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5学习迁移.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70156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7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5学习迁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5学习迁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5学习迁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5学习迁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5学习迁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5学习迁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5学习迁移.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讲: 学习迁移,1.迁移概述,1.1迁移(transfer of learning)的定义: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它普遍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中,也出现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学习中。,1.2迁移的划分: 根据迁移的效果方向:正迁移与负迁移 正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可以表现为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具有了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使另一学习所需时间和练习次数减少;使另一学习深度增加,效率提高。老师讲例题促进“举一反三”.学习加法对学习乘法,负迁移: 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表现为产生僵化 的思维定势,缺乏灵活性、变通性,使学习效 率、准确性下降,时间和次数增加。

2、如:学习正 弦定律与余弦定律之间的混淆,根据迁移影响的方向和顺序: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先学影响后学:顺向 后学影响先学:逆向,根据迁移的层次和水平: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 抽象概括水平相同学习内容的影响:横向 不同抽象、概括层次的学习间影响:纵向,根据迁移作用和范围:特殊迁移和一般迁移 特殊迁移:具体知识与技能 一般迁移:一般概念、原理或态度,逆向迁移 按照迁移的性质,可以将迁移分为()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指? 后来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叫(),1.3 迁移的测量 85-86,1.4迁移的意义 课堂学习无法使学生在真实生活环境的中的每一个方面都得到充分准备 我们希望促进学生的迁移 即学生能具有一种

3、能力:根据所学知识,适应新情境、解决新问题。,2.学习迁移的理论,形式训练说 相同要素说 概括说 关系转换说 学习定势说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产生式迁移理论,2.1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 认为人的心由“意志”、“记忆”、“思维”和“推理”等官能组成。 如肌肉的锻炼,形式训练说认为训练和改进心的各种官能是教学的最重要目标,通过训练官能带来迁移。 进行官能训练时关键在于训练的形式而非内容。与训练肌肉是相似的。因此选择深奥、难度大的项目训练,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是所学东西的难度及其价值 古典语言可以训练记忆力 运动竞争可增强意志力、 数学可训练注意力,推理力和判断力,2.2相同要素说,又

4、称共同成分说(88-89) 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相同要素包括经验上的基本事实(长度、数量和颜色等)、工作方法、一般原理或态度等。 桑代克主要关注共同的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刺激相似而且反应相似时迁移才能发生。,相同要素说,杜威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要成为儿童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契合点,从而使教育既合乎儿童需要又合乎社会需要。,2.3概括说,贾德认为两个学习之间存在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不足以引起迁移,而产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又称“经验类化说”,在先期学习A种所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期学习B,是因为在

5、学习A时获得了一般的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A、B之中,这是迁移的根本。,学习迁移的概化理论?经典实验?教学指导 意义? 贾德的水下打靶实验是()迁移的例子,2.4关系转换说:苛勒的实验,食物,食物,?,习得经验能否迁移,并非取决于是否存在共同要素,也不取决于对原理的孤立掌握,迁移的产生主要是对学习情境内部关系的概括,学习者顿悟了某个学习情境中的关系,就可以迁移到另一个有相应关系的学习情境中。主要强调个体对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顿悟作用,2.5 学习定势说,一类课题的练习为类似课题的学习和问题解决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 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相一致时 ,定势的作用

6、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不一致时,定势的作用往往形成负迁移,使思维受到束缚,或造成解决问题的失误。,原有的认知结构能否有效同化新知识、促进新的学习与迁移,主要取决于三个变量 1.可利用性: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 2.可辨别性:潜在的有意义的学习任务与同化它的原有的观念系统的可辨别程度 3.稳定性和清晰性:即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是否稳定和清晰,认知结构说,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 (93-95) 定义: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资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

7、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目的:是为新知识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认知结构中可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 ),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充当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 ,促进学习迁移。,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什么是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实质是(强调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相互练习),2.7产生式理论,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安德森(Anderson)提出 是桑代克共同要素说的发展,3.影响迁移的条件,3.1.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3.2.学习者的智力水平 3.3学习者的态度 3.4.原有的认知结构 3.5定势(98) 3.6学习方法的指导,4.有效促进大学生的迁移,1.精选教材,加强基本概念与原理的教学 2.合理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 3.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4.引导学生加强练习,影响学习迁移发生的因素是什么?(96) 什么是定势(98)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100),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