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基本情况讲解资料.doc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3349065 上传时间:2019-08-15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4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基本情况讲解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福州基本情况讲解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福州基本情况讲解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福州基本情况讲解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福州基本情况讲解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州基本情况讲解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基本情况讲解资料.doc(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 录市情概况8一、地理气候8二、城市规模8三、海外交流8四、发展成就9五、旅游资源 11(一)闽都文化四大品牌 111、昙石山文化2、船政文化3、“三坊七巷”文化4、寿山石文化六、未来规划 13历史沿革 13一、先民拓土、闽族图腾先秦时期 13(一)壳丘头遗址(二)昙石山文化遗址(三)黄土崙遗址(四)古闽族二、无诸建城、闽越兴亡秦汉时期 14(一)闽越族的形成(二)闽越兴亡三、衣冠南渡、晋建子城三国两晋南朝时期 15(一)南北大融合(二)孙吴进军闽越(三)衣冠南渡四、闽王治闽、劝“农”兴“学”隋唐五代时期 16(一)唐代的福州(二)王审知治闽五、人文荟萃、海滨邹鲁宋元时期 18(一)两宋时期

2、的福州(二)元代的统治六、港口勃兴、外贸鼎盛明清时期 20(一)政治社会状况(二)经济发展(三)文化繁荣与文化名人七、马江海战、辛亥风云鸦片战争后的福州 20(一)鸦片战争与五口通商(二)辛亥革命福州光复(三)武昌起义福州响应八、革命斗争、迎接解放“五四”运动至解放前夕时期 21(一)福建事变 (二)福州解放、迎接曙光人文渊源 221、开疆拓城驺无诸232、杏林始祖董奉233、筑城浚湖严高234、修志著书陶夔245、兴学重教李椅246、唐代名辅常衮247、闽禅鼻祖义存258、开闽始祖王审知259、诗坛奇才黄璞2610、开港辟洋张睦 2611、勤政爱民张伯玉 2612、书法名家蔡襄 2613、博

3、学多闻陈烈 2714、经学名家周希孟 2715、光禄大夫程师孟 2816、提倡道学陈襄 2817、教育大儒郑穆 2818、文学巨子曾巩 2819、闽都魁元许将 2920、水利专家李宏 2921、音乐宗师陈旸 2922、抗金名相李纲 3023、“辛祠”先驱张元幹3124、爱国诗人陆游 3125、方志名家梁克家 3126、闽学渊源朱熹 3227、皇族后裔赵汝愚 3228、爱国词人辛弃疾 3329、理学先儒黄榦 3330、道家五祖白玉蟾 3431、抗金名相文天祥 3432、爱国文人郑思肖 3433、勤政诗人萨都剌 3534、航海巨子郑和 3535、闽诗源流林鸿 3536、闽中才俊郑善夫 3637、战

4、功第一张经 3638、抗倭名将戚继光 3739、音韵学家陈第 3740、甘薯之父陈振龙 3841、刚直谏官翁正春 3842、三朝首辅叶向高 3943、词采卓然徐熥 3944、芝山诗人徐 3945、闽诗代表谢肇淛 4046、闽剧始祖曹学佺 4047、西方孔子艾儒略 4148、一代僧杰隐元 4149、松鹤老人陈梦雷 4250、十砚老人黄任 4251、“脱胎”之父沈绍安4352、弘学修志陈寿祺 4353、一代廉吏梁章钜 4354、放眼世界林则徐 4455、清廉使官林鸿年 4456、洋务先驱左宗棠 4557、博学多闻郭柏苍 4658、治学兴学张亨嘉 4659、船政之父沈葆桢 4760、兴学重教林启 4

5、761、五寺住持古月 4762、末代帝师陈宝琛 4863、爱国侨领黄乃裳 4964、船政精英林泰曾 4965、海战英烈许寿山 4966、海战英烈刘步蟾 5067、译林鼻祖林纾 5068、海战英烈林永升 5169、西学泰斗严复 5170、杏林高手力钧 5271、闽诗首领陈衍 5272、海军宿将萨镇冰 5273、民国元勋林森 5374、海军总长黄钟瑛 5475、报界先驱林白水 5476、戊戌君子林旭 5577、天文学家高鲁 5678、工运先驱王荷波 5679、护士之母伍哲英 5780、革命志士方声洞 5781、福建十杰林文 5782、共和先驱林觉民 5883、海军将领陈绍宽 5884、化工巨子侯德

6、榜 5985、二七烈士林祥谦 5986、航空巨子巴玉藻 6087、抗日将军蔡廷锴 6088、文坛义士郁达夫 6189、虎穴忠魂吴石 6190、文化巨匠郑振铎 6291、文坛女杰庐隐 6392、世纪老人冰心 6393、物理学家萨本栋 6494、天文巨子张钰哲 6595、生物学家邓叔群 6596、化学专家傅鹰 6697、左联义士胡也频 6698、革命烈士方尔灏 6799、一代才女林徽因 68100、军事高参郭化若68101、科普铁人高士其69102、鸟类学家郑作新70103、党内才子邓拓70104、昭和棋圣吴清源71105、力学名家林同骥71106、仁心妙手吴孟超72107、数学巨星陈景润73风土

7、民情 74一、传统艺术 74(一)闽剧 74(二)十番音乐 74(三)评话 75(四)伬艺 77二、工艺美术 78(一)福州工艺三宝、榕城工艺三绝脱胎漆器 78(二)福州工艺三宝纸伞 79(三)福州工艺三宝角梳 80(四)榕城工艺三绝寿山石(寿山石雕) 80(五)榕城工艺三绝软木画 81(六)木雕 821、黄杨木雕2、龙眼木雕3、红木雕三、美食佳肴 83(一)闽菜 831、佛跳墙2、鸡汤氽海蚌3、荔枝肉(二)风味小吃 841、鱼丸2、肉燕皮3、鼎边糊4、蛎饼5、芋泥6、光饼7、肉绒8、葱肉饼9、春卷(春饼)(三)风物特产 871、橄榄2、福桔3、榕树4、茉莉花5、龙眼6、荔枝7、芙蓉李8、马蔺

8、草9、温泉讲解方法推荐 91市情概况一、地理气候福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东经1180812031、北纬25152629之间,东濒东海,与台湾隔海相望,西邻三明市和南平市,北接宁德市区,南连莆田市,陆域总面积12152.5平方公里。福州西枕鹫峰戴云山脉,东临大海,地势由西向东渐次下降,地貌类型由中山而低山而高丘陵而台地平原直至于海。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72.68。福州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闽江穿城而过,形成“枕山、面海、襟江”的格局。福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常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全年无霜期达326天,年均气温在1620,年均日照数为17

9、001980小时,年均降水量为9002100毫米,年相对湿度约77%。福州海岸线曲折、漫长,大陆海岸线长度为920千米,居全省第二位,海岛海岸线长度为390千米,居全省第一位。福州海域宽阔,多港湾、岛屿,沿海岛屿星罗棋布,辖属岛屿有545个,面积520.03平方公里,占福建省海岛总数35.25%。其中海坛岛面积274.33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江阴岛面积76.07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五大岛。岛屿由于长期受到海浪的拍击和侵蚀,形成奇异多姿的海蚀地貌,如海蚀洞、海蚀柱、海蚀桥、海蚀崖、海蚀平台等。海坛岛海蚀地貌发育特别完美,类型多,分布广,国内罕见,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二、城

10、市规模福州市,福建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福州现辖鼓楼、台江、仓山、晋安、马尾等五个区,福清、长乐等二个县级市,闽侯、连江、闽清、罗源、永泰、平潭等六个县。全市常住总人口676万人;其中,城区规划面积1043平方公里,市区常住总人口267万人(2007年)。三、海外交流福州与台湾一衣带水,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省会中心城市,也是中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据不完全统计,福州籍海外乡亲有300万人左右,分布在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涌现出林绍良、郭鹤年、林文镜、黄双安等著名海外侨领。福州对台优势尤为突出,榕台之间地缘近、史缘久、血缘亲、语缘通、商缘深。目前福州籍的台湾乡亲有8

11、0多万人,台湾每个县、市均设有福州同乡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福州籍的海外乡亲爱国爱乡,为家乡发展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福州人的“崇商”意识始于宋元代,经历明清以至民国时期。“闽商”是与晋商、徽商、粤商、浙商等齐名的中国十大商帮之一。第一代闽商离乡背井、出洋谋生其实与福建土地贫瘠、地少人多有关。至少在宋元时期,闽南男儿就视出洋为正途。宋元时期,享誉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由福建商人开创的;明清之际,郑氏海商集团又建立起纵横东亚、东南亚的海上商业王国。历经千年的演变,如果说第一代闽商是为生计而远走他乡,现代的闽商则是为了发展而向外扩张,“开放、拓展”等意识早已融入他们的血液,成为闽商文化

12、特有的禀赋。如今,在遍布全球的5000多万海外华人华侨中,闽籍人士占五分之一,达110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新移民人数近100万,占祖国大陆新移民1/4以上。国际华商500强中闽商,有101家,累计资产2560.1亿美元,占上榜企业资产总额36.8%,华商100富人榜上,闽商最多,达28人,前10名中有4个席位,拥有财富总量442.9亿美元。闽商成为国际商界的劲旅,有海外第一大商帮之称。福州市目前已经与8个国外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按缔结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日本长崎市(1980年10月20日)、日本那霸市(1981年5月20日)、美国锡拉丘兹市(1991年8月25日)

13、、美国塔科玛市(1994年11月16日)、巴西坎皮纳斯市(1996年11月8日)、韩国平泽市(2002年8月26日)、澳大利亚肖尔黑文市(2003年10月15日)、圭亚那首都乔治敦市(2006年5月17日)以及波兰科沙林市(2007年5月19日)。福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和国际贸易的重要口岸。早在东汉时期,福州就与东南亚地区有贸易往来。唐宋时期,福州已成为“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繁华国际贸易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明代,福州对外贸易进入鼎盛时期,福州港正式成为国家港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都是在福州太平港(马尾、长乐一带)增加给养后扬帆出海。清代自康熙、

14、雍正之后开禁设关,福州对外贸易又趋繁荣,“使西南洋诸口咸来互市”。鸦片战争后,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福州成为全国首批14个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拥有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台商投资区、高科技园区、出口加工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软件园区等一批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与产业基地。四、发展成就福州是中国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度较高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福州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已初具经济繁荣、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城市风貌,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1999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0年)、国家园林城市(2003年)、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15、(2004年)等称号,连续三次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七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市)、六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1974.59亿元,比增15.1%,全部工业总产值3080.73亿元,比增21.8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51.7亿元,增长23.3%,全市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247.6亿元,比增24.5%,地方财政收入146.6亿元,比增2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001.45亿元,比增3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0.99亿元,比增21.3%;实际利用外贸按验资口径为7亿美元,比增5.8%;进出口总值186.43亿美元,比增

16、12%,其中出口总值123.4亿美元,比增13.1%。与此同时,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民生水平持续改善,社会保持安定稳定。福州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省会城市和著名的台胞祖籍地。福州与台湾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是海峡西岸重要的对台合作交流前沿平台。改革开放以来,福州相继被国家确定为海峡两岸直航试点口岸、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台胞落地办证口岸,拥有台商投资区等国家级对台产业合作基地,是祖国大陆对台优惠政策覆盖面最广、两岸合作交流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至2007年末,福州市已引进台资企业1937家,合同台资34.91亿美元;榕台两岸海上直航达1196航次,货运量已达33.28万标箱;

17、台资项目平均规模超过200万美元,千万美元以上的台资企业有70多家,台资企业总产值超过700亿美元。其中,华映光电、东南汽车、冠捷电子和捷联电子四家台资企业产值占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9%。在推动海峡两岸合作交流中,福州市写下了两岸关系史上的诸多“第一”。福州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之一。福州享有国家赋予的综合改革、金融改革、土地批租改革、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海峡两岸直航试点口岸等优惠政策,拥有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台商投资区、出口加工区、科技园区、软件园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等一批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与产业基地。至2007年末,实际利用外资140亿美元,已有50多个国家(地区

18、)的8753家企业在福州投资兴业。目前,在福州投资设点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76家。福州是东南沿海、海峡西岸重要的港口商贸城市。福州东临台湾,处于海峡西岸中心位置,南、北面分别与长三角、珠三角等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圈相连,经济腹地广阔,与日本、东南亚以及港澳等东亚国家、地区间的距离近,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对密集。福州港已被列为中国沿海二十个主枢纽港,开辟了直通欧洲等国家与地区的国际班轮航线。2007年福州港货物吞吐量已达8847.82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20万标箱。当前,福州市正大力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加快以江阴、罗源湾等为重点的“南北两翼”区域开发与建设,大力发展以大进大出为特征的临港

19、工业、临港物流业。福州商贸发达,已初步够建起带动福建全省、辐射中国东南的区域性流通市场体系。全市已拥有大中型专业批发市场67家,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百安居等一大批国际知名连锁企业和伯灵顿物流、马士基物流等大型物流项目已先后落户福州,世界知名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已在福州开设分公司,全球最大的物流管理公司普洛斯国际公司已加盟福州物流业,全球最大软件企业之一的甲骨文公司已落户福州。在第四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福州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金融生态城市。福州是最适宜人居创业的城市之一。福州山青水秀、气候宜人、各方族群、多元文化相互包容、和谐共处,适宜人居生活、创业兴业。近年来,福州已基本建成海、陆、空

20、全方位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设施保障体系,至2007年末,高速公路总里程达275.54公里,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8.8平方米,城市供水能力达158万吨/日,城市气化率达63.44%。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57%,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闽江两岸生态环境建设、马尾船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等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6年,福州市被世行列为中国投资环境“银牌城市”之一。五、旅游资源福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青水秀、风光绮丽,名山、名寺、名园、名居繁多,独具滨江滨海和山水园林旅游城市风貌。目前,福州拥有平潭海坛、鼓山、青云山、十八重溪等国

21、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福州国家森林公园、青云山、石竹山等4A级旅游区,有福州登云、长乐海峡、连江温泉、闽侯新东阳4大高尔夫球场。全市著名的历史古迹有150多处。其中,昙石山文化遗址、马尾船政遗址、鼓山摩崖石刻、华林寺大殿、林则徐墓、昭忠祠、乌塔、弥勒岩、陈太尉宫、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芙蓉园、小黄楼、宫巷林氏故居、衣锦坊欧阳氏民居、朱紫坊萨氏民居、二梅书屋、文儒坊陈氏民居、衣锦坊水榭戏台)、福州文庙、严复故居和墓(仓山区阳岐几道巷、盖山镇阳岐村)、名山室(永泰县大洋镇棋杆村)、显应宫泥塑(长乐)、圣寿宝塔(长乐吴航街道)、灵济宫碑(闽侯县青口镇青圃村)、栖云洞

22、造像(罗源县凤山镇圣水寺内)等17处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福州碑林”的鼓山摩崖石刻、江南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华林寺、“天下四大名碑”之一的“恩赐琅琊王德政碑”、被称为书法艺术瑰宝的李阳冰乌山摩崖石刻、记载明代郑和航海史料的“天妃灵应之记碑”、被誉为中国金石史上奇迹的雪峰寺“树腹碑”等也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福州闽江、乌龙江穿城而过,河汊纵横,湖塘相连,独具江南水城的神韵。现有各类园林37座,市区内河42条,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了一幅清秀迷人的画卷。近年来,我市新建了闽江公园、金山公园、船政文化主题公园等10多个各具特色的生态休闲公园,建成西湖及周边、闽江两岸灯光夜景工程,改造了

23、晋安河公园等一批公园景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宜居、休闲的良好环境。(一)闽都文化四大品牌1、昙石山文化昙石山文化因昙石山古人类遗址而名。遗址位于福州市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实物最多的史前古人类文化遗址。距今5000多年的昙石山文化,堪与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并具有海洋文明独特而鲜明的特征。1954年发现昙石山文化遗址以来,已先后进行了8次考古挖掘,出土了被誉为“中华第一灯”的陶灯等一批重要文物。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高度重视昙石山文化的研究、挖掘与开发。2001年,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开馆。在此基础上,2006年编制完成了昙石山遗址保护规

24、划。同时,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全面实施昙石山遗址保护和博物馆建设工程。2、船政文化船政文化指晚清福建船政兴办时期所形成的思想文化成果。1866年创办于福州马尾的福建船政,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中国近代工业、科技、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在其兴办的40多年里,福建船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活动,推动了近代中国造船、冶金、电信、铁路、飞机制造等新式工业的诞生与发展,并在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留下了丰硕的思想文化成果。作为当时远东最大的工业基地尤其是造船基地,福建船政是中国自制的第一艘铁壳舰船、第一架水上飞机的诞生地。作为近代中国

25、第一所专业技术高等学府和海军学校,福建船政学堂培养了严复、叶祖珪、邓世昌、刘步蟾、魏瀚、萨镇冰、陈季同、王寿昌、詹天佑等一大批精英人才,引领近代中国海军和工业、科技、教育发展。船政文化所展现的开放、革新、图存、自强的优秀精神,既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更是福州人民引以为豪的历史骄傲。2005年,中国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全面建成开放,马尾船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获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6年,福建马尾造船历史陈列馆开馆。当前,福州市还正积极建设马尾船政文化城等项目,进一步推进马尾船政文化的保护与开发。3、“三坊七巷”文化“三坊七巷”文化源于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座落于

26、福州市中心城区(鼓楼区),是从南后街两旁从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总称。“三坊”即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即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基本格局形成于唐代后叶,到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中叶发展到了鼎盛,总占地约45公顷,现存古建筑200多座,坊坊相连、巷巷相通,粉墙黛瓦、布局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福州许多名垂青史的名人,也都出自“三坊七巷”或与之密切相关,其间蕴涵的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集中展示了福州闽都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蕴。“三坊七巷”是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标志,是闽都文化象征

27、、福州城市文脉所在。国家文物局等上级部门和福建省、福州市高度重视“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2005年底,福州市已全面启动实施“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4、寿山石文化寿山石文化以寿山石雕为载体。出产于福州晋安区寿山乡的寿山石是上等雕刻彩石,因其色彩斑斓、温润如玉、晶莹剔透,素有“石之君子”、“国之瑰宝”的美誉,寿山田黄石被誉为“石帝”、“石中之王”。寿山石雕是福州传统工艺“三宝”之一,讲求“相石取巧、因材施艺”,融汇中国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精华,蕴含儒、释、道等传统思想精髓,具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的福州地方特色。“以石会友”、“以石结缘”,也是寿山石文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寿

28、山石文化还架起了海内外尤其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同根同源的台湾同胞、海外侨胞视寿山石为故土之宝、爱不释手,寿山石收藏和寿山石文化研究的热潮正日益在海内外兴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寿山石被指定成为国家礼品。六、未来规划福州的城市发展方向将以现中心城为基础,东扩南进、沿江向海,自鼓台老城区南台岛长乐市区滨海新区东南轴向扩展。人口规划方面,主城终极状态总人口约560万人,预测2020年主城城市人口达430万人。主城空间结构方面,将以中心城区为中心,采取弹性组团、轴向传递的渐进式发展模式。规划远期(2020年)形成“一城多组团”的结构,远景形成“一轴、两片、六组团”的总体布局结构。一轴:由

29、鼓台老城区向长乐滨海新区的城市拓展中轴线。两片:由中心城区和长乐新城区组成,其中包括南台岛西部地区和南台岛东部地区。六组团:闽侯组团、大学城组团、南屿南通组团、青口汽车城组团、长安琅岐组团、松下组团。历史沿革一、先民拓土、闽族图腾先秦时期福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7000年前,福州就同黄河、长江流域一样进入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用简单的生产工具从事原始渔猎活动,并开始饲养畜类和从事简单的农业劳动,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福州原始文化。(一)壳丘头遗址位于平潭县平原乡南垄村,是福建省迄今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55907450年。它代表着闽台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遗址发掘、清

30、理出21个贝壳堆积坑和1座墓葬,出土石器、骨器、玉器、贝器、陶器等遗物200多件,以及数以千计的陶片标本。(二)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闽侯县荆溪镇昙石村,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遗存之一,距今40005500年,是一座高出江面20米长形山岗。这个文化遗址发掘面积达2000平方米,几乎是由当时人们丢弃的蛤蜊壳、贝壳、螺壳堆积起来的,有的地方厚3米左右,所以又称“贝丘遗址”,由于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考古学上将它命名为“昙石山文化”。经过八次考古发掘发现昙石山文化由上、中、下三层的地层叠压组成。中、下层属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上层较复杂,包含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的文化堆积。昙石山人在闽江下游,两岸临

31、水合群而居,其社会活动以渔猎为主。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有了原始的小村落。(三)黄土崙遗址黄土崙遗址,位于闽侯县鸿尾乡石佛头村,是一处较典型的青铜时代遗址,是相当于商周时期福建地区的土著文化。遗址面积约5000平方米,发掘、清理墓葬19座,出土或采集陶器、石器等文物标本近200件,是一处深受中原商文化影响而又独具地方文化色彩的文化遗存。1984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实验室对黄土崙印纹陶文化层中采集的木炭进行“碳14”测定,确证它是距今3250年左右的商代晚期遗物。从而可以推断,当时的福州地区已经随着中原地区进入了青铜时代。(四)古闽族福州先民“闽人”是当时的土著居民。据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说:“闽,

32、为东南越蛇种。”因为这里地处亚热带,自古多蛇,所以他们就以蛇作为图腾崇拜。他们生活在闽江流域和沿海一带,从事渔猎和原始的农业活动。汉书严助传载:越人“习于斗水,便于用舟”。古闽人也是百越的一支,善于造舟和用舟。逸周书王会解记载:“东越朝问于周”,周官记载:“司隶掌帅四翟之隶蛮隶、闽隶、夷隶、貉隶”,说明当时的闽族人不仅隶属于周朝,而且和中原地区一样进入了奴隶社会。但是,古闽族人在体形和生活习俗上,与中原华夏族都存在着差异。他们个子矮小,面短须少,鼻宽眼圆,习惯傍水而居,好水斗,善于驾舟行筏,常常沿江捕捞水生动物充饥,而且还有“断发文身”的特征。二、无诸建城、闽越兴亡秦汉时期古闽人经过商周时期的

33、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和文化,在周初即已纳入王朝版图,向周朝朝贡。战国中叶以后,闽人逐渐演变为闽越人。秦汉之际,闽越族人建立闽越国,闽越文化同中原文化交融,经济、文化显著发展,这是福建文明史上的重要一页。(一)闽越族的形成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践六世孙无疆被楚威王打败,越国瓦解,越王族分散在江南海边,各踞一偶,有的称王,有的称君,都向楚国朝贡。这时越王族中的一支南奔入闽,他们带来了中原和吴越文化,同原有土著的闽族人结合,这就是“闽越族”的由来,也称“闽越人”。(二)闽越兴亡无疆又七传至无诸,无诸自立为闽越王。秦统一六国后,向福建进军,秦始皇三十六(公元前221年),在闽越人活

34、动的区域设置闽中郡,废去闽越王无诸的王位,只封他为君长,将闽越族纳入秦朝统治。闽中郡的范围很大,除福建全境外,还包括浙江的温、台、处三州,江西的铅山,广东的潮、梅等地方。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爆发首次农民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无诸也率闽越兵北上,跟随诸侯反秦。秦亡之后,项羽掌政令,不封无诸为王。同年,楚汉战争爆发,无诸又率兵协助刘邦打垮项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 闽越立国之后,在闽越国短暂的92年(前202年前110年)统治时期,大兴冶炼业,推广铁器具,发展生产,从而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闽越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国势日强。无诸

35、建造了福州历史是最早的城池冶城。冶城的面积不大,城内的居民主要是王族、官吏和守城士兵。无诸逝后,其子郢即位,因试图吞并东瓯和南越等邻近小国,反复与汉廷发生磨擦。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闽越派兵攻打南越。汉武帝震怒,派严助率兵赴闽。但汉军刚到边境,郢的弟弟余善便杀郢降汉。接着,汉廷废掉闽越王封号,改封繇君丑为越繇王,又封余善为东越王。余善统治闽越初期,与汉廷相安无事大约22年。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相吕嘉反汉。初始,余善请旨率兵八千,援助汉将杨仆作战,但兵到揭阳时,却以海上风浪为由,滞留不前。汉廷见其反复无常,便认定他与南越密通。在杨仆灭了南越后,命其进军闽越边界驻扎。余

36、善见状,先发制人,于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秋,主动攻击汉军,连克白沙、武林、梅岭三要隘,并击杀汉军三校尉。此时余善以为自己完全可以与汉廷抗衡,便擅自刻制玉玺,自称东越武帝。因此激起汉廷更大震怒,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派朱买臣率领大军,兵分四路进攻闽越。此时,余善筑六城以抗击汉军,但因不敌汉军的凌厉攻势,不得不退守王都冶城。汉军水陆并进,攻势更猛,激发闽越内部发生兵变,建成侯敖和繇君居股响应汉军,杀掉余善,并献城归汉。经过了上述事件之后,汉廷认为闽越屡降屡反,反复无常,遂把大批闽越族人(主要是贵族、官僚和军队)迁往江淮一带,从而彻底结束了闽越长达92年的统治。闽越国灭亡后,躲过

37、强迁江淮浪潮的闽越人,又在闽中重建家园。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汉廷在闽越故地设立福建历史上的第一个县冶县,并将其隶属于会稽郡。至此,汉廷统治势力正式伸入福州,闽越族统治集团进一步汉化,这是封建社会制度在福州确立的标志。三、衣冠南渡、晋建子城三国两晋南朝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一直处于政权分裂和地方割据状态。这时的中原地区战乱频仍,百姓们流离失所,但地处东南一隅的福建地区,政局相对稳定,于是,大批中原百姓南迁来闽。这些移民带来中原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福州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南北大融合战国中期以后,中原文化与闽文化的交融渐次密切。到了三国时期,吴国统治势力伸入福建,中

38、原人陆续南来。尤其西晋末年,中原板荡,衣冠士族大批南迁入闽,出现南北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二)孙吴进军闽越为了扩展疆土和巩固后方,汉末崛起于江东的孙吴政权,在占据江苏一带地方后,便向东南方向进军。自公元196年至257年,孙吴前后花了62年时间,五次兴师入闽,才基本确立了对福建的统治。为了巩固对闽中的统治,孙吴政权于建安八年(203年)把南部都尉从浙江迁到建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又分东侯官之地为建安县,将闽中的县份增至五个。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撤销南部都尉,改设建安郡,以文治代替武治。孙吴时期,闽江下游的生产、商贸和海上交通都有较大的发展。在农业生产方面,已摆脱西汉时期火耕水

39、耨的落后状态。吴建衡元年(公元269年),朝廷在侯官设典船校尉,负责督造船只,同时在沿海的吴航、温麻等地建立许多规模宏大的造船工场,利用丰富的林业资源,营造各种船舶。“弘舸连轴,巨舰接舻”。此时的福州,已成为吴国的重要造船基地。随着造船业的发展,福州地区的海运事业日趋发达。吴黄龙二年(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浮海前往台湾、菲律宾等地,这是汉族人民到达台湾的最早记录。(三)衣冠南渡西晋统一全国后,由于福建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于太康三年(公元282年)从建安郡析出一部分地方,设立新郡晋安郡。首任郡守严高,在越王山南麓,修建了面积比冶城大好几倍的子城,以为郡城。晋安郡辖八县,即:侯官、原丰、温麻、晋安、同安、新罗、宛平、罗江;郡治设在原丰县(今福州)。此时的福州已成为福建的第一大城市,是北方南迁汉人理想的首居之地。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