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导读.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56704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55.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导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导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导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导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导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导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导读.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导读,郑凤英 2006年10月25日,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从新世纪的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 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 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科学发展观,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P1页),所谓的科学发展观,就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

2、为什么发展、发展什么、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为什么发展 发展什么 为谁发展 靠谁发展 怎样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促进经济社会和 人的全面发展,一.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正式提出、四中全会决定完整定型的。,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当前, 必须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切实抓好这个党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004年3月) 四

3、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2004年9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的完整表述,(二)科学发展观的衍进过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的坚持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各个要件早就形成或产生了萌芽。 (P3-6),二.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2004年3月10日 胡锦涛总书记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

4、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P7),胡锦涛阐述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注意把握好的问题(P8-9),第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第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

5、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第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需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要求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也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了不断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以及健康

6、安全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不仅要求发展是为了人,而且要求发展必须依靠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要求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第二,全面发展的含义,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要求全面发展所包含的各个大的方面以及各个大的方面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发展中都是相互协调的;不仅是同向发展的,而且发展速度或数量比例关系也是相互适应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使强调发展进程的连续性,持久性。,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的几个

7、方面(P10),科学发展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造福人民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整体推进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和平发展的发展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加快发展这个主题、统筹兼顾这个关键,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既把人类历史视为自然历史进程,又把人类历史视为人的活动的结果,因而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正是这种统一性在发展和发展政策上的贯彻,体现了对人的主体

8、地位的肯定和尊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和价值取向。,(二)科学发展观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科学发展观正是正视矛盾并且着眼于解决矛盾而提出来的,它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以及两点论与重点论观察问题的基本观点。 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科学发展观坚持用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如五个统筹、四大文明建设邓。 科学发展观坚持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来解决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抓住主要矛盾,解决次要矛盾。 总之,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把人类社会看成是由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环境等

9、相关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它的发展不是其中某个子系统单独的运动,而是诸要素、诸子系统的协调运动。,四. 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一)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总结。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趋势,是积极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新世纪我国发展面对的历史性课题的深刻把握。,(二)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指导方针。,1.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2.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 3.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广大人民群众

10、的迫切愿望。,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一 社会主义社会是协调发展的社会,二. 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P32),三. 社会主义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 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一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P48),(一)以人为本是对历史上人本思想的扬弃(P50-51) 提出以人为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 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 律的必然选择。,(三)必须澄清的几个模糊认识(P53-54),二 发展要以人为目的,

11、发展要以人为目的,就是要在发展中不断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以及健康安全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坚持以人为本,需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性”的认识,把满足人的需要作为出发点。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坚持以人为本,需要在发展中正确处理建设与“吃饭”、生产和生活等关系。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千方百计抓好再就业;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维护好群众的各项权益。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三. 发展要以人为依靠,一人为本,就必须在发展中真心真意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

12、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始终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坚定地相信人民群众,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落实发展以人为依靠的原则,需要解决好以下问题,要进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再教育。 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重要的是对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有正确认识。 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是否坚持坚定地相信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群众观点,关系到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 群众路线同当的政治路线以至整个党的事业是紧密相连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二)要建立和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机制,(三)要形成鼓励人们创造的社会氛围,四 发展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保障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的实现 (三)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