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设计整理ppt.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41097 上传时间:2019-08-14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设计整理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设计整理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设计整理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设计整理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设计整理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设计整理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设计整理ppt.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张细谦 教授、博士 广东教育学院体育系 副主任 广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委员 广东省教育学会体育卫生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 欢迎联系:13710892585 E-mail:,体育教学设计范例(简介),(该范例适应于体育教学展示或公开课) (水平 年级) 单位: 地址: 任课教师: 指导教师: 联系电话: 一、教 师 简 介,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一)学情分析 (二)教学指导思想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内容 (五)组织与教法 (六)教学流程 (七)单元计划(需注明说明课次),小学体育观摩课 教学设计观念的更新,新旧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比较,学习者的分析:从学

2、科本位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在他们身上既体现着发展的共同性特征,又表现出巨大的个体差异。教师不仅要承认差异,而且要客观地看待差异,具体体现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要有一定的“弹性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教学目标的确定:从运动技能的传授转向学生的健康发展,在进行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时,首先要认真分析体育课程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独特价值,而不是忙于确定这节课技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能把体育课当作是为学习这些运动技能、体育教师是为教这些运动技能而存在的。当然,这不是说不要教运动技能,而是要强调传授运动技能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体

3、育公开课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渗透全面发展的健康观念,使运动技能学练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身体发展与人格健全的过程。,学习内容的选用:从整齐划一转向灵活多样,体育课程标准只提出了各学段的内容标准,并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这为教师选用和设计教学内容留下了足够的余地,这也是新课程区别于传统课程的一种重要方面。由于新课程对教学内容的规定比较宽松,所以说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要体现出这个特点。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在一次课中尽量不要规定单一的教学内容,最好多设计几项内容,供学生和教师根据课堂情况进行选择,以满足实现学习目标的需要。,教学策略的制定:从因“材”施教转向主体生成,体育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提倡加强学生的自主

4、学习意识,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即时的学习效果,重视改变接受性学习的单一的教学方式,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对教学信息加工、消化与吸收的过程,鼓励主动积极的学习行为,允许学生应用和改进学习策略去理解、认识教学信息,在建构独特的学习情境中获得新的知识。因此,生成型的教学策略将会被广泛地采用。在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中,传统课程与新课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教学方式的设计:从单向灌输到主动探究,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对于变革教学方式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体育公开课在设计教学方式时理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不过,任何教学方式的设计和运用都不是毫无限制的,再好的教学方式也不能滥用。

5、只有充分认识各种教学方式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主体需要、客观教学条件及教学目标、教材特点等合理设计教学方式,才能扬长避短,真正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评价的设计:从甄别选拔转向促进发展,体育教学设计应把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作为重要的设计内容,从而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把握评价环节,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并对改进教学活动及时提供有效的信息。在体育公开课教学评价的设计中,教师要树立促进发展的观念,注重发挥评价在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记录成长及积极导向等方面的功能。,体育教学设计的原则,目标导向性原则 整体优化原则 程序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 灵活

6、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三步走:分析 设计 评价 体育学习需要的分析 体育教材内容的分析 学习者的分析 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 体育教学策略的设计 体育教学过程的设计 体育教学设计的评价,体育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体育学习需要的分析 体育教材内容的分析 体育学习者的分析,体育教学设计的过程,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 体育教学策略的设计 体育教学过程的设计,小学体育课的本质追求 “汗、会、乐”,汗:,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必须高度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 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必须具备一定的运动负荷; 小学体育教学运动负荷的安排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会:,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必须关注运动

7、技能的学习和提高; 运动技能是实现其他领域目标的载体,必须考虑在运动技能的学练过程中促成其他目标的达成; 重视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竞技运动项目的教材化改造。,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小学生的运动兴趣比较广泛,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 重视学校体育传统项目的教学,加强校本体育课程的建设; 辩证地看待快乐的实质,形式上的快乐不一定是真正的快乐。,运动负荷常用指标1:密度,一般密度:是指体育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每次课中的教学活动通常包括教师指导、组织措施、学生练习、观察与休息、学生互相帮助与保护等5项。

8、练习密度练习时间之和上课总时间100% 练习密度通常在3050%之间。,如何评价体育课的密度,在分析课的密度时,应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的性质、学生特点、场地器材设备及气候条件等来进行。例如,新授课,教师指导的比例就相对要大一些;而复习课练习的时间就相对要多一些。离开上述具体条件,就不可能对课的密度作出正确的分析。 思考与探究:那么,小学体育观摩课应该常用什么课型?怎么安排练习密度?,体育课生理负荷的安排,根据学生身心特征和教学过程的规律,每次体育课生理负荷的合理安排,一般应由小到大,逐渐加大,大中小负荷合理交替,到课快结束时,应逐渐降低生理负荷。 小学体育课生理负荷的安排,应遵循合理安排运动

9、负荷的原则,符合学生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机能适应性规律。,运动负荷常用指标2:心率,平均心率计算方法:点算法和面积算法 思考与探究:1、什么是点算法? 2、什么又是面积算法? 小学生体育课平均心率的参考阈值: 120130次/min,如何评价体育课的生理负荷,每次课的平均心率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心率曲线变化趋势是否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 课中练习前后心率的变化范围大小,以及休息间歇是否合理? 课后心率恢复情况如何,学生的反馈信息如何?,运动负荷常用指标3:强度指数,强度指数平均心率安静心率 强度指数评价表:,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不同类型,五种常见心率变

10、化曲线图,平均心率,时间,不同类型体育课 对运动负荷的不同要求,如何撰写 小学体育课教案?,学时计划的基本内容,学时计划的基本形式: 表格式、文字表述式、图解式等 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学时计划 都应有助于自己的有效教学; 都应包含以下基本内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师生活动、效果预计与课后小结(教学反思)等。,一、如何确定体育教学目标,体育课程目标的地位: 体育课程目标规定着体育课程编制的方向,决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也是体育课程实施和评价的依据。 标准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各地、各校和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体育课程目标

11、体系:,课程目标 领域目标 水平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对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 领域目标:是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 水平目标:是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从生物体育观到三维健康观: 解析初中新课程的课程目标,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 2、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与合作精神,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4、提高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教学目标应全面、明确具体,如何把体育教学目标制定得 明确、具体、切实

12、可行 ?,要想把课堂教学目标制定得明确、具体,首先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期结果要明确、具体;其次是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把握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1行为主体学生化,行为主体就是学习行为的主体,即学生,而不是学习结果的教师。合适的教学目标是为特定的学习者制定的。,2. 为动词科学化,行为动词主要用以表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具体行为。行为动词的科学化主权体现在以下几点: 行为动词的多样化; 结果性目标行为动词的可测化和可评化; 行为动词的层次性更加明显; 行为动词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要求。,3行为条件情景化,行为条件是指对学习过程和

13、结果的条件要求,新课程中对行为条件的表述主要有六种: 时间和速度; 环境因素,包括对学习空间和地点的限制; 作业条件因素,包括对器材的高度和重量的规定; 教学组织形式因素; 信息因素,包括是否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图表、书籍等; 完成行为的情境。,4表现程度具体化,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对学习目标所达成的最低标准或基本要求,用以衡量或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应达到的程度。,新课程体育教学目标的陈述,明确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准确使用行为动词 规定行为条件 说明预期结果,准确使用行为动词,描述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对健康的益处; 分析体育活动中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应用简单的方法测试自己的体能; 较好地掌握球类

14、项目中某一技术与战术; 自觉运用所掌握的运动技能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利用余暇时间带同伴经常参与体育锻炼; 帮助同伴选择调控情绪的适宜方法; 尊重他人参与学校和社区体育与健康活动的权利和义务。,学习目标行为动词范例1,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水平一: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 水平二:会做简单的组合动作 水平三:初步掌握运动基本技术 水平四:发展运动技战术能力 水平五:提高一两项运动的技战术水平 水平六:组织和参加小型体育比赛,学习目标案例分析1,1、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单腿支撑时身体的平衡感觉,提高动作的灵敏性,使学生主动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 2、在活动情节中,使学生逐步掌握燕式平衡的动作要领,发

15、展学生灵敏、协调与平衡能力,增强腿部力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 张艳华:韶关市东岗小学,学习目标案例分析2,进一步掌握抖空竹基本技术空竹的平衡调整,发展上肢力量。 发展学生的灵敏、平衡和协调能力。 弘扬民族文化,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建立战胜困难的能力,培养不怕挫折的精神,以及创新的能力。 蔡广华:东莞市樟木头中心小学,二、如何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16、,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思考与讨论:你认为我国体育课程内容存在 “难、繁、偏、旧”的问题吗?,正确认识目标与内容的关系,以目标的达成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各地、各校和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达成课程学习目标。 条条大路通罗马!,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 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 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 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 简单易行,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实践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综合性原则 需特别注意的是,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运动实践来实现的,

17、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通过室内课的教学或安排纯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活动来实现上述两个目标。,运动技能在新课程中的地位,1、运动技能学习是学生保持体育课程学习兴趣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 2、运动技能学习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体能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手段; 3、较好地掌握运动技能是落实课程标准其他领域目标的重要载体; 4、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运动技能的教学建议,要突出身体练习,不要安排室内课去讲动作概念和动作要领,不要纸上谈兵。 应尽量多地给学生运动技能的练习时间,减少讲解时间。 要考虑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去达成多方面的目标。 不能将运动技能的教学理解成竞技运动技能的教学。,如何撰写课后小结(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 2、失误之处; 3、教学机智; 4、学生见解; 5、再教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