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鉴别技术.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56729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3.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害鉴别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病害鉴别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病害鉴别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病害鉴别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病害鉴别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害鉴别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害鉴别技术.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病害鉴别技术,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含义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病原物侵染或不适宜环境因素的影响,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正常生理代谢受到干扰,组织和器官遭到破坏, 导致叶、花、果等器官变色、畸形和腐烂,甚至全株死亡,从而降低产量及质量, 造成经济损失, 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病原物侵染或不适宜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引起植物病害的原因叫病原 病害的发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当植物遭受到病原物侵袭和不适宜环境因素影响后, 首先表现为正常的生理功能失调, 继而出现组织结构和外部形态的各种不正常变化, 使生长发育受到阻碍, 这种逐渐加深和持续发展的过程, 称为病理程序。,第二节 病害

2、症状类型,症状是植物感病后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现象;包括病状和病症 植物感病后由寄主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现象称为病状。 植物病害的病状主要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 植物感病后病原物在病部的特征性表现称为病症。 常见类型有粉状物 、 霉状物 、点状物 、颗粒状物 、脓状物等,一 病状类型,1 变色 主要表现为褪绿、黄化、花叶 2 坏死 常表现为坏死斑、叶枯、疮痂 、溃疡 3 腐烂 分干腐、湿腐和软腐,4 萎蔫 是指植物的整株或局部因脱水而枝叶下垂的现象。 5 畸形 有矮化、矮缩、丛枝 、皱缩 、瘤肿 、变形等,山茶花叶病,叶片变色界限模糊,小黑点,红瑞木枝干溃疡病,雪松枯梢,

3、菊花植株枯萎,皱缩卷曲,樱花根癌病,竹丛枝病,二 病症类型,1 粉状物 锈粉、白粉、黑粉和白锈。 2 霉状物 霜霉 、灰霉、绿霉、黑霉、赤霉 。 3 点状物 小颗粒状物, 它们大多暗褐色至褐色, 针尖至米粒大小。,4 颗粒状物 其形态大小差别较大, 有的似鼠粪状, 有的像菜籽形, 多数黑褐色, 生于植株受害部位。 5 脓状物 是细菌性病害在病部溢出的含有细菌菌体的脓状黏液,菌索,三 病害症状类型在病害诊断中应用,植物病害的病状和病征是进行病害类别识别、病害种类诊断的重要依据。 植物病害症状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异病同症、同病异症、症状潜隐等几个方面。 对于复杂的症状变化, 首先需要对症状进行全面

4、的了解, 对病害的发生过程进行分析(包括症状发展的过程、典型的和非典型的症状以及由于寄主植物反应和环境条件不同对症状的影响等), 结合查阅资料, 甚至进一步鉴定它的病原物, 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第三节 病原真菌,(一) 真菌的一般性状 1.真菌的营养体 营养体为菌丝体 ,菌丝管状, 直径1 15 m ,菌丝多数无色透明, 少数表现不同颜色 ,低等真菌的菌丝无隔膜, 称为无隔菌丝。高等真菌的菌丝有隔膜, 称为有隔菌丝,有隔菌丝与无隔菌丝,吸器,常见的菌丝变态,2.真菌的繁殖体,(1) 真菌的无性繁殖。 常见的无性孢子有 : 芽孢子、 粉孢子、 厚膜胞子 、 游动孢子和孢囊孢子、 分生孢子,(2

5、) 真菌的有性繁殖,常见的有性孢子有 : 接合子、 卵孢子 、 接合孢子 、 子囊孢子 、 担子孢子,(3) 真菌的子实体,常见的有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器、子囊盘、闭囊壳、担子果等.,真菌的生活史,(二) 真菌的主要类群,真菌和其他生物一样, 也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的阶梯进行分类。 分类体系很多, Ainsworth (1973) 提出的分类系统被广泛采用, 现介绍如下:,1鞭毛菌亚门(Mastigo mycotina),营养体单细胞或无隔膜的菌丝体。无性繁殖在孢子囊内产生游动孢子。孢子囊着生在孢囊梗或菌丝的顶端, 少数在菌丝中间。有球形。棒形、洋梨形等, 有的形状与营养体无显著区别。

6、低等鞭毛菌的有性繁殖产生结合子;较高等类型产生卵孢子。 多数生于水中, 少数为两栖和陆生, 潮湿环境有利于生长发育。与园林植物关系密切的有: (1) 腐霉属(Pythiu m ) (2) 疫霉属(Phytophthora) (3) 单轴霜霉属(Ploasmopara),(1)腐霉属(Pythium )能引起各种针、阔叶树及花卉幼苗的猝倒、根腐和果腐等病害 。,(2)疫霉属(Phytophthora)为害植物的根、茎基部,少数为害地上部分,引起芽腐、叶枯等病害。如山楂根腐病、牡丹疫病菌等。,(3)单轴霜霉属(Ploasmopara)为害植物的叶、嫩芽、幼果等,引起霜霉病。,2.接合菌亚门(Zyg

7、o mycotina),有发达的菌丝体,菌丝多为无隔多核。 无性繁殖在孢子囊内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 多为陆生的腐生菌,广泛分布于土壤、粪肥及其他无生命的有机物上。 少数为弱寄生菌,侵染高等植物的果实、块根、块茎。能引起贮藏器官的腐烂。重要的有: (1)根霉属(RhizopuS)瓜果蔬菜等在运输和贮藏中的腐烂,多由根霉菌引起。 (2) 毛霉属(M ucor)为腐生菌,可引起植物种实腐烂。,3.子囊菌亚门(Asco mycotina),为真菌中形态复杂, 种类较多的一个亚门。 除酵母菌外,营养体均为有隔菌丝,而且可产生菌核、子座等组织。 无性繁殖发达, 可产生多种类型的分生孢子。

8、有性繁殖产生了囊和子囊孢子。子囊棍棒形或圆筒形,少数呈圆形或椭圆形。每个子囊内通常有8个子囊孢子,但也有少于8个的。 有些子囊是裸生的。大多数子囊菌在产生了囊的同时,下面的菌丝将子囊包围起来,形成一个包被,对子囊起保护作用,统称子囊果。 有的子囊果无孔口,叫闭囊壳,一般产生在寄主表面,成熟后裂开散出孢子。有的子囊果呈瓶状,顶端有开口,叫子囊壳,常单个或多个聚生在子座中,成熟后孢子由孔口涌出。有的子囊果呈盘状,子囊排列在盘状结构的上层,叫做子囊盘。 子囊孢子多数通过气流传播。很多子囊菌,在秋季开始性结合形成了囊果,在春季才形成了囊孢子。 大部分种类为陆生, 能引起很多植物病害。,子囊菌亚门分纲检

9、索表,1、子囊果和产囊丝缺;菌体由菌丝或酵母状细胞构成-半子囊菌纲 1、子囊果和产囊丝有;菌体由菌丝构成-2 2、子囊双膜,产生在子囊座内-腔菌纲 2、子囊单膜-3 3、子囊果为闭囊果;子囊壁易消失,子囊孢子无隔膜-不整子囊菌纲 3、子囊果为子囊壳或子囊盘;子囊壁除少数外不消失-4 4、节肢动物上外寄生菌;菌体不发达;子囊生在子囊壳内-虫囊菌纲 4、不是节肢动物上的外寄生菌-5 5、子囊果为子囊壳-核菌纲 5、子囊果为子囊盘-盘菌纲,(1 ) 半子囊菌纲 (Hemiascomycetes),本纲真菌无子囊果, 仅产生子囊, 菌体由菌丝或酵母状细胞构成。,外囊菌目(Taphriales),外囊菌

10、属(Taphrina): 为专性寄生菌。 菌丝体粗状,分枝多,寄生于寄主细胞之间,刺激植物组织产生肿胀、皱缩等畸形症状。 无性繁殖不发达,但子囊孢子能进行芽殖,产生芽孢子。 有性繁殖可由蔓延于表皮或角质层下的菌丝直接形成子囊,突破角质层,外露成为灰白色霉层。 所致病害如桃缩叶病、梅(杏) 膨叶病、樱桃丛枝病及李袋果病等。,外囊菌属 1寄主组织 2子囊及子囊孢子,(2) 核菌(Pyrenomycetes),是子囊菌亚门中种类最多的纲, 分布广泛, 习性多样。 广泛在木材、树皮、枯枝、落叶和粪便等基物上腐生, 亦可寄生植物, 引起许多重要的病害。 本纲营养体为发达的有隔菌丝。 无性繁殖产生各种类型

11、的分生孢子。 有性繁殖形成典型的子囊壳和闭囊壳, 内含单壁子囊。,白粉菌目(Erysiphales),菌丝体发达, 无色或浅褐色, 多外寄生于寄主表面。 菌丝体能产生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细胞或皮下细胞内吸取养分。 分生孢子单个地陆续从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或成串产生于短棒状、不分枝的分生孢子梗上。 分生孢子单胞,椭圆形,无色,在寄主体表形成典型的白粉病征。 有性繁殖产生闭囊壳,为球形、黑色。在寄主体表呈黑粒状。 闭囊壳外生附属丝, 闭囊壳内子囊数目的多少及附属丝的形态, 是分属的重要依据。 引起扁竹寥、芍药、凤仙花、月季、黄栌、丁香、杨树等园林植物白粉病。,白粉菌目分属检索表,1 闭囊壳内有几个至几十

12、个子囊-2 1 闭囊壳内只有一个子囊-3 2 附属丝柔软, 菌丝状-白粉菌属(Erysiphe 2 附属丝坚硬, 顶端卷曲成钩状-钩丝壳属(Un ci nul a) 2 附属丝坚硬, 顶部双分叉-叉丝壳属(Microsphaera) 2 附属丝坚硬, 基部膨大, 顶端尖锐-球针壳属(Phyllacti ni a) 3 附属丝似白粉菌属-单丝壳属(Sphaerotheca) 3 附属丝似叉丝壳属-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1白粉菌属 2钩丝壳属 3叉丝壳属 4球针壳属 5单丝过属 6叉丝单囊壳属,小煤炱目(Meliolales),高等植物的外寄生菌。多寄生树木和灌木上, 常叫做“黑

13、霉” 或“烟煤”。 对寄主有专化性。菌丝暗色,壁厚,多分枝,有附着枝固定在寄主的表面。 附着枝一般由两个细胞组成,紧贴在寄主上,其顶端膨大,起附着作用,并从膨大细胞上伸出吸器。 未发现无性阶段。 有性阶段子囊果多无孔口, 表生, 子囊具有薄而易消解的膜。子囊孢子多为2 4 个。,林水煤污病 1油茶病叶2山茶小煤炱菌的子囊壳煤炱菌的子囊座、子囊、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器,球壳菌目(Sphaeriales),无性繁殖产生各种类型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或多胞,圆形至长形。分生孢子自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器上产生。 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壳。子囊壳球形、半球形或瓶形, 单独或成群生在基物上, 埋生或表

14、生。子囊壳有一乳头状孔口。 本目的小丛壳属(Glomerella)、黑腐皮壳属(Valsa)、长喙壳属(Ceratocystis)、赤霉属(Gibberella)、丛赤壳属(Nectria)等是园林植物的重要病原。,黑腐皮壳属 1子座及子囊腔 2子囊及子囊孢子 3分生孢器 4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3) 腔菌纲(Loculoascomycetes),子囊果为子囊腔,寄生类型的菌丝体多侵入寄主组织内吸取养分。 无性繁殖十分旺盛, 许多种类很少进行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在子囊腔内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均具有双层壁。 黑星菌属(Venturia): 子座多产生于病残体的表皮下,黑色,球形,埋生,子囊腔孔口

15、外露,周生少数黑色刚毛。 子囊长圆形,平行排列,有拟侧丝或在后期消解。 子囊孢子椭圆形,双胞,无色或黄色。 无性繁殖在寄主表面形成黑霉状病征。 为害叶片、果实和枝条, 引起黑星病。,黑星菌属 1子囊壳 2子囊及子囊孢子 3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座囊菌目(Dothideales),其主要特征是子囊果为子囊腔类型。 子囊成束在子囊腔内,也有散生的,子囊间无侧丝。 其中煤炱属(Capnodium)常引起园林植物的煤污病,球腔菌属(Mycospharella)引起山茶、月季等多种花木叶斑病。,(4) 盘菌纲(Discomycetes),子囊果呈盘状、杯状或近球形。在成熟时像杯或盘一样张开, 所以称为子

16、囊盘。 子囊盘有的生长在地上或地下,有的长在动物粪便上, 有的生在埋没的树干、腐烂的木材和越冬的落叶及果实上。 绝大多数为腐生菌, 少数是植物寄生菌。 多数不产生分生孢子。,星裂菌目(Phacidiales),子囊盘在子座内发育,全部或部分埋在寄主组织内,极少生在基物表面。 子座内形成一至数个子囊盘。 其中重要的有 散斑壳属(Lophodermium) 斑痣盘菌属(Rhytisma)。,柔膜菌目(Helotiales),子囊盘有柄或无柄,表生或埋生于寄主组织内。 重要的有核盘菌属(Sclerotonia): 能形成菌核。 菌核在寄主表面或组织内, 球形、鼠粪状或不规则形,黑色。 由菌核产生子囊

17、盘。子囊盘杯状或盘状,褐色。 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 不产生分生孢子。 为重要的园林植物病原菌, 可引起菌核病。,4.担子菌亚门(Basidio mycotina),为真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 全部陆生。 营养体为发育良好的有隔菌丝。 多数担子菌的菌丝体分为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和三生菌丝3 种类型。 初生菌丝由担孢子萌发产生,初期无隔多核,不久产生隔膜,而为单核有隔菌丝。初生菌丝联合质配使每个细胞有两个核,但不进行核配,常直接形成双核菌丝,称为次生菌丝。次生菌丝占生活史大部分时期,主要行营养功能。三生菌丝是组织化的双核菌丝,常集结成特殊形状的子实体,称担子果。 无性繁殖:除锈菌外,一般不形

18、成无性孢子。 有性繁殖:除锈菌外,一般不形成性器官,而由双核菌丝体的顶端细胞直接产生担子和担孢子。,锈菌目(Uredinales),锈菌目全部为专性寄生菌。寄生于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上,引起植物锈病。 菌丝体发达,寄生于寄主细胞间,以吸器穿入细胞内吸收营养。 不形成担子果。 生活史较复杂,典型的锈菌生活史可分为5个阶段,顺序产生5 种类型的孢子: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锈菌种类很多,并非所有锈菌都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 因此,各种锈菌的生活史是不同的,一般可分3类: 5个发育阶段(5种孢子)都有的为全型锈菌,如松芍柱锈菌。 无夏孢子阶段的为半型锈菌,如梨胶锈菌、报春花单孢锈菌

19、。 缺少锈孢子和夏孢子阶段,冬孢子是惟一的双核孢子为短型锈菌,如锦葵柄锈菌。 此外, 有些锈菌在生活史中, 未发现或缺少冬孢子, 这类锈菌一般称为不完全锈菌, 如女贞锈孢锈菌。除不完全锈菌外, 所有的锈菌都产生冬孢子。,锈菌目(Uredinales),锈菌对寄主有高度的专化性。 有的锈菌全部生活史可以在同一寄主上完成, 也有不少锈菌必须在两种亲缘关系很远的寄主上完成全部生活史。前者称同主寄生或单主寄生, 后者称转主寄生。 转主寄生是锈菌特有的一种现象。玫瑰多孢锈菌为单主寄生锈菌。松芍柱锈菌为转主寄生锈菌, 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松树枝干上为害, 夏孢子和冬孢子在芍药叶片上为害。 因锈菌引起的病害病征

20、多呈锈黄色粉堆,故称为锈病。,锈菌的各种孢子类型 1夏孢子堆和夏孢子 2冬孢子堆和冬孢子 3性孢子器和性孢子 4锈孢子腔和锈孢子 5冬孢子及其萌发 6夏孢子及其萌发,外担子菌目(Exobasidiales),不形成担子果,担子裸生在寄主表面,形成担子层。 全部为寄生菌。 常见属为外担子菌属(Exobasidium): 引起茶科、杜鹃科植物的叶果幼梢变形肿胀,如杜鹃和山茶的饼病。,杜鹃饼病 1症状 2病原菌的担子和担孢子,5.半知菌亚门(Deutero mycotina),半知菌菌丝体发达,有隔膜,有的能形成厚垣孢子、菌核和子座等子实体。 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着生在由菌丝体分化形成的分

21、生孢子梗上。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的形状、颜色和组成细胞数变化极大。 有些半知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直接生在寄主表面;有的生在盘状或球状有孔口的子实体内。前者称分生孢子盘,后者称分生孢子器。 此外,还有少数半知菌不产生分生孢子,菌丝体可以形成菌核或厚垣孢子。,半知菌亚门分纲检索表,1、营养体是单细胞或发育程度不同的菌丝或假菌丝体;以芽孢子繁殖民-芽孢纲 1、营养体是多细胞的菌丝体;以分生孢子繁殖-2 2、分生孢子不产生在分生孢子器内-丝孢纲 2、分生孢子产生在分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器内-腔孢纲,(1) 无孢菌目(Agonormycetales),菌丝体发达, 褐色或无色, 有的能形成厚垣孢子,

22、有的只能形成菌核。菌核无定形, 或长形和球形。 不产生分生孢子。 主要为害植物的根、茎基或果实等部位,引起立枯、根腐、茎腐和果腐等症状。,(1) 无孢菌目(Agonormycetales),丝核菌属(Rhizoctonia): 菌丝细胞短而粗,褐色,分枝多呈直角,在分枝处较细缢,并有一隔膜。 菌核表面及内部褐色至黑色,形状多样,生于寄主表面,常有菌丝相连。 引起多种园林植物猝倒病、立枯病。 小菌核属(Solerotiu m ): 产生较有规则的圆形或扁圆形菌核,表面褐色至黑色,内部白色,菌核之间无菌丝相连。 引起兰花等多种花木白绢病。,丝核菌属和小菌核属 1丝核菌属:(1) 菌丝分枝基部隘缩

23、(2) 菌核(3) 菌核组织的细胞 2小核菌属:(1) 菌核 (2) 菌核部分切面,(2) 丝孢目 (Hyphomycetales),菌丝体发达, 呈疏松棉絮状, 有色或无色。 分生孢子直接从菌丝上或分生孢子梗上产生,分生孢子梗散生或簇生,不分枝或上部分枝。 分生孢子与分生孢子梗无色或有色。 粉孢属(Oidium ): 菌丝表面生。 分生孢子,单胞,椭圆形,串生。 分生孢子梗丛生与菌丝区别不显著。 如瓜叶菊白粉病、月季白粉病菌等。,(2) 丝孢目(Hyphomycetales),葡萄孢属(BotrytiS): 分生孢子梗细长,分枝略垂直,对生或不规则。 分生孢子圆形或椭圆形,聚生于分枝顶端成葡

24、萄穗状。 轮枝孢属(Verticillium ): 分生孢子梗轮状分枝,孢子卵圆形、单生。 枝孢属(Cladosporium ): 分生孢子梗树枝状分枝,黑褐色,单生或丛生。 分生孢子黑褐色,单细胞或双细胞,形状和大小变化很大,卵圆形。,(2) 丝孢目(Hyphomycetales),链格孢属(Alternaria): 分生孢子梗深色,顶端单生或串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多胞,具纵、横隔膜成砖格状,孢子长圆形或棒形,顶端尖细,串生。 很多是常见的腐生菌。 如香石竹叶斑病、圆柏叶枯病菌等。 尾孢属(Cercospora): 分生孢子梗黑褐色,不分枝,顶端着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线形,多胞,有多个横

25、隔膜。 如樱花褐斑病、丁香褐斑病、桂花叶斑病、杜鹃叶斑病菌等。,丝孢目重要属 1粉孢属 2丛梗孢属 3轮枝孢属 4交链孢属 5尾孢属,(3) 瘤座孢(Tuberculariales),分生孢子梗集生在菌丝体纠结而成的分生孢子座上。 分生孢子座呈球形、碟形或瘤状, 鲜色或暗色。 镰刀菌属(Fusariu m ): 分生孢子有两种:大分生孢子多胞、细长、镰刀形;小分生孢子卵圆形、单胞,着生在子座上,聚生呈粉红色。,镰刀菌属 1分生孢生梗、镰刀形孢子 2分生孢子梗和小型孢子 3镰刀形及小型分生孢子,(4) 黑盘孢目(Melanconiales),分生孢子生在分生孢子盘内。 分生孢子很短,通常是单细胞

26、,顶端着生分生孢子。 重要的有: 痂圆孢属(Sphaceloma): 分生孢子盘半埋于寄主组织内,分生孢子较小,单胞,无色,椭圆形,稍弯曲。 如葡萄黑痘病、柑橘疮痂病菌等。 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 分生孢子盘有刚毛,孢子单胞,无色,圆形或圆柱状。 如兰花、梅花、茉莉花、米兰、山茶、樟树炭疽病菌等。,(4) 黑盘孢目(Melanconiales),盘圆孢属(Gloeosporium ): 分生孢子盘无刚毛,孢子单胞,无色,圆形或圆柱状。 如橡皮树、仙人掌炭疽病菌等。 射线孢属(Actinonema): 分生孢子盘埋于角质层下,盘下有放射状分枝的菌丝。 分生孢子长卵圆形,无色

27、,双细胞,分隔处缢缩。 如月季黑斑病菌等。 盘多毛孢属(Pestalotia ): 分生孢子多胞,两端细胞无色,中部细胞褐色,顶端有2 3 根刺毛。 如山楂灰斑病菌等。,炭疽菌属,(5) 球壳孢(Sphaeropsidales),分生孢子产生在分生孢子器内。 分生孢子器具有一定大小,通常为球形,顶端有孔口。 在壁内下端半圆周范围内, 一般产生不分枝的孢子梗, 上面着生分生孢子。 孢子器成熟后吸水把孢子和胶质从孔口排出,形成孢子角,靠雨水、昆虫传播。,(5) 球壳孢(Sphaeropsidales),叶点霉属(Phyllosticta): 分生孢器暗色,扁球形至球形,具有孔口,埋生于寄主组织内,

28、部分突出,或以孔口突破表皮外露。 分生孢子梗短,孢子小,单胞,无色,卵圆形至长椭圆形。 寄生性强,主要在植物叶片上。 壳针孢属(SePtoria): 分生孢子器暗色,散生,近球形,生于病斑内,孔口露出。 分生孢梗短,分生孢子无色、多胞,细长至线形。,球壳孢目 1叶点霉属 2壳针孢属,第四节 其他侵染性病原,一、病原细菌 1、形态和结构 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植物病原细菌大多为杆状, 菌体大小为05 08m 1 3m 。有细胞壁、黏质层( 比较厚而固定的黏质层称为荚膜,植物病原细菌细胞壁外有厚薄不等的黏质层, 但很少有荚膜)、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拟核),大多数的植物病原细菌有鞭毛,

29、 分为极鞭、周鞭。 2 繁殖 多以裂殖的方式进行繁殖。,3细菌病害的特点,细菌病害的症状主要有坏死、腐烂、萎蔫和瘤肿等, 褪色或变色的较少;有的还有菌脓溢出。在田间,多数细菌病害的症状往往有如下特点:一是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状或油渍状; 二是在潮湿条件下,病部有黄褐或乳白色、胶黏、似水珠状的菌脓;三是腐烂型病害患部往往有恶臭味。 细菌一般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如水孔、气孔等) 侵入寄主植物。 侵人后, 通常先将寄主细胞或组织杀死,再从死亡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以便进一步扩展。 在田间, 病原细菌主要通过流水(包括雨水、灌溉水等)进行传播。由于暴风雨能大量增加寄主伤口,有利细茵侵入,而且促进病害

30、的传播,创造有利于病害发展的环境, 因而往往成为细菌病害流行的一个重要条件。,二、植原体,1、形态和结构 植原体没有细胞壁,无拟核, 没有革兰氏染色反应, 也无鞭毛等其他附属结构。 植原体的形态、大小变化较大, 表现为多型性, 如圆形、椭圆形、哑铃形、梨形等, 大小为80 1000n m 。 细胞内有颗粒状的核糖体和丝状的核酸物质。,2、植原体病害特点,植原体病害的症状主要有变色和畸形, 包括病株黄化、矮化或矮缩, 枝叶丛生, 叶片变小, 花变叶等。 植原体往往借助叶蝉等在韧皮部取食的昆虫介体或嫁接、菟丝子才能传播。通过伤口侵入寄主植物。 植原体对四环素、土霉素等抗生素敏感。,三、植物病毒,植

31、物病毒作为一类病原, 能引起许多植物病害。据1999 年统计, 有900 余种病毒可引起植物病害。 1 植物病毒的形态 高等植物病毒粒体主要为杆状、线条状和球状等。 130 300 X15 20 nm. 2 病毒的结构 植物的病毒粒体由核酸和蛋白质 衣壳组成。一般杆状或线条状的 植物病毒,中间是螺旋状核酸链 ,外面是由许多蛋白质亚基组成 的衣壳。,3、物病毒的增殖 植物病毒作为一种分子寄生物, 没有细胞结构, 不像真菌那样具有复杂的繁殖器官, 也不像细菌那样进行裂殖生长, 而是分别合成核酸和蛋白组分再组装成子代粒体。这种特殊的繁殖方式称为复制增殖 4、病毒病症状 整株发病,常见类型:花叶、畸形

32、、少数枯萎。,四、植物病原线虫,(一) 形态与解剖特征 线虫体宽为15 35 m , 长为02 lm m , 个别种类体长达到3 m m 。有雌雄同形和雌雄异形。雌雄同形的线虫其成熟雌虫和雄虫均为蠕虫形。雌雄异形的线虫其成熟雄虫为蠕虫形, 而雌虫球形、柠檬形或肾形.,(二) 生活 植物线虫生活史中具有卵、幼虫和成虫3 种虫态。 卵通常为椭圆形; 幼虫有4个龄期,l龄幼虫在卵内发育并完成第一次蜕皮,2龄幼虫从卵内孵出,再经过3次蜕皮发育为成虫。 植物线虫一般为两性交配生殖,也可以孤雌生殖。 以水流传播( 特别是灌溉水),有些通过昆虫传播,人为传播(以带病的、黏附病土的或机械混杂线虫虫瘿的种子、苗

33、木或其他繁殖材料的流通). 植物的重要病原线虫: 根结线虫 、根腐线虫 、鳞球茎茎线虫、腐烂茎线虫、 松材线虫 。,五、寄生性植物,有少数植物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 或者缺乏足够的叶绿素, 必须从其他植物上获取营养物质而营寄生生活, 称之为寄生性植物 (一) 寄生性植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根据寄生性植物从寄主植物上获取营养物质的方式可以将寄生性植物分为全寄生和半寄生两大类。,全寄生植物是指寄生性植物从寄主植物上获取它自身生活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包括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质,例如菟丝子等。这些植物叶片退化, 叶绿素消失,根系蜕变为吸根,在解剖学上表现为其吸根中的导管和筛管与寄主植物的导管和筛管相连,并

34、从中不断吸取各种营养物质; 另一些寄生植物如槲寄生、桑寄生等本身具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来合成有机物质,但由于根系缺乏而需要从寄主植物中吸取水分和无机盐,在解剖学上表现为导管与寄主植物的导管相连。由于它们与寄主植物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故称为半寄生 。,寄生性种子植物在分类学上主要包括被子植物门中的 菟丝子科菟丝子属(Cuscuta), 列当科列当属(Orobanche), 桑寄生科桑寄生属(Loranthus) 和槲寄生属(Viscnm ), 樟科无根藤属(Cassytha), 玄参科独脚金属(Striga) 等。,第五节 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一、 侵染过程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35、(infection Progress) 是指病原物从与寄主接触、侵入到寄主发病的过程。侵染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 为了分析不同阶段各个因素的影响, 一般将侵染过程分为侵入前、侵入、潜育和发病4 个时期(或阶段) 。 1 侵入前期 侵入前期(preinfection period) 指病原物到达寄主植物的种围、根围或叶围, 受到寄主分泌物的影响, 向着寄主运动并产生侵染结构的阶段。 侵入前期病原物的活动主要有两种方式。 被动活动: 是指病原物从休眠场所依靠各种自然动力(气流, 水流及介体) 或人为传带, 被动地传播到植物感病部位或其周围; 主动活动: 是指土壤中的某些病原真菌、细菌和线虫受植物根

36、部分泌物的影响,主动向种围或根部移动积聚。,2 侵入期,侵入期(infection period) 指病原物从侵入到建立寄生关系的阶段。病原物的侵入途径因其种类不同而异, 主要有伤口、自然孔口和直接侵入3 种。 伤口侵入 全部植物病毒、大部分病原细菌和一些弱寄生性真菌只能从伤口侵入。 自然孔口侵入 病原细菌能在水中游动, 可随水滴或植物表面的水膜进入自然孔口。真菌孢子可萌发产生芽管从气孔侵入, 或芽管形成附着胞和侵染丝从气孔侵入。 直接侵入 许多病原真菌、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具有这种侵染能力。,3 潜育期 潜育期(incubation period)指病原物侵入后和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出现明显症

37、状的阶段。 潜育期是病原物在植物体内进一步繁殖和扩展的时期,也是寄主植物调动各种抗病因素积极抵抗病原危害的时期。 病原物在繁殖和扩展的同时,发挥了它的致病作用,到明显症状开始出现就是潜育期的结束。各种病害潜育期的长短不一,短的只有几天,长的可达一年,有些果树和树木的病害,病原物侵入后要经过几年才发病。每一种病害潜育期的长短大致是一定的,但可因病原物致病力的强弱、植物的反应和状态,以及外界条件的影响而改变,所以往往有一定的变化幅度。 潜育期的长短与病害流行有密切关系。潜育期短, 一个生长季节中重复侵染的次数就多,病害容易大发生。,4 发病期 指症状出现后病害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病害发生用轻重,也

38、受上述寄主生长、温度高低等因素的影响。此时病原物由营养生长对入生殖生长阶段,产生各种孢子(真菌病害)或其他繁殖体。 研究病害侵染过程及其规律性,有助于病害的防治和预测预报工作。 还应指出的是,上述病程4个阶段的划分完全是人为的,有的学者分为3 个阶段,也有的分为5 个阶段,这只是为了便于分析研究问题。在自然界,病害发展的过程是连续进行的。,(四) 病害循环,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 是指侵染性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 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生的过程。 它包括病原物的越冬(和或越夏)、病原物的传播以及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等环节, 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 都能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39、。,1 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寄主植物生长季节结束, 其上的病原物也就停止了活动。因此, 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就是指病原物在一定场所度过寄主休眠阶段而保存自己的过程。不同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各异。同一病原物也可有不同的越冬场所。病原物的越冬、越夏一般有寄生、休眠、腐生等不同方式, 而越冬、越夏的场所主要有: (1) 田间病株 (2) 繁殖材料 (3) 病株残体 (4) 土壤和粪肥 (5) 昆虫等传播 介体,2 病原物的传播,病原物传播的方式很多, 主要分为自然动力传播、主动传播和人为传播三大类。 (1)自然动力传播 : 气流传播一般真菌孢子数量多、体积小、重量轻, 最适合气流传送。 雨水传播某些

40、真菌、细菌和线虫可以通过雨水传播。 昆虫和其他动物传播多数植物病毒、类病毒、植原体等都可借助昆虫传播,其中尤以蚜虫、叶蝉、飞虱和木虱等昆虫传播为多。某些真菌和细菌也靠昆虫传播。昆虫传 播的方式可以是体内带 毒或体表带菌。鸟类可 以传播寄生性种子植物。,(2) 主动传播 病原物依靠本身动力进行传播, (3) 人为因素传播 人类经济活动和农事操作等常导致病原物的传播。 如调运带病的种子、苗木、农产品及包装材料, 甚至通过邮局寄送农产品也可造成病害远距离传播, 农事操作过程, 如施肥、灌溉、播种、移栽、修剪、嫁接、整枝和脱粒等活动都可能传播病害。如番茄、辣椒育苗移栽、打顶去芽时均可传播病毒病, 而人

41、工嫁接可传播苹果锈果病等。 一般讲, 各种病害都有其一定的传播方式, 研究并掌握病原物的传播途径和方式,对于防治病害具有指导意义。,3 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 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到新生长的植株体上, 所引起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次侵染或初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株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完成侵染过程, 又产生大量的病原繁殖体, 经再次传播、侵染、发病, 称为再次侵染或再侵染。有些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只有初侵染, 没有再侵染, 如黑穗病、桃缩叶病等。有些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可以发生多次再侵染, 在田间逐步扩展蔓延, 由少数中心病株到点片发生, 进而普遍流行, 如霜霉病、白粉病、锈病等。 病害

42、有无再侵染是制定防治策略和防治方法的重要依据。,第六节 病菌分离培养技术,(一)培养基配制 一般兼性寄生物都可以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可根据病原菌的需要,配制营养成份不同的培养基。最常用的固体培养基有: 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适用于培养真菌 配方: 马铃薯 200g 葡萄糖 20g 琼脂 1720g 水 1000ml,配制方法: (1)称量洗净去皮的马铃薯200g,称量葡萄糖20g、琼脂720g 。 (2)将马铃薯切成小块,加水1000毫升,煮沸约0.5h,用纱布滤去马铃薯残渣。 图8-17 斜面摆放方法 (3)在马铃薯滤液中加入琼脂,继续加热使琼脂完全溶化,注意琼脂加热过程中需控

43、制火力,以免溢出或烧焦,加入葡萄糖并补入适量的热水,定容为1000ml。适于真菌生长的pH值为偏酸性,可不调pH值。,(4)分装于三角瓶或试管中,一般以瓶高的1/3较为合适,试管内的培养基做斜面的约装5ml,做平板的约装10ml,注意培养基不可沾污试管口和瓶口。 (5)加棉塞,棉塞的1/3在外,2/3在内,拔出时有“嘭”的轻微爆破声,表明其大小合适。 (6)将试管约每10支捆扎好,棉塞部分用牛皮纸包好,牛皮纸上用铅笔或玻璃铅笔注明培养基种类、配制日期、组别等。 (7)摆斜面在灭菌后进行,将试管口搁置在一定高度的木条上,斜面的长度以不超过试管总长的1/2为宜。待培养基完全冷却后即成斜面,2牛肉膏

44、蛋白胨培养基(NA) 适用于培养一般细菌,其配制方法是: 牛肉浸膏 5g 蛋白胨 510g 葡萄糖 2.5g 琼脂 1720g 水 1000ml 将琼脂加水1000ml煮至溶化后,将牛肉浸膏、蛋白胨及葡萄糖溶于水中,加1mol/L的NaOH调pH值至7.27.4。加NaOH时,应逐滴加入,以免过量;若过量,可用1mol/L的HCl调回pH值至7.27.4。用pH试纸测量培养基的pH值。之后分装、加棉塞、灭菌与PDA相同。细菌在pH7.07.2范围内生长较合适,故需调节pH值。,(二)灭菌 1高压蒸汽灭菌 培养基需要灭菌后才能使用。对培养基一般采用高压蒸气灭菌,即在高压灭菌锅内,试管内培养基在0

45、.1MPa压力下,121灭菌20min;三角瓶内培养基在0.1Mpa,121灭菌30min。 2干热灭菌 对培养皿、吸管等玻璃器皿,一般采用干热法灭菌。可将培养皿用报纸包裹后,放在烘箱内在160170下灭菌12h,灭菌后待温度下降到60以下,方可打开箱门,以免玻璃器皿因骤冷而炸裂。,(三)病原菌分离培养 1分离场所的清洁和灭菌 2分离步骤及方法 (1)分离材料的选择 (2)组织的表面消毒,(3)分离方法 组织分离法 稀释分离法 病原细菌也常用划线分离法。,(四)病害的人工接种 在对病害进行人工接种时,应详细记载接种日期、地点、方法、寄主和病原菌的详细信息。接种后要定期进行观察,详细记载发病情况

46、和病害症状特点等。 1真菌性病害的接种 如苹果炭疽病或青霉病,取近成熟的苹果果实,用酒精对果面进行消毒,然后用针将果皮刺伤,在伤口处滴加炭疽病菌或青霉菌的孢子悬浮液(病菌可从病果上或用PDA培养基培养后洗下)待孢子悬浮液晾干后,用无色透明塑料袋包好,保湿2448h即可。,2细菌性根癌病的接种 如桃细菌性根癌病,从病株上切取较大的幼嫩病瘿约20个(已木栓化的病瘿细菌量少,不宜采用),用清水洗净捣碎,浸于20L水中12h制成细菌悬液待用。 取盆栽桃树幼苗,每株灌1L菌悬液,在2628下,约23周可发病。 3病毒病害接种 如黄瓜花叶病毒病,取发病植株的病叶组织在研钵中研碎,加水210倍,用纱布滤去残渣,取病汁液加入少量金钢砂(400600目),或将金钢砂撒在接种的叶片表面,然后用小扁刷或毛笔蘸取汁液在黄瓜幼苗的叶片上来回轻轻摩擦,最后用清水将叶表多余的汁液和金钢砂洗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