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学敏_痛症.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60888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57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学敏_痛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石学敏_痛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石学敏_痛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石学敏_痛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石学敏_痛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学敏_痛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学敏_痛症.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王风岭,针刺治疗痛证,针 法 特 点,强 调 调 神,治 病 求 本 刺 络 疗 法,祛 瘀 通 络 临 证 加 减,辨 证 论 治,止 痛 要 穴,4,1.头 面 躯 体 痛 证 1.1头痛 1.1.1血管性头痛 治则:疏解少阳、活血化瘀。 配方:风池、完骨、太阳、头维透率谷、中封、阳辅。 1.1.2 神经性头痛 治则:调神理气、通络止痛。 配方:内关、人中、太冲、百会、四神聪、风池、完骨、天柱。 1.1.3 眼性头痛 治则:通络止痛。 配方:风池、太阳、睛明、球后、四白,1. 2 面颊痛(三叉神经痛)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主方:下关、四白、风池、翳风,痛点刺络拔罐。 配穴: 第

2、一支痛加攒竹、太阳。 第二支痛加颧髎。 第三支痛加颊车、迎香。 1. 3 落枕(斜方肌痉挛) 治则:调气活血、疏通经络。 配方:风池、完骨、天柱、颈椎夹脊刺、绝骨、后溪。 1.4 颈痛(颈椎病) 治则:活血通络、祛风止痛。 配方:风池、完骨、天柱、颈椎夹脊刺,1.5 脊痛(退行性脊柱炎) 治则:祛瘀通络、通调督脉、膀胱经气。 配方:1.双侧环跳、大肠俞、委中、阳陵泉刺络拔罐。 2.人中、肾俞、大肠俞、环跳、腰阳关、委中、养老、 阿是穴。 1.6肩臂痛(臂丛神经痛) 治则:行气散瘀、通经止痛。 配方:颈夹脊刺、 肩外俞、阿是穴刺络疗法 1.7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3、配方:1.患侧肩髃、肩贞、臑俞、天宗、曲垣、肩外俞 或以痛为俞刺络拔罐。 2.患侧肩髃、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 肩中俞、条口。,1.8 肘劳(肱骨外上髁炎) 治则:治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 配方:曲池、肘髎、手三里、合谷、阿是穴(施阻力针法)。 1.9 胁痛(肋间神经痛) 治则:疏肝理气、通络止痛。 配方:支沟、阳陵泉、太冲、三阴交、期门、日月、膈俞、丘墟。 1.10 腰痛 1.10.1 急性腰扭伤 治则: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配方:以局部俞穴和循经取穴为主,采用后溪、委中、大肠俞、 肾俞。疼痛甚者,取内关、人中、痛点施阻力针法。,1.10.2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则:活血化瘀

4、、消肿止痛。 配方:取患侧阿是穴、环跳、殷门、阳陵泉、足三里、委中、 承山、悬钟。 1.10.3 腰肌劳损 治则:舒筋活血、通经活络、祛寒止痛。 配方:以局部俞穴和阿是穴为主,重点采用肾俞、关元俞、 膀胱俞等。,1.11 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治则:活血止痛、疏通经络。 配方:1.刺络法:分别于疼痛侧太阳经、少阳经经络所过之处的 大肠俞、环跳、风市、承山等部位刺络拔罐。 . .大肠俞、环跳、委中、阳陵泉、风市、飞扬、昆仑、承山 肾虚者加刺肾俞、太溪; 血瘀者加刺血海、膈俞;风寒者加刺风池。,1.12 膝痛(膝关节骨关节炎)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配方:膝眼、鹤顶、阳陵泉、阴陵泉、膝阳关、

5、梁丘。 1.13 足底痛(跖神经痛) 治则:滋阴补肾、温养经络。 配方:太溪、三阴交、足底排刺。 1.14 痹证(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则:舒筋活络、行气活血、散风蠲痹。 主穴: 风池、曲池、血海、合谷、太冲、华佗夹脊刺。 配穴: 热痹:大椎 颌关节:下关、翳风、合谷。,颈、胸椎关节:完骨、天柱、华佗夹脊刺。 肩关节:肩髃、肩贞、肩中俞、肩外俞、臂臑、天宗透肩峰。 肘关节:小海、肘髎、手三里。 腕关节:外关、阳池、阳谷、阳溪、腕骨。 掌指关节:八邪、后溪。 腰椎关节:大肠俞、命门、八髎、委中。 骶髂关节:关元俞、小肠俞、白环俞、环跳、秩边。 髋关节:环跳、阳陵泉、髋关节围刺,膝关节:鹤顶

6、、犊鼻、膝眼、曲泉、委中。 踝关节:解溪、商丘、丘墟、昆仑、太溪、申脉、照海。 跖趾关节:公孙、太冲、足临泣、八风。,2.脏腑痛证 2.1 胸痹(心绞痛) 治则:养心血、益心气、通心阳。 配方:内关、郗门、膻中、厥阴俞、心俞、膈俞。 2.2 胁肋痛(胆囊炎、胆石症) 治则:疏肝利胆、理气止痛。 配方:膈俞、胆俞、日月、阳陵泉、中脘。 2.3 腰痛(肾结石) 治则:通淋排石、实则清热、虚则补虚。 配方:以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经及背俞穴为主。重点取 膀胱俞、肾俞、三焦俞、次髎、中极、秩边透水道等。,2.4 胃脘痛(慢性胃炎) 治则:健脾养胃、化瘀止痛。 配方:足三里、左梁丘、左天枢、关元、中脘、

7、血海; 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夹脊刺。 2.5 腹痛(胃肠功能紊乱) 治则:清热利湿、健睥通腑。 配方:内关、足三里、天枢、上巨虚。,3.五官科痛证 3.1 目赤肿痛(结膜炎) 治则:清热降火、疏风明目。 配方:臂臑、蠡沟、合谷、太冲、风池、睛明、太阳。 3.2 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 治则:疏风解表、清热利咽; 滋阴降火、生津润燥。 配方:实热证取曲池、列缺、大椎、合谷、内庭; 阴虚症取列缺、照海、曲池、太溪、鱼际。 3.3 舌痛(舌炎) 治则:补益心脾、生津润燥。 配方:心俞、脾俞、通里、三阴交、金津、玉液。,3.4 牙痛 治则:补益心脾、生津润燥。 主穴:合谷、下关、颊车。 配穴:风热牙痛加风池、外关。 胃火牙痛加内庭、足三里。 虚火牙痛加太溪、三阴交。,4.痛经(原发性痛经) 治则:理气化瘀、活血止痛; 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益气补血、滋养胞脉。 配方:气滞血瘀:气海、气穴、合谷、三阴交、太冲。 寒湿凝滞:中极、水道、命门、阴陵泉。 气血虚弱:气海、关元、肾俞、足三里。,18,谢 谢 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