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结构基础.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56892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的结构基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细胞的结构基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细胞的结构基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细胞的结构基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细胞的结构基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的结构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的结构基础.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细 胞 的 结 构 基 础 农一师第二中学 朱敏俊,细胞的结构基础,1(2012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B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C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 D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运输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D不正确。 答案:D,2(2012年高考广东卷)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

2、,正确的是( ) A膜载体蛋白的合成不需要ATP B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 C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主要功能不同 D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消耗ATP,A错误;葡萄糖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均需要载体蛋白协助,B错误;线粒体内膜可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线粒体外膜的主要功能明显不同,C正确;细胞膜的基本组成成分为蛋白质和磷脂,D错误。 答案:C,3(2012年高考大纲全国卷)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 B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 C细胞生命

3、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 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解析:本题考查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的DNA、RNA,选项A正确;叶绿体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反应合成ATP,且光反应产生的ATP仅供暗反应利用,细胞其他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则来自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选项B、C错误;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发生化学反应不同,所含酶的种类也不同,选项D错误。 答案:A,4(2012年高考浙江卷)人体肝细胞内CO2分压和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O2分压和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上述四种物质中通过主动转运进入该细胞的是( ) ACO2 BO2

4、CK DNa 解析:此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O2、CO2等气体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A、B不符合题意;许多离子和一些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等,可以借助载体蛋白的协助,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称为易化扩散,本题中的Na就可以通过易化扩散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D不符合题意;K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逆浓度梯度运输,需消耗能量,为主动转运,C正确。 答案:C,5(2012年高考山东卷)哺乳动物肝细胞内糖代谢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1)图中X物质为_。在有氧条件下,该物质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该过程在_中进行。 (2)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后可合成_,多余的葡萄糖还可转化成_以储存能量。

5、(3)胰腺中_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糖代谢过程,这反映了细胞膜具有_的功能。,(4)用14C标记的葡萄糖研究肝细胞内糖代谢的过程中,发现血浆中的白蛋白亦出现放射性。在白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糖代谢的相关知识。(1)图中X物质为丙酮酸,有氧条件下,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能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2)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多余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后可合成肝糖原(元),也可转化为脂肪以储存能量。(3)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调节糖代谢,这反映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4)分泌蛋白的合成和

6、分泌依次经过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 答案:(1) 丙酮酸 线粒体基质 (2)肝糖原(或肝糖元) 脂肪 (3) 胰岛A细胞 细胞间信息交流(或细胞间信息传递) (4) 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核心强化 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功能越复杂的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在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蛋白分布。 2细胞膜的结构 图中是磷脂双分子层,是糖蛋白,是蛋白质。,3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细胞间信息交流与糖蛋白有密切关系。,要点整合 1细胞膜的成分及

7、结构特点 特别提醒 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医院里经常利用这一点检测体内是否产生了癌细胞。,2细胞膜结构特点及实验验证 (1)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实验验证: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与人细胞融合实验即证明了这一点,如图:,3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1)结构基础: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2)实验验证: 含不同无机盐离子的溶液不同植物,不同植物对同一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也有差异植物细胞膜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1下列有关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与靶细胞膜上蛋白

8、质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B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必须经过血液的运输才能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只起物质通道的作用 D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功能协调性的实现完全依赖于信息交流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糖蛋白)结合传递信息;细胞分泌的激素要经血液运输到达靶细胞后才能传递信息,但神经递质则可不经过血液运输而直接传递信息;胞间连丝不仅是物质通道,还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功能协调性的实现依赖于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 答案:A,核心强化 1细胞器的归类总结,此外,可产生水的场所还有 细胞核(DNA复制、转录时 均产水);可产生

9、ATP的场 所还有细胞质基质。,2生物膜系统 (1)概念:真核细胞内,由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共同构成的膜系统。 (2)结构上的联系: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的联系生物膜系统在结构上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两种(见下图)。 内质网在各种膜结构的联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直接联系是指不同膜结构之间直接相连。 间接联系是指不同膜结构之间通过分泌小泡发生膜的转化。,(3)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以分泌蛋白的合成为例) 特别提醒 生物膜系统主要指真核生物细胞。原核细胞虽然有细胞膜,但不能称为生物膜系统。,要点整合 1并非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和大液泡,如根尖分生区细胞就没有

10、叶绿体和大液泡。 2有中心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 3有叶绿体和细胞壁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 4蓝藻等原核生物虽无叶绿体和线粒体,但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 5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所以不能合成蛋白质,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不能进行细胞分裂,而且寿命较短。 6细胞亚显微结构识别的方法技巧及问题规律 通过细胞亚显微结构图对细胞与代谢和遗传结合起来进行考查是高考中常见的一种考查方式,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两点。,(1)首先识别细胞的种类: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细胞核的有无,另外 原核细胞中没有

11、众多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在亚显微结构图的重要区别是细胞壁的有无,当然液泡也是区别动植物细胞的重要标志。 (2)区分了细胞类型,还要熟悉各种内部结构图,知其功能,并且注意与具体的生理过程联系起来。,2如图是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概念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一系列的观察和实验过程,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_模型为大多数人接受(2)请依次指出图中c、s、m所表示的结构名称:_、_、_。,(3)写出在d上完成的生理过程的反应式:_。 (4)抗体在_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后,依次经过图中_(填图中标号)分泌到细胞外,这个过程体现的是生物膜的_性。 (5)从进化

12、的角度看,首先是由于_(填图中标号)的出现,才诞生了相对独立的生命系统。 解析:由概念图可以得到:m上可以进行水的光解,所以m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则d为叶绿体膜;p上可以生成ATP,则p为线粒体的内膜,q为线粒体外膜,e为线粒体膜;f上合成性激素,所以f为内质网,由内质网与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的相互转换可以得出h为高尔基体,s为溶酶体膜。抗体由浆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最后经细胞膜排出细胞。 答案:(1) 流动镶嵌 (2) 细胞膜 溶酶体膜 囊状结构薄膜(类囊体膜) (3)CO2H2O光能叶绿体(CH2O)O2 (4)浆 f(g)h(g)c 流动 (5)c,核心强化

13、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黑白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1)实验过程 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去核卵细胞中,结果是发育成的美西螈都是黑色的。,(2)实验结论:美西螈皮肤颜色遗传受细胞核控制。 (3)实验分析:该实验无对照组,可将白色美西螈胚胎细胞核移植到黑色美西螈去核卵细胞形成重组卵细胞进行培养作为对照。 3伞藻嫁接实验 (1)实验过程 将两种伞藻的“帽”、柄、假根分开后,相互嫁接与核移植,结果是“帽”的形状与具有细胞核的假根部分一致。 (2)实验结论:伞藻“帽”的形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3)实验分析:伞藻核移植实验可排除假根中其他物质的作用,从而证明是细胞核控制伞藻“帽”的形状。,3下

14、列甲、乙、丙、丁四图是细胞或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以上四种结构中所具有的三种大分子有机物是DNA、 RNA和蔗糖 B从遗传物质控制遗传性状特点上看,一定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是甲、乙、丁 C从结构上看,甲、乙、丙、丁都具有双层膜 D在植物细胞中同时存在甲、乙、丙三种结构,解析:本题考查真、原核细胞的区别,同时考查识图能力。根据图示结构可判断:甲是线粒体,乙是叶绿体,丙是细胞核,丁是原核细胞。四种结构中均不含蔗糖;丁不具有双层膜;在植物细胞中不一定同时存在甲、乙、丙三种结构,如根细胞中就没有叶绿体。 答案:B,核心强化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要点整合 1细胞的统一性归纳

15、(1)均具有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的膜结构; (2)ATP是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 (3)都具有作为蛋白质合成“机器”的核糖体(个别除外); (4)遗传物质都是脱氧核糖核酸; (5)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是相同的; (6)所有生物的新陈代谢都是以细胞为单位进行的。 2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统一 (1)细胞的形态与功能多样是细胞分化的结果,根本原因在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提高O2和CO2交换效率。 (3)卵细胞体积大,储存丰富的营养物质,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营养。 (4)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往往具有很多突起,以增大表面积,提

16、高分泌效率,且细胞内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含量较多。 (5)癌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糖蛋白含量减少,使得癌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于扩散和转移。 (6)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高,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含量多。,特别提醒 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4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质基质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ATP 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D细胞若失去结构的完整性将大大缩短其寿命 解析:在细胞质基质中可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而在此阶段产生丙酮酸和少量氢的同时,也能产生少量的ATP。 答案:A,核心强

17、化 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2.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具有半透膜。 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2)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和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 a外部条件: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b内部条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要点整合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判断,2物质跨膜运输与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有关,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是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3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 (1)物质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2)O2浓度,(3)温度 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有

18、关酶的活性,因而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如低温会使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下降。,4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探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特别提醒 判定主动运输的依据 (1)从运输方向:只要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则一定为主动运输。 (2)从达到平衡时的浓度:若达到平衡时细胞内外仍存在浓度差则一定是主动运输,因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达到平衡时内外浓度一定相等。 (3)消耗能量(ATP)的一定是主动运输(大分子的运输除外),且该过程因与细胞呼吸有关,故温度可通过影响细胞呼吸中酶的活性而影响主动运输。,5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特别提醒 1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注意事项 (1)选择有大的液泡且最好细胞液带有颜色的细胞

19、作实验材料。 (2)滴加蔗糖溶液和清水时,必须在实验桌上进行,不能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进行。 (3)本实验选用0.3 g/mL的蔗糖溶液(此浓度下既明显出现质壁分离,又不致杀死细胞)。浓度过高,质壁分离速度虽快,但不久就会将细胞杀死,不能再进行质壁分离复原;浓度过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速度太慢。此外,8%的食盐溶液,5%的硝酸钾溶液等也可使用。盐酸、酒精、醋酸等溶液能杀死细胞,不适于做质壁分离的实验溶液。,2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的应用 (1)对农作物的合理灌溉,既满足了作物对水分的需要,同时也降低了土壤溶液的浓度,有利于水分的吸收。 (2)盐碱地中的植物不易存活或一次施肥过多造成“烧苗”现象

20、,都是因为土壤溶液浓度过高,甚至超过了根细胞液浓度,导致根细胞不易吸水甚至失水造成的。 (3)糖渍、盐渍食品不易变质的原因是:在食品外面和内部形成很高浓度的溶液,使微生物不能在其中生存和繁殖,所以能较长时间保存。 (4)医用的生理盐水浓度为0.9%,其渗透压与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当,可以使人体细胞保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5图中的甲、乙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丙图是根毛细胞示意图,请根据甲、乙、丙三图回答下列问题:(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乙图是发生了较长时间的渗透作用之后,漏斗内外的水分子达到平衡时的状态。甲图中:为清水,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为半透膜),(1)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

21、备两个条件:a._(指明甲图中相应部位),b._。 (2)比较甲图中和处溶液浓度的大小:_。 (3)丙图中的名称为_,甲图中的相当于丙图中的_,它与丙图中相应结构的区别是_。 (4)若把根毛细胞放入0.30g/mL的蔗糖溶液中,它将出现_,再放入清水中,它又出现_。 (5)若把根毛细胞放入0.9g/mL的蔗糖溶液中,它会出现_,过一段时间再放入清水中,此时根毛细胞与上题中放入清水中的变化一样吗?为什么? _。,(6)盐碱地中的植物常出现萎蔫现象,其原因是_。 解析: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均是由于发生了渗透作用,其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反之则细胞吸水;当细胞失

22、水过多时,会导致细胞死亡,植物根系若处于高浓度的土壤溶液中时,会因为不能吸水而使植物萎蔫。 答案:(1)具有半透膜 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2) (3)原生质层 甲图中的属于半透膜,没有选择透过性,而丙图中的具有选择透过性(4)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5)质壁分离 不一样;过一段时间再放入清水中,由于之前蔗糖溶液浓度过高,根毛细胞失水过多,已经导致根毛细胞死亡,不能出现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6)土壤溶液浓度较高,接近甚至超过根毛细胞细胞液的浓度,造成根毛细胞吸水发生困难,甚至失水,植株出现萎蔫现象,一、认识病毒 1病毒无细胞结构,在生物学分类上,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主要由蛋白质和核

23、酸构成。 2病毒营寄生生活,只有在活细胞内才具有生命现象。因此我们培养病毒只能用活的细胞。 3病毒的遗传物质只有DNA或RNA(除朊病毒),故每种病毒的碱基和核苷酸有4种;在病毒增殖过程中,病毒只提供模板,氨基酸原料、核苷酸原料、核糖体、tRNA都由寄主提供。,二、易错易混点分析 1一字之差酿大错: 磷脂双分子层数、磷脂分子层数、生物膜层数 磷脂双分子层数生物膜层数磷脂分子层数的二倍。 2并非所有细胞壁的成分都是纤维素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酵母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3忽视原核细胞结构的特殊性,套用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原核生物不同于真核生物,没

24、有成形的细胞核,除了核糖体外,也没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所以原核细胞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不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进行,而是发生在细胞质和细胞膜上。,4混淆分泌蛋白和细胞内蛋白,特别是合成上的不同 (1)相同点 二者都是蛋白质,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 二者都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中合成的,合成过程中都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合成过程中的mRNA模板都来自细胞核内的DNA。 (2)不同点 作用部位不同: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如抗体、消化酶和一些激素;细胞内蛋白则在细胞内起作用,如有氧呼吸酶、光合作用酶及构成细胞的结构蛋白等。 合成部位不同:分泌蛋白是由粗面内质网上附着的核糖体所合

25、成的,由粗面内质网加工,而细胞内蛋白是由细胞质基质中核糖体合成的,加工则与滑面内质网有关。,例1 (2011年高考四川卷)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解析 细胞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结构特性,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项正确。分泌蛋白在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后,进入内质网腔,经过初加工,如折叠、组装、加上糖基团等,才能成为较成熟的蛋白质;,然后由内质网腔膨大并形成具膜小泡,小泡包裹蛋

26、白质转移至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高尔基体边缘“出芽”形成小泡,蛋白质包裹在小泡中运输到细胞膜,然后与细胞膜融合,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因此细胞膜、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成分的更新,选项C、D均正确。 内质网还具有参与脂质的合成等功能,因此,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较发达,B项错误。 答案 B,拓展提升 生物膜组成、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例2 下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

27、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解析 分析题中坐标曲线图可知:方式a只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有关,因此方式a表示自由扩散,脂溶性小分子以自由扩散方式进行运输;物质的运输方式a不需要载体蛋白,物质的运输方式b除了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有关外,还受到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方式b可能为协助扩散或者是主动运输,它的最大转运速率要受到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抑制细胞呼吸可能对方式b造成影响,而对方式a无影响。 答案 C,例3 图甲表示某哺乳动物乳腺细胞内各种蛋白质的合成和转运过程,图中代表细胞结构,A、B、C、D、E代表物质。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该乳腺细胞,测得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

28、示,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细胞膜、内质网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如图丙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不含有磷脂分子的细胞器是_(填序号),分离出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_。 (2)图甲中A、B、C、D代表细胞内合成的各种蛋白质。其中下列物质中属于A类物质的是_。 呼吸酶 胰岛素 ATP合成酶 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 抗体 RNA聚合酶 (3)D物质从合成到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中一共穿过_层磷脂双分子层,能够大大增加细胞内膜面积的细胞器是_(填序号)。 (4)E是合成D物质的原料,则E物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形成D物质并排出细胞外,需要经过的膜结构依次是(用“”和序号表示)_。 (5)细胞器和细胞器可以对蛋白质

29、进行加工和再加工,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膜,再分泌到膜外,这一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_。,(6)图乙中依据放射性出现先后时间分析,b属于_(细胞器),而丙图中f属于_(细胞结构)。依据丙图中f曲线的变化能说明_。 (7)请在图丁中绘出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后细胞中这三种生物膜的膜面积变化。 解析 (1)是核糖体,是内质网,是高尔基体。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不含有磷脂分子。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2)图甲中A、B、C是胞内蛋白(结构或功能蛋白),C具体是线粒体上的膜蛋白,D是分泌蛋白。呼吸酶、ATP合成酶为胞内蛋白,属于A。胰岛素、抗体为分泌蛋白,属于D。线粒体膜蛋白属于C。RNA聚合酶

30、为胞内蛋白,属于B。,(3)D分泌蛋白分泌是通过胞吐作用完成的,该过程通过的膜层数为0。 (4)E是合成D分泌蛋白的原料,则E是氨基酸。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在核糖体上合成多肽,后进入内质网腔进行加工,后进入高尔基体腔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加工,最终通过胞吐作用经过分泌到细胞外。 (5)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间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联系,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6)图乙中依据放射性出现的时间先后,可判断:a为核糖体、b为内质网、c为高尔基体。图丙中:d为内质网、e为细胞膜、f为高尔基体。另外依据图丙中f曲线变化,说明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形成前后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但膜的成分实现了更新。,(7)分泌蛋白加工、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小,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面积增加。 答案 (1) 差速离心法 (2) (3) 0 (4) (5)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6) 内质网 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形成前后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但膜的成分实现了更新 (7),再 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