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规则试用中国武术协会2004年.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55275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6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规则试用中国武术协会2004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规则试用中国武术协会2004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规则试用中国武术协会2004年.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规则试用中国武术协会2004年.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规则试用中国武术协会2004年.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规则试用中国武术协会2004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规则试用中国武术协会2004年.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规则 (试用) 中国武术协会 2004年 第一章 通 则 第二章 裁判人员及其职责 第三章 仲裁委员会及其职责 第四章 竞赛监督委员会及其职责 第五章 得分标淮与判罚 第六章 胜负与名次评定 第七章 编排与记录 第八章 口令与手势 第九章 场地与器材 第一章 通 则 第一条 竞赛性质 团体比赛、个人比赛。 第二条 竞赛办法 (一)循环赛、淘汰赛。 (二)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净打 2分钟,局间休息l分钟。 第三条 资格审查 (一)成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限在1835周岁。 青少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限在1518周岁以下。 (二)参赛运动员必须携带运动员注册证。 (三)运动员必

2、须有参加比赛的人身保险证明。 (四)运动员必须出示自报到之日起前20天内县 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包括脑电图、心电图、血压、脉 搏等指标在内的体格检查证明。 第四条 体重分级 (一)48公斤级(48Kg) (二)52公斤级(48Kg52Kg (三)56公斤级(52Kg56Kg) (四)60公斤级(56Kg60Kg) (五)65公斤级(60Kg65Kg) (六70公斤级(65Kg70Kg) (七)75公斤级(70Kg75Kg) (八80公斤级(75Kg80Kg) (九)85公斤级(80Kg85Kg) (十)90公斤级(85Kg90Kg) (十一)90公斤以上级(90Kg) 第五条 称量体重 (一)称量

3、体重须在仲裁委员的监督下,由检录长负 责,编排记录员配合完成。 (二)经资格审查合格后,方可参加称量体重。称量 体重必须携带运动员注册证。 (三)运动员必须按照大会规定的时间到指定地点称 量体重。称量体重时裸体或只穿短裤(女子运动员可穿 紧身内衣)。 (四)称量体重先从体重轻的级别开始,每个级别在 1小时内称完。如体重不符,在规定的称量时间内达不到 报名级别时,则不准参加以后所有场次的比赛。 第六条 抽签 (一)抽签由编排记录组负责,有仲裁委员会主任、 总裁判长及参赛队的教练或领队参加。 (二)抽签在第一次称量体重后进行。抽签由小级别 开始,如本级别只有一人,则不能参加比赛。 第七条 服装护具

4、 (一)运动员必须穿戴大会指定的拳套、护头、护胸 ,必须穿戴自备的护齿、护裆(护裆必须穿在短裤内) 。比赛的护具分红、黑两种颜色。 (二)运动员必须穿指定的与比赛护具颜色相同的比 赛服装。 (三)拳套的重量:65公斤级及以下级别的拳套重量 为230克(女子和青少年运动员均使用该重量的拳套); 70公斤级及以上级别的拳套重量为280克。 第八条 竞赛中的礼节 (一)介绍运动员时,运动员向观众行抱拳礼。 (二)每场比赛开始前,运动员相互行抱拳礼。 (三)宣布结果时,运动员交换站位,宣布结果后, 运动员先相互行抱拳礼,再向台上裁判员行抱拳礼,裁 判员回礼;然后向对方教练员行抱拳礼,教练员回礼。 (四

5、)边裁判员换人时,互相行抱拳礼。 第九条 弃权 (一)比赛期间,运动员因伤病或体重不符不能参加比赛者, 作弃权论,不再参加以后的比赛,但已进人名次的成绩有效。 (二)比赛进行时,运动员实力悬殊,为保护本方运动员的安 全,教练员可举弃权牌表示弃权,运动员也可举手要求弃权。 (三)不能按时参加称量体重,赛前3次点名未到或点名后擅 自离开,不能按时上场者,作无故弃权论。 (四)比赛期间,运动员无故弃权,取消本人全部成绩。 第十条 竞赛中的有关规定 (一)临场执行裁判人员应集中精力,不得与其它人员交谈, 未经裁判长许可不得离开席位。 (二)运动队必须遵守规则,尊重和服从裁判。在场上不准有 吵闹、谩骂、

6、甩护具等任何表示不满的行为。 (三)比赛时教练员和本队医生坐在指定位置。局间休息时, 允许给运动员按摩和指导。 (四)运动员严禁使用兴奋剂,局间休息时不能输氧。 第五章 得分标淮与判罚 第十九条 得分部位 头部、躯干、大腿。 第二十条 禁击部位 后脑、颈部、裆部。 第二十一条 禁用方法 (一)用头、肘、膝和反关节的动作进攻对方。 (二)用迫使对方头部先着地的摔法或有意砸压对方 。 (三)用任何方法攻击主动倒地方的头部和被动倒地 方。 第二十二条 得分标准 (一)得2分 1、一方下台,另一方得2分。 2、一方倒地,站立者得2分。 3、用腿法击中对方头部、躯干得2分。 4、用主动倒地的动作致使对方

7、倒地,而自己顺势 站立者,得2分。 5、被强制读秒一次,对方得2分。 6、受警告一次,对方得2分。 (二)得1分 1、用手法击中对方头部、躯干部位得l分。 2、用腿法击中对方大腿得1分。 3、先后倒地,后倒地者得1分。 4、用主动倒地的动作致使对方倒地,而自己不能 顺势站立者,得1分。 5、运动员被指定进攻8秒钟后仍不进攻,对方得1 分。 6、主动倒地3秒钟不起立,对方得1分。 7、受劝告一次,对方得1分。 (三)不得分 1、方法不清楚,效果不明显,不得分。 2、双方下台或同时倒地,不得分。 3、用方法主动倒地,对方不得分。 4、抱缠时击中对方,不得分。 第二十三条 犯规与罚则 (一)技术犯规

8、 1、消极搂抱对方。 2、处于不利状况时举手要求暂停。 3、有意拖延比赛时间。 4、比赛中对裁判员有不礼貌的行为或不服从裁判 。 5、上场不戴或有意吐落护齿、松脱护具。 6、运动员不遵守规定的竞赛礼节。 (二)侵人犯规 1、在口令“开始”前或喊“停”后进攻对方。 2击中对方禁击部位。 3、以禁用的方法击中对方。 (三)罚则 1、每出现一次技术犯规,劝告一次。 2、每出现一次侵人犯规,警告一次。 3、侵人犯规达3次,取消该场比赛资格。 4、运动员故意伤人,取消比赛资格,所有成绩无 效。 5、运动员使用违禁药物,或局间休息时输氧,取 消比赛资格,所有成绩无效。 第二十四条 暂停比赛 (一)运动员倒

9、地(主动倒地除外)或下台时。 (二)运动员犯规受罚时。 (三)运动员受伤时。 (四)运动员相互抱缠没有进攻动作或无效进攻 超过2秒时。 (五)运动员主动倒地超过3秒时。 (六)运动员举手要求暂停时。 (七)裁判长纠正错判、漏判时。 (八)处理场上问题或发现险情时。 (九)因灯光、场地等客观原因影响比赛时。 (十)被指定进攻超过8秒仍不进攻时。 第六章 胜负与名次评定 第二十五条 胜负评定 (一)优势胜利 1、在比赛中,双方实力悬殊,台上裁判员征得裁 判长的同意,判技术强者为该场胜方。 2、被重击(侵入犯规除外)倒地不起达10秒,或 虽能站立但知觉失常,判对方为该场胜方。 3、一场比赛中,被重击

10、强制读秒(侵入犯规除外 )达3次,判对方为该场胜方。 (二)每局胜负评定 1、在每局比赛结束时,依据边裁判员的评判结果 ,判定每局胜负。 2、一局比赛中,一方受重击被强制读秒(侵人 犯规除外)2次,另一方为该局胜方。 3、一局比赛中,一方2次下台,另一方为该局胜 方。 4、一局比赛中,双方出现平局时,按本局受警告 ,劝告少者,当天体重轻者的顺序判定胜负, 如上述三种情况仍相同,则为平局。 (三)每场胜负评定 1、一场比赛,先胜两局者为该场胜方。 2、比赛中,运动员出现伤病,经医生诊断不能继续 比赛者,判对方为该场胜方。 3、比赛中因一方犯规,另一方诈伤,经医务监督确 诊后,判犯规一方为该场胜方

11、。 4因对方犯规而受伤,通过医务监督检查确认不能 继续比赛者,为该场胜方。但不得参加以后的比赛 。 5、循环赛时,一场比赛中,如获胜局数相同时,则 为平局。 6、淘汰赛时,一场比赛中,如获胜局数相同,则依 受警告、劝告少者的顺序决定胜负。如仍相同,则 加赛一局,依次类推。 第二十六条 名次评定 (一)个人名次 1、淘汰赛时,直接产生名次。 2、循环赛时,积分多者名次列前,若两人或两人 以上积分相同时,按下列顺序排列名次: (1)负局数少者列前。 (2)受警告少者列前。 (3)受劝告少者列前。 (4)体重轻者列前(以抽签体重为准)。 上述四种情况仍相同时,名次并列。 (二)团体名次 1、名次分

12、(1)各级别录取前八名时,分别按9、7、6、5、4、3 、2、1的得分计算。 (2)各级别录取前六名时,分别按7、5、4、3、2、1 的得分计算。 2、积分相等时的处理办法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团体分数相等时,按下列顺序排列 名次: (1)按个人获第1名多的队名次列前;如再相等时, 按个人获第2名多的队名次列前,依次类推。 (2)受警告少的队名次列前。 (3)受劝告少的队名次列前。 如以上几种情况仍相等时,名次并列。 第九章 场地与器材 第三十一条 场地 (一)比赛场地为高80 cm,长800cm,宽800 cm的 擂台,台面上铺有软垫;软垫上铺有盖单,台中心 画有直径120cm的中国武术协会的会

13、徽。台面边缘 有5cm宽的红色边线,台面四边向90cm处画有10cm 宽的黄色警戒线。 (二)台下四周铺有高30cm、宽200cm的保护软垫 。 第三十二条 器材 电子评分系统一套、。 净打2分钟 是指每局除暂停之外的实际比赛 时间。具体操作,计时员只要听到台 上裁判员喊“开始”的口令就随即开 启记时表:“停”的口令就即刻停表 。当开表时间累计达到2分钟时,计时 员必须准时鸣锣通告,标志每局比赛 结束。 局间休息一分钟 是指每局之间的间歇时间。上一 局比赛一结束,计时员即刻开始记局 间休息时间。间歇时间至50秒时通知 运动员上场准备比赛,局间休息满1分 钟时,台上裁判员必须发出比赛“开 始”的

14、口令。 达不到报名级别 是指运动员在称量体重时的体重超 出或不及所报级别规定的区间范围。例 如,75公斤级的区间范围是70公斤以上 至75公斤,所报该级别运动员的体重必 须在这个区间范围内,否则不准参加比 赛。 无故弃权 是指未能按规定时间准时参加比赛 或不准时参加点名及点名后不上场比赛, 或须称量体重时不参加称量体重等情况, 被视为无故弃权。无故弃权则被取消本 人已取得的全部成绩。 禁击部位 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规定不能被击打 的身体部位。后脑,是指头部耳廓垂线以 后的部位。颈部,是指人体第一椎骨以下, 锁骨以上的部位。裆部,是指人体的阴部。 执裁时,台上裁判员要集中注意力, 及时判断运动员的

15、犯规行为并作出处罚决 定,如果一时难以作出判定时,在喊“停” 之后,要及时征求裁判长或就近边裁判员 的意见,以确定是否击中禁击部位,而不 能因运动员的“痛苦”表现干扰裁决。 得分部位 是指运动员击中后要根据相应的评分标准给 予记分的部位。头部,是指除了后脑以外的面部和 头两侧的部位。躯干,是指胸部,腹部,背部;腰 部。大腿,是指髋关节以下,膝关节以上,包括臀 部在内的部位。 值得注意的是,人体的肩部、上肢、小腿、脚跟、 脚掌与脚背,既不是禁击部位,也不是得分部位,击中后 既不能判犯规,也不能判得分。由于肩部与胸、背连接, 腰部与臀部连接,运动员击中在连接部位,很难判定准确。 为了方便裁判,统一

16、尺度,按照“方法清楚,效果明显”的 原则,从严处理。击中在肩部与胸、背的连接部位、击中 大腿与小腿的连接部位不得分,击中在腰部与臀部的连接 部位得1分。 用头、肘、膝进攻对方 是指用以上部位主动发力攻击对方,属于犯 规行为,一旦击中就须根据规则中的有关条 文,给予“侵人犯规”的判罚。 由于武术散打比赛在许多情况下需要贴进对 方,有时因对方进攻而出现低头、抬肘、提膝等 防守动作时,触及了对方的身体但没有明显的发 力,并且没有产生实际效果;有时在互相楼摔过 程中,头、肘、膝触及对方的身体而没有明显的 发力,凡类似情况不属于用头、肘、膝进攻对方 。 用迫使对方反关节的动作攻击对方 是指采用方法国定对

17、方关节前端并击打、 拧扳,或迫使其关节超出正常活动范围的攻击 动作。对抗实践证明,易被受到“反关节”攻击 的人体关节主要是肘关节和膝关节。如果使用 正常的攻防方法,虽然击中关节部位,但没有 瞬间国定前端的行为,不属于用反关节动作进 攻对方。 迫使对方头部先着地的摔法 是指在使用摔法过程中,控制住对方的身体,强迫 对方头部先着地,有意伤害对方。判断是否使用了迫使 对方头部先着地的摔法,一般应符合下列三种情况: (一)对方处于被控制状态无法使用自我保护的倒地动 作时,采用招法使其头部朝下落地; (二)对方处天 悬空状态时,突然改变对方的姿势状态迫使其头部朝下 落地; (三)临近倒地状态时,突然拧转

18、对头部, 迫使对方头部先着地;部先着地; 如果采用正常的摔 法,被摔的一方因自己的保护能力差,倒地动作不合理 造成头部先着地,不属判罚的范围。 有意砸压对方 是指对方倒地时,顺势用身体的某 一部位再次加力于对方身体的某一部位, 以达到使对方丧失战斗力的目的。 攻击倒地方头部 一方运动员不允许用任何方法攻击已倒地 方运动员的头部,实质上指的是主动倒地方运 动员的头部,首先因为在主动倒地后3秒之内 双方仍可相互进攻;其次,一方被动倒地后, 台上裁判员必然发出“停”的口令,也就是说, 当下达“停”的口令后,比赛已经停止,此时, 倒地方身体的任何部位均不允许受到攻击。 实力悬殊 是指双方运动员技能、体

19、能的整体水平 有较大差异,在比赛中主要表现为在比赛中 已没有进攻与防守的能力,胜负已经十分明 显,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台上裁判员征得 裁判长的同意后,宣布强者为优势胜利。 读秒 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因对方犯规而 有可能造成伤害,为保障运动员的安全进行 的读秒;一种是运用合理的方法重创对方运 动员,使其不能继续比赛,为保障其安全进 行的强制性读秒。 读秒时,台上裁判员须迅速靠近被读秒 的运动员,清楚地观察其面部表情,并且所 处位置要以不挡住裁判长的视线为宜。读秒 有三种情况: (一) 读8秒 (二)读10秒 (三)终止读秒 (一) 读8秒 台上裁判员在读秒过程中,运动员已举手示意可 继续比赛,

20、但仍须读完8秒后再继续进行比赛。 (二)读10秒 台上裁判员在读秒过程中,运动员没有示意要求 继续比赛,或虽已示意可以继续比赛,但发觉其知觉 不正常时仍须读到10秒。一旦读到10秒, 则表示该场比赛已经终止。 (三)终止读秒 台上裁判员在读秒过程中,如果发现运动员出现 休克、关节脱臼、骨折等危险状态时,即刻停止秒, 取下运动员的护齿并用手势请医生将运动员送到后场 进行急救处理。 读秒后的判罚有三种情况: 1、一方运动员因对方犯规被读秒,但在读至8秒前已 表示能继续比赛且知觉也正常,则给犯规方运动员“ 警告”的判罚。 2、因对方犯规而造成被读秒,并因可能受伤而停止 比赛接受检查的一方运动员,经医

21、务监督检查确认不 能继续比赛,则判犯规方被“取消比赛资格”。如经 医务监督确认尚未达到已造成伤害的程度,但事实上 已不能继续比赛,则判犯规方“警告”,同时也判其 为胜方。 3、运用允许的方法重创对方使之“强制性读秒”。 被强制性读秒后,如受创方能继续比赛,则应给其“ 压点”和相应的判罚。如不能比赛,则判另一方运动 员获胜。 指定进攻 台上裁判员发出“开始”的口令后,一 方运动员主动向前移动伺机进攻,另一方运 动员消极后退而不采用任何进攻或反击动作 的行为。一般情况下,运动员都会在8秒钟 内进攻。因此,台上裁判员一定要养成“默 计时间”的习惯,旦出现某方运动员消极 ,就用“指定进攻”手势指定某方

22、运动员进 攻。 消极8秒 是指台上裁判员用“指定进攻”的手势 指定一方运动员进攻后,运动员在8秒钟后 仍不进攻的行为。台上裁判员给一方运动员 发出“指定进攻”的口今后,就按每秒一次 的频率默记八次,或用手指在体侧记数八次 的方法记时,超过8秒不进攻即可判被指定 方为“消极8秒”。 消极3秒 是指使用主动倒地动作进攻没有击中或 击倒对方,或使用主动倒地进攻动作时,被 对方反击所迫,不能在3秒钟内迅速站立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台上裁判员立即喊“停 ”。并用“消极3秒”的手势表示判罚。 知觉失常 是指运动员在被重击之后,身体所表 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状态。具体表现为 :站立重心不稳,步履蹒跚紊乱,不能

23、平 衡身体;面部表现痴呆,呼吸急促喘粗气 等。 主动倒地 是指两脚以外的其他身体部位需要先支 撑台面后才能使用方法,或使用方法后必须 倒地的进攻方法。运动员使用这类动作时, 台上裁判员要充分准确地分辨出是否是主动 倒地。主动倒地必须是自己处于正常平衡的 姿势时使用的一种进攻或防守反击的方法。 如自己身体已经失去平衡,但为了躲避打击 顺势倒地,而又不能衔接合理的进攻方法, 则不能视为主动倒地。 主动倒地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使用主动倒地动作进攻将对方击倒,并能顺 势站立者得2分。 (二)用主动倒地动作进攻将对方击倒,但对方倒 地时身体的某一部位压住主动倒地方身体造成其不 能迅速站立,判后倒

24、地者“倒地在先”,主动倒地 者得1分。 (三)使用主动倒地动作进攻,但未能击中对方, 尚不能迅速站立,不得分。 (四)使用主动倒地动作进攻没有击中对方而在3秒 钟内又不能迅速站立。判主动倒地者“消极3秒”。 (五)用“后倒蹬枝”的方法成功地将对手蹬(掀 )下台,则算主动倒地方进攻成功,得2分,如果不 成功,使用该动作者为倒地在先。 倒地 是指两脚以外的身体任何部位支撑了台面 。 倒地在比赛中大致以以下三种情况: ( 一)被击倒,是指道受对方拳法、腿法的打击 而失去重心倒地。 (二)被摔倒,是指被对方用摔法致使失去重 心倒地。 (三)自行倒地,是指由于进攻、防守动作不 当、场地不平、过滑等原因造

25、成的倒地。 倒地在先 是指运动员在使用动作的过程中双方失 去重心,一方倒地在先,另一方倒地在后; 或者一方倒地在先,另一方压在先倒地一方 的身上,先倒地者均为倒地在先。 双方同时倒地 是指双方运动员使用动作的过程中 均失重倒地,且又分不出先后时,则判 为同时倒地。 击中 是指运动员使用允许的方法,打到对方的 得分部位后产生相应的效果。致于如何判定“ 击中”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 (一)看进攻,进攻动作清晰、击中点准确。 (二)看防守,击中时没有相应的防守动作或 击中在先防守动作在后。 (三)看位移,击中后产生的位移现象。 ( 四)听声音,击中对方后发出清脆或者沉闷的 响声。 在评判过程中,可

26、以从四个方面同 时人手,也可以从其中的某一二个方面人手, 这主要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方法不清楚,效果不明显 是指运动员完成动作时的质量和效果均 不符合击中的要求。运动员使用方法进攻时 ,因进攻时机不对或己方处于被动状态而勉 强出动作,虽然打到了对方,但是没有造成 击中的效果。 下台 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从“开始”至“ 停”的口令期间),其身体的任何部位支撑 了台下的保护垫或场地,均判为下台。 双方下台 是指两个运动员在比赛时(从“开始” 至“停”的口令期间)都掉下了擂台。 下台无效 是指双方或一方运动员在台上裁判员在 喊“停”之后下下台,或先倒地者顺势再次 用力把对方掀(推)至台下,或因双方

27、摔倒 在台上后产生的惯性使其一后倒地者接触台 下地面,或一方下台时,另一方在台上但没 有与下台运动员身体的某一部位脱离,均被 视为无效。 抱缠时击中对方不得分 是指一方运动员抱住另一方运动员后,或 者在双方互相搂抱的过程中击打对方,尽管是 有效部位但仍不予计分。 关于“击中”还有两种情况须得注意: (一)如果一方运动员使用动作被另一方运动员接住 并用允许的方法击中对方有效部位或在“停”的口令 之 前挣脱抱缠并使用方法击中对方的得分部位则应被视 为有效击中。 (二)双方运动员在台上裁判员的口令“开始”至“ 停”的时间段内相互攻击对方,并能清晰有效地击中 对方的得分部位,应被判定相互均被有效击中,

28、并采 用累积计分的方法累加得分。 消极搂抱 是指为了达到不让对方进攻或反击的 目的而一味采取抱缠对方的行为。在比赛 中,运动员使用方法击打对方后即抱住对 方不让其使用方法反击,或者是没有任何 进攻动作即搂抱对方以等待台上裁判员喊 “停”,为的是避开对方的打击,或是为 了 保持己方的既得战果,并且这种方法被连 续反复地搂抱。 犯规的处罚 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行为违反了 规则后所必须受到的相应的处罚,犯规 的处罚有三种情况: (一)劝告 (二)警告 (三)取消比赛资格 (一)劝告 运动员在比赛中只要出现规则中列举的“技术犯规 ”的行为,即应受到“劝告”的处罚。 (二)警告 运动员在比赛中只要出现规

29、则中列举的“侵人犯规 ”的行为,即应受到“警告”的处罚。 一般情况下,在使用“劝告”和“警告”处罚前可视需 要先给予“提示”,这种提示必须是在有“犯规表示” 但又未造成后果时使用,如果己造成后果,则应直接给 予相应的处罚。此外,在判定是否犯规和给予何种判罚 时要注意统一尺度,坚持始终。 (三)取消比赛资格 运动员在比赛中只要出现规则中列举的应受“取消 比赛资格”处罚的行为,即应受“取消比赛资格”的处 罚。 相互抱缠没有进攻动作或无效进攻 是指运动员抱缠在一起时,既不使用方法也 不能分离的状态,或是两人纠缠在一起,虽有动 作但没有得分效果,并且超过2秒时没有停止的 迹象。 此外,由于相互抱缠与使

30、用摔法有关,为此,对摔法的有 效与否须得进一步说明。 (一)对摔法有效的判定:当一方或双方运动员刚一“搭把”即 用摔法,并使对方已失重或失控,随即将对方摔倒,也就是说, 运用这一摔法是一气呵成的,没有“变招”或“变动”的现象, 这即为有效的摔法。且不宜用2秒来限制。 (二)对摔法无效的判定: 1、当一方或双方运动员在相互 “掏把”且未能“得把”施摔达2秒以上,台上裁判即刻喊“停 ”。 2、当一方或双方运动员在“得把”后因对方的抗摔 使施摔方一再“变劲”、“变招”达2秒以上,台上裁判即刻喊 “停”。 有意拖延比赛时间 是指运动员在局间休息后回到场上拖 拖拉拉;或倒地后故意磨蹭不迅速起来; 或有意

31、借故整理护具等。凡此类情况均视 为“有意拖延比赛时间”,作为技术犯规 处理。 记分 是指边裁判员根据运动员使用的不同方法 ,击中的不同得分部位,产生的不同效果和台 上裁判员的不同判罚情况,按照得分标准及时 记录运动员的得分。然而,有二种情况应注意 : (一)即击中部位可能是不同分值的交接点, 也可能是得分与不得分的交接点,现一律按下 限取值。也就是说,如击中2分与1分的交接点 ,按1分取值。如击中得分与不得分的交接点。 刚按不得夺取值。 (二)使用同一个动作产生分值不同的效果, 则以上限取值。 每局胜负评定 边裁判员用色别标志(色别灯、色别 牌)表示胜负结果,红色或者黑色多者为 胜方。 复习题 1、散打比赛的体重分级是如何规定的? 2、散打比赛的服装、护具是如何规定的? 3、试述得2分、得1分、不得分得条款。 4、散打比赛有哪些犯规行为?如何处罚? 5、什么情况可以判优势胜利? 6、如何判定每局比赛胜负? 7、如何判定每场比赛胜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