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章节程改革.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50985 上传时间:2019-08-16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33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新章节程改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普通高中新章节程改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普通高中新章节程改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普通高中新章节程改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普通高中新章节程改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新章节程改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新章节程改革.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8/16,1,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浙江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张文军 奉化 溪口,2019/8/16,2,国家教育部从2004年秋季起在广东、山东、宁夏、海南等4省(自治区)开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拟用4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推进。2005年江苏省进入。 2006年福建、辽宁、浙江、安徽等省开始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2019/8/16,3,一、普通高中 课程 改革的背景 二、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三、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在新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2019/8/16,4,一、改革背景,小例子: 衬衫换飞机场的背后: 8亿件衬衫换一件空中客机 一封学生来信,2019/8/1

2、6,5,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2019/8/16,6,2000年,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奋斗目标,至2004年已达到93%。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2240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的比例达到63%。“十一五”高中毛入学率将达到85%。 国家在提供了基本的就学机会、满足人们的入学需求后,教育将转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2019/8/16,7,浙江省 2004年,我省基本普及从学前3年到高中段的15年基础教育,成为全国第一个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的省区。2005年,普及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全省初

3、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达到91%。从1999年到现在,我省高校数量从1998年的32所增加到74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从11.35万人增加到65.13万人,普通高校录取率从35%提高到71.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8.96%提高到34%,位居全国省区第一位。 高中教育从金字塔型向矩形转变,2019/8/16,8,2000年前后,开始高中新课程研制的前期准备和基础研究: 国际比较 我国高中课程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现状的调查 学科发展分析 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的研究 公民素养的需求分析,对北美、欧洲、东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90 年代以来开展的高中课程改革作了比较研究。,(一)国际高中课程比

4、较研究结果,2019/8/16,10,1. 培养目标方面,各国普遍关注:,公民的责任 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 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 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 信息素养 国际视野,(1)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2. 课程方面呈现以下几个趋势:,(2)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3)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4)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5)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实行学生选课指导制度。,(6)实行学分制。,2019/8/16,13,(二)我国高中课程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反思的结论,1949年以来,我国正式颁布实行的有关高中的教学计划主要有9次,其中3次为前次计划草

5、案的修订意见 。,附表一 我国颁布的历次中学教学计划,在管理体制上,我国属于集权化类型,几十年来历次教学计划均由中央教育行政部门颁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转发,学校照办。,1981年制定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针对当时教育的实际情况,强调了“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特别要打好语文、数学和外语的基础。在此前提下,既要注意自然科学的教育,也要注意人文科学的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81年计划计划中提出了高中二、三年级开设4节选修课,但由于种种原因学校仍然是必修课一统天下。 在 81年计划中的分科性选修从高二开始分流,分为侧重于文科(一)、

6、理科(二)两类教学计划,从这个时候开始形成了高中文、理分流的办学模式。,81年的教学计划一直实行了10年,在当时中断了10年正常教育的情况下,它对恢复正常的教育秩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是起了积极作用的。但是由于此计划是为重点中学制定的,全国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相差极为悬殊,统一执行这个计划势必影响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90年的调整意见针对这种状况,对计划做了较大调整。如课程结构由单一的学科类课程改变为学科课程和活动两部分组成,学科课程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但它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中教育中存在的文、理偏科,学科知识结构不完整,学生负担过重,片面追求升学

7、率等弊端。,1996年的高中课程计划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制定的:,自1993年秋季起,在全国试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96年使用新大纲、新教材的初中生毕业必须有一个新的高中课程计划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相衔接。,1996年的高中课程方案的特点:,首次把高中作为独立学段制订课程计划,并明确提出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 建立了以学科类课程为主、活动类课程为辅的课程结构,打破了多年来学科课程一统学校的局面,为学校办出特色、学生个性发展留有一定空间。,按照优化必修课、加强限定选修课的原则构建的学科课程体系,增强了课程的选择性。 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根据时代要求、学科发展作了较大更新,其中,

8、地理、英语、语文等学科变化较突出。 建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增强了课程对地方和学校的适应性。,总之,计划较之过去增加了灵活性和弹性。,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后,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加快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教育部基教司在两省一市两年多试验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对1996年的课程计划进行了较大修改,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一个极重要的位置上来考虑,2000年的试验修订稿与96年计划相比,其主要变化有:,培养目标中十分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对德、智、体、美、劳目标提得恰当而又有时代性。,课程设置

9、相对合理,信息技术从选修课正式列为必修课; 将原活动课发展为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安排; 设置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项目。,课程安排上给地方和学校留有更大空间。,整体看来,我国历次教学计划的共同特点有:,高中办学的目标一直提双重任务,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为社会培养优良的劳动后备力量(1981)。 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既要重视抓智育,又要注意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体育和卫生保健工作(1981)。,教育教学中十分注意基础,如1981年的计划提出扎实打好基础,特别要打好语文、数学和外语的基础。 全国统一计划、统一课表、统一教材。,成绩与贡献,满足了当时国家早出人才,快

10、出人才的迫切需求,对迅速恢复正常教育秩序,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了积极作用。 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注重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科知识体系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 满足了当时学生强烈的求知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问题与不足,课程缺乏多样性和选择性,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课程内容以传授知识为核心,忽视学生生活经验,不能反映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新的成就。 课程实施中教学观念落后,方法单一,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创新和实践的机会。应试倾向严重。 追求考试结果,忽视学生的发展过程,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评价的手段、内容、方式、目标单一

11、。 管理方式过度集中,过分统一,不能适应地方和学校以及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控制的课程文化,2019/8/16,33,(三)我国原高中课程状况调查,2001到2002年间,教育部在北京、黑龙江、辽宁、江苏、广东、江西、广西、河北、山西、宁夏等10个省(市、区)对学生、教师、校长和社会人士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其中,学生样本14036名、教师样本1650名。,2019/8/16,34,校长、教师认为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校长和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以及创新精神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2019/8/16,35,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实际体现得较好的课程目标,2019

12、/8/16,36,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有69.8%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019/8/16,37,教师、校长对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关系的认识,只有9.3%的教师和5.4%的校长认为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较紧。43.2%的教师和54.2%的校长认为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严重脱节或有较大脱节。,2019/8/16,38,学校开选修课的情况,学生是否希望开选修课,92.6%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选修课, 但69.8%的学生反映学校没有开设选修课。,2019/8/16,39,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

13、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公众对学生作息时间的反馈,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下的占67.7%,在6小时以下的占22.2%; 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自由支配时间在0.5小时以下的占41.6%,没有的占19.4%。,2019/8/16,41,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2019/8/16,42,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热

14、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和愿望;,1、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2019/8/16,43,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2019/8/16,44,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

15、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2019/8/16,45,2.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2019/8/16,46,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19/8/16,47,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16、,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2019/8/16,48,3、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1)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 (2)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特点,2019/8/16,49,普通高中课程的纵向结构:,学习领域,科 目,模 块,(1)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2019/8/16,50,2019/8/16,51,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 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并在选修中至少获得6学分; 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学生毕业的

17、学分要求,2019/8/16,52,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学分要求 必修学分和国家方案相同 选修I 分为A、B、C三类 选修IA是列入高考命题范围模块所对应的学分;选修IB 是全省学校统一开设的供学生选择的模块所对应的学分,学生至少获得12学分。 选修IC是各学校视条件开设供学生选择的模块所对应的学分。 选修学分II中,地方课程通用部分2学分、专题部分1学分,校本课程至少3学分。 最低毕业学分为文科160学分 理科162学分,2019/8/16,53,(2)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特点,2019/8/16,54,课程内容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 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 关注学生的经验,增

18、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应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时代性,2019/8/16,55,既为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奠定共同基础,同时也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 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础性,2019/8/16,56,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本方案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层次、分类别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

19、同需求。,选择性,2019/8/16,57,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设立网站,收集新课程实验有关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情况。同时,介绍改革动态,咨询答疑,形成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 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指导下,(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共开通36个网站,覆盖了高中各学科以及部分综合项目研究。,2019/8/16,58,三、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在 新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2019/8/16,59,校本课程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地方课程由省级

20、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进行开发、实施并管理,根据当地经济和发展的具体实际,结合学生兴趣和需要,充分利用当地课程资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综合性课程。,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界定,2019/8/16,60,地方和校本课程是我国课程民主化的重要标志 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的有力手段 是学校和教师行使课程权力的途径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是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 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课程形态,2019/8/16,61,2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这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纲领性文件。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关键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人才培养不但要从小抓起,更要系统抓,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一直抓到大学,要大力培养领军人才。,2019/8/16,62,只有在自由和充分的选择中才有创新。 只有在自由和充分的选择中才能形成自我负责的课程文化。 这也是地方和校本课程的使命,2019/8/16,63,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