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注意事项.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36280 上传时间:2019-08-13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8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注意事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注意事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注意事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注意事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注意事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注意事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注意事项.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手术 注意事项,亟需完成及术前准备的工作,急救: 解除呼吸道阻塞,高颅压(频繁呕吐、极度躁动)和高血压。 诊断及鉴别诊断: 迅速鉴别意识障碍的原因(心、脑病变、水盐平衡或代谢障碍),不要忽视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疗。 尽早行CT扫描,明确血肿诊断,确定是否有手术适应症。 确定脑出血是原发或外伤性,一般而言微创适合于进展缓慢的外伤性血肿。 对脑内出血要仔细鉴别,排除禁忌症(出血性疾病、肿瘤卒中、血管畸形和颅内动脉瘤)。病史、体检和辅助检查,影像学诊断有助鉴别,特别注意血肿部位、形态,有无增强效应等。,选择适应症: 并非所有血肿具有手术适应症,应该按照操作常规选择适应症。对不伴有功能障

2、碍和高颅压的基底节小血肿,可先行保守治疗;巨大血肿伴有脑疝者适,合手术开颅去骨办减压,后者对解除脑疝、保护功能及保存生命起重要作用;脑干功能衰竭者不适宜手术。 尽量详细的术前体格及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血常规、凝血象、血糖、肝肾功和血生化。 医患沟通: 需要讲明诊断;疾病的特点(重、变化快、预后差);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抢救生命及改善功能);微创手术的特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那些危险性、并发症;解释患者可能预测的预后等。并且耐心听取病家意见,并回答每一个问题(实事求是地解释疗效),直至完全接受有关手术可能出现的所有意外。沟通时应实事求是地进行交流,既不夸大微创手术好的一面,也不避免涉及可

3、能不利的一面,最后让病家做出选择。 手术同意书的签署: 手术同意书的签署是慎重的,它是普遍认可具有一定法律依据效果的文件。同意书内容应尽量全面而完整,能含盖术前谈话的所有重要内容。患者对手术应有充分的知情权,按规定手术同意书必须由直系亲属和本人签署。,相关的要求,准备头部皮肤(全部剃光头发)。 穿刺点定位: 头前、前侧部,表浅部血肿可经片定位;深部、小血肿或枕部血肿应在CT屏幕下定位;穿刺点的设置应避开颅内重要结构。 使用定位器作定位穿刺,必须在CT屏幕下定位。 CT定位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固定头部,要严格防止患者头部位置的移动(甚至点头状呼吸),划定位线前,最后还做一次血肿最大层面的单层扫描。画

4、定位线不能马虎、不能太粗,最好使用记号笔。稍有大意,都将影响定位精度。 靶点选择原则:穿刺道不经过额窦、脑膜中动脉主干(翼点)、静脉窦及中央沟旁;选择血肿最表浅的部位进入,有利于避开血管。 选择靶点一般在血肿中心外侧5毫米;大血肿靶点可在血肿中心偏后;巨大血肿可采用双靶点穿刺。,保护性医疗对医疗全程的安全、医患关系的和谐至关重要(包扩我们的语言、行为举止,手术环境,工作作风等,处处给病家一种信任感)。 穿刺手术应在手术室或专用治疗室进行。室内应有良好照明,配有空气消毒、吸氧、心电监护、心肺功能复苏设施及相关药品器材。 无论神经内、外科医生,执行的所有操作,使用的手术环境和技术必须符合外科操作无

5、菌原则和相应的规范。 手术时机选择:超早期、早期和择期(多为6小时左右)。,术中注意事项,术中施行心电及生命体征监测。 控制躁动(安定 米哒唑仑)、 必要时施以短时静脉麻醉(异丙酚)。调控血压(硝普钠 硝酸甘油)。 一般采用局麻,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舌后坠为维持呼吸通畅者应托起下颌、插入通气导管等,难以维持的呼吸困难者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术中充分吸氧。 徒手钻颅穿刺时须多人配合瞄准,严格使钻颅沿两条(水平、垂直)线行进。做到精准定位,钻颅时最好使用限位器,以减少损伤。,使用定位器方法按定位器操作规程进行。 深部血肿、小血肿穿刺钻颅可使用定位器导向。定位器能避免穿刺的人为误差、达到精确穿刺目的,

6、可使初学者很快掌握微创穿刺技术。 向脑组织刺入或拔除微创针时,应插入塑料针芯方可进行。 血肿周边常有液态血,可先穿刺血肿浅层抽取容易尽快减压,减压后再进入靶点。 抽取血肿时不用过大负压,较小血肿抽取后不做过多冲洗。,若疑有再出血可能,在获得血肿减压效果后即改为等量冲洗,不宜做繁多的操作和大量抽吸,采用以液化引流为主的治疗。 清除过程准确记录出入液体量。穿刺在血肿腔内时,可用生理盐水以震荡手法交换血肿腔内液体,有利吸出粘稠血块和制作出空腔,后者有利冲洗。 大血肿穿刺若遇抽吸困难时,可用双针穿刺行对口引流。 液化剂的使用不能千篇一律,根据病情有强化和弱化和正常使用等不同方式。 术中术后均应防止低血

7、压,严禁烂用降压、大剂量脱水,由此产生的脑缺血将可能严重影响功能恢复和预后。,重点注意的问题,施行微创手术,应将防止手术最大危险-再出血,列为贯穿手术始终的指导思想。 提示再出血可能的迹象和表现: 1.血压过高和极度躁动不安。 2.影像学提示:血肿大而不规则;血肿不在高血压脑出血好发部位;血肿腔内有异常密度影像。 3.年龄较轻、无高血压,发病后血压不高者。 4.既往有神经症状、体征(头痛、癫痫、麻痹、瘫痪)。,5.脑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患者。 6.有酗酒、慢性肝病、肝功异常。 7.凝血障碍病史,长期服用阿斯匹林、抗凝药者。 8. 超早期手术者。 9.手术中过度抽吸,表现为抽出量明显大于血肿计算

8、量。 10. 定位不准,穿刺针引起血肿边缘损伤出血,表现吸引有新鲜出血,吸出后凝固。 11.拔管时再出血原因为:穿刺时已损伤了血管,由于穿刺针的压迫而不出血,拔针撤出了压迫引发出血;针尖拔针时切割了血管。,要提高警惕、尽量避免发生,严格执行适应症禁忌症规范。对某些有严重再出血倾向但不得不进行手术者,应事前解释清楚,并尽量对其原因迅速作出相应处理,及时解除危险因素。一旦发现应作针对处理,直至止血,若出血无停止倾向应及时开颅手术。 疑有再出血可能者,使用液化剂时,要慎用或不用肝素。,术后冲洗及治疗,一般情况下开放引流管在术后4小时(颅压过高可提前开放),根据病情每日冲洗1-3次。 引流袋高度根据具

9、体情况而定,术后早期采用低位引流。当有多量脑脊液引流时,应提高袋口高度至120-180mm,维持正常颅压。 术后第一天最好复查CT,及时了解血肿缩小后穿刺针尖位置,及时调整以利引流。 术后第三天后根据引流情况可复查CT,以决定何时拔管。,根据病情随时复查CT。 术后引流不畅的处理: 1.首先,了解和调整穿刺针位置和方向。 2.振荡血肿腔,适度抽吸消除针口阻塞。 3.增加液化剂浓度、剂量和使用频率。 4.多针穿刺或重新穿刺。 5.观察。 拔管时间3-5天(可延长至10天)。 脑脊液漏的防治,术后治疗重点,冲洗治疗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由于常有昏迷、呕吐误吸等,早期常规使用抗菌素,目

10、的主要为防治肺部感染,一旦感染征象明显应更换有效广谱抗菌素。 关于止血药的应用:不主张人人使用,主要用于出血倾向、手术中有新鲜出血者,应选用2-3种止血药。 脱水剂应根据下列情况使用:血肿大小和血肿残留情况;中线结构移位情况;环池是否清楚;有无高颅压情况;脑水肿情况等),根据颅压高低使用甘露醇、甘油果糖或速尿每日1-3次,颅压不高要减少或不用,不主张长时间使用大剂量脱水剂。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早期可保持轻度脱水)适时补充电解质。,降低颅内压、调控血压、头颅或全身降温,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早期鼻嗣流质,维持营养。 预防和治疗系统并发症,特别是控制肺部感染,早期行气管切开。 防止术后低血压:长期脱水、血浓缩、低血压可导致脑缺血、脑梗塞;术后突然血压骤降或显著低于术前血压,导致脑灌注压明显下降、由此产生的脑缺血可能严重影响功能恢复和预后。 原发疾病及合并症的治疗。 早期施行康复治疗。 心理治疗。,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