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2014.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49701 上传时间:2019-08-15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4.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201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普通心理学201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普通心理学201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普通心理学2014.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普通心理学2014.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201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2014.ppt(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二级入门考 复习,雷启佳 ,二级入门考介绍,考试时间:3月1日 补考时间:3月15日 考试科目和题量: 模块1:判断30题*1、单选40题*1,多选15题*2;题量分布也可能是40,40,10 模块2:文字案例3个*20,简答2题*5;论述2题*15 考试内容:普心、发心、社心、学校、咨询、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理论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学校心理学,1879莱比锡冯特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4. 结构主义的心理学的创始人是(D) A、詹姆斯 B、弗洛伊德 C、马斯洛 D、冯特 8. 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

2、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D) A、艾宾浩斯 B、韦伯 C、马斯洛 D、冯特 9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是(D) A、弗洛伊德 B、冯特 C、詹姆斯 D、魏特海墨 10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D) A、魏特海默 B、铁钦纳 C、詹姆斯 D、罗杰斯 25.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26.心理学是从哲学的怀抱中脱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个性心理,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知 情绪 意志,个性心理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概述,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D) A、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 B、意

3、志过程和情感过程 C、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在认知、情绪与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是(B) 心理过程 B、心理特征 C、认知过程 D、心理动力 19.人的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A )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20.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B ) (A)气质 (B)个性倾向性 (C)能力 (D)兴趣 21.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即个体和社会客观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C ) (A)动机 (B)兴趣 (C)需要 (D)表情 24.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因素主要有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普通心理学 5普通(基础)心理学是研究(

4、B)的科学 A、生理机制 B、心理规律 C、种系发展 D、心理发生,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理基础,主要物质基础神经系统。人的一切心理动,都要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 基本单位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神经元,细胞体整合信息 轴突接受、传递信息 树突接受信息,髓鞘保护神经元、加速传递神经冲动,神经元间通过突触实现联系,信息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突触的三种形式:轴突与细胞体、轴突与轴突、轴突与树突,14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是(A) A、神经细胞 B、突触 C、大脑皮层 D、反射 15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C) A、轴突 B、树突 C、突触 D、神经冲动,16听觉中枢在(B) A、枕叶 B、颞叶 C、额叶

5、 D、顶叶 32.大脑皮层的颞叶是视觉中枢。() 35.言语运动中枢在左半球额下回近外侧裂部位。(),36.一般说,语言中枢主要位于大脑的右半球。(),1981年斯佩里博士左右脑分工理论,斯佩里“裂脑”研究,神经系统调节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通过反射弧完成。,反射包括: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6.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是(D) A、条件反射 B、经典条件反射 C、操作条件反射 D、无条件反射 7“谈梅生津”的信号性活动是(B) A、第一信号 B、第二信号 C、高级神经 D、无条件性反射 17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B) A、反射 B、反射弧 C、感受器 D、传递神经

6、,感觉,1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到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A)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感受性-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度量感受性的大小。 绝对阈限-刚好引起某种感觉的刺激量。刺激强度太小不能引起某种感觉,太大会导致某种感觉的消失。 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2.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是(A) A、绝对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最小可觉差 D、绝对感受性 5.人的感受器对适宜性刺激的感觉能力是(C) A、感觉阈限 B、差别阈限 C、感受性 D、绝对感觉阈限 15.差别感觉阈限与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感觉阈

7、限越高,感受性越高() 16.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之间的关系呈正比关系。( ),感觉现象,适应:同一刺激对同一感受器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明适应:暗 亮(视觉感受性降低的过程,视觉阈限值上升) 暗适应:亮 暗(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视觉阈限值降低),感觉现象,对比: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刺激物同时作用于感受器 继时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感受器,感觉现象,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是感觉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 Eg.粉色让人感到温暖 Eg.菜单上的菜看起来都好吃,7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A) A、感觉适应 B

8、、感觉对比 C、感觉补偿 D、感觉联想 8不同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是(B) A、对比现象 B、同时对比 C、继时对比 D、联觉 6明适应和(A)是视觉的两种适应现象 A、暗适应 B、光适应 C、色适应 D、闪光适应,知觉,9看见玫瑰花并能够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B) A、色觉 B、知觉 C、感觉 D、统觉 22.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知觉种类按知觉对象不同划分,空间知觉:空间属性的反映。如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方面的知觉。 时间知觉:客观事物的延续性(时间长短)、顺序性(先后)和周期性的反映。 外在标尺:日出日落、月亮盈亏、四季更替等 内在标

9、尺:生物节律、心跳、呼吸、排泄、饥饿等 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反映。,知觉的基本特征,选择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知觉恒常性分类 形状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亮度恒常性,14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的知觉特性是(A)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恒常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选择性 21.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理解性的特性。() 1.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把某些刺激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的知觉特征是(C) A、恒常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整体性,似动,似动: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10、,A,B,时距短于30ms时 时距长于200ms时 时距为60ms时,ab同时出现 ab先后出现 看到a向b运动,动景盘,20.电影、霓虹灯活动广告是按照真动知觉原理制作而成的。(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注意,注意,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是各种心理过程共有特性) 中枢机制: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 2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伴随着的心理特性是(B) A、情感 B、注意 C、意志 D、认识 8.注意愈集中,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 C )愈强。 A、正诱导 B、负诱导 C、优势兴奋 D、抑制状态 12.注意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极其重要,它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过程。( ),注意

11、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事先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有意):有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的特殊形式,14.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不随意注意。(),注意的品质,注意广度(范围) 圆点个,字母个,图形、个,汉字个 注意稳定性(持久性) 注意分配 条件:活动的熟练程度、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是否有内在联系 注意转移 注意转移实现后,马上就会使注意稳定下来 影响因素:原来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新事物的性质与意义、事先是否有注意转移的信号、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已有的习惯,注意分

12、散、分配、转移,5、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两用”,从注意品质来看“一心两用”是(D) A、不可能的 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 D、有条件的 6.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知觉对象数目的注意品质是:(A ) A、注意广度 B、注意分配 C、注意稳定性 D、注意稳定性 7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是(A) A、注意稳定性 B、注意转移 C、注意分配 D、注意广度 2、影响注意转移快慢和难易的条件有(BDE) A个体神经过程的强度 B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C原来注意的时间长短 D原来注意的强度 E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15.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

13、注意特性是注意分散。() 16.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 17.如果没有注意的转移,也就难以保持注意的稳定。() 18.多动症儿童本质上是注意力缺乏。() 19.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特征是注意分配。(),记忆,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记忆的基本环节记忆过程 识记编码 保持存储 回忆或再认提取,记-记忆的前提,忆-检验记忆的指标,8开卷考试时的记忆活动是(D) (A)识记 (B)保持 (C)回忆 (D)再认 25.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 ),识记的分类,无意识记:没有目的、不须意志努力的识记 有意识记:有目的、须意志努力的识记 机

14、械识记:不需要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而单纯依靠对材料的重复 意识识记:需要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记忆的分类,(1)内容与经验的对象: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2)保持时间的长短:瞬时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永久记忆) (3)意识参与程度分:外显记忆-有意识,主动收集经验 内隐记忆-无意识,凭经验 (4)加工和存储的内容不同分: 程序性记忆-技能记忆, 只能在操作中表现、难以言传 (如何做事;先后顺序的活动) 陈述性记忆-事实(事件)记忆,用言语表达,3.在无意识状态下,个体的知识与经验自动地对当前任务项目产生影响的记忆是(B) (A

15、)外显记忆 (B)内隐记忆 (C)陈述记忆 (D)程序记忆 4对事实性信息的记忆是(C) (A)内隐记忆 (B)外显记忆 (C)陈述记忆 (D)程序记忆 5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是(C) (A)想象记忆 (B)语义记忆 (C)情景记忆 (D)情绪记忆 6.个人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是(D) (A)运动记忆 (B)语义记忆 (C)情景记忆 (D)情绪记忆 17.一个人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一般很难言传的记忆是(D) (A)陈述性记忆 (B)情节性记忆 (C)语义性记忆 (D)程序性记忆 27.情景记忆是个人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为内容的记忆。

16、() 28.个人以感知过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是情节记忆。(),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心理小实验,A S T E B N L Y U D X O,多:第1行 来:第2行 咪:第3行,M Q T Z R F G A N S L C,记忆系统,图像记忆约1s,声象记忆约1-4s,以物理特征进行编码:视觉表像、声音表像,1min之内,容量72、组块记忆,感官信息输入,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操作加工,复述,遗忘,遗忘,容量无限、保持时间长,编码形式:声音表像,印象深刻,编码形式:表象、语义,斯佩林 部分报告法,13. 感觉记忆的信息是以(C)编码 (A)听觉 (B)复述 (C)物理特征 (D)长时记忆

17、 14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C)组块。 (A)5-7 (B)7-9 (C)5-9 (D)7-11 15. 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的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C) 感觉记忆 (B)瞬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16. 信息从短时记忆中转入长时记忆的加工方式是(B) (A)物理特征 (B)复述 (C)视觉加工 (D)语义加工 18.长时记忆中,信息编码的主要方式是(D) (A)物理特征 (B)复述 (C)视觉加工 (D)语义 19长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是(B)的。 (A)有限 (B)无限 (C)7 +2 (D)瞬时记忆 31.美国心理学家斯波林用“全部报告法”证实了在记忆中,有一个独立的感觉记

18、忆系统存在。( ),遗忘,遗忘:不能再认与回忆或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分类:暂时性遗忘VS永久性遗忘 遗忘规律: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先快后慢,再学遍数/初学遍数,影响遗忘的因素,材料的性质 对动作和形象材料、有意义、感兴趣、符合自己需要的材料遗忘慢 材料的数量 识记越多,遗忘越快 材料的序列位置 首尾不易遗忘:近因效应、首因效应 学习程度 150%最佳,45.学习一篇文章往往首尾部分记得好、不易遗忘,而中间部分往往识记比较难,这是由于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干扰所致。( ),遗忘的原因,衰退说 干扰抑制说 前摄抑制VS后摄抑制 压抑(动机)遗忘说 线索依赖性遗忘说,21.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

19、生干扰作用而造成的遗忘是(C) (A)前摄抑制 (B)遗忘规律 (C)倒摄抑制 (D)接近律 22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而造成的遗忘是(A) (A)前摄抑制 (B)遗忘规律 (C)倒摄抑制 (D)联想律 44.前摄抑制干扰的程度随先前学习材料的数量增加而增加。( ),思维,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3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患者的病情,这属于哪种思维特性(D) (A)概括性 (B)直接性 (C)抽象性 (D)间接性 4.思维反映不是某个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反映事物共同具有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

20、联系的思维特性是(C) (A)创造性 (B)聚合性 (C)概括性 (D)间接性,思维,思维过程 分析和综合(基本) 比较与归类 抽象与概括 系统化与具体化 思维的基本形式 概念(人类知识的基本成分,用词表示) 判断(以句子的形式表达) 推理,24.思维过程一般是从对问题的综合与比较开始的。( ),11.构成人类知识的基本成分是(A) (A)概念 (B)词汇 (C)经验 (D)问题,26.概念与词的关系是,既可一词多义,也可一义多词。( ),思维的种类,(1)根据发展水平: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逻辑性:分析思维、直觉思维 (3)根据指向性:聚合(求同、集中)思维、发散(求异

21、、分散)思维 (4)根据创造性程度:常规思维(习惯思维、再造性思维)、创造思维,思维的目的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 特点:目的性、操作程序、思维认知成分,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情境 人的知觉特点 定势:按照比较固定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注意定势、知觉定势、思维定势等) 功能固着:只看到物体通常的功能,看不到它可能存在其他功能 知识经验(迁移):正迁移、负迁移 动机和情绪状态:叶德斯-多德森定律 个性差异,情绪和情感,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情绪状态:心境、激情、应激 情绪的功能:适应环境、调节认知、 信息传递(表情动作: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

22、) 情感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热情,1.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称为(D)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情绪 3.情绪在有机体上的外显表现称为(C) (A)感情 (B)情感 (C)表情 (D)态度体验 5.表情动作和语言不同,它不是人际交往的工具。() 7.就人类个体而言,情感体验发展在前,情绪体验产生于后。(),情绪理论,9.在表情的研究领域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巴德。() 10.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是由于身体外周活动变化。( ) 11.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中脑。(

23、) 12.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完全是由一系列的理论推理而来。() 25.情绪情感的功能有(ABCDE)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组织功能 D信号功能 E反映功能 26.沙赫特的情绪因素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归因于 (ABC) A环境因素 B生理因素 C心理因素 D注意因素 E思维因素,意志,主观能动性、目的性、计划性,主动性、计划性,创造性、前进性,11.下面哪种活动是意志行动(B) A、吹口哨 B、背诵课文 C、摇头晃脑 D、眨眼反射 13.意志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是人和动物在本质上相区别的特点之一。() 27.意志行动是具备一定要求和特征的行动,它是(ABD) A有目的的行动

24、 B它的基础是随意运动 C意志行动完全符合人类的意志 D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E意志行动不受客观规律的约束 28、意志行动主要表现在(ABCDE)。 A、人类意志行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B、人类意志行动的主动性 C、人类意志行动的创造性 D、人类意志行动的前进性 E、意志行动必须符合客观规律,趋避冲突,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同时面对两 个或两个以上目标。 双避冲突两害相权取其轻。同时面对两个 或两个以上目标。 趋避冲突又爱又恨。同时面对一个目标。 双重趋避冲突,意志的品质,自觉性:具有明确的目的,主动调节与支配自己的行动以服从社会要求。 受暗示性和独断性不利于确定目的 果断性:能迅速有效

25、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断 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错失时机 自制性:即自制力,自觉地控制、约束自己的情绪和言行 任性和怯懦不能管理好自己 坚韧性:坚持不懈并能保持充沛精力和毅力 动摇性和顽固性不能正确对待困难,8.在面对问题时经常举棋不定,是哪种意志品质弱的表现(A) (A)果敢性 (B)自觉性 (C)坚韧性 (D)自制力 9.“我行我素”和 “固执己见”是和意志品质的(C)品质相反的表现。 (A)果敢性 (B)自觉性 (C)坚韧性 (D)自制力 10.对过分活跃和缺乏自控的人,应特别注意培养他的(D ) (A)果敢性 (B)自觉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18.与意志的自制力品质相反的是冲动性。(

26、 ),能力: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直接影响活动效率,1.顺利并有效率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A) (A)能力 (B)智力 (C)技能 (D)知识 2.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是(A ) (A)能力 (B)智力 (C)技能 (D)知识 10.能力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 11.能力发展要比知识获得、技能掌握的速度快。() 12.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了学习和训练,任何能力都不可能得到发展。() 13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智力理论,智商,比

27、率智商(推孟) IQ=智力年龄(MA)/实足年龄(CA)100 离差智商(韦克斯勒) IQ=100+15(X-X)/S=100+15Z 常模 分布基本上呈正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 天才智商超过130分 弱智智商低于70分,智力发展趋势,先快后慢,到了一定年龄则停止增长,随着人的衰老,智力开始下降,人格,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感情、行为整体的特有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外显:性格,内隐:气质,气质,气质: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 具有先天禀赋,无好坏之分,但可以改变 气质类型学说 古希腊人希

28、波克拉底发现的“体液学说” 俄国人巴甫洛夫发现“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荣格:内向型和外向型,气质类型,性格,性格: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特征 态度特征 eg.正直、狡猾、自卑、虚荣 意志特征 eg.顽强、勇敢、怯懦、脆弱 情绪特征 eg.容易激动、沉稳 理智特征 eg.谨慎型、草率型,性格的影响因素,生物遗传因素 家庭因素:教养态度、家庭氛围、榜样 学校教育 社会文化因素,用不多于4条直线的一笔连在一起,是少女还是老人,请将蜡烛固定在墙壁上,点燃,并要求当蜡烛燃烧时烛油不能滴在地板上,后来研究进一步发现,如果火柴是装在盒内的,20分钟内能正确解决的被试仅有42%,而让盒子空着,正确解决的被试则有86%,叶德斯-多德森定律,问题解决的效率受到问题难易和问题解决者的动机和情绪状态影响。 解决困难问题时,操作效率的最佳状态是处于较低的唤醒水平。 解决简单问题时,操作效率的最佳状态是较高的唤醒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