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大总结.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68410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实验大总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高中物理实验大总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高中物理实验大总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高中物理实验大总结.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高中物理实验大总结.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实验大总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实验大总结.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物理实验复习,高考对物理实验能力的要求,1、能独立完成所列的十九个学生实验 2、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 3、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实验仪器 4、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5、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6、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实际动手能力,一直是高考物理命题的重要走向。,高考分数1720分,占卷面13%以上。,近年高考实验命题的特点,1、重视基本仪器的选择和使用的考查 2、注意联系实验对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查 3、注重对实验思想、实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的考查,更注重对新情景中处理问题的迁移能力的考查,实验复习的分类,1、基本仪

2、器的使用 2、测量性实验 3、验证性实验 4、研究性实验 5、设计性实验,了解不同类型实验的设计思想和解题方法,基本仪器的使用及读数方法,基本仪器主要有: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托盘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测力计、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多用电表、示波器、传感器等。 这类实验的要求是: 了解仪器的基本结构,熟悉各部件的名称,懂得工作(测量)原理,掌握合理的操作方法,会正确计数,明确使用注意事项等。,详细了解,1需要估读的仪器:在常用的测量仪器中,刻度尺、螺旋测微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弹簧秤等读数时都需要估读。因为最终的读数要以有效数字的形式给出,而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数字

3、为估计数字,应和误差所在位置一致,在实际操作中,究竟估读到哪一位数字,应由测量仪器的精度(即最小分度值)和实验误差要求两个因素共同决定。,测量仪器的读数方法,最小分度含有2的仪器:估读数字出现在最小分度的同一位,将最小分度分为二等分,把不足最小分度的部分以不足半等分的舍去,等于或超过半等分的算一个等分去估读 。,最小分度含有5的仪器:估读数字出现在最小分度的同一位,将最小分度分为五等分,将不足最小分度的部分按占最小分度的五分之几去估读。,最小分度含有1”的仪器:估读数字出现在最小分度的下一位,将不足最小分度的部分按最小分度的十分之几去估读.,0.73V,3.7V,0.73A,0.15A,2不需

4、要估读的测量仪器: 游标卡尺、秒表、电阻箱在读数时不需要估读;欧姆表刻度不均匀,可以不估读或按半刻度估读。,测量性实验,以某一原理或物理规律为依据,通过测量相关的物理量,实现测定某个(或某些)物理量(或物理常数)为实验目的。,高中物理实验要测量的物理量主要有:质量、长度、时间、力、加速度、温度、分子直径、电流、电压、电阻、电阻率、电动势、内电阻、折射率、波长。,教材学生分组实验,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数据处理方法:公式法和图象法,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摆长的确定与测量 累积法测周期的方法 计时起点、终点位置的选择 处理数据方法:公式法和图象法,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实验原理的理解 区分

5、油酸体积和油酸酒精体积,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会调整实验装置,会正确计数,测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如何减小误差 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几种测量原理公式的理解 处理数据方法:公式法和图象法 误差分析及结果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如何确定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 计算的方法,测量性实验的要求,1、明确被测物理量的含义 2、懂得实验原理 3、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 了解所有仪器、器材的规格、性能 会安装和调试整个实验装置 选择合理的实验步骤 正确进行数据测量 能分析和排除实验中常出现的故障 4、妥当处理实验数据 5、对实验结果能科学地进行误差分析,看看例题,验证性实验,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已知规律

6、(或结论),通过实验过程的再现,加深对规律适用条件和结论的理解。 这类实验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大量的课堂课堂演示实验 要求明确验证的规律,懂得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的确定,必须考虑到规律能否成立。 要求能有效地尽量减小误差的分析。,教材学生分组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测力计使用时注意事项及计数 力的图示要素要齐全 如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 画平行四边形的工具与方法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入射球与被撞球的大小、质量的关系 槽口的水平调节 两球平均落点的确定方法 两球飞行的水平距离的确定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验证方法:如何从纸带的数据中

7、确定EP和EK,看看例题,探 究 性 实 验,通过实验来探索某种物理规律,研究某个物理问题。 研究性实验在教材和考纲中的比例较过去有大幅度地增加,意在训练实验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创新意识。,教材学生分组实验,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应在弹簧弹性限度内增加钩码的个数 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实验器材的选择 三张纸的叠放顺序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测量和控制电路的选择 对图象物理意义的理解 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 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的原理 电流表改装电压表的原理 校对改装电压表的电路,教材学生分组实验,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会用描点法描出平抛运动轨迹 掌握利用轨迹计算平抛运动初速度的

8、方法 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子元件 掌握多用电表测电压、电流、电阻的方法 欧姆表中电源的正、负极和红、黑表笔正、负插孔区别 二极管理符号及正、负极和导电性能 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半导体光敏元件和热敏元件在电路中的控制作用,探究性实验的要求,明确实验目的,能正确选择实验方法,选择相应的实验器材,显现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测量某些物理量,作进一步定量分析。 要求通过归纳推理,在实践动手和分析结合的过程中,能领会典型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对问题研究、探索的能力。,看看例题,设计性实验,根据实验目的,运用已掌握的物理规律、实验方法,选择熟悉的仪器、器材等,独立设计新的实验方案。 设计方案包括理解实验原理,选

9、择和配置合适的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安排正确的实验步骤,设计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采用客观的误差分析方法,最后给予总结和评价。 高考可以考查其中的几个方面,设计性实验步骤中的几个主要环节,1、实验原理的选择和确定 根据实验的目的:要做什么 解决问题的依据:用何规律 一旦实验原理确定下来,就可根据实验目的及问题的依据,选择实验方法,拟定实验方案。,看看例题,2、正确地选择实验器材和实验装置 选择器材、装置遵循的几个原则: 安全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准确性原则 方便性原则 特别是电学实验,设计性实验步骤中的几个主要环节,看看例题,3、设计实验操作程序实验步骤 正确的实验步骤是实验成功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

10、实验程序设计必须注意: 确保实验顺利完成与成功 保证实验器材的安全,设计性实验步骤中的几个主要环节,看看例题,4、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 (1)列表法 把被测物理量用表格的形式分类列出的方 法。记录表格一般应包括表号、标题、主栏、宾栏、数据、备注等。 列表法大体反映某些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效果或变化趋势,常用来作为其他数据处理方法的一种辅助手段。,设计性实验步骤中的几个主要环节,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2)算术平均值法 将待测物理量的若干次测量值相加后除以测量次数,即得该待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实际应用上往往用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代替真实值。 求取算术平均值时,必须按原来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决定应该保留的

11、有效数字的位数。,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3)图象法 测得的量按自变量和应变量之间的关系在直角坐标平面上用图线表示出来的方法。 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图的原则要求是:准确、清楚、布局合理、便于应用。 1、合理选取坐标原点 2、两坐标轴的分度要恰当 3、要有足够多的描点数目 4、画出的图象应尽可能穿过较多的点或是尽可能多的描点分布在图线的两侧 作图法可以减小实验中的偶然误差。,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4)逐差法 一般用于等间隔线性变化的测量中。,看看例题,5、误差分析减小误差的方法 (1)减小偶然误差: 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 多次测量,作图象求值 (2)减小系统误差: 减小系统误差措施:完善实验原

12、理、改进实验方法、恰当选择仪器精度、量程、校准测量器材。 (3)误差分析: 从实验原理分析 从实验器材分析,设计性实验步骤中的几个主要环节,看看例题,6、设计性实验分析的基本思路 (1)根据问题的重要依据、要求,构造相关的物理情景 (2)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方法 (3)明确所要测定的物理量,选好实验器材,确定实验步骤 (4)做好数据记录和处理,进行误差分析,设计性实验步骤中的几个主要环节,看看例题,学有所得 学无止境,祝你成功!,基本仪器游标卡尺,不用估读,基本仪器秒表,不用估读,基本仪器电阻箱,不用估读,基本仪器 滑动变阻器,基本仪器螺旋测微器,基本仪器电压表,基本仪器安培表,基本仪器万用

13、电表,基本仪器示波器,基本仪器托盘天平,基本仪器双缝干涉仪,基本仪器打点计时器,返回,例题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共6个计数点,每相邻计数点有4个打印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出各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为8.69cm,15.99cm,21.87cm,26.35cm,29.45cm,通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交流频率为50Hz,则物体的加速度为 m/s2,在打出计数点3时物体的速度的大小为 m/s。,逐差法要求时间等间隔,故此纸带只能采用15点间四段位移。,例题解析,S1,S2,S3,S4,由数据得: S1=d2-d1=7.30c

14、m S2=d3-d2=5.88cm S3=d4-d3=4.48cm S4=d5-d4=3.10cm,由逐差法求加速度分别为: a1=(S3-S1)/2T2= =-1.41m/s2 a2=(S4-S2)/2T2= =-1.39m/s2,计算平均值求物体的加速度为: a=(a1+a2)/2= =-1.40m/s2,打3点时的速度为: v3=(S2+S3)/2T= =0.518m/s,例题2,“测量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要利用伏安法测电阻,通常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可采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电路,试分析两种电路测电阻的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条件。,用R真、R测分别表示待测电阻Rx测量值,RA、RV分别表示电流表

15、和电压表的内阻。,例题解析,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当RVRx时,R测越接近R真,误差越小。,用R真、R测分别表示待测电阻Rx测量值,RA、RV分别表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例题解析,电流表内接法,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当RxRA时,R测越接近R真,误差越小。,1、采用电流表内接法的条件:RxRA 采用电流表外接法的条件:RvRx,例题解析,电流表内、外接判断方法,用试触法进行判断,2、当不满足RxRA和RvRx关系时,3、当Rx、RA、Rv的阻值未知时,例题3,用三棱镜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先在白纸上放好三棱镜,在棱镜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1和P2,然后在棱镜的另一侧观察,调整视线使P

16、1的像被P2挡住,接着在眼睛所在的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3和P4 ,使P3挡住P1和P2的像, P4挡住P3和P1、P2的像,在纸上标出的大头针位置和三棱镜的轮廓如图所示 (1)在图上画出所需的光路。 (2)为了测出棱镜玻璃的折射率 需要测量的量是 、 。 (3)计算折射率的公式是n= 。,P1,P2,P4,P3,1、如图所示,画出通过P1 、P2 、P3 、P4的光路,注意棱镜内的那部分路径必须画出。,例题解析,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入射角i,折射角; 或线段EF、OE GH、OG,3、折射率为n=sini/sin,E,F,H,G,O,i,返回,例题4,某同学用图1所示的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

17、、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例题4,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 1中0点是水平槽未 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2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 G、R、O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1)碰撞后B 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_cm。,64.7,例题4,(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

18、进行的测量?答_(填选项号)。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 D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 (或两球质量之比) E测量G 点相对于水平 槽面的高度,ABD,例题5,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为9.80m/s2,测得所用的重物的质量为1.00kg。 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把第一个点记作O,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各点到 O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cm、70.18cm、77.76cm、85.73cm

19、 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J, 运动的增加量为 J。 (取三位有效数字),由0点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Ep=mgh=7.62J,例题解析,打点时间间隔为T=0.02s,打C点时纸带(即物体)的瞬时速度为,即动能的增加量为,返回,例题6,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A、B两球同时落地,说明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将两个斜滑道固定在同一竖直面内最下端水平。把两个质量相等的小钢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滑道2 与光滑水平板吻接,则他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说明 。,例题7,测定电流表的内电阻的实验中,备用的器件有:A、电流表(量程0100A) B

20、、标准伏特表(量程06V) C、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 D、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9.9) E、电源(电动势2V,有内阻) F、电源(电动势6V,有内阻) G、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50,额定电流1.5A) H、有若干电键和导线。,例题7,(1)如果采用图(a)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流表A的内电阻,并且要想得到较高的精确度,那么从以上备用的器件中,可变电阻R1应选用 , R2应选用 ,并在(a)图上补画电阻元件符号;电源应选用 。(用字母代号填写) (2)按电路图(a) 连接实物图。,E,S1,R2,S2,R1,R2,R3,S1,S2,E,C,D,F,返回,例题8,利用简便的器材,请设计

21、一个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g值的实验方案。,例题解析,方案一:用单摆测定g值,利用简便的器材,请设计一个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g值的实验方案。,可得:g=42L/T2,,选择器材:细线(约1m) 匀质小球,测量:测摆长L=? 测周期T=?,计算:g=?,例题解析,问题:不能准确测出重心!,如果没有小球,只有一石块,怎么办?,确定原理:代换掉l0两次测量,实验过程:设线下端到石块重心距离为l0,由上面两式得:,例题解析,方案二:用打点计时器测定g值,利用简便的器材,请设计一个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g值的实验方案。,实验原理:重锤下落过程中: mgh=mv2/2,处理数据:作v2/2h图图线斜率即为g值。,例

22、题解析,方案三:用滴水法测定g值,利用简便的器材,请设计一个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g值的实验方案。,实验原理:水滴做自由落体运动:h=gt02/2,迁移方法:让前一滴水滴落到盘子而听到声音时后一滴水恰好离开水龙头,再测出n次水击盘子声音的总时间tn,则t0 = tn /(n-1) 可得:g=2h(n-1)2/tn2,返回,例题9,如图,某电压表的内阻20k50k之间现要测量其内阻,实验室提供下列可选用的器材:待测电压表V(量程3V)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k) 电流表A1(量程200A) 电流表A2(量程5mA) 电源E(电动势3V) 电键S和导线若干。 (1)所提供的电流表中,应选用 。 (2)

23、为了尽量减小误差,要求测多组数据,试画出符合要求的实验电路图。,选择电流表的方法: 1、计算最大电流安全性原则 2、指针偏转1/3量程以上准确性原则,例题解析,(1)最大电流:I=UV/R=3V/20k=150A,选A2(量程5mA):安全,但指针偏转小于1/3量程,选A1(量程200A):安全,准确,(2)选择电路: 多测数据分压,返回,例题10,一学生使用多用电表测定图示电路中R1和R3的阻值, R1R3 ,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把选择开关旋至1k的欧姆档上。 B、把表笔插入插孔,进行调零。 C、把两表笔同时与R1两端接触,发现这时指针偏转适中,随即记下欧姆数值。 D、把开关旋至10

24、0的欧姆档, 把两表笔同时与R3的两端接触,指针 偏转适中,随即记下欧姆数值。 E、断开电路开关,实验完毕。 这个学生在两次测量时,违反了哪些使用规则或操作程序?,例题11,测一个量程为3.0V的电压表的内阻Rx(约几千欧),采用电路如图,可供选择的实验步骤有 A、闭合开关S B、将电阻箱R0调到最大值 C、将电阻箱的阻值调到零 D、调节变阻器R的阻值使电压表示数为3.0V E、断开开关S F、把滑动变阻器的触头P滑到a端 G、调节电阻箱R0的阻值,使电压表示数为1.5V,读出此时电阻箱R0的阻值 H、把滑动变阻器的触头P滑到b端 I、按图连接电路,注意断开开关S,(1)将必要的步骤选出并按合

25、理顺序排列,(2)若在上述实验步骤中,读出R0的阻值为2600,则该电压表的内阻RV= 由于系统误差,测量值 (选填”偏小” “偏大”,例题解析,返回,2600,偏大,例题12,利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可测出电压表的内阻,电源的内阻可以忽略。R为电阻箱。当R取不同阻值时,电压表应有示数。若电阻箱阻值为R1时,电压表示数为U1;电阻箱阻值为R2时,电压表示数为U2。 (1)计算电压表内电阻的表达式。 (2)若多次改变电阻箱阻值,在图B作出图线,请说明如何得出电压表内阻值。,(1)当电阻箱阻值分别为R1、R2时,电压表对应的示数为U1、U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E=U1+U1R1/RV E=U2+

26、U2R2/RV,例题解析,当R0时,1/U=1/E 当1/U0时,RV=-R,图线延长线与横轴交点的绝对值等于电压表的内阻。,1/E,-RV,返回,例题13,如图,将一个改装的电流表接入电路进行校准,发现待测表的读数比标准表的读数偏大一些,如表头G的Ig是准确的,出现的误差可能是下述哪种原因引起的? A、Rg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B、Rg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例题14,要测量2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电动势E和内阻r(约几欧),有以下器材: 电压表V1(量程3V,内阻1k) 电压表V2(量程15V,内阻2k) 电阻箱(0-9999)、开关、导 线若干.某同学用量程为15V的电 压表连接电路如图

27、,实验步骤如下: (1)合上开关S,电阻箱R调到R1=10,读电压U1 (2)合上开关S,电阻箱R调到R1=20,读电压U2 (3)由U1=E-rU1/R1 U2=E-rU2/R2解得E、r,为了减少实验误差,上述实验在选择器材和实验步骤中,应做哪些改进?,返回,例题15,如图,水平桌面上有斜面体 A、小铁块B。斜面体的斜面是曲面, 由其截面图可以看出曲线下端的 切线是水平的。 现提供的实验测量工具只有: 天平、直尺.其他的实验器材可以根据实验自选. 请设计一个实验,测出小铁块B自斜面顶端由静止滑到底端的过程中,摩擦力对小铁块B做的功。要求:,(1)请在原图中补充画出简要实验装置图。 (2)简

28、要说明实验中要测的物理量。 (3)简要说明实验步骤。 (4)写出实验结果的表达式,重力加速度g已知,(1)构造物理情景,例题解析,B,A,(2)确定实验原理,(3)确定实验方法,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斜面高度H 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O到P点的距离S 小铁块B的质量m,(4)选择实验器材:直尺、天平,(5)确定实验步骤,例题解析,A、用天平测出B的质量m B、如图安装器材,地面铺 白纸、复写纸并用胶带粘牢 C、让B从曲面顶端这一确定位置由静止滑下, 落到纸上 D、重复C步骤5次,找到平均落地点P E、用直尺测图中标明的H、h、S F、实验结束,整理仪器归位,例题16,为了测量两个电压表VA、VB

29、的内阻,提供的仪器有:电流表A(量程3A内阻2.5) 电压表VA(量程5V,内阻约3000) 电压表VB(量程3V,内阻约2500) 电阻箱R1(阻值范围09999.9) 电阻箱R2(阻值范围099.9) 滑动变阻器R3(阻值0-50,额定电流1.5A) 滑动变阻器R4(阻值0-10,额定电流1A) 电池组E(电动势12V,内阻约0.5) 单刀开关2个,导线若干,例题16,(1)在设计电路时,能否选用电流表A,请简要说明理由。 (2)为了测量两个电压表的内阻,请设计一个测量电路,画出电路图。 (3)选择的器材有 。 (4)说明实验原理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写出计算两个电压表内阻的表达式。,例题

30、解析,(1)在设计电路时,能否选用电流表A,请简要说明理由。,选电流表的方法: 计算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最小电流。,不能选用电流表A,因为与电压表串联,电路中电流太小,而A的量程太大,故不能选用。,例题解析,(2)为了测量两个电压表的内阻,请设计一个测量电路,画出电路图。,A、选择变阻器:,B、选择变阻器接法:远小于待测电阻分压,用R4时,电路中最大电流大于其额定电流,C、选择电阻箱: 伏伏法,一般其中一块作电流表用:串联,选电阻较大的电阻箱,保证电流调节范围,电动势大于两表量程:分压,例题解析,(3)选择的器材有:R1、R3、电源、电键2个 导线若干。 (4)说明实验原理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写

31、出计算两个电压表内阻的表达式。,S2断开时,A、B表示数之比为: UB/UA=RB/RA,S2断闭合,电阻箱阻值为R1时, A、B表示数之比为,解得:,返回,半偏法测量电流表、电压表的电阻,当闭合开关S2,调节R2使电流表半偏,即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Ig/2,此时干路总电流随R2连入电路使总电阻减小而变大,既比Ig大,这样通过R2的电流将大于Ig/2,因此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R测R真,调节Ro使电压表半偏,既加在电压表两端的电压为Ug/2,此时测量电路两端电压随Ro的增大而变大,既比Ug大,这样Ro两端电压将大于Ug/2,因此电压表内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R测 R真,误差分析,p,R1

32、Rg, 闭合S2后调节R2干路中的电流基本不变,利用并联分流 Rg=R2 R1Rg,R1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均可。R2略大于Rg,必须用电阻箱。电源电动势E越大,调节满偏时R1联入电路中的电阻越大,实验条件满足的越好,误差越小。,RRv.调节R0使测量电路两端电压基本不变,利用串联分压 Rv=R0 RRv,R必须用滑动变阻器,构成分压电路。R0略大于Rv,R0必须用电阻箱。电源电动势E越大,调节满偏时滑动变阻器pa之间的电阻越小,实验条件满足的越好,误差越小。,实验条件,仪器的选择,一、电流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1、构造:永磁铁和放入永磁铁磁场的可转动线圈组成 I,电 表 的 改 装,a.电流表

33、量程的扩大,并联一个小电阻,由 (I-Ig) R= Ig Rg,R= Ig Rg(I-Ig),若I =n Ig,则 R= Ig Rg(I-Ig)= Rg (n-1),例. 若电流表的内阻Rg=1000 满偏电流Ig=100A 怎样把它改装成量程为10mA的电流表?,解:R= Ig Rg(I-Ig) =0.11000 9.9=10.1,或 R= Rg (n-1)=1000 99=10.1,由图可得:I=Ig(1+Rg/R),b. 电压表量程的扩大,串联一个大电阻,若U=nUg 则有,例. 若电流表的内阻Rg=1000 满偏电流Ig=100A ,怎样把它改装成量程为U=3V的电压表?,解:Ug=I

34、gRg=0.1V n=U/Ug=30,R=(n-1)Rg=29000 =29 k,由图可得:U=Ig(Rg+R),改装表的校对,(1)改装后的安培表的校对,(2)改装后的伏特表的校对,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串联限流电路,并联分压电路分压器,滑动变阻器的 两种主要连接方式:,两种接法均可起到调压,限流作用, 但调节范围不同,功率损耗也不同,滑线变阻器采用限流式接法,电源电动势为,内阻不计,试讨论:URXRAC的关系?,思考: 你认为用分压式接法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如何选择?,滑线变阻器采用分压器接法,电源电动势为,内阻不计,试讨论:UXRAC的关系?,1. 滑动变阻器电阻R的

35、阻值的选择,思考: 你认为用分压式接法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如何选择?,2、滑动变阻器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IE,(I+I)E,b,a,0 E,1、两种电路比较:,分压接法的优势是:电压变化范围大,,限流接法的优势:电路连接简便,附加功率损耗较小,2、选择原则:,a当两种接法均可满足实验要求时,一般选限流接法. b. 当负载电阻Rx 较小,变阻器总阻值R 较大,是Rx 的几倍时,限流接法对电流、电压控制作用显著,一般用限流接法. 在下列情况下应选择分压电路 c.实验要求待测电阻两端电压从零开始连续变化。 d.限流不能保证安全,即限流电路中的最小电流超过电表量程或用电器的额定电流 e. 当负载电阻

36、Rx 较大,是R 的几倍时,变阻器总阻值R 较小,限流接法对电流,电压的调控作用不明显,一般选分压接法,电 阻 的 测 量,电阻的测量原理,部分电路欧姆定理: 伏 安 法,半偏法 A-A 或 V-V 在没给出电流表(电压表)或给出的电流表(电压表)不能用时应 用,通常给出定值电阻或电阻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替代法 欧姆表测电阻,串联电路的分压和并联电路的分流原理:,仪 器 的 选 择 原 则 根据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条件选择仪器是进行正确测量的条件和前提,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安全性原则:保证实验过程中不损坏仪器. 2、准确性原则:选择精度合适的测量工具,但应注意精度够用即可,并非精度越高越好

37、。 3、方便性原则:所选仪器要便于操作、调节和观察。 4、可行性原则:选用的仪器要符合实验要求和客观条件,使实验切实可行。 根据以上原则,电学仪器的选择有如下建议: 1、电源的选择:选择直流电源,应根据用电器的需要来确定,一般考虑用电器所需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电源电动势和允许电流等.在不超过待测器材所允许的最大电压值的情况下,选择电动势较大的电源(以获得更多的测量数据)。在相同电动势情况下,通常选择内电阻较小的电源(以获得较稳定的路端电压),测电源内阻除外。 2、电表的选择:在不超过电表量程的条件下,选择量程较小的电表(以便测量时示数能在满刻度的2/3左右)。 3、滑动变阻器的选择:要由电路中所要求或可能出现的电流、电压的范围来选定变阻器,实际流过,变阻器的电流不得超过其额定值;如要通过变阻器的电阻改变来读取不同的电流、电压值时,要注意避免变阻器滑片稍有移动电流或电压就会有很大变化的出现,也要避免出现滑片从一头滑到另一头,电流或电压几乎没有变化的情况.若控制电路确定为限流接法,则滑动变阻器应选用与实验电路中其它电阻的总阻值相差不大的;若控制电路确定为分压接法,则应选用在额定电流允许的条件下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