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部分学习心理与辅导.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41623 上传时间:2019-08-1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52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部分学习心理与辅导.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十三部分学习心理与辅导.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十三部分学习心理与辅导.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十三部分学习心理与辅导.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十三部分学习心理与辅导.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三部分学习心理与辅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部分学习心理与辅导.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 学习心理与辅导,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学习动机、自我效能、学习策略等基本概念,明确学习观、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类型、学习理论和影响学习的主观因素等内容,掌握培养和提高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的基本方法。,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目 录,第一节 学习心理概述 第二节 学习理论介绍 第三节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及其辅导,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第一节 学习心理概述,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所谓经验包括外部的环境刺激、个体的练习、个体与环境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等。 学习观 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习的类型,回目录,心 理 学

2、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一、学习观,全面学习观 自主学习观 创造学习观 终身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观,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一)全面学习观,全面学习观: 学习者以浓厚而广泛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多地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学习,积极拓展知识面,丰富知识结构,促使自己成为一个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二)自主学习观,自主学习观: 学习者把自己当成学习活动的主人,掌握学习主动权,从而积极、主动且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树立自主学习观要注意以下几点: (1)自我定向 (2)自我探究 (3)自我评价 (4)自我调控 (5)自我激励,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3、 与 应 用,(三)创造学习观,创造学习观: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创新意识,运用多元思维,理解掌握知识、革新知识、发展知识。 常用的促进创造学习的方法有: (1)头脑风暴法 (2)检查单法 (3)希望点列举法 (4)组合法 (5)卡片排列法,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四)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观: 学习者着眼于终身充分发展的需要,培养自身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信息的方法,学会学习,并且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和信念。,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五)建构主义学习观,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过程。 2、学习过程包含两方面的建构。认知灵活理论(Cognitive

4、Flexibility Theory)认为,建构包含两个方面: (1)对新信息的理解是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的。 (2)从记忆系统中提取信息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仅是提取,建构一方面是对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二、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学习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 (1)主要掌握间接经验,直接经验的习得相对较少。 (2)学习的时间有限。 (3)学习具有一定被动性。,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三、学习的类型,按照学习的水平与结果分类 按照学习的目标分类 按照学习进行的方式及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

5、分类,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一)按照学习的水平与结果分类,美国心理学家加涅(Gagne)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与学习的结果对学习进行了不同的分类。 1、根据学习繁简程度,加涅将学习分为8类: (1)信号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 (3)系列学习 (4)言语联想学习 (5)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原理学习 (8)问题解决的学习,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2、按照学习结果,加涅将学习分为5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 (2)智慧技能的学习 (3)认知策略的学习 (4)态度的学习 (5)运动技能的学习,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二)按照学习的目标分类,布卢

6、姆(B.Bloom)以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为出发点,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3个领域,其中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6类: (1)知识 (2)理解 (3)应用 (4)分析 (5)综合 (6)评价,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三)按照学习进行的方式及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类,奥苏贝尔(Ausubel)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 (1)接受学习 (2)发现学习 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1)意义学习 (2)机械学习,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第二节 学习理论简介,联结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回目录,心

7、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一、联结学习理论,学习的联结理论强调复杂行为是建立在条件联系上的复合反应,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一)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通过一系列动物实验提出了联结学习理论,主要观点有: 1、 学习是以神经连接为基础产生的情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2、 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尝试与逐渐减少错误的过程。 3、 人和动物的学习都遵循3条重要规律: (1)准备律 (2)练习律 (3)效果律 4、 人类的学习比动物的学习要复杂。,(桑代克问题箱),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8、与 应 用,(二)行为学习理论,行为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关于“学习”的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最具代表性。 斯金纳把条件反射分为应答性条件反射(或经典条件反射)和反应性条件反射(或操作条件反射),学习可以看成是形成操作条件反射的过程。 操作条件反射的形成与强化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实验中的斯金纳),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二、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从整体上探讨学习的本质,切入学习的内在过程研究学习活动。其主要理论分支有: 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学习论,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一)格式塔学

9、派的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该学派关于学习的理论观点主要有: (1)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是对完整结构(完形)的组织,而不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2)学习是由顿悟实现的,即顿悟学习。 (3)创造性思维是建构“格式塔”的过程。,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发现学习是让学习者自己主动去发现知识的结构、结论和规律的学习过程。 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表现在: (1)有利于开发利用学习者的潜能 (2)有利于外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 (3)有利于学习者学会探索最优的方法和策略 (4)有利于信息的保持和检索,心 理 学

10、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三)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把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他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意义学习,而多数的意义学习是通过同化而实现的。 同化学习有3种方式: (1)类属学习(又称下位学习) (2)总括学习(又称上位学习) (3)并列组合学习,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四)信息加工学习论,信息加工学习论主要是解释人对环境中的有关信息怎样经由感官察觉、注意、识辨、转换、记忆等内在心理活动吸收并加以运用的历程,即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说明人的认知过程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大大促进了学习心理研究,引发了一场学习观念的变革。但也存在局限性。,心 理 学

11、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三、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着重阐述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代表人物有班杜拉(Bandura)、米勒(Miller)、多拉德(Dollard)。 主要理论观点有: (1)三元交互学习论 (2)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 (3)自我调节学习论,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Rogers)和康布斯(Combs)等。 认为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 强调学习形成自我,学习促进自我实现,学习是通向健康生活的钥匙。 强调非智力因素如动机、情感、人际关系等对学习的影响作用。,(罗杰斯),心 理 学 基 础原

12、 理 与 应 用,第三节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及其辅导,影响学习的主体因素有: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及其他个性因素等;客体因素有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等。 学习动机 自我效能感 学习策略 其他个性因素,回目录,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与学习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一)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 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类型: (1)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 (2)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3)普通型学

13、习动机与偏重型学习动机,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二)学习动机理论,国外有种种一般的动机理论,却没有专门的学习动机理论,但用一般的动机理论也可以解释人的学习行为。 早期的动机理论 归因理论 成就目标理论,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1、早期的动机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主要动机理论有: (1)驱力理论 (2)强化理论 (3)需要层次理论 (4)成就动机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2、归因理论,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对成功或失败的归因,会对今后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成败的原因分为3个维度: (1)内归因和外归因 (2

14、)稳定的归因和非稳定的归因 (3)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4个原因:(1)能力;(2)努力;(3)任务难度;(4)运气 韦纳特别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归因维度对行为影响的积极作用。,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3、成就目标理论,成就目标理论是近20年来形成的一种社会认知取向的动机理论。 该理论认为,成就目标、期望、归因、动机定向、自我能力知觉、社会比较和成就行为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从成就动机到成就行为存在更深层的内在机制。,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三)学习动机与学习,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特别是对于要有效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更是必要的。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15、表现在: (1)学习动机决定学习的方向。 (2)学习动机决定学习态度。 (3)学习动机对取得的学习成绩有很大影响。,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四)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应注意的问题有: (1) 确立学习目标。 (2) 检查学习效果。 (3) 适当参加学习竞赛活动。 (4) 正确归因。 (5) 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和策略。 (6) 树立学习榜样。 (7) 建立和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 (8) 享受学习成功感。,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二、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是指人们对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要的能力的信心或信念。 班杜拉认为

16、,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决定着人们将付出多大的努力以及在遇到障碍时能坚持多久。 自我效能感与学习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提高,(班杜拉),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一)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自我效能感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其影响学习成绩的作用方式有: (1)通过影响学生的自我期望程度而影响学习成绩。 (2)通过迁移或泛化影响学习成绩。 (3)通过影响对学习内容层次性的选择而影响学习成绩。 (4)通过影响学生的归因模式影响学习成绩。,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二)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方法有: (1)让学生在

17、学习活动中体验更多的成功。 (2)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 (3) 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 (4)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学会对学习情况作自我观察和记录。 (5)给学生以积极的归因反馈,并指导其进行适当的自我归因。 (6) 给学生以适当奖励。 (7)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8)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三、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当今教育心理学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 学习策略概述 基本学习策略,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一)学习策略概述,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中根据学习内容和自身学习特点,选择、组织、加工、运用学习方法,从

18、而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方案。 学习策略有以下特点: (1)主观能动性 (2)有效性 (3)过程性 (4)通用性,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二)基本学习策略,基本学习策略包括以下3种: (1)复述策略:是指在学习者的有意控制下,主动地以语言的方式,出声或不出声地重复先前学过的材料,以帮助记忆。 (2)组织策略:是对学习材料进行一定归类、组合的学习策略。 (3)精细策略:是指学习者利用表象、意义联系或人为联想等方法对学习材料精心加工,以增加理解和记忆。,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四、其他个性因素,影响学习的因素除上述几方面外,还有其他一些个性因素。 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

19、健康与疲劳,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一)智力因素,智力是指各种认识能力的总和,即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与想像力等的总和,其核心因素是抽象思维能力。 研究表明,智力影响个体的学业成就(包括学习成绩与工作业绩)。 但研究也显示,智力对学业成就并不具有决定作用。,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有关心理因素,如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性格、气质、情绪、情感、意志等。 非智力因素对个体的学习活动具有动力、指向、巩固、弥补智力不足等作用。 与学习有关的非智力因素有: (1)对知识价值的认识、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 (2)气质与

20、性格。 (3)情绪、情感与意志。,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三)健康与疲劳,身心健康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基础。 身体健康是指无感病变、损伤或缺陷,它对学习的影响是不言自明的。 心理健康则既无心理障碍和疾病,又能积极适应环境。心理不健康,如长期的焦虑、抑郁、严重自卑感、不安全感、嫉妒、敌对、犯罪感、自我无价值感等,都会影响学习活动持续、顺利地进行。,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复习思考题,1、解释概念:学习、学习动机、成就动机、归因、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 2、谈谈自己对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认识。 3、简述几种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4、简述学习动机理论。 5、如何培养和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回目录,心 理 学 基 础原 理 与 应 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