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肿瘤.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36619 上传时间:2019-08-13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肿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第五章肿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第五章肿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第五章肿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第五章肿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肿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肿瘤.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病理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第五章 肿瘤,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第二节 肿瘤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第五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六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第七节 常见肿瘤举例 第八节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本章主要讲解的内容,第一节 肿 瘤 的 概 念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异常增生 异常分化,肿瘤细胞的特点:,肿瘤细胞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 生长旺盛,呈持续性生长,与机体不协调。 不同程度上失去发育成熟的能力,甚至接近于幼稚

2、的胚胎细胞 肿瘤细胞的这些异常特征可以遗传给子代细胞,肿瘤细胞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非肿瘤性增生:包括炎症、创伤时增生和生理状态下的再生,均为反应性增生,适应机体需要,具有原来正常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病因去除后不再继续增生。 肿瘤增生:持续增生,与机体需要不相适应,致瘤因素不存在时肿瘤仍继续增生,给机体带来危害。,良性 癌来源上皮组织 恶性 肉瘤来源间叶组织,肿瘤,第二节 肿瘤的特性,一、肿瘤的一般形态 二、肿瘤的组织结构 三、肿瘤的异型性 四、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一、肿瘤的一般形态 (一)肿瘤的形状,形状与生长部位、组织来源和生长方式等有关 良性:球形、椭圆形,分叶状、囊状, 有包膜 组织深

3、部肿瘤 恶性:不规则,树根状浸润性生长, 无包膜 良性:息肉状、蕈状、乳头状 皮肤粘膜的肿瘤 恶性:菜花状、溃疡状,常为一个(单发),有时多个(多发、多中心生长);体积可极小(原位癌),有时可达数十公斤。,(二)肿瘤的数目和大小,(三)肿瘤的颜色,一般:呈灰白 血管瘤:暗红色 脂肪瘤:黄色 黑色素瘤:黑褐色,(四)肿瘤的硬度,与肿瘤类型,实质与间质比例,有无变性有关,通常较来源组织硬度大。 实质多于间质者,质较软;坏死较软 间质者,质较硬 ;钙化,骨化质硬 脂肪瘤质软,纤维瘤质韧,骨瘤质硬,二、肿瘤的组织结构,肿瘤组织:实质+间质 (一)肿瘤的实质:肿瘤细胞的总称。(识别组织来源,进行肿瘤命名

4、,分类的依据) (二)肿瘤的间质:主要由结缔组织和血管构成,有时还有淋巴管。(支持、营养作用),三、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上,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分化:肿瘤细胞和组织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的相似程度。 间变:恶性肿瘤细胞缺乏分化的状态。,(一)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主指肿瘤组织在空间排列上与其起源的组织的差异,良性肿瘤:不同程度的异型性 恶性肿瘤:很明显,细胞排列紊乱,失去正常的层次 和结构,恶性肿瘤细胞有高度异型性,表现为: 瘤细胞多形性 瘤细胞一般较大,形态大小不一致,有时可出现瘤巨细胞。但少数分化很差的恶性肿瘤细胞较正常细胞小,圆

5、形,大小一致。 核的多形性 大小、形状及染色不一致,核增大且核浆比例增大,出现巨核、双核、多核或奇异形核。核染色深,染色质粗颗粒状分布不均,核仁肥大数目增多。核的归极性丧失。核分裂象多见,可见不对称性、多极性等病理性核分裂象。 胞浆的改变:常呈嗜碱性,四、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肿瘤细胞的代谢旺盛,以恶性肿瘤更明显。 (一)核酸代谢 合成DNA和RNA增强,分解降低 (二)蛋白质代谢 合成及分解皆增强,合成超过分解 夺取正常组织的蛋白质分解产物 还可合成肿瘤蛋白 (三)酶系统 氧化酶减少,蛋白分解酶增加,酶谱一致性 (四)糖代谢 糖无氧酵解过程增强,第三节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一)肿瘤的生长速度

6、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可呈间断性的生长与停滞。 恶性肿瘤生长快,易发生变性、坏死、出血及感染等继发性改变。,一、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二)肿瘤的生长方式,1.膨胀性生长 大多数良性肿瘤 肿瘤常呈结节状,具有完整的纤维性包膜,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明显。 位于皮下者,检查常可推动。手术后很少复发。,2浸润性生长 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肿瘤无完整包膜,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分界。 临床检查时,肿瘤固定而不活动。手术后经常复发。,3.外生性生长,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皆可有此种生长方式 发生在体表、体腔表面或自然管道表面的肿瘤,常向表面生长,形成突起的肿物。恶性肿瘤同时在基底部有浸润性生长,可形成癌性溃疡。,(三

7、)肿瘤的扩散,良性肿瘤仅在原发部位不断生长增大,并不扩散。 直接蔓延 恶性肿瘤扩散方式 1.直接蔓延 转移 恶性肿瘤细胞沿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或神经束衣侵入并破坏邻近正常组织或器官继续生长的过程.,2.转移,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至它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类型的继发性肿瘤的过程。 淋巴道转移 血道转移 种植性转移,淋巴道转移(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瘤细胞局部淋巴结(肿大,切面灰白)远处淋巴结 例: 肺癌肺门淋巴结 乳腺癌同侧腋窝淋巴结 鼻咽癌颈淋巴结 胃癌胸导管左锁骨上淋巴结,血道转移(为肉瘤最常见的转移途径),多个散在,球形、边界清楚 瘤细胞 血管远处血

8、管形成转移瘤 瘤细胞体静脉右心肺动脉肺转移癌 例:骨肉瘤、绒癌肺转移 瘤细胞门静脉肝转移 例:胃、肠癌肝转移 瘤细胞肺静脉左心 全身各器官(脑、骨、肾) 瘤细胞胸、腰、骨盆静脉通过吻合枝脊椎静脉丛 椎骨及脑组织的转移.,种植性转移,体腔内器官的恶性肿瘤蔓延至器官表面时,瘤细胞可脱落,种植在体腔内其他器官表面,形成多数转移瘤。 例:胃癌大网膜、腹膜、卵巢等处 肺癌胸腔内,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1、局部压迫和阻塞 体表无大影响 颅内颅内高压 消化道肠梗阻、 肠套叠 2、继发性改变 例: 卵巢囊腺瘤蒂扭转(腹痛,急腹症) 血管瘤破裂大出血,死亡 粘膜下肿瘤溃疡,继发感染 3、激素分泌过多 垂体前

9、叶嗜酸性性腺瘤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生长激素),一、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二、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除引起压迫和阻塞症状外,还可引起: 1、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并发症 3、恶病质 4、异位内分泌综合症 5、副肿瘤综合症,第五节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良、恶性肿瘤区别时的注意事项,相对性 交界性 可变性 不一致性,第六节 肿瘤的命名及分类,一、肿瘤的命名 肿瘤命名的一般原则是: (1)表明肿瘤的良性或恶性(即生物学特性)。 (2)表明肿瘤的组织来源。,良性肿瘤的命名 瘤:来源组织名称+“瘤” 恶性肿瘤的命名 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来源组织名称+“癌”。 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

10、肿瘤。来源组织名称+“肉瘤”。 癌肉瘤:肿瘤组织中既有癌的成分,又有肉瘤的成分。,(一)常见肿瘤的命名,(二)少数其他肿瘤的命名,母细胞瘤:来源于幼稚组织的肿瘤 以“恶性”为字首命名的肿瘤 以病或人名命名的肿瘤 以瘤结尾的恶性肿瘤 以瘤细胞形态命名的肿瘤 以“瘤病”命名的多发性良性肿瘤,二、肿瘤的分类,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淋巴造血组织 神经组织 黑色素细胞 胎盘滋养叶细胞 其他肿瘤 性索 生殖细胞 三个胚叶组织,第七节 常见肿瘤举例,一、上皮组织肿瘤 二、间叶组织肿瘤 三、淋巴造血组织肿瘤 四、其他组织肿瘤,一、上皮组织肿瘤,(一)良性上皮组织肿瘤 乳头状瘤 肉眼:由被覆上皮(皮肤或粘膜)发生

11、,外生性生长,呈乳头状结构。,(二)恶性上皮组织肿瘤,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 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群。 肉眼:可为蕈状或菜花状,不规则结节状,并呈树根状或蟹足状浸润。质地较硬,切面常为灰白色,较干燥。 镜下:癌细胞排列成“癌巢”,与间质分界清楚。网状纤维染色见网状纤维位于癌巢周围,癌细胞间无网状纤维。 癌多经淋巴道转移,晚期经血道转移。,较常见的癌有: 1、鳞状细胞癌,来源于鳞状上皮,多发生于覆有鳞状上皮的组织或器官,或鳞状上皮化生的上皮。 镜下:增生的上皮突破基底膜向深层浸润,形成不规则的癌巢。,多见于老年人面部。来源于表皮的基底细胞或原始上皮芽。,2、基底细胞癌,基 底 细 胞

12、癌,镜下:癌主要由深染的基底细胞样癌细胞构成,外周细胞常呈高柱状,栅状排列。,3、移行上皮癌,来源自膀胱或肾盂的移行上皮,常为多发性,乳头状。,(三)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癌前病变: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长期存在有少数可转变为癌。 非典型增生: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增生的细胞层次增多、排列紊乱、极向消失;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而深染。可分为轻、中、重三级。 原位癌:指累及上皮或表皮全层的重度非典型增生或癌变,但尚未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者。,(1)粘膜白斑 (4)大肠多发性息肉 (2)宫颈糜烂 (5)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 (3)纤维囊性乳腺病,二、间叶组织肿瘤,(一)良

13、性间叶组织肿瘤 1、纤维瘤 由纤维组织发生,常见于四肢及躯干的皮下。 肉眼:大小不一,圆形或椭圆形,有完整的包膜。切面灰白色,质硬韧,见编织状条纹。,2、脂肪瘤,来自脂肪组织。多见于四肢及躯干的皮下组织。 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很少恶变。 肉眼:大小不一,呈单个性或多发性生长,为椭圆形或分叶状,有完整包膜,质地柔软。切面呈黄色。,3、脉管瘤,血管瘤:来自血管组织,多为先天性发生,常见于儿童。鲜红色或暗红色,无包膜。 分为两型: (1)毛细血管瘤 (2)海绵状血管瘤 淋巴管瘤:由增生的淋巴管构成。灰白色、无包膜。,4、平滑肌瘤,来源于平滑肌,最多见于子宫。 肉眼:肿瘤呈结节状或球形,界限清,质硬,

14、切面常为编织状。,(二)恶性间叶组织肿瘤,病理变化: 间叶组织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年。 肉眼:体积常较大,质软,灰红色,湿润,细腻似鱼肉状。 镜下:肉瘤细胞弥漫排列,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网状纤维染色在肉瘤细胞间可见网状纤维。 多数先由血道转移。,常见肉瘤,(1)纤维肉瘤 来源自纤维组织。 肉眼:结节状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无包膜或假包膜。切面粉红或灰白色,均质如鱼肉状。,(2)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镜下主要成分为成纤维细胞和组织细胞样瘤细胞,尚可见原始间叶细胞、单核细胞、多核巨细胞、泡沫细胞及炎细胞等。 (3)脂肪肉瘤 多发生与深部软组织,40岁以上成年人。 (4)平滑肌肉瘤 多见

15、于子宫和胃肠道,中老年多见。,(5)骨肉瘤,最常见于四肢长骨,来源于骨母细胞。 肉眼:灰红色呈鱼肉样,可见坏死与出血。,三、淋巴造血组织肿瘤,(一)恶性淋巴瘤 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为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恶性增生而形成。(1)霍奇金病 (2)非霍奇金淋巴瘤(80-90%),(二)白血病,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生形成的恶性肿瘤, 其特征为骨髓内异常的幼稚白细胞弥漫性增生,同时还出现于周围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常明显增多,并可广泛浸润于肝、脾、淋巴结等全身各器官。,复习题,名词解释:肿瘤、异型性、癌、肉瘤、癌前病变、原位癌、癌肉瘤。 肿瘤的组织结构和异型性 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方式 肿瘤的命名原则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癌和肉瘤的区别 常见肿瘤举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