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乳山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五四制)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347819 上传时间:2019-08-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威海乳山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五四制)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威海乳山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五四制)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威海乳山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五四制)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省威海乳山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五四制)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威海乳山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五四制)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威海乳山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五四制)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二语文温馨提示: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20分,其中5分为卷面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2.答题前,请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4.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A. 藩篱(fn) 分泌(m) 癖好(p) 鳌头(o)B. 箱箧(qi) 取缔(d) 褶皱(zh) 归咎(ju)C. 追溯(s) 遗骸(hi) 孕育(rn) 琐屑(su)D. 伎俩(li) 杀戮(l) 花卉(hu) 蟾蜍(ch)【答案】A【解析】【详解】B. 归咎(ji)。C. 孕育(yn)。D. 伎俩(ling)。故选A。2.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项是( )A. 次第 无动于中 不解之缘 风雪载途B. 繁衍 充耳不闻 长途跋涉 井然有序C. 斑斓 锐不可当 物竟天择 衰草连天D. 索绕 束手无策 微不足道 重峦迭嶂【答案】B【解析】【详解】A.无动于中无动于衷。C. 物竟天择物竞

3、天择。D. 索绕萦绕,重峦迭嶂重峦叠嶂。故选B。3.根据提示填空。(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_,_。(王安石登飞来峰)(2)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_,_。(王维送元二使安西)(3)归园田居(其三)中写诗人耕种辛劳的诗句是_,_。(4)使至塞上一诗的颈联是_,_。【答案】 (1). 不畏浮云遮望眼 (2). 自缘身在最高层 (3). 劝君更尽一杯酒 (4). 西出阳关无故人 (5). 晨兴理荒秽 (6). 带月荷锄归 (7). 大漠孤烟直 (8). 长河落日圆【解析】【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

4、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遮、缘、秽、荷、锄”等字词的书写。4.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问题。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我问你:铁扇仙在哪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老者道:“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恐那圣贤不肯来也。”三藏道:“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度。四猪四羊,花红表

5、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莫当耍子。”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1)请根据选文的内容说说孙悟空这人物形象。(2)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还有其他几个称呼。请从下列称呼中任选一个,

6、依据原著简述与该称呼的由来相应的故事情节。美猴王 弼马温 齐天大圣【答案】(1)说话和气有礼,尊敬长者;自信,不惧艰险;关心民众疾苦;本领高强,神通广大。(2)示例:美猴王:在花果山上,猴玩耍时,偶然发现水帘洞,众猴约定谁能入水帘洞中探个究竟,就拜谁为王。结果孙悟空率先进去,又把众猴都带了进去,所以众猴拜他为“美猴王”。粥马温:孙悟空向东海龙王借得“金箍棒”,龙王向玉帝告发,玉帝派人把他骗到天庭,封给他一个管天马的小官“粥马温”。【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

7、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通过对行者的语言描写,突出其说话和气有礼,尊敬长者;“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突出其关心民众疾苦;“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突出其自信,不惧艰险;本领高强,神通广大。(2)从美猴王、弼马温、齐天大圣称呼中任选一个,叙述与该称呼的由来相应的故事情节即可。如,齐天大圣:孙悟空得知“弼马温”只是一个看马的小官后,知道自己上当受骗,心头火起,打出天门,回到花果山,树起了“齐天大圣”的大旗。5.请仿照下面画线句,再续写两个句子。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

8、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_;_。【答案】 (1). 示例: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 (2). 从穿石的滴水中,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从蜂蜜的浓香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从嫩绿的柳芽中,我们读出了生命的力量/从古树的年轮中,我们读出了生命的苍劲/从小草的冒芽中,我们读出了生命的奇迹。【解析】【详解】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第一处仿写,本句的例句由两分句构成,注意它们之间的意义关联,按照其主题内容即“从中我们读出了”仿写即可。如,从

9、梅花的绽放中,我们读出了严冬的气息。从太阳的起落中,我们读出了时光的飞逝。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道上走走,亭子里坐坐,看看山石,听听泉声,够了。道跟泉流平行。道左边先是壑雷亭,后是冷泉亭,在亭子里坐,抬头可以看飞来峰,低头可以看冷泉。道右边是灵隐寺的围墙,淡黄颜色。一进山门就望见对面的飞来峰,走到峰下向右拐弯,佳境就在眼前展开。沿峰脚是一道泉流,从西往东,水大时候急急忙忙,水小时候从从容容,泉声就有宏细疾徐的分别。道上多的是大树,又大又高,说“参天”当然嫌夸张,可真做到了“荫天蔽日”。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结合对各句子的理解,

10、结合“展开”一词来理解,句为第一句,句讲了“展开”的结果,是第二句。句结合上句的意思,讲了“区别”,为第三句。句结合上句的“区别”,写完了“左边”,该写“右边”,此句为第四句。句前文讲了“左右”,现在讲“上”,为第五句。句承接上句,小结语段,是末句。故选B。7.阅读下面这则新闻,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上海6月10日电 2018年11月,大型文化季播节目上新了,故宫开播即火,唤醒了更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019年1月,全新思想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在卫视频道播出,“演讲+真人秀”的创新模式引发反媒体传播渠道与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中国电视产业正以“诗意”和“新意”点亮荧幕。被盛

11、赞为开启2018“古典文化元年”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从文物入手挖掘“文化传奇”,“古典范儿”惊艳了国内观众,两季全网视频平台播放量逾24亿,累计微博话题阅读量50亿。紧随其后,经典咏流传等一批富有当代气质、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持续走热,“诗意”打动国人。节目模式的推陈出新,则为中国电视荧幕带来了“新意”。今年4月,文化纪实寻访类节目闪亮的名字代表中国原创节目登上戛纳春季电视节主舞台。该节目将英雄题材创作模式进行了提升,以明星实地寻访结合场景式演绎,用电影化表现手法再现英雄事迹,实现了收视与口碑“齐飞”。【答案】中国电视产业以“诗意”和“新意”点亮荧幕【解析】【详解】对新闻内容的概括,

12、首先必须做到全文阅读,圈画出新闻材料的主要事件,概括时应根据主要内容来进行解答,注意格式。即:什么事+带来的影响。新闻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导语,本则新闻的导语部分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提炼该句。对象是:中国电视产业。事件是:“诗意”和“新意”点亮荧幕。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湖心亭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

13、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喜雨亭记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滥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

14、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注释】忭(bin):欢乐。荐饥:连年饥荒。狱:案件。二三子:你们。优游:悠闲自得。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余拏一小船(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既而弥月不雨( )(4)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组是( )A. 亭于堂之北/天下之伟观也B. 拉余同饮/余至扶风之明年C. 官吏相与庆于庭/相与步于中庭D. 天与云与山与水/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11. 下列对湖心亭看雪一文内容理解与

15、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作者通过“一痕”“一点”“芥”“两三粒”等数量词的组合,巧妙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和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B. 两个赏雪人见到志趣相投作者,惊喜劝酒,作者被迫喝下三大杯酒后赶紧离去。C.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痴”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D. 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拏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12. 喜雨亭记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8. (1). (1)撑船 (2). (2)哪能 (3). (3)下雨 (4). (4)才

16、 9. D 10. (1)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2)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 11. B 12. 与民同乐、关心人民疾苦。【解析】【8题详解】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是古今异义词,如,雨:下雨。乃:才。【9题详解】A.都是助词,的。B.都是,我。C.都是共同,一同。D.连词,跟,和/参与,这里指欣赏。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

17、,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俱:都。绝:消失。以为:把当作。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1题详解】B.“被迫”是对“强”的误解,文中也没有赶紧离去之意。故选B。【12题详解】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苏轼

18、于嘉祐六年(1061)任凤翔府签书判官,第二年修建此亭,恰逢喜降春雨,于是命名为“喜雨亭”。这篇散文紧扣“喜雨亭”三个字来写,从该亭命名的缘由写起,记述建亭经过,表达人们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作者儒家与民同乐、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点睛】译文甲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

19、,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乙文,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

20、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于是我在亭子里开酒宴,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废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三、现代

21、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在心头(1)我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班主任,姓曹,四五十岁的样子,戴着副玳瑁眼镜,镜片形似鸡蛋,厚如陶瓷碗底,像有圈圈螺纹。语文课若有偷看小人书做小动作的,不论在哪个角落,他总是先扶了扶眼镜,注视片刻,轻咳几下,然后用教鞭敲着讲台,说:“这怎么行呢?”当时同学们大多有些怵他,背地里叫他“眼镜”。(2)一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是自习课,下课铃响后,曹老师从讲台旁站起来,扶了扶服镜,压低嗓门说:“放学后我带同学们去游泳,会游泳的请举手。”(3)我们这个小山城溪河交错,深潭也很多,几乎每年都有学生在游泳时溺亡,老师和家长通常不许孩子去游泳。但炎炎夏日里,游泳对孩子们,

22、尤其小男孩,是极大的诱惑,常有人偷偷下河。此刻,平日里颇为严厉古板的“眼镜”,竟要带大家去游冰,教室里一下子喧器起来。(4)选择去游泳的最后只有男生。大家出了校门,一路簇拥着曹老师七嘴八舌地问这问那青老师笑着边走边答。走了会儿功夫,他停下脚步,摘下眼镜用衬杉擦了擦,又戴上,眯着眼前后左右看看,待同学们都赶上来了,说:“大家听着,下河游泳安全第一,必须听从老师指挥,如有调皮捣蛋的,下次不准再来。”(5)到得一处宽阔的河滩,曹老师叫我们站成排,报了两遍数才让下水。我与同学们打了一-阵水战,又连扎了几个猛子浮出水面,见不远处河面上有两点亮光,抹去脸上的水珠看,原来是曹老师正面对着我们站在水中,眼镜反

23、射着太阳光,一闪一闪的。我游到曹老师跟前,请他和我们一起去游泳,他摇了摇手说:“我还是不游吧,万一眼镜掉进河里,就什么都看不清了。”我说这样泡在水里不动太冷了,他扶了扶眼镜:“没关系。我眼睛不好使,你去告诉大家,不要离我太远,这样才看得见你们。”(6)太阳落下山去,渐渐起了风,柳枝拂着水面作响。此时刚过端午节,河水还有些凉,水中的我们已感到了微微寒意,便陆续往河岸游去。曹老师瘦小的身子依然立于水中,晚霞映着他微驼的背影。他一手扶着眼镜,一手伸着指头清点人数,等着我们一一在他面前游过,待他最后上得岸来穿衣时,我们分明见他嘴唇有些发紫。(7)此后,曹老师每周总会带我们去游泳,他将眼镜的两条腿绑上橡

24、皮筋,牢牢系在头上,也跟我们一道游泳、潜水、打水仗,从下水到上岸,须臾不离开我们。直到暑假,曹老师回了乡下的家,才结束了这段我童年时很快乐很留恋的时光。(8)这年的深秋,我父亲从下放的农村回家,让我带张纸条给班主任。曹老师看过纸条,右手在我头顶摩挲半晌,说:“你爸要带全家去农村生活,你能不去吗?”我仰头看着曹老师,茫然地摇了摇头。(9)傍晚回到家里,见曹老师和我父亲正隔着八仙桌面对面坐着说话。曹老师说:“农村学习条件不好,孩子最好留下来,反正他外婆还在城里,有人照顾。”父亲说:“一家人分成两处总是不好,再说全家六七口人就靠我一人的工资吃饭,经济上也不允许。”曹老师说:“从全县最好的小学一下转到

25、边远的村小学,这怎么行呢?太可惜了,你这当父亲的就不心疼?”父亲又摇头又叹气:“我也是没办法。”曹老师沉默了一阵,说:“我看你是不负责任!”他突然把眼镜摘下来,重重搁在桌子上,盯着我父亲大声说:“我戴着眼镜还真难看出这孩子是你亲生的。”说罢,他猛地站起身来,向大门走去,他被门槛绊了一下,打了个趔趄。差点拌倒。我赶忙抓起老师撂下的眼镜追了出去。(10)次日上午放学后,曹老师把我叫到他那儿,在书架上翻找了一阵,取出一张当时很流行的分钱张的小宣传画,在背面签上名字和年月日,递给我:“做个纪念吧。到了农村,条件大不如这里,要克服困难,更加努力学习,以后有机会再回城里读书。”他坐到靠背椅上,拉着我的手又

26、叮咛了一番。突然,他把我紧紧抱住,胡子和眼镜轻轻蹭着我的脸,那种痒痒的柔柔的感觉,至今还在心头。13. 文章主要写了曹老师哪三件事?请简要概括。14. 曹老师带学生去游泳,并不是鲁莽之举,而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请你从文章中找出这方面的依据。15. 按照要求品味下面的句子和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他猛地站起身来,向大门走去。他被门槛绊了一下,打了个趔趄,差点摔倒。(从描写的角度)(2)他把我紧紧抱住,胡子和眼镜轻轻蹭着我的脸,那种痒痒的柔柔的感觉,至今还在心头。(从词语运用的角度)16. 曹老师离开眼镜会“什么都看不清”,所以他很爱惜眼镜,但在文章的第(9)段,他却将眼镜重重地搁在桌子上,甚至

27、还忘拿了,这是什么原因呢?17. 请联系全文,说说文章题目“在心头”的妙处。【答案】13. 组织我们去游泳;劝说“我”爸爸让“我”留在城里读书;赠“我”纪念品,与“我”告别(临别送“我”小宣传画叮嘱“我”要好好学习)。 14. 未下水时:强调安全第一,听从指挥,学生站成接,报了两遍数;下水后:面对学生站在水中,时刻叮嘱监督;出水时:立于水中清点人数,最后上岸穿衣。 15. (1)动作描写,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写出了曹老师在听到父亲拒绝后的失望和生气,表达了他对“我”不能留城读书的惋惜之情。(2)“紧紧”写出了曹老师抱“我”时动作的有力,“轻轻”写出了曹老师用“胡子和跟镜”蹭“我”的脸时动作的轻柔,

28、表现了老师对“我”的惋惜和不舍;“痒痒”“柔柔”写出了“我”被拥抱时的温暖和感动,表达了“我”对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16. 曹老师为了“我”更好地学习成长去做“我”爸爸的工作,没有成功,他既感到气愤也很失望,激动得完全忘记了自己,可见他心中装的全是学生。 17. 这是“我被曹老师紧紧抱住时的感受,是一个标志性的细节;“在心头”也引发了读者阅读的好奇;饱含了“我”对老师的感念与敬佩;与文章结尾呼应。【解析】【13题详解】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

29、言时,最好以“曹老师”为陈述的主体。按先后顺序概述出与“曹老师”做的几件事情。第三段写“平日里颇为严厉古板的眼镜(曹老师),竟要带大家去游泳”;第八九段曹老师与“我”父亲交谈,希望将“我”留下;第十段写曹老师赠“我”纪念品,与“我”告别。【14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依据要根据曹老师的言行来分析。如去之前先做教育提醒“大家听着,下河游泳安全第一,必须听从老师指挥,如有调皮捣蛋的,下次不准再来。”到了河边“到得一处宽阔的河滩,曹老师叫我们站成排,报了两遍数才让下水”;出水时“他一手扶着眼镜,一手伸着指头清点人数,等着我们一一在他面前游过”。【15题详解】考查赏析文句。(1)题目要求从描写的

30、角度理解。了解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等。“站”“走去”“绊”“打了个趔趄”可知运用动作描写,曹老师来劝说“我”爸爸让“我”留在城里读书,但是父亲不同意,这一系列动词写出了曹老师失望和生气,表达了他对“我”不能留城读书的惋惜之情。(2)题目要求从词语运用的角度来理解,加点词语“紧紧”“轻轻”“柔柔”运用叠词,使描绘的曹老师的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突出表现了曹老师对“我”的关心和不舍,也表现出“我”对具有慈爱之心的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16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前文写曹老师离开眼镜会“什么都看不清”,但在第九段他却将眼镜重重地搁在桌子上

31、,甚至还忘拿了,这其中的原因不难看出与第九段有关,因为父亲要带“我”农村生活,曹老师苦口婆心劝说父亲让“我”留下来读书,可是父亲拒绝了,他为“我”的前途着想,于是曹老师很生气,人在生气的情况下,情绪失控,而导致眼镜重重地搁在桌子上,甚至还忘拿了眼镜。【17题详解】考查文章标题的好处。回答此类题目,一般可采取先分析题目的字面意思,再结合文本分析题目的深层含义,然后分析此题目对作品的作用。此题题目中的“在心头”一方面指曹老师将学生的前途放在心上,另一方面指“我被曹老师紧紧抱住时的感受,是一个标志性的细节,饱含了“我”对老师的感念与敬佩;同时以“在心头”为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文章结尾

32、呼应,易于表现主题。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小麦物语“二月初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大部分的中国北方家庭,都会全家共吃意喻“龙耳”的饺子。或许跟饺子里喷香的肉馅相比,饺子皮不太像是主角,但是没了用面粉做的饺子皮,又怎么能够称作饺子呢?它是安安心心地将一切包裹起来的基础。我愿意把“神奇”二字赋予面粉的来源小麦。人类通过“种植”“加工”这些方式驯化了小麦,使其成为人类的主食。大约一万年前,在中东黎凡特新月地区、约旦河谷的某个好奇的人类,在土地里有意或无意地播下了一些野麦的种子。后来,在这片土地丰饶肥沃、气候干爽的冲积平原上,这些种子萌发并生长起来,结出了野麦粒,人们惊喜地发现,自己可以通过劳作,

33、掌控播种和收获,定居下来,不必再逐水草而生,原始农业就此应运而生,农业和耕作使人口开始有了稳定增长。我们食用的,其实是小麦的颖果,淀粉主要来源于给胚芽提供营养的胚乳。和其它主食不一样,我们一般不把小麦的果实用来直接食用,而是将它磨碎成面粉,在面粉的基础上再进行加工。其中,未去除表皮麸质、粗糙且颜色较深的,就是我们说的“全麦”,而去除麸质的白面粉则更加细腻。当然,白面最初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得起的。小麦的英语单词“wheat”来自古日耳曼语,意为“发光的、洁白的”,可见早期白面粉在人们餐桌上的崇高地位。18世纪以后,白面才成为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主食,在这之前,多数人吃的面都是带麸质的全麦、黑麦和燕麦

34、的混合物。需要深加工的小麦,之所以能够打败可以直接吃的同行,成为当仁不让的主食,也是有其神奇之处的。首先,是小麦中蕴含的能量密度相对较高,能够和它匹敌的就只有水稻和玉米,这也是为什么玉米、水稻、小麦分居全球主食产量前三名。小麦强大的适应能力,则是它的另外一个优势。只要在日照充足的季节,有稳定的灌溉水源,就能够生长,凭借发达的根系,小麦甚至可以在高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地区顽强生存。小麦的另外一个神奇之处是面筋蛋白。在过去,肉可是稀罕东西,人们需要从天然的作物中获取蛋白质,小麦以仅次于大豆的蛋白含量(大约10%15%)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了这个重任。此外经过磨碎处理的小麦面粉,含水量可以很低,不易腐坏,所

35、以可以长时间贮存。占据西方人餐桌的主食面包,是小麦最为常见的面目之一。烤面包的时候,面粉和水形成的面筋蛋白像一张充满弹性的网,把酵母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表在它的怀抱里,这种由古埃及人最先研发出来的烤面包技艺,让面粉变身成蓬松而富有韧性的食物。也难怪“面包”一次又一次地被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提及,“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是人们对生活的期盼。在过去,面包甚至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从小麦到面包,需要磨坊磨面,需要大型的炭炉烘烤,需要面包房师傅的手艺。因此,在欧洲许多村镇和城市,面包房往位于公共区城的中心。吃这件小事,从而也利社会经济融为了一体。小麦的另个分身,则是面条。有了面筋蛋白,面条的“变型”

36、功能更加强大,可以容易地揉搓、拉成长条。不同地方的小麦,品种不同,面筋蛋白的含量也不同,不同的加工技术让面条呈现出不同的口感。除了面包和面条,小麦的其他分身也让人眼花缭乱,新疆的馕、阿拉伯的皮塔饼、墨西哥卷饼:饺子馄饨包子油条披萨饼干曲奇蛋糕等等等等,简直不胜枚举。这些都是我们人类创造力的非凡体现,把各式各样的风味和文化,以恰到好处的方式,融入小麦的蛋白和淀粉赐予我们的生命建筑原料中,人类的文明才得以延续。诞生于新月地区的小麦,通过人类的迁徙、交换和贸易,走向世界各地,并扎根在除南极洲以外世界大部分的地区,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明。小麦作为一种食物,改变了人类的历史,也见证着人类走向繁荣的脚步。

37、“我们驯化了小麦,小麦也驯化了我们。”18. 文章开头描写北方家庭二月初二吃饺子的内容有什么作用?19. 为什么小麦能成为世界各国人们的主食?20. “农历二月初二,大部分的中国北方家庭,都会全家共吃意喻龙耳的饺子”句中的“大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1. 下面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除了面包和面条,小麦的其他分身也让人眼花缭乱,新疆的馕、阿拉伯的皮塔饼、墨西哥卷饼:饺子馄饨包子油条披萨饼干曲奇蛋糕等等,简直不胜枚举。22. 请谈谈你对“我们驯化了小麦,小麦也驯化了我们”一句话的理解。【答案】18. 通过描写北方家庭吃饺子这生活场景,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小麦,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8、。 19. 小麦中蕴含的能量密度相对较高;植株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蛋白含量高;小麦面粉含水量低,利于长时间贮存。 20. 不能删去;“大部分”是“大多数”的意思,原句意思是“农历二月初二,大多数的中国北方家庭,会全家共吃意响龙耳的饺子”;如果删去“大部分”,就变成了“农历二月初二,中国北方家庭,都会全家共吃意喻龙耳的饺子”,这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大部分”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1. 举例子:通过列举新疆的馕、阿拉伯的皮塔饼、墨西哥卷饼、饺子馄饨包子油条比萨饼干曲奇蛋糕等例子,具体地说明了面粉加工技术和口感种类之多。 22. 人类通过种植、加工小麦,使其成为人类的主食;小麦也通

39、过人类的迁徙、交换和贸易,走向世界各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明。【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开头的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考虑,内容上就是写出了什么,开头段结构上常见的作用有:引出说明对象,故事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描写北方家庭二月初二吃饺子的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巧妙地引出下文的说明对象小麦。【19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说明某一部分内容,只要从文中找到与之有关的文字,认真研读,思索感悟,概括出来即可。根据第段“首先,是小麦中蕴含的能量密度相对较高。”“小麦强大的适应能力,则是它的另外一个优势。”第段“小麦的另外一个神奇之处是面筋蛋白。”“此外经过磨碎处理的小麦面粉,含水量

40、可以很低,不易腐坏。”作答即可。【20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本句中的“大部分”是指“很多”超过一半的部分的意思,表示数量和范围,但不表示是全部,如果删去,则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21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

41、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除了面包和面条,饺子馄饨包子油条披萨饼干曲奇蛋糕等等,简直不胜枚举”可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不同的加工技术让面条呈现出不同的口感。增强了说服力。【22题详解】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句段的分析能力。做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句段,了解句段内容,在此基础上作出分析。解答时要对文本

42、信息深入理解分析,结合前文内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我们驯化了小麦”是说人类通过种植、加工小麦,而使其成为人类的主食;“小麦也驯化了我们”是说小麦也通过人类的迁徙、交换和贸易,走向世界各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明。四、写作23.下面两个作文,任选其进行写作。作文(1):请以“追梦路上”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作文(2):请以“怎样阅读名著”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说明文。【答案】追梦路上曾经驻足在操场边上,痴迷地看着篮球在那群玩伴手里跳跃飞舞,活力四射,我却不能走近;曾经在月朗星稀晚上,听着室友鼾甜的梦语,伴着他们幸福的睡相,我辗转反侧,难以入

43、梦。我的梦在哪里?我很迷惘。父母寄予我太高的期望,他们希望儿子出类拔萃、卓然不群。我也曾有这样的心志,刻苦学习、心无旁骛;修炼品行,处处用心。可是当我有一天突然发现,我的微小失误连父母都不宽容,我的身边没有一个可以倾诉苦闷的对象时,生活的色彩便在我面前一点一点地消失了。每天一样的饭菜,每天一样的课堂,每天走同一条路,每天都是灰色的心情。一切的一切都是这样平淡无味,我体会不到生活的乐趣。我是个孤独的行者!考试以后,别的同学都如释重负,狂奔到球场释放青春的活力,我却一人独坐在教室,望着窗外秋意渐浓的景色,不禁悲从中来。成绩怎样不愿去想,只感到满心里都是惆怅、落寞、凄凉。毫无斗志、百无聊赖,只好选择

44、去图书馆寻寻觅觅一本一本,包容着智慧与思想,知识与真理的巨着呈现在眼前。我漫无目的,一册一册地翻阅着,终于一则故事牵住了我的目光:有一次一名新闻记者问大文豪萧伯纳:“萧伯纳先生,请问乐观者与悲观者的区别何在?”回答是富有启发性的:“这很简单,假如桌上有一瓶只剩下一半的酒,看见这瓶酒的人如果高兴地大喊:太好了!还有一半!这就是乐观主义者;反之,如果对着这个瓶子叹息:糟糕,只剩下一半了!那就是悲观主义者。”故事看完了,我思绪翻腾,我不就是那个悲观的人吗?办完借阅手续,带着那本书走出图书馆,走在校园的小路上,仿佛身旁伴着无数智者。我微笑着与迎面而过的认识和不认识的老师或同学招呼致意,走到操场的一角,

45、在一块草地上坐下来。夕阳将余晖慷慨地抛洒在整个校园,在这绯红的天幕下,眼前是一幕又一幕朝气蓬勃的画面。许多的烦闷在那个傍晚烟消云散,我理解了父母对我的期盼,也明白了我的梦想和父母的期望不是矛盾冲突的,斗志又重新在心里点燃。我不是个孤独者,我是个追梦人,在追梦的路上,我重新把乐观装进行囊,将晚霞织成信心披在肩上。【解析】【详解】(一)是命题作文,题目前没有提示语,这为学生在选材立意方面加大了难度,需要学生在紧张的考场上能够开启自己的思路该作文题题目难度较大。该作文的题目是“追梦路上”,什么是“追梦”,什么是“路”,追梦应该是实现自己的理想,路上体现的过程,我们应该写自己实现梦想的经过。本文适合写

46、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写议论文难度较大。因为题目是“追梦路上”,所以应该写到自己实现梦想的心理体验,在文章中,应有一段心理刻画来体现。表达方式可以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所以所写文章中,可有一段抒情文字。(二)也是命题作文。要求写出一篇说明文。明确说明文的要点,说明对象阅读名著。“怎样”就是要说明阅读名著需要用哪些方法,如:“吞”(泛读)、“啃”(精读)、“品”(悟读)。“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初潮的标志。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腹胀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吞”虽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

47、阶段。“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人生必经的头昏脑涨、寝食不安的砥砺智慧的夜路。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当然谈不上享受但却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提高这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品”乃焚香沐浴,如饮醍醐(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是成熟聪颖的心灵与星空的娓娓絮语。恰当的运用说明方法,如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等。注意语言要准确严密,逻辑性强。【点睛】选题作文要求“多中选一”,切记不可犹犹豫豫,反反复复;多中选一这样的题目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选择主观性,但往往这样的题目给予多种选择的同时也是埋下了文章深度思考的一个伏笔,一定要选择自己擅长的主题进行写作才是正确的选择,很多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写作,在进行一半的时候突然发现没有词句可写可用,搜肠刮肚的拼词造句往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