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妆品进出口市场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33680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0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化妆品进出口市场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国化妆品进出口市场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国化妆品进出口市场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国化妆品进出口市场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国化妆品进出口市场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化妆品进出口市场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早在2013年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国,中国除了人口多而带来的化妆品消费群体大外,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的化妆品市场在逐年急速扩大,并推动了我国化妆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具有巨大的市场规模,虽说在1990年以来,我国的化妆品企业数量在急剧增加,大型以及中型的化妆品企业相继在广东、上海、江苏以及京津等地建立,但我国的化妆品市场仍被外资品牌或合资品牌占据着半壁江山,本土品牌的竞争力并还未具有与外资品牌抗衡竞争的能力。这也导致了中国的化妆品进口与出口存在巨大的差额。本人通过对中国化妆品市场进出口现状进行分析,并探测其发展前景,

2、由此而总结出改善中国化妆品企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方式。关键词:中国化妆品市场,出口现状,发展对策The Analysis of Chinese Cosmetic Trade Situation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s early as 2013, China has surpassed Japan to become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cosmetics consumer. In addition to the large cosmetics consumer group brought by

3、Chinas large population, Chinas cosmetics market is expanding rapidly year by year under the promot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has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smetics industry.Has a huge market scale, although since 1990, our country in a sharp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osmetic

4、s companies large and medium-sized cosmetics enterprises successively in Shanghai, guangdong and Beijing and tianjin and other places set up in jiangsu, but Chinas cosmetics market is still dominated by foreign brands or joint venture with hal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domestic brands and also did no

5、t have the ability to compete with foreign brand competition.This also leads to the huge gap between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cosmetics in China, so as to analyze the import and export status of Chinese cosmetics market and explore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thus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

6、on and way of improving Chinese cosmetics enterprises in the future.Keywords: Chinese cosmetics market, export statu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目录第1章 绪 论1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1研究背景11.1.2研究意义11.2文献综述21.3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31.3.1研究的方法31.3.2研究的基本内容3第2章 化妆品含义与分类42.1化妆品含义与分类42.2化妆品的分类4第3章 中国化妆品进出口市场现状63.1中国化妆品贸易总量63.1

7、2中国化妆品进口贸易量83.1.3中国化妆品出口贸易量93.2中国化妆品出口情况分析93.2.1中国化妆品出口规模93.2.2中国化妆品产品出口结构分析103.3中国化妆品进口情况分析143.3.1中国化妆品进口规模分析143.3.2中国化妆品进口结构分析153.4中国化妆品进出口顺逆差情况分析19第4章 中国化妆品进出口存在问题214.1中国化妆品进口市场存在的问题214.2中国化妆品出口市场存在的问题214.2.1技术性贸易措施造成极大困扰214.2.2化妆品风险评估体系有待完善224.2.3营销方式老套,广告投入不足224.2.4产品结构单一23第5章 解决中国化妆品进出口市场存在问题

8、的对策245.1应对中国化妆品进口市场问题的策略245.1.1健全相关法规体系,使监管工作有章可循245.2应对中国化妆品出口市场存在问题的策略245.2.1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策略245.2.2完善化妆品风险评估体系255.2.3 更新推广模式,完善售后体系265.2.4实现产品多元化26参考文献27致谢28第1章 绪 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化妆品需求不同于一般的物质性需求,它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们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后,开始追求美丽和享受而逐渐产生的需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这一点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早体现在于春秋战国时期。楚辞大招中记载,“粉白黛黑,唇施芗泽”。粉

9、白黛黑泛指女子的装饰,在脸上搽粉使脸更白,并画眉毛,让眉毛更黑。而唇施芗泽则是用芳香光亮的颜料美化唇部。可见中华民族对于使用化妆品具有渊源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早在2013年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国,中国除了人口多而带来的化妆品消费群体大外,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的化妆品市场在逐年急速扩大,并推动了我国化妆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具有巨大的市场规模,虽说在1990年以来,我国的化妆品企业数量在急剧增加,大型以及中型的化妆品企业相继在广东、上海、江苏以及京津等地建立,但我国的化妆品市场仍被外资品牌或合资品牌占据着半壁江山,本土品牌的竞争力并还未具有与外资品牌抗衡竞争的能力。这也导

10、致了中国的化妆品进口与出口存在巨大的差额。1.1.2研究意义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化妆品消费也迅速崛起。201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国,2017年我国化妆品的市场规模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1.5%,仅次于美国的18. 5%。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形象与颜值的时代,化妆品越来越成为一种刚性需求。同时国内化妆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化妆品安全问题频出,也阻碍了国内品牌的发展。目前国产占据三四线超市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则被国际品牌占据。国际品牌的销售量虽然只占到我国化妆品整体销售量的60%,收入却占到90%。中国化妆品市场占有率排前十中,2017年,中国化妆品市场占有率前三的公

11、司均为国际品牌。其中,宝洁市占率最高,2017年达到10.1%;欧莱雅其次,市占率为8.4%;资生堂市占率排在第三位,为3.1%。而中国化妆品企业位列前十的仅有三家:上海上美、百雀羚、伽蓝。而这三家中国化妆品企业的市场占比加起来仅有7.1%,还达不到宝洁10.1%和欧莱雅8.4%。由此可见我国化妆品企业与国际化妆品企业存在一定差距,所以本课题将从中国化妆品进出口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来来进行分析,为我们的化妆品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1.2文献综述刘丹(2007)在我国化妆品产业的品牌战略研究的研究中将化妆品的定义非常精准的提炼出来。并且刘丹还在文中指出,国外化妆品品牌非常看好中国市场,并且国

12、外品牌主要分为欧美系和日韩系。他们凭借着资本和技术优势不断向中国市场渗透,通过收购的方式不断的将品牌、资本以及市场渠道进行整合。刘丹还在文中指出,中国本土品牌存在着两大不足(误区)。其一,中国品牌主要通过低质低价竞争抢占市场。其二,中国品牌的推广与营销手段主要是通过广告进行,而不重重视品牌的内涵与形象塑造。张姝飞、陈培根、 周克萍、 徐振东、(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江苏苏州)在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 年 2 月号下(总第 483 期)中将国外的化妆品法规与技术贸易的现状进行了介绍。他们指出,虽然各国的对于化妆品的监管模式都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最终目的大都是保证产品的质量从而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13、但是,发达国家的对于化妆品法规与发展中国家对化妆品的法规又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也导致了发展中国家想要出口产品到发达国家障碍重重,而从发达国家进口产品进来却没有更加完善的方式去进行监管。具体来说, 欧盟的化妆品新法规( EC No.1223/2009),新规中规定了大量的禁用物质以及化妆品禁用成分、以及一些限制使用的防腐剂。这对于中国的化妆品出口企业来说,就存在很大限制。因为很多中小型化妆品生产企业并不具备完全了解与熟悉这些法规的条件。最后,他们还在文中提到,为了应对发达国家制定的化妆品法规,中国应该修改与完善化妆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应该建立更加符合标准的化妆品生产规范管理系统。1.3课题研究

14、方法和内容1.3.1研究的方法本文在撰写的过程中,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物科学认识的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常见的课题研究方法非常适合本人的选定的课题,本人在大四期间在化妆品企业工作,因此会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去查阅大量与中国化妆品进出口市场相关的专著、期刊、研究报告,从而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到中国化妆品进出口市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自己确认研究的课题提供方向。描述性研究法是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在此文中本人通过自己所了解的中国化妆品进出口市场的相关研究报告,市场宏观的环境分

15、析,中国化妆品市场的行业动态,通过自己的理解思考得出一定的规律和理论,并以此为基础,阐述自己的想法。1.3.2研究的基本内容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围绕“中国化妆品进出口状况”分析中国的化妆品市场为何呈现化妆品市场日渐庞大,进出口量都逐年增高,但进口量却一直远远大于出口量的问题。为了科学有效的分析这个问题,主要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的制度改革、国民经济状况、以及科技技术更新以及历史因素从而带来的影响来进行分析。分析基本内容,目的是能够由此来看清中国自身存在哪些优点与缺点,并向欧美等化妆品产业发展比我们要优秀的国家进行学习,由此推动中国化妆品更好更快的走出国门,与国际市场接轨,改善国内市场被外资企

16、业产品占据半壁江山的局面。第2章 化妆品含义与分类2.1化妆品含义与分类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将化妆品定义列入自己国家的化妆品法规或相应的药品法中。中国颁布的化妆品法规已对化妆品的定义作出了明确且科学的规定。中国化妆品法规对化妆品定义经历以下五次改革。首先,中国最早的化妆品法规是中国化妆品生产管理条例(1987),它在第一章总则第三条:化妆品是以涂抹、喷洒或其他类似方法, 施于人体表面(如表皮、毛发、指甲和口唇等), 为清洁、保护和美化或消除不良气味以及对身体起缓和作用的各种产品(不包括牙膏和香皂、浴皂)。过了三年后,中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1990)。对化妆品的定义为:第二章总则第二条

17、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其他类似方法, 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和口唇等), 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第三,1987年中国颁布中国化妆品卫生标准(GB7916 -87)(1987),定义化妆品为化妆品系指涂、擦、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如表皮、毛发、指甲和口唇等)或口腔黏膜, 以达到清洁、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产品。第四,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GB5296.3-95(1995) 第五次,根据2007年8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肤、毛发、

18、指趾甲、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以上也可以得出,我国化妆品法规对于化妆品的定义在不断的完善,呈现出明确的趋势。2.2化妆品的分类化妆品的种类繁多,从而也存在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有的按原料分类的 , 有的按产品生产工艺和配方特点分类的, 有按产品剂型分类的 , 有按性别年龄分类的 , 有按使用目的和使用部位等进行分类的。例如 , 若按产品剂型可将其分为粉类、 液体类、 膏霜类和气溶胶类化妆品 。若按使用目的和使用部位可将其分为清洁类、 护肤类 、 发用类 、 美容类和辅助功效类化妆品五大类。为了便于监督管理与

19、宏观调控,2001年的条例 首次将化妆品分为普通化妆品和特殊用途化妆品两大类。第3章 中国化妆品进出口市场现状3.1中国化妆品贸易总量对中国化妆品进出口市场现状进行研究时,我会用“吨”来进行计算化妆品的进出口的计量。一般来说,更多的是以金额来进行计量,但我用吨来计量并不是说明用金额来计量的方式是错的,而是说这两种都适合来计量化妆品的进出口情况。化妆品进出口都是需要在海关检验检疫,在填报数量时会有“数量/重量”进行填写,这里的重量就是指的是产品出口的净重。其次,结合我国现在出口的整体情况来看,出口型化妆品企业大都是以OEM/ODM出口为主,其中也存在着出口半成品到落后的东南亚市场,考虑到东南亚市

20、场现在的市场势头特别强劲,中国化妆品企业出口半成品出去大都是以千克来计算,在填写报关单时第一法定单位也是“千克/支”,而且原料半成品只能以重量来计算,从而我在以下的文中在研究进出口情况时都会使用到重量。而用“吨”不用“千克”,原则则是“千克”的数量看起来太庞大了,不好进行统计与计算,更不便于阅读者进行阅读。为了谨慎与方便阅读者起见,文中在进行分析时,都会使用吨来进行计算。图1 2013-2018年中国化妆品进出口总量以及增长比率资料来源:中国海关、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2013-2018年,中国化妆品净出口总量呈现出逐年稳定增长的态势。其中,2013年至2017年的持续增长,每一年的的增长比率都

21、没有太大的差距,然而从2017到2018年的增长速度飞速上升,高达3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化妆品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化妆品的进出口贸易总量也在不断的增长。而从2017年到2018年的高速增长,表示我国化妆品进出口贸易在这两年处于利好状态。图2 2013-2018年中国化妆品进出口总金额以及增长比率资料来源:中国海关、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从2013-2018年,中国化妆品进出口总金额经历了巨大的进步,在2013年时近有2614.88(百万美元),而2018年时高达12390.13(百万美元)。在这五年间我国化妆品进出口总金额的都处于高速增长状态,2017年到2018的增长率甚至达到5

22、6.7%,这与我前边分析中国妆化妆品进出口总量得出来的的结论是一致的:这两年我国的化妆品进出口市场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且有望在2019会有更大的突破。3.1.2中国化妆品进口贸易量图3 2013-2018年中国化妆品进口量以及增长情况资料来源:中国海关、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从2013年到2018年,中国化妆品进口量每一年都在增长,从2013年的36506吨到2018年的203669吨,说明了随着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化妆品市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并且市场的前景非常好。(当然,这也得益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这一基本国情。)从2017到2018年高达75.6%的增长率,跟前文我分析中国化妆品进出口总量

23、一样,2017年到2018年是国内化妆品市场增长飞速的一年,这也带动了化妆品的进口量增长。3.1.3中国化妆品出口贸易量图4 2013-2018年中国化妆品出口数量以及增长率统计资料来源:中国海关、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从2013-2018年中国化妆品出口数量增长稳定,总数在不断增加,但并未出现急剧增长的局面。由于我国的化妆品企业发展比国外晚,品牌意识与化妆品的技术理念以及化妆品文化也处于较落后的局面。从图表中,我们可以得出,我国化妆品出口数量正在逐年稳定的增长,从2013年至2014年较低的4.4%稳健增长到2017至2018年15.6%。数量也从136593吨到2018年2

24、08800吨。3.2中国化妆品出口情况分析3.2.1中国化妆品出口规模图5 2013-2018年中国化妆品出口金额统计以及增长比率资料来源:中国海关、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从2013年至2018年,在这五年时间里,中国化妆品出口金额的增长是很大的,从图表中可以看到,中国化妆品出口金额从1317.58(百万美元)增长至2468.73(百万美元)。这期间,增长的速度也经历大起大落,最低的增长速度是2015年至2016年的2.3%,最高的增长速度在2017至2018年高达21.5%。总的来说,中国抓妆品出口金额在逐年增长,但增长的速度还并不稳定。3.2.2中国化妆品产品出口结构分析目前海关系统针对化妆

25、护肤等产品的进出口贸易统计,纳入下列专项统计:3304美容品或化妆品及护肤品(药品除外),包括防晒油或晒黑油;指(趾)甲化妆品;3303香水及花露水;3305护发品。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09-2017年我国化妆护肤等细分产品出口数量及金额分析如下:表3-1 2013-2018年中国化妆品出口结构分析表香水及花露水出口量(吨)美容品或化妆品及护肤品出口量(吨)护发品出口量(吨)201312742 69558 54293 201412244 72106 58182 201512063 77853 56073 201613926 80906 58251 201716704 99958 6393

26、0 201829995 116535 62270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图6 2013年中国化妆品出口结构占比图资料来源:中国海关、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图7. 2014年中国化妆品出口结构占比图资料来源:中国海关、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图8.2015年中国化妆品出口结构占比图资料来源:中国海关、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图9. 2016年中国化妆品出口结构占比图资料来源:中国海关、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图10.2017年中国化妆品出口结构占比图资料来源:中国海关、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图11. 2018年中国化妆品出口结构占比图资料来源:中国海关、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在中国化妆品产品出口

27、结构中,主要是由“香水及花露水出口量”、“美容品、或化妆品及护肤品”、“护发进口品”三大部分组成。从2013年-2018年,三大部分总体占比变化不大,其中,“美容品或化妆品及护肤品进口”的出口量最大,到2018年时高达62270吨,占比高达56%。而“护肤品”位居第二,“香水以及花露水”排最后,占比仅有14%。这说明,在中国化妆品行业现阶段,国际化妆品市场中,中国的化妆品出口是“美容或化妆品及护肤品”较为受欢迎。这也体现了目前,我国化妆品出口里,OEM/ODM形式出口的粉类化妆品以及乳化类护肤品占主要部分。3.3中国化妆品进口情况分析3.3.1中国化妆品进口规模分析图12 2013-2018年

28、中国化妆品进口金额以及增长情况资料来源:中国海关、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2018年中国化妆品进口金额高达9921.4(百万美元),与2017年的5873.8美元相比增长率高达70.5%。纵观2013年到2018年中国化妆品进口金额,可以看到在这五年时间里,中国的化妆品进口金额增长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增长比率最低的是从2013年到2014年的12.9%,最高是2017年到2018年的70.5%。这里的数据与前文相符合,外资化妆品企业凭借着资本和技术优势不断向中国市场渗透,通过收购的方式不断的将品牌、资本以及市场渠道进行整合,这是中国化妆品进口金额从2013至2018年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3.3.

29、2中国化妆品进口结构分析表3-2 2013-2018年中国化妆品进口结构数据表年份 品类香水及花露水进口量(吨)美容品或化妆品及护肤品进口量(吨)护发品进口量(吨)20133405 18590 14510 20144297 25304 20417 20156436 41534 29915 20168997 52271 37634 201710739 64261 41099 201829258 113671 60740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图13 2013年中国化妆品进口结构占比图资料来源:中国海关、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图14. 2014年中国化妆品进口结构占比图资料来源:中

30、国海关、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图15. 2015年中国化妆品进口结构占比图资料来源:中国海关、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图15. 2016年中国化妆品进口结构占比图资料来源:中国海关、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图16.2017年中国化妆品进口结构占比图资料来源:中国海关、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图16. 2018年中国化妆品进口结构占比图资料来源:中国海关、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结合“表2. 2013-2018年中国化妆品进口结构数据表”与从“2013年至2018年中国化妆品进口结构占比图”来看,中国化妆品的进口量主要由“香水以及花露水进口”、“美容品或化妆品以及护肤品进口”、“护发品进口”构成。其中,“美容品或

31、妆品及护肤品进口量”是最大的,占到整个化妆品行业的进口量50%以上,并且从2013年到2018年还呈现出从51%到56%,4%的增长。这表明着,在中国国内化妆品消费市场,对于国外的护肤类、美容类的产品需求量最高,其次到护肤类产品。从而可以总结出来,对于进口需求量大的“美容类、护肤类、化妆类产品”,中国的企业要学习其发展的模式去方式,更要不断的以他们作为发展的参照,不断提升自身的产品竞争力。从宏观层面,对于消费者需求高的产品,政府部门可以制定出更加利民的关税。3.4中国化妆品进出口顺逆差情况分析图7 2013-2018年中国化妆品进出口数量贸易差额情况资料来源:中国海关、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图8

32、2013-2018年中国化妆品进出口贸易金额差额情况资料来源:中国海关、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对中国化妆品进出口顺逆差情况进行分析,我主要是将贸易量以及贸易金额结合起来分析。从图1中可以看到,从2013-2018年,中国的的化妆品进出口贸易量(吨)处于顺差妆态,但是顺差的差额在逐年减少,从2013年的100087吨缩小到2018年的5131吨。从图2来分析,图2是2013至2018年中国化妆品进出口贸易金额差额,从2013年到2018年,化妆品进出口贸易金额差从顺差发展成逆差,并且逆差的数额在逐年扩大。结合图1和图2的信息,我国的化妆品出口数量处于顺差,但贸易金额处于逆差,这表明中国化妆品企业

33、所出口出去的产品低价格、大多数是贴牌加工(OEM/ODM)为主。而进口的化妆品则是以品牌成品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产品的价格高。并且目前进口化妆品数量与出口化妆品数量的顺差在不断缩小,也表明这外资品牌在逐年增大数量进入中国市场。第4章 中国化妆品进出口存在问题4.1中国化妆品进口市场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化妆品市场发展迅猛,而进口化妆品由于其品牌优势、产品性能、高端消费理念等原因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美丽行业”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促进转型升级、拉动贸易发展新的增长点。而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即“海淘”,含直邮模式、保税模式等)和代购购买进口化妆品,相较于专柜等传统方式购买进口化妆品,具有价格更低、交易

34、速度更快、配送更为便捷的竞争优势,逐渐成为当前国人购买进口化妆品的主流方式。这一新型贸易产业的兴起,对监管部门有效履行质量把关职责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一是市场准入制度不规范,经营化妆品无需许可,办理营业执照即可经营;某些电商平台对商家入场审查不严,导致大量不符合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规范的情况发生;二是监管主体和监管程序无法可依,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明确互联网个体商户与第三方交易平台的法律义务和相关事项的监管权责;海关总署有关文件对跨境代购申报备案程序以及入境报关等问题予以了认定;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以及进出口化妆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化妆品入境后的质检流程与质量安全监管权责

35、但上述法规之间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无法满足不同渠道跨境进口化妆品监管的需要,监管主体的认定和监管程序的规定都存在漏洞。4.2中国化妆品出口市场存在的问题4.2.1技术性贸易措施造成极大困扰从目前国际贸易中技术措施的具体情况来看,主要是发达国家如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凭借其自身的技术、经济优势,制定了严苛刻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技术认证制度等,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产生了巨大的限制作用。目前,影响中国化妆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是与消费者安全相关的化妆品法规,具体包括以下几种:(一) 欧盟化妆品新法规 EC No.1223/2009。(二)美国联邦法典21 卷(21CFR)。(三)美国食品、药品

36、和化妆品法案(FD&C Act)。(四)日本药事法。其中,。美国在 1938 年正式颁布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第一次将化妆品纳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管制范围之内。法案规定化妆品不能掺假伪劣和错误标注,也就是说,化妆品按照预期用途必须是安全的,而且标签必须正确。另外,法案对于在药品和化妆品里使用色素也进行了管理,建立了一个可用于化妆品和药品的色素添加剂清单,并且针对每种色素添加剂的化学成分规格做出了规定。2012 年国外通报我国的化妆品不合格情况: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2012 年我国出口化妆品被国外通报主要来自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通报原因包括含有或检出

37、不安全色素、标签不合格、检出有毒有害物质、含有新药、不符合 510(j)或 510(k)要求等。从通报原因来看,美国对进口化妆品监管十分注重标签和色素安全,特别是口红、眼影、唇彩等彩妆用品中色素的问题比较突出。4.2.2化妆品风险评估体系有待完善化妆品上市前的安全性评价是保证消费者使用安全的重要环节,科学的安全评价体系是开展安全评价工作的基础。化妆品产品风险评估是落实化妆品生产企业责任的重要措施,近几年,国家总局在持续有序推进化妆品的风险评估工作。但相对欧盟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风险评估工作起步较晚,能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和专业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化妆品行业发展和监管工作的需要,并且配套的规范性文

38、件尚不健全,风险评估工作需参考欧盟的有关文件进行,很多风险物质依旧是参考欧盟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如在风险评估工作中,产品的暴露量是评价产品安全性的重要参数之一,但我国从未开展化妆品消费者暴露量调查统计,针对我国人群使用习惯的化妆品暴露量的数据库尚未建立,在进行化妆品风险评估时,需参考欧盟发布的暴露量数据来评价我国化妆品安全性,但人种和消费习惯的差异,我国化妆品暴露量与欧盟等西方国家存在差别。我国化妆品行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中小企业占据大多数,行业整体技术能力水平不足,限制了化妆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全面推广。4.2.3营销方式老套,广告投入不足2016 年 7 月化妆品护肤品牌网络广告总投放额达 1

39、2 亿元,欧莱雅、兰蔻和雅诗兰黛以 890 万元、635 万和 613万元位居前三,而国产品牌中只有 自 然 堂 以 571 万 元 位 居 第 4位。这样老套的营销方式和微薄的广告投入,使得我国化妆品出口海外影响力薄弱,跟不上发展形势,导致了本土多家化妆品企业遭到收购。4.2.4产品结构单一国 内 化 妆 品 牌 产 品 结 构 单一,定位不精确。本土品牌多为中低端品牌,虽价格亲民,但产品功能未细化,可替代性太高。国货进入中高端品牌的也仅有佰草集、百雀羚之类。高端品牌中却少有国产身影,失去了空间广阔的高端品牌市场是我国化妆品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国外高端市场和婴童、男士护肤市场增长速度

40、极快。2016 年,高端护肤品市场占比为 29%,增速远高于大众护肤品的增速;在婴童、男士护理市场,2016 年婴童护理产品销售额增速达到 15%,而男士洗护品类销售额增速常年维持在 10-15%。我国化妆品牌出口不仅未能夺得高端市场这块蛋糕,它们对产品的多元化意识也不足,产品更新较慢。韩妆更新速度很快,新品周期不断缩短,innisfree 新品周期缩短至 3 个月,年产品更新比例可达 4050%。但是国产化妆品更新周期最快也要 1 年,一直跟在韩妆后面从而失去了第一手消费者,其竞争力也逐步消退。所以,中国的产品结构单一、更新的速度慢极大影响了抢占化妆品市场的时机。第5章 解决中国化妆品进出口

41、市场存在问题的对策5.1应对中国化妆品进口市场问题的策略5.1.1健全相关法规体系,使监管工作有章可循首先,严格履行电子商务准入制度,汰劣留良。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切实履行市场主体登记的法定义务,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开展经营活动经营者还应向第三方交易平台提交其姓名、地址、有效身份证明、有效联系方式等真实身份信息。第三方交易平台切实把好入场审核关,并对登记的相应信息进行入场、入场后不定期抽查。对于达不到市场主体登记标准的商家,应整改至达标为止,方可开展电子商务经营活动。其次,逐个梳理新形势下跨境化妆品流通各环节的监管痛点,明确监管主体和监管责任,避免监管漏洞和部门职责“打架”。通过修订法案、出台新政等

42、方式,对跨境化妆品流通过程中涉及的电子商务平台审批和监管、个体电商审批和监管、境外采购、仓储(保税区)、入关、检验检疫、物流、境内质量安全监管、互联网信息展示、交易、售后服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稽查打假等方面内容,确定其监管主体,由监管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切实加强监管的密度、关联度和力度。5.2应对中国化妆品出口市场存在问题的策略5.2.1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策略鉴于法规、标准、管理体制和生产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我国化妆品出口被扣情况屡有发生,给我国的对外贸易造成很大的障碍,是当今我国化妆品在国际贸易中最隐蔽、最难应对的一种贸易措施。技术性贸易措施给中国化妆品行业出口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面对越来越

43、多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共同应对。(一)高度关注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政府应通过专业机构等各种途径,及时获取出口国家的化妆品法规信息及技术贸易性措施通报最新动态,读透和理解各国化妆品法规的具体要求,应特别关注各国化妆品的分类、禁限用成分要求、重金属限量、微生物指标、注册认证及标签要求等,完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机制。化妆品出口企业要高度关注并充分掌握国外有关化妆品产品在标签、色素使用、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等方面的标准与法规,使产品符合国外法规相关要求,达到目标市场的标准,减少企业在出口市场的碰壁现象。二)修订和完善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1989 年 11 月化妆品

44、卫生监督条例颁布实施,1991 年 3 月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颁布实施,2005 年进行修订。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实施细则成为调整我国化妆品监管的主要法规,自颁布实施以来,有力地推动了化妆品卫生管理,提高了产品质量,但是随着化妆品行业迅速发展,其生产环境、产业布局、监管要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法律规范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我国化妆品出口企业应该建立符合欧美等国家关于化妆品良好生产规范的管理系统,确保生产企业的硬件、设施、卫生、人员和管理系统等各方面条件均符合良好生产规范要求,从而提高自身产品的品质,确保产品顺利出口。5.2.2完善化妆品风险评估体系化妆品安全性评价标准体系的差异,已对我

45、国化妆品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无论从检测的科学角度,还是贸易需求的方面,我国都应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化妆品安全评价体系,特提出如下建议: 根据科学发展,采用分阶段试行的策略,在我国有序推动替代试验的研究工作,设立动物替代实验方法验证中心,负责牵头制定化妆品毒理学动物实验替代方法验证的工作规划和实施计划,制订中国化妆品替代试验方法验证程序等规范性文件,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对国际上已认可的方法,组织实验室进行方法的验证和比对试验,鼓励开展化妆品替代试验方法的研制工作,建立适合我国监管需要的试验方法,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与欧盟 ECVAM 和美国 ICCVAM 等化妆品替代试验研究水平较高的

46、机构开展技术合作,推进替代方法验证结果的实验室互认; 完善我国化妆品风险评估的规范性文件,培养从事风险评估工作的人才队伍,研发风险评估新技术和评估模型,积累构建我国化妆品消费者暴露量数据库,开展国家交流与培训,提升我国化妆品监管人员和行业从业人员的风险评估能力; 参考药品 GLP 管理标准,建立我国化妆品的 GLP 管理体系,提高化妆品毒理学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提高我国化妆品毒理学检验的规范性及检验结果的国际认可度。为落实化妆品标准提高行动,应积极完善我国的化妆品安全评价体系,稳妥有序推进动物实验替代方法和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我国化妆品行业的蓬勃发展和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

47、支撑。5.2.3 更新推广模式,完善售后体系在品牌推广方面,国产品牌的宣传偏实用性,与时尚潮流脱节。而韩妆通过广告植入、明星代言等方式,与化妆品捆绑宣传,如2016 年 爱 茉 莉 集 团 营 业 收 入 为420 亿元,同比增长 19.8%,在亚洲排名第二仅次于日本资生堂。而中国化妆品品牌不善于抓住好的广告机会,广告多粗制滥造,在广告代言人选取、电视剧植入方面也缺少有效地策划。在销售渠道方面,国产品牌除御泥坊等新兴品牌多在网上销售外,传统国货在海外的电商方面发展并不好,在海外更是难以与海外本土品牌抗衡。同时,国产品牌的海外专柜分布也很少,无法第一时间了解消费者真实需求,也没有完整的售后服务体系。相比之下,韩妆的贴心销售和完美售后都给其增加不少好感度,其差评度一直维持在 3%以下。因此,国产化妆品不仅应该还应当增加海外销售专柜,及时反馈售后建议,减少顾客流失。5.2.4实现产品多元化借鉴与参考成功的化妆品公司,是国内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