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庄子.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47690 上传时间:2019-08-1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46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庖丁解牛庄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庖丁解牛庄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庖丁解牛庄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庖丁解牛庄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庖丁解牛庄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庖丁解牛庄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庖丁解牛庄子.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庖丁解牛 庄子 寓言故事 庄子 名周(约前369约前286),战国时宋国蒙 (今河南商丘)人。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 代表。庄周的思想,继承并推进了老子的道家 思想,后人将他们合称为“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 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 ,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从 这种认识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 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 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 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 庄子也称南华经,是庄周及其门徒 、后学的著述总集。现存23篇,分内篇、外篇 、杂篇三个部分。后人大都认为内篇7篇

2、是 庄子本人所著;外篇15篇、杂篇1篇, 是庄周门徒及后学的作品。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的著作,以丰 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奇巧的结构,代表了 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解题 庖,厨师。丁,人名。解,分解、分割 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养生” 意为保养生命,主“指道理和方法,“养生主” 意为养生的主旨,也就是养生应该遵循的基本 原则。“庖丁解牛”是一则寓言故事,庄子通过 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 疏通课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介词 替 给 译文:庖丁替文惠君宰牛。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履:踩 名动踦:通“倚” 抵住 向:通“响”

3、 响声 奏:古:进 今:演奏 取得 译文: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 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发出砉砉的声音,进刀时 发出騞的声音,没有不符合音律的。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合:合乎 于:介词,引出对象。 译文:既符合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 经首乐曲的节奏。 文惠君日:“善哉!技盖至此乎?” 善:好 盖:通“盍” 何 译文: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 术怎么能达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释:放下 进:古:过 今:入 乎:相当于介词“于”,表比较 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进乎技矣:状语后置句 译文:庖丁放下屠刀回答说:“我所喜好的是道

4、 啊;已经超过技术领域了。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 ,未尝见全牛也。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之:助词 的 所见无非全牛者:判断句 成语:目无全牛 译文:我开始宰牛的时候,所见到的没有不 是整头牛的。三年之后,我就不曾再见到 完整个的牛了。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 欲行。 而:表转折 译文: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 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 未尝,而况大軱乎! 乎:相当于“于”,音节助词 天理:古:天然结构 今:伦理道德 因:依照 固然:古:本来的结构 今: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 下文的

5、转折 技:通”枝“ 枝脉 未尝:古:没有尝试 今: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 成语:切中肯綮 技经肯綮之未尝:宾语前置 译文:我依照牛的天然结构,击入大的缝隙,顺着(骨节 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的结构去动刀,脉络相连和 筋骨相结合的地方,没有拿刀去尝试,何况是大骨头呢 ?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岁:每年 名词作状语 月:每月 名词作状语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判断 句 译文: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他们是 用刀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 一把刀,他们用刀砍断骨头。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 刃若新发于硎。 刀刃若新发于硎:状语后置 译文

6、: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 ,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 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 新发于硎。 间:间隙 厚:厚度 厚度的刀刃 形容词作名词 乎:形容词后面的助词,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于:对于 成语:游刃有余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译文: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却是没有厚度的; 用没有厚度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 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为这样,我的刀 用了十九年还像刚磨出来一样。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 为止,行为迟。 虽然:古

7、:即使这样 今:转折连词 至于:古:到了 今: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视:目光 动词作名词 行:动作 动词作名词 行为:古:动作因此 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 活动 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 译文:即使这样,可是每当遇到筋骨盘结的地方,我 知道难以下手,就小心谨慎,眼神因此专注,行动 因此放慢。 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而:表修饰 善:通”缮”拭、擦 而:表承接 成语:踌躇满志 译文:动刀的幅度很微小,一下子牛就哗啦 啦地解体了,如同泥土散落在地上。这时 ,我提刀站立,环顾四方,觉得心满意足 ,把刀子揩干净,收藏起来。 文惠君曰:“善哉!

8、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 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为”字的用法和意义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视为止,行为迟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介词:替、给) (前一个是动词, 解;后一个介词:因此 )(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 因此) (两个“为”同义,都是介 词:因为) “乎”字的用法和意义 技盖至此乎 进乎技矣 依乎天理 而况大軱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疑问语气词:呢) (相当于 “于”,介词,表比较) (相当于 “于”,介词,可不译 ) (疑问语气词:呢) 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然”字的用法和意义 砉

9、然向然 奏刀騞然 因其固然 虽然,每至于族 怵然为戒 (都是助词,前一个是象声词词尾, 后一个是形容词词尾) (助词,象声词词尾)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代词:这样) (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 “地”) “于”字的用法和意义 合于桑林之舞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虽然,每至于族 (介词,引出对象) (介词,从) (介词,对于) (介词,引出对象) 文中是怎样描写解牛场面的?庖丁解牛给我们一 种什么样的感受? 课文赏析 庖 丁 解 牛 动作 : 声音 : 手触 肩倚 足履 膝踦 合于桑林之舞 乃中经首之会 砉、騞 手、肩、足、 膝四个部位的动作组成了一幅完整 的解牛图,

10、这一系列的动作连贯流畅,一气呵成,反 映了庖丁技艺的高超与动作的娴熟。 这些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庖丁解牛时动作的节奏感 ,使人觉得庖丁解牛的过程就是一系列艺术化、舞蹈 化的表演,这无论是对庖丁本人,还是对观赏者,都 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课文赏析 第2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一方面,写出了文惠君对庖丁的 夸赞,从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 另一方面,写出了文惠君对庖丁精湛 技艺形成的原因产生了好奇,提出问 题,引出下文庖丁的解答,从而从对 现象的描述转入对本质的追索,从旁 人的所见所感转入庖丁解牛经历和个 人体验的谈论。 课文赏析 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道”即“道

11、家”之“道”,是 庄子学说的灵魂,既承题 目“养生主”的养生之道, 又启收尾文惠君所说的养 生之“道”。这句话是庖丁“ 经验之谈”的总纲,概括了 庖丁谈话的全部内容。 三 个 阶 段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 三年之后: 方今之时: 未尝见全牛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不懂规律) (认识规律) (运用规律) 课文赏析 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2、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 律,运用规律。 得“道”的过程 : 1、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 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 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庖丁从用刀的角度来谈“

12、道”的境界的外在表现。 课文赏析 良庖岁更刀割也 族庖月更刀折也 臣之刀十九年以无厚入有间 对比 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 运用了规律,突出“道”之重要 3、谨慎小心,尊重规律 小结: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课文赏析 3、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 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从来不骄傲大意。 1、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 “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 ,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 目标。 2、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 规律,运用规律。 艺术特色 1、善于用寓言来讲道理。 思考:这个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依乎 天理”,“因其固然”,不断积累经验,就能 够逐渐掌握客观规律,在实践中进入自由 的境界,做到“游刃有余”;即使把握了客 观规律,面对具体问题,仍然要有谨慎的 态度,才能够把事情做好。 艺术特色 思考:如何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 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解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解 牛一样,牛一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 身、全生、养亲、尽年 . 2、善于刻画人物形象。 思考:文章是如何刻画庖丁这一形象的? 文章通过庖丁解牛的场面描写以及庖丁 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刻画了一位技艺 高超、工作谨慎、善于思考的人物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