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趋势兼论东亚经贸整合之进展.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37333 上传时间:2019-08-1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62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趋势兼论东亚经贸整合之进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趋势兼论东亚经贸整合之进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趋势兼论东亚经贸整合之进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趋势兼论东亚经贸整合之进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趋势兼论东亚经贸整合之进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趋势兼论东亚经贸整合之进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趋势兼论东亚经贸整合之进展.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區域貿易協定的發展趨勢 -兼論東亞經貿整合之進展,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經研處 陳美菊 中華民國 96 年 6 月 10日,中正大學授課,2,大 綱,壹、經濟整合之主要型態 貳、RTA/ FTA簡介 參、RTA/FTA 當今發展現況 肆、東亞經貿整合 伍、結語,3,壹、經濟整合之主要型態,依整合程度深淺分為5種,4,優惠性貿易(Preferential Trade),A國單方面給予B國若干特定產品優惠關稅待遇 例如紡織品進口關稅由20%下降至0%,美國,巴拿馬,T=20%,T=5%,例如:1.美國加勒比海盆地經濟復甦法 2.歐盟對非洲、加勒比海及太平洋地區發展中國家之洛梅協定,5,自由貿易區(

2、Free Trade Area),特色: 1.降低區內關稅及非關稅貿易障礙 2.各自保有其對外之關稅及貿易政策,T為特定對外關稅,6,關稅同盟(Customs Union),T為特定產品對外關稅,T=10%,特色: 1.區域內貨品自由流通(區域內貨品免除關稅並廢除 非關稅貿易障礙) 2.相互協議採取共同之對外關稅及貿易政策,7,共同市場(Common Market),T=10%,特色:除關稅同盟所具備之特色外,再加上生產要素(人員、資金、勞務、貨品)均可自由流通。如南錐共同市場,T為特定產品對外關稅,8,經濟同盟(Economic Union),T=10%,單一貨幣,特色:除共同市場所具備之特

3、色外,再加上經濟、貨幣政策之統合,如歐盟。,9,貳、RTA/FTA簡介,背景 WTO對RTA/FTA之規範 RTA/FTA洽簽現況 RTA/FTA議題內容,10,背 景,多邊貿易體系自由化進展緩慢。 各國藉由簽署區域性或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強化經貿互動關係。 區域經濟整合逐漸成形,未參與者有被邊緣化(marginalized)之虞。 藉由對外市場開放,推動國內經濟改革。,11,WTO之基本原則,WTO,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公平競爭,透明化,可預測性,漸進式自由化,RTA為WTO最惠國待遇的例外 RTA/FTA自由貿易的次佳選擇,12,RTA/FTA之法源依據,GATT 1994 第24條(GA

4、TT第24條釋義瞭解書) GATS 第5條 授權條款(Enabling Clause):1967年11月28日對開發中國家差別及優惠待遇、互惠及充分參與之決議,13,涵蓋範圍,GATT24 絕大部份貿易(substantially all the trade;SAT) 限制性之商業法規(other regulation of commerce; ORC)24(8) 避免形成區域壁壘(Regional Block),14,RTA/FTA洽簽現況,區域主義源起於1950年的歐洲: 1951年成立煤鋼共同體;1957年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暨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歐洲經濟共同體改為歐洲共同體,六個

5、創始會員國(荷、比、盧、義、德、法)建立關稅同盟,之後又陸續有許多國家申請加入。 RTAs自1990年代初期起出現大量增加:1948-1994年間,GATT接到124個RTAs(與商品貿易相關)的通知,而自WTO於1995年創立以來,另有超過240個包含商品及服務貿易的RTAs通知。其中最知名且具代表性之RTAs有歐洲聯盟(1993)、北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聯盟、南亞區域合作聯盟、南方共同市場等,數量仍在不斷地增加中。,15,RTA/FTA 洽簽現況(續),截至2006年12月底已有368個RTA通知WTO,其中292個係依據GATT 第24條、 22 個係依據授權條款、54個係依據GAT

6、S第5條。已通知368個RTA中,已執行有 215個。 估計截至2010年將達全球RTA的數目將達400個,其中90%為自由貿易協定,10%為關稅同盟。,16, RTA/FTA 議 題 內 容,貨品貿易 服務業貿易 檢驗檢疫 技術性障礙 政府採購 投資 智慧財產權 爭端解決,17,參、RTA/FTA 當今發展現勢,發展趨勢 區域範圍逐漸廣化:新RTA/FTA的形成、 現有RTA/FTA會員增加、跨區簽署RTA/FTA。 整合程度逐漸深化:經濟整合到經濟聯盟,再邁向政治聯盟。 全球三大地區經濟整合 歐洲板塊:EU 12(1993) EU 15(1995) EU 25(2004) EU 27(20

7、07) 美洲板塊:NAFTA (1992)US-CAFTA-Dr(2006) 美洲自由貿易區 亞洲板塊 :東協自由貿區(1992)東協+中國(2004) 東協+N(2010?),18,已簽署成立 洽簽研議中,南錐共同市場(MERCOSUR),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成立美洲自由貿易區(FTAA),歐盟-墨西哥 自由貿易區,正擴及南美洲國家,中國-東協 自由貿易區 (2010年),歐盟 15國 (EU),2007年增加為27國,非洲、加勒比海-歐盟 自由貿易區 (計約70餘國),日本-東協 總括性經濟 夥伴架構協定 (2003年),日本-南韓 自由貿易區,日本-新加坡 新世紀經濟 夥伴協定

8、 (2002年),歐盟-東協,東協-印度,東協-紐澳 緊密關係協定 (CER),台灣巴拿馬FTA(2003.8.21簽訂) 台灣尼加拉瓜FTA(2006.6.16簽訂) 台灣瓜地馬拉FTA(2005.9.22年簽訂) 台灣薩爾瓦多和宏都拉斯FTA(2007.5.7簽訂),中國-香港、澳門更緊密經貿 關係安排(CEPA),全球經貿網絡成形,東協自由 貿易區 (AFTA),2004年東擴增加為25國,美國與中美洲 (US-CAFTA-DR),、,美韓FTA完成諮商,19,肆、東亞經貿整合 一、 東亞地區經濟整合之進程,階段一:市場導向之區域整合單邊自由化之萌起 1980、1990年代,日本及新興工

9、業化國家大舉向東南亞地區投資。 競次單邊自由化(Race-to-the-bottom unilateralism) ,東南亞國家為爭取外資及創造就業,開始進行單邊的關稅減讓。 階段二:單邊自由化加速推動 1990-2000年間,隨著中國開放市場,東南亞國家及中國更致力於加速進行單邊的關稅減讓。 2001年東亞國家的平均適用稅率均低於8%,機器進口稅率降至5%。 階段三:制度性區域整合盛行:中國帶動骨牌效應 APEC 1997年推動部門別自由化(EVSL)失利後。 WTO 2001年啟動的杜哈回合談判,進展不順。 中國與東協洽簽FTA後,骨牌效應迅速擴張。,20,二、東亞經貿整合新趨勢 (一)東

10、亞展現雄厚整合商機,近年來東亞各國經貿快速成長,區域內貿易大幅成長,經貿版圖明顯擴張, 商機日益雄厚。 東亞出口占全球總出口比率2005年已增至26.3,主要來自區域內出口 (intra-regional export)的增加;2005年東亞區域內出口比率(13.2)已 超越北美自由貿易區(10.6),逐步逼近歐盟(25.5)。,21,東亞各國出口重心移轉至區域內國家,隨著東亞經貿的加速整合,東亞國家出口重心已由過去的歐美市場, 轉為區域內國家。其中,台、新、南韓等東亞國家區域內出口占其總 出口比率,已由1991年的41.4增達2005年的57.2;同期間,日本 亦由32.1增達46.8。,2

11、2,中國取代日本,成為東亞國家出口品的主要吸納市場,東亞國家對中國及香港、日本出口依存度變動,中國、香港,日本,1986 1991 2000 2003 2005 年, 隨著中國在東亞產業分工鏈角色的擴大,2005年東亞國家對中國及 香港出口依存度已擴增至22.7;對日本出口依存度則下降至7.5%。,(二)中國扮演東亞整合樞紐角色,23,東亞各國對中國、香港與日本出口依存度比較,單位:,24,中國及香港成為東亞各國貿易出超主要來源 台、新、南韓三國合計對中國及香港貿易出超,1996年已達404億美元,2005年續增至1,098億美元。東協四國對中國及香港貿易出超1996年達61億美元,2005年

12、增至86億美元。,日本 42億(8.3),台、新、南韓 404億(79.7),東協四國 61億(12.0),日本 60億(5.4),東協四國 86億(7.8),台、新、南韓 952億(86.7),1996年 507億美元,2005年 1098億美元,東亞國家對中國及香港貿易出超,25,(三)東亞整合轉由制度面力量主導,中國 2004.11簽署,日本 已與星、菲及馬 簽署FTA,南韓 2006.5簽署 (泰國除外),中國-東協FTA 預定將於2010年成立,日本與東協更緊密經濟夥伴協定(AJCEP)自2005年8月開始諮商,東南亞國家協會 1967年成立,1992年簽署東協自由貿易區共同有效優惠

13、關稅協議 2003年決議於2020年轉型為類似歐盟的經濟共同體 2006年決議將東協經濟共同體的目標提前至2015年,1999年東協與中日 南韓發表東亞合 作聯合聲明,確 定在經濟、貿易、 金融、科技等8個 領域開展合作,東協加三,東協加,印度、紐西蘭、澳洲, 東亞經貿整合由市場力量轉由制度面力量主導,並以ASEAN為軸心,朝向ASEAN Plus 整合模式進行。,東協加一,2006.8 日本宣布推動東亞經濟夥伴協定,東協加六,26, 東亞各國積極推展雙邊經貿結盟,27,政治因素致國際經貿 空間拓展不易,對外投資及貿易過 度集中於東亞地區,製造業微利瓶頸,科技產業研發能力不足,劣勢(Weakn

14、esses),優勢(Strengths),台灣為東亞零組件 主要供應國之一,台灣與東亞經貿整合 日趨緊密,台灣為東亞主要投資國,台商經營模式 廣泛被東南亞及大陸 企業模仿學習,三、東亞地區經濟整合對台灣經濟之影響 SWOT分析,28,區域經濟整合台灣出口 產品適用較高的關稅 產生貿易移轉效果,區域經濟整合不利台灣 吸引跨國企業來台投資,產業面臨空洞化危機,台商投資帶動對外貿易 效果減弱,威脅(Threats),機會(Opportunities),兩岸經濟交流熱絡 並掌握文化與語言的優勢,掌握全球分工體系中的 重要一環,東亞經濟整合帶來龐大商機,已加入APEC及WTO確保 經貿平等地位,四、東亞

15、地區經濟整合對台灣經濟之影響 SWOT分析(續),美國積極與亞洲國家 洽簽FTA,兩岸關係的不確定性,29,資料來源:經濟部投資業務處。,台灣對東亞投資概況 (累計至2006年12月底),台灣為僅次於日本的東亞重要投資國,30,台灣與東亞經貿整合日趨緊密,東協加三占我進出口之比重,出口,進口,單位:%,年度,31,全球產業鏈垂直分工,台灣為東亞零組件主要供應國,32,亞洲躍居全球經濟成長新動能 東協加三為擁有20億人口、逾8兆美元生產總值的龐大經濟區,近年來東亞各國經貿成長快速,商機日益雄厚。,資料來源:Global-Insight, Economic Outlook, May 11, 200

16、7,33,東協加三對我國經濟的不利影響最大,我國福利損失高達19.4億美元(占GDP的0.6%),其次是日中韓FTA,我國福利損失達13.0億美元(占GDP的0.4%)。 雙邊及多邊區域貿易協定對台灣之經濟影響,資料來源: 世界銀行2004年出版之Global Change and East Asian Policy Initiatives第四章New Regional Trading Development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東協加一、東協加三自由貿易區成立對我國可能衝擊 國外重要機構評估結果比較,34,35,美韓FTA之主要內容,36,美韓FTA對

17、台灣之經濟影響,(一)資訊與電子產品出口衝擊有限:在資訊科技協定(ITA)下,台韓與美國資訊與電子產品的關稅大都已降至零,因此美韓FTA短期內將不致衝擊我國出口到美國的資訊與電子產品,但因美韓簽訂FTA,貿易便捷化等因素的影響,美韓在高科技產業上的合作恐更緊密,將對我方不利。 (二)傳統產業倍受威脅:美國的成衣紡品最高關稅仍達32%、鞋類關稅仍達17%,美韓簽署FTA後,韓國將可享有極低,甚至零關稅的優惠,這將使我國與韓國同時輸美的競爭型產品,包括紡織成衣、鞋傘帽、塑膠、電視及監視器及工具機小五金等產品,面臨被韓國取代的威脅,而上述產品大部分為傳統產業外移後留下來轉型升級的中小企業,2005年

18、此類產品美國自台灣進口金額約49億美元,約占我出口至美產品之14%。 (三)投資轉向效果:依據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KIEP)預測,美韓FTA生效後外國人的直接投資平均一年將超過30億美元,其中日本和歐盟企業為了享受對美出口關稅的優惠政策,亦會增加對韓國的投資,這將不利我國吸引外資和技術的引進。,37,伍、結語,2006年7月26日世界貿易組織Lamy宣布杜哈回合中止談判後,各界預期雙邊與區域貿易協定的簽署將更為盛行。東亞國家除了是美國及歐盟極力爭取洽簽FTA的對象外,東亞區內FTA的洽簽數目亦急速增加中。 台灣在東亞分工體系演進過程中,兼具雁行區域經濟發展模式中的供需雙重角色,一方面仰賴日本提供關鍵技術及零件,另一方面提供中國及東南亞出口所需的中間財及零組件。 亞洲金融風暴後興起的東亞新區域主義,中國融入東亞分工體系,積極主導東亞地區經濟整合,加以我主要競爭對手國南韓已與美國完成FTA諮商,使台灣經濟備受威脅。東亞地區占我國對外貿易之六成,更是我對外投資之主要地區,東亞經濟整合的內涵及未來發展均值得我們關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