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微生物分类学.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49710 上传时间:2019-08-15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4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微生物分类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十章微生物分类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十章微生物分类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十章微生物分类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十章微生物分类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微生物分类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微生物分类学.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微生物的分类,分类目的: 建立各种生物的信息存取系统,以便人们查考、认识和利用各种生物。 探讨生物的系统发育,建立反映生物进化关系的自然分类系统,以揭示生物的本质特征及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区别。,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与命名,一、分类单位 1、正式的分类等级:主要的、次级 界 Kingdom 门 Phylum(或Division)亚门 纲 Class 亚纲 超目 目 Order 亚目 科 Family 亚科 族 亚族 属 Genus 种 Species,2、非正式的分类等级:变种、型、菌株、型、群,种:指一群在形态和生理方面非常相似或差别微小的个体。 变种基本特征与典型菌株基本相符,而个

2、别较次要的特征不相符合但又稳定的变异株。 亚种种的进一步细分单元,实验室获得的稳定变异株。是变种的同义词。,型亚种以下的细分,当同种或同一亚种内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区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分为不同的型。 菌株或品系同种不同来源的纯培养。 群将两种微生物和介于它们之间的种类统称为“群”。介于两种微生物之间的种类,其特征彼此不易严格区分,如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二、微生物的学名,命名原则: 学名=属名+种名+(首次定名人)+现名定名人+定名年份 学名=属名+种名+(Subsp.或var.)+亚种(或变种)名 规定与常识: 属名首字母大写,种名全小写; 属名、种名、亚种名用斜体字,其余用正体字

3、且可省略。,命名举例,Bacillus subtilis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thuriuggiensys 苏云金芽孢杆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金黄色葡萄球菌,第二节 微生物的分类方法,一、传统分类法 1、形态特征 个体形态特征 群体形态特征: 固体培养基上; 液体培养基中,2、生理生化特征 营养类型; 利用营养物质的能力:能否利用,利用能力大小,通常检测微生物对碳源和氮源的利用能力; 代谢产物: 如糖发酵 产酸产气情况;产氨试验 检测NH3产生情况;硝酸盐还原试验 检测亚硝酸的存在;吲哚试验 检测吲哚的存在以判断色氨酸酶的存在;硫化氢试验 检测H2S的产生

4、情况;明胶液化 测蛋白酶的产生 某些生长条件:生长温度范围 最低、适、高,嗜冷、热、温;需氧情况 好氧 厌氧 兼性;生长酸碱度范围,3、生态学特征 主要利用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与其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共生、寄生),它的致病性,它的对噬菌体的敏感性。 4、血清学反应 常采用免疫血清(含Ab)与抗原在体外进行可见反应而进行鉴别,特异性高,灵敏度高,微生物间的细小差别均能区别,用于在形态和生理特征上难以区别的微生物。,二、数值分类法,定义:用数值的方法来评价有机体分类单元之间的相似性,并根据相似性的数值将分类单位归为更高等级的分类单元的一种分类方法。,方法:选择尽可能多的分类特征并进行特征

5、的测定和收集,将各项特征输入计算机,即根据程序计算出相似性,根据相似性的百分数分群归类。 对分类特征的处理遵循“等重要原则”。,三、化学分类法 主要是通过分析细胞的化学组成,所含的类脂、蛋白质、糖及代谢产物等判断细胞间的亲缘关系。,四、遗传分类法 1、NDA碱基 G+C含量分析 同种微生物DNA组成稳定,亲缘关系越近,碱基的组成越近。 2、核酸杂交 DNADNA杂交,DNARNA杂交,亲缘关系相近的微生物,其核酸的碱基组成,排列顺序越相近,杂交率越高。,第三节 微生物分类系统,一、生物分类系统 定义:指按亲缘关系分群归类编排成的系统 生物界中的分类系统,因不同的人采用的分类方法、分类依据不同,

6、因而形成的生物分类系统不同,有将生物界分成: 二界:植物界、动物界 三界: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 四界、五界、六界的。 六界系统是我国学者提出的: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在这六界系统中,微生物属于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原生生物界和真菌界。,二、微生物分类系统,(二)细菌分类系统 1、“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 第八版开始放弃了从界种的完整的分类体系,将细菌归属于原核生物界,下分蓝细菌和细菌。将细菌进一步分成19部分,对蓝细菌未作进一步分类。 第九版(新版)内容有较大变动,全书共分四卷,细菌归属于原核生物界的四个门中:薄壁、厚壁、柔膜、疵壁菌门。 2、“细

7、菌和放线菌的鉴定”前苏联克拉西里尼科夫 3、“细菌分类学”法国普雷沃,(二)放线菌分类系统 1、美国瓦克斯曼分类系统 2、苏联克拉西里尼科夫 (三)酵母菌分类系统 荷兰 罗德(Lodder)分类系统 (四)霉菌分类系统 尚未形成较好的分类系统 对于真菌分类,目前有Ainsworth Alexopoulos Smith等分类系统,把酵母、霉菌归属于真菌门下,分五个亚门,酵母、霉菌分属于各个亚门中: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第四节 微生物的鉴定,主要步骤:纯化、测定一系列必要的指标、查找权威性鉴定手册 鉴定技术的不同水平: 细胞的形态和习性:形态特征、运动、酶反应、营养要求及生长条件等 细胞组分水平:细胞壁成分、氨基酸库、脂类、醌类、光合色素等的分析 蛋白质水平:氨基酸序列分析、凝胶电泳和血清学反应等 基因或DNA水平:核酸分子杂交、(G+C)mol%、转化和转导、16SrRNA寡核苷酸族分分析、DNA或RNA核苷酸序列分析等,思考题,1、微生物的正式分类单位有哪些? 2、目前主要的细菌分类系统有哪些? 3、微生物的传统分类方法有哪些?新方法有哪些? 4、怎样给一个微生物种命名,请举例说明。 5、解释名词:种、变种、亚种、菌株、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