资源信息6709条;收集植物DNA样品11566份,采集植物标本63530份;发现植物新种15种(云峰马尾杉、邢氏马尾杉、全州樱花、毛花金花茶、桂西短蕊茶、谢氏膝柄木、方鼎报春苣苔、广西毛蕨、近黔中耳蕨、近亮叶耳蕨、显脉耳蕨、田林马铃苣苔等),新

8、记录物种22种,新记录科1个;新增收集保存林草种质资源50()余份;依托广西林科院初步建立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点5个,分别位于广西林科院、钦廉林场、六万林场、乐业县、马山县。二、种质资源保护体系逐步建立以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种质资源库、植物园及林草科研机构为主要载体,逐步建立原地保存、异地保存相结合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截至2023年11月,全区建设种质资源保存库26处,总面积43383亩(表1):按级别分类,国家级种质资源保存库5处,面积14824亩;自治区级种质资源保存库21处,面积28559亩。按保存库类型分,异地保存库23处,面积41332亩;原地保存库3处,面积2051亩。表I广西林草种

9、质资源保存库建设情况蜘税别9(八)而枳(*)异地保存库国家级314057自治区级2027275原地保存库国家级2767自治区级I1284合计2643383注:数据4计截至2023年”月.表2广西林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情况树种用途树种类型中质类型份)合计(份)种源家系无性系品种选冷材料合计9762021696S0361389335126主要用材林松类35(X)531498157杉木类65002500MO6按树类10950451793256972相思类2395596乡土珍贡树种92865117318917木本油料122857643501393木本香料12117350053847干群果类2086106

10、生物顺能191231林药林菜1553182250观笥树种5850231218809竹湎类17165236湿地树种1221437兰科植物398328726草种质35433543注: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11全区已收集种质资源数量35126份,按树种用途及类型分为15个大类(表2):松类8157份,杉木类3006份,棱树类6972份,相思类96份,乡土珍贵树种8917份,木本油料1393份,木本香料847份,干鲜果类106份,生物质能31份,林药林菜250份,观赏树种809份,竹藤类236份,湿地树种37份,兰科植物726份,草种质3543份。三、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成效明显全区利用优异种质资源育成并

11、通过国家和自治区审(认)定林木良种累计达到306个,现存有效林木良种277个,通过国家和自治区审(认)定草品种22个,获授权林草植物新品种46个(表3)。广西马尾松已进入高世代改良阶段,3年生2代马尾松家系年平均树高和胸径生长达到1.57米和2.27厘米,选育林木良种73个,其中通过国家审定林木良种3个、自治区审(认)定林木良种70个,并进入第3代种子园建设;杉木通过自治区审(认)定林木良种63个,平均材积增益较融水种源提高28.5%47.8%,建立45个优良种质无菌繁殖体系,开启了广西杉木优良种质无性利用的新模式,并进入第3代林木良种的推广应用阶段;选育校树林木良种54个,其中国家审定林木良

12、种2个、自治区审定林木良种52个,实现了校树良种使用率100%。2023年广西林科院、东门林场选送巨椽、尾叶校、杂交校种子34份随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开启了核树太空育种进程;选育油茶国家林木良种10个,自治区林木良种27个,获植物新品种权11个,其中“义”系列香花油茶新品种表型特征明显,优良经济性状突出,极大地丰富了广西特别是北回归线附近的油茶良种资源,油茶良种使用率达100%,新造林实现“三个100%”,即100%良种、100%2年生以上大杯苗、100%花果苗造林,年产茶籽45万吨、茶油10万吨,实现综合产值400多亿元,广西油茶最高单产和平均单产双双稳居全国之首;澳洲坚果自主选育良

13、种“桂热1号”在全国累积种植面积82.7万亩,其中广西达64万亩,成为我国澳洲坚果第二大主产区;全区桂花、茉莉花、罗汉松、金花茶、山银花、金槐等花卉品种的面积和产量居全国前列,金花茶、石斛属、苦苣苔科入选中国花卉协会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广西畜牧研究所等自主培育的桂南翅英决明、圭亚那柱花草等14个草品种通过了农业农村部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圆叶舞草、紫花苜蓿等8个草品种获得广西农作物品种登记,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林草良种化进程。表3广西林草良种审(认)定和新品种权情况林片用途(认)*新品种9自治区属名数量合计37262合计46主要用材林松类370校属8杉木类63桂花4桂树类252税属2竹藤美I

14、金合款属I珍贵乡土树种416朝竹属1木本;料IO27牡竹属I干鲜果类7木横属12生甥质能4泡桐属I木本香料8桑属2现篁树种7山茶塌8强地树种3松属2草种或密源1482紫微属I石魁喘1注:数据统计极至2023年3月。四、特色林草种质产业稳步发展广西素有“天然药库”“中药材之乡”“天然香都”等美称,中药植物资源种类达到7500多种,拥有极具特色的壮、瑶等少数民族医药资源,如广西特色道地药材“桂十味”、64种广西道地药材目录(第一批)和47种广西壮瑶等少数民族药材目录(第一批)。广西是全国天然香料产业最具特色的省份之一,累计发现天然芳香植物种类600多种,肉桂、八角自古以来就是广西占有绝对优势的特色

15、产业,一直独拥全球过半乃至更多的产量;横州茉莉花、防城港金花茶在国内外占有重要地位;后起之秀有沉香、香樟、白千层、山苍子等,共同组成广西香料树种的强大阵容。广西高价值用材树种资源如楠木、香合欢、大叶棒树、红椿、榔榆等,木材价值高,生态适应性较强,生长较快,人工栽培经济效益较高。此外,广西还有珍稀和特殊用途树种,如地枫皮、金毛狗、蒜头果等,为广西林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种质支撑。五、种质监督管理能力持续增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于2021年修订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林木种苗条例,进一步规范了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品种选育、审定和推广,以及林木种

16、苗生产经营和服务管理等活动。2023年自治区林业局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林草种质资源库和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考核办法(试行)(桂林规(2023)4号),通过加强林草种质资源库和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的动态管理,完善考核体系,筑牢我区种质资源基础,提高林木良种选育水平和生产能力,推动我区林木良种化进程,助力林业高质量发展。第二节存在问题一、种质资源的保护压力日益突出随着人为活动、气候环境变化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多种因素影响,林草特有种质、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种流失的风险增加,部分古老、优异、珍稀、特色的林草资源保护难度不断加大,流失风险加剧。二、保护利用投入和支持力度不足林草种质资源保护涉及的地域广、周期长、难

17、度大,资源收集、科研攻关和良种选育、繁育、推广等工作对资金需求大,但每年林业种业资金投入不足,缺乏稳定经费支持。三、种质创新和良种利用有待加强一是香料树种、特殊用途树种、生态修复树种、高抗性树种等林草种质的挖掘和利用有待加强。二是选育的良种树种结构不平衡,现有良种主要是松、杉、校和油茶等四大类树种,占良种数量的80%以上。三是良种推广力度不够,有相当数量的良种未开展大面积推广,如棱树、油茶、澳洲坚果造林使用的无性系过于单一。四是良种选育创新和更新换代能力有待提高,如高世代、高增益的良种选育工作较缓慢,高抗性及特殊用途的良种缺乏。四、配套政策及人才队伍不够完善一是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仍需完善,种质资

18、源产权保护取证难、查处难、处罚轻,对研发主体利益保障能力仍有待提高。二是缺乏从事林木种质资源领域研究的人才,大量相关科研工作进展缓慢。三是种质资源基础性、前沿性研究比较薄弱,原始创新能力有待提升,高质量、高水平的自主创新成果不多,转化率不高。第三节必要性和重要性一、林草种质遗传多样性保护的需要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也是林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保护遗传多样性,不仅可以保留濒临灭绝的种质,保留对人类和自然具有重要作用甚至是未知作用的基因,保障人类的生存条件,而且还可以为其他学科的研究和科技创新提供基础。林草种质资源保护的核心是遗传多样

19、性保护。广西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已知高等植物1046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2种。由于自然或人为活动因素的影响,广西部分野生植物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推进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明确保护策略,最大限度地保护全区林草种质遗传多样性十分必要。二、珍稀、濒危和特有种质保护的需要根据广西植物名录记录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初步结果,广西珍稀、濒危、特有植物近100O种,如广西青梅在广西仅存30多米高的母树1株,幼树、幼苗50多株,一直处于极度濒危的状态;广西火桐在靖西市仅剩存3株,在全区境内也仅有700多株;广西特有植物瑶山苣苔

20、种群数量仅为100O株左右,且多为10株以下的小种群或单株。所以对广西珍稀、濒危、特有林草种质加强就地保护、开展迁地保护,扩大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十分迫切及必要。我区林业部门通过枳极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开展珍稀濒危植物野外回归工作,膝柄木、德保苏铁、元宝山冷杉、蒜头果等广西珍稀、濒危、特有林草种质成功实现野外回归。通过建设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了已知兰科植物160种,包括最大的带叶兜兰、莎叶兰、台湾香英兰三大野生居群,近年在保护区还发现雅长山兰、雅长玉凤花、广西羊耳蒜、天贵卷瓣兰4个新种,堪称中国野生兰科植物的集中区、基因库。三、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广西是全

21、国重要的森林生态优势区、森林资源富集区、林业产业集中区、乡村林业示范区和林业改革促进区。广西林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丰富的林草种质资源作为支撑,为培育出更多种类的高品质苗木,需要应用林草资源库保存丰富的林草基因材料,也就是林草种质资源。通过建立收集、保存和利用林草种质资源的完整流程,充分发挥林草资源重要的生产和科研价值,在维护生态效益的同时,既为人类社会带来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为广西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林草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是乡村振兴和种业振兴的物质基础,是保障林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性资源。通过加强林草生物多样化保护,深度挖掘并保护新林

22、草种质,培育具有地理标志的林草新品种,增强改良林草良种的耐抗性,构建多元化林产品供给体系,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第四节发展趋势和机遇一全球遗传多样性保护需求日益增大种质资源既是发展种业的源头,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制定合理的种质资源保护策略,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生物多样性公约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相继实施,生物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世界各国认识到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从战略高度重视作物遗传资源多样性的保护、收集和保存工作。据国际种子联盟(ISF)统计,目前全球已建成种子(质)库约1750座,共收集保存740多万份

23、种质资源。2008年启用的挪威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截至2020年底已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农作物种子超过107万份,为全球很多贮存机构的农作物种子提供备份保存。英国韦克赫斯特植物园内的千年种子库目前储存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多种植物、24亿多粒种子,物种数占世界种子植物的16%。我国以农业为主的种质资源库建设越步较早、成果丰硕,截至2022年底,收集保存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总量突破54万份,保存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全国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利用规划(2014-2025年)提出建设1座国家林木种质资源设施保存主库,在东北、西北、华东等区域建设6座设施保存分库,目前山东分库、新疆分库已投入使用。

24、截至2023年10月,山东分库已收集保存林草种质资源4.78万份,在全国林草系统中设施保存数量最多。二、国家和自治区的顶层设计不断加强国家、自治区陆续出台政策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解决好种子问题,明确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打好种业翻身仗”的战略部署,指出“做好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第一仗”。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强调“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凸显做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为开展种质资源的普查、收集、保存、鉴

25、定、利用和共享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深入推进种质资源普查、保护、精准鉴定,加快种质资源库建设,加快推进育种创新。国家林草局印发林草种苗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和林草种质资源收集工作方案(20232025年),提出全面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基本建成国家、省两级和原地、异地、设施保存3种方式相结合的林草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全面提升林木和草种生产能力。为贯沏国家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决策部署,广西积极

26、推动林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进程。2022年2月,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广西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持续加强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提高林木品种选育水平,推动全区林业种业振兴快速发展,为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打造万亿林业绿色产业、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作出新的贡献。自治区林业局发布广西林业种苗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到“十四五”期末,摸清全区种质资源家底,系统、科学布局林草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和异地保存库,全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基本建成,良种繁育基地进一步完善,重点林木良种基地树种结构趋于合理,开展种源“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良种

27、选育技术进一步创新。三、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赋予新使命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强调,广西是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保护好广西的山山水水是我们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要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党的二十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对广西提出“五个更大”重要要求,强调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西篇章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为了把我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筑得更牢,广西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持续推进生态系统治理和修复,有效保护

28、生物多样性,不断夯实“绿色家底”。四、面向东盟助力地区生态安全新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近年来广西大力加强与东盟国家以及有关国际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成功实施多项跨境合作项目。如与越南高平省签署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谅解备忘录,为广西与越南在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对话及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组织实施大湄公河次区域核心环境项目一中越跨境生物廊道建设项目,积极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核心项目(CEP)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BCI)二期项目建设;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处自然保护区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山口和北仑河口两处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

29、湿地名录”;广西与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在松树、枝树、油茶、八角、肉桂等树种种质创新利用领域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活动。其中,广西林科院实施的澜沧江一湄公河地区油茶良种选育”项目得到国家领导撰文赞扬,并成功入选“科创中国”2021全球百佳技术转移案例。广西将积极落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全面加强林草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能力建设,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建设,持续加大林草资源保护力度,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外合作,为世界各国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林草创新利用跨境合作提供了范例,不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高质量建设现代林业强区,推动绿色发

30、展迈出新步伐。五、广西林业实验室组建注入科技动能2023年12月,自治区组建成立广西林业实验室,由广西林科院和自治区直属十三家国有林场牵头,广西大学、广西森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八桂种苗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华沃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林业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组建,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广西林业实验室立足南方松杉核、阔叶乡土速生树种、油茶、香料香精等领域,开展树种遗传改良与繁育、高质量可持续经营、林产品精深加工、林业碳汇、人工林生态等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着力构建产业链、生态链、创新链、人才链和价值链深度融合的新理论与新方法体系,重点突破相关领域面临的“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促进林业全产

31、业链优化升级和创新发展,助力现代林业强区建设。广西林业实验室的组建,将引进全国高水平科研团队进行科技攻关,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林草种质科技基础创新能力,解决制约林草资源保护利用发展的瓶颈问题。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按照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1+1+4+3+N”目标任务体系的要求,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坚持林草种质资源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定位,坚持保护优先、高效利用、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我区林草种质资源丰富、区位独特、品种优良等优势,围绕林草

32、科技原始创新和现代种业发展需求,以广泛收集、安全保护和高效利用为核心,集中力量攻克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的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构建多层次收集保护、多元化开发利用、多渠道政策支持的新格局,为建设种业强区,保障生物多样性安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第二节总体思路围绕种业振兴发展目标,聚焦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两大重点,以林草种质资源普查、种质资源收集、种质资源库建设、保护和监测能力提升、资源鉴定和筛选、种质创制和开发、良种推广和应用、种质交流和合作等环节为技术路线(见图1),落实实施主体分工(见图2),全面提升我区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林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建立保护体系林草种质资源普查

33、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监测能力提升初步性状鳖定和评价标准制定原生地保护原生境恢复动态监测提高遗传多样性提高物种多样性资源鉴定和筹选表型、基因型深度笠定和评价优异基因挖掘和突破性材料创制繁殖材料费=提高良种利用能力提高树种结构的完善种质交勺照赞和交流j国最荡募图1保护与利用技术路线自治区林业H、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T原地阵、异地库各种质资海库监沟平台广西林科院设施保存麻广西农科院、职业技术大学图2保护与利用实施主体分工18第三节基本原则分类与分级保存相结合。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布局,加强品种精准鉴定,实施应保品种全覆盖。优化配置保存方式,推动活体与离体、短期与长期、原生境保护

34、与异地保存、设施保存相结合,科学保存全区各类林草种质资源,构建国家、自治区、社会多层次的林草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形成区域特色明显、资源优势突出、互补互联、共享共保、科学高效的林草种质资源保护新格局。保护优先与持续利用相结合。持续收集和优先保护“珍、濒、特”林草种质资源,创新保护方式,确保林草种质资源不丢失。实施优异种质资源创制与应用,创新技术方法,丰富林草种质资源和材料的种类和多样性。在强化林草种质资源保护的同时,做好林草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切实发挥林草种质资源在保障物种、食药、能源、生态和经济安全中的基础和支撑作用。能力建设与机制创新相结合。实施一批支撑林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点工程,依托广西

35、林业实验室,完善资源保护保存设施设备和创新利用平台,提升种质资源保存利用能力。健全资源管理体制和共享利用机制,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为林草种质资源安全保护和高效利用提供基础保障。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发挥政府林草种质资源保护的主导作用,落实市县政府的属地责任和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单位的主体责任。调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林草种质资源保护的积极性,探索中央、地方、社会资金广泛参与林草种质资源保护投入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分工明确、密切协作的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多元化新模式。第四节规划期限按照广西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规划期限为20232035年,分三期实施,近

36、期为20232025年,中期为2026年一2030年,长期为20312035年。第五节规划目标一、总体目标全面完成林草种质资源普查,规范化开展林草种质资源收集和登记;完善原地、异地和设施保存库,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建成系统完整、科学高效的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种质资源安全保存数量大幅提升;建立高效完善的林草种质资源鉴评和基因发掘体系,强化重要性状的深度鉴评和优质、抗逆、高效基因挖掘;推进种质资源创新与开发利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能力不断提高;良种基地树种和选育良种树种结构趋于合理,开展种源“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良种选育技术进一步创新;建立林草种质资源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强化信息化管理与交

37、流合作。二、阶段性目标(一)野生种质资源得到有效收集和保护,引进优异资源不断增加,资源结构不断优化,保存总量大幅提升。到2025年,新收集种质资源5000份,收集总量达4万份,其中纳入我区林草种质资源库长期保存3.5万份,引进资源比例提高到2%;到2030年,新收集种质资源1万份,收集总量达5万份,纳入我区林草种质资源库长期保存4万份,引进资源比例提高到5%;到2035年,新收集种质资源1万份,收集总量达6万份,纳入我区林草种质资源库长期保存4.5万份,引进资源比例维持5%。(二)攻克一批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键技术,发掘一批有重要育种价值的新基因,创制一批突破性的新种质。到2025年,完成5

38、00份种质资源的重要性状鉴定和评价;到2030年新增500份种质资源的重要性状鉴定和评价,总量达到1()0()份;到2035年新增500份种质资源的重要性状鉴定和评价,总量达到15(X)份,为新品种培育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三)开展林草良种和新品种培育联合攻关,重点在绿色、抗逆、高产、优质、专用等突破性新种质、新品种、新良种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到2025年,新增林草良种80个,新品种3()个。到2030年,新增林草良种100个,新品种50个。到2035年,新增林草良种100个,新品种50个。(四)构建由种质资源原地(异地)保存库、设施保存库、鉴定评价平台、监测系统及大数据平台组成的广西林草种质资

39、源保护、鉴定评价和共享利用体系。到2025年,基本完成种质资源保存库和鉴定评价平台认定与完善;到2035年,基本完成原生境保护点、监测系统及大数据平台及种质资源数据库、信息查询、展示体系完善与补充建设。表4广西林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阶段指标表5(期性指标单位目来近期:2023-2025年中期,2026-2030年长期:2031-2035年累计种质资源收集总量万份3.54566资源库长期保存总量万份3.23.544.54.5委定和评价资源总量份/500I(XX)I5(X)1500培育林单良种个29980I(X)I(X)579培育林草植物新品种个4630505()176第三章主要任务第一节种质资源

40、保护一、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开展全区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重点开展野生种质资源调查,抓好珍稀、濒危的重要乡土树种、乡土草种、竹类、藤本植物、木本香料、野生花卉、湿地植物、药用植物和具有重要或潜在利用价值的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工作。实现全区林草种质资源物种全调查,并达到修订名录、物种资源量评估、保护植物濒危现状评估、大尺度的生物多样性评估以及长期监测的目的。其次,通过开展专项调查和民族植物学调查、访问工作,收集与保存各地的特异种质资源及重要种质,完善重点收集目录(附表1),包括:重点经济植物的特异种质、重要林木资源(速生物种、当地家具物种等)、重要草种资源、观赏花卉,道地药材及珍贵药用植物、茶饮

41、植物、野菜资源、染料植物等,并进行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工作;采集种质资源DNA样本,为建立广西林草资源基因库提供材料,采集植物标本,补充广西植物标本库。二、重点种质资源收集管理(一)全面开展林草种质资源收集。依托种质资源库、植物园、良种基地和科研单位重点收集广西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的林草种质资源及珍稀濒危特有种质资源,包括野生林草种质资源、重要栽培利用林草种质资源、从国外引进的林草种质资源等,原则上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定期公布可供利用的种质资源目录。近期按照林草种苗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林草种质资源收集工作方案(20232025年)要求,发布广西林草种质资源收集实施方案

42、20232025年),新收集种质资源5000份,收集总量达到4万份。中期和长期林草种质资源收集总量分别达到5万份和6万份。(二)规范开展资源登记和档案管理。制定林草种质货源登记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规范登记要求和登记标准,对现有种质资源和新收集的种质资源等进行科学登记。优先从国家和自治区级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单位等登记主体开展,逐步向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其他登记主体延伸,强化登记主体对登记资源来源和真实性的审核,加强监管。同时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完善调查数据和保存数据、科研记录及图表照片等数据资料,实施档案电子化管理,按要求及时录入和更新相关数据库。专栏】林草种质资源收集与登记到20

43、25年,实现全区县级林草种质资源收集全覆盖,新收集林草种质资源5000份,收集总量达到4万份,编制广西林草种质资源名录,完成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交报告,基本完成现有林草种质资源的桀中登记,2025年后实行林草种质资源即时确认、即时登记和即时调整。到2030年,新收集种质资源1万份.林草种质资源收集总量达到5万份。到2035年,新收集柠质资源1万份,林草种质资源收集总量达到6万份。(三)完成林草种质资源汇交。逐步完善林草种质资源汇交保存机制,建立健全广西种质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切实保障收集的种质资源得到安全保存。收集的林木种子和DNA材料,汇交到国家和自治区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保存;收集并繁育

44、的草种质活体材料在有关草种质资源库保存;收集的草种子材料在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自治区草种质资源库保存。三、种质资源保护和监测能力提升(一)开展种质资源保护行动。重点对全区珍稀、濒危树种种质资源,新研发的优良无性系、良种和新品种资源,良种采穗圃、种子园、母树林、优良种源的优良林分和有价值的科学试验林种质资源,具有医药价值的林草种质资源,具有重要保护利用价值的防护林树种、乡土树种、地方主要造林树种种质资源,以及其他具有特殊价值的林草种质资源进行重点保护并依法开放利用。开展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抢救性保护行动和人工繁育技术的开发利用,重点推进资源冷杉、元宝山冷杉、蒜头果、金毛狗、江南油杉、狭叶坡垒、广西青

45、梅、膝柄木、望天树、兰科等保护和利用。重点推进松、杉、核等主要用材树种,红锥、大叶栋、香合欢、黄豆树、红椿、米老排等速生乡土阔叶树种,楠木、青冈、西南桦、黄檀属等珍贵用材树种和红木类树种,八角、肉桂、沉香、樟树、山苍子等特色木本香料树种,油茶、核桃、澳洲坚果、板栗、油桐、油梨等木本粮油树种,广西特有道地药材,美丽异木棉、凤凰木、白玉拦、风铃木、粉花山扁豆、罗汉松、苹婆等观赏树种等保护和利用。国家和自治区林草种质资源库建设单位开展挂牌立标保护行动,在林草种质资源库设立界标、界桩,并在交通要道、林区边缘等显著位置设立种质资源库标牌。将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林草良种基地和林草种质资源库落地上图,同时加强辖区内种质资源保护和管理,组织护林员开展日常巡查检查。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对辖区内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严厉打击非法侵占和破坏林草种质资源行为。(二)实施种质资源标准化保存和定期监测制度。制定主要林草种质资源采集、保存标准,对收集和登记的林草种质资源进行基本性状鉴定、信息采集和编目入库,进行长期保存,并根据不同种质资源的类型、保存年限等,对入库(圃)保存的种质进行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保行业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