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静脉全身麻醉.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75705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59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章静脉全身麻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8章静脉全身麻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8章静脉全身麻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8章静脉全身麻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8章静脉全身麻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8章静脉全身麻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章静脉全身麻醉.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静脉全身麻醉 intravenous anesthesia,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 何 萍,概 述,基本概念:静脉全麻药经静脉注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CNS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 优点:1、麻醉诱导快、平稳。(一次臂脑循环时间) 2、对呼吸道无刺激,病人舒适。 3、麻醉操作相对方便, 只需一条静脉通道。 4、无手术室污染和燃烧爆炸的危险。 5、 药物种类齐全,麻醉效应可逆转。 缺点: 1、麻醉深度不易控制。(最大的缺点) 2、不宜单独使用某一种静脉麻醉药。 3、静脉全麻时,给药的速度,药物的计量,复合 用药等对呼吸和循环系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肝肾功能不良者),分 类,按药物种类不

2、同分类: 按临床应用不同分类: 按用药方法不同分类:,分 类,按药物种类不同分类: 巴比妥类静脉麻醉: 硫喷妥钠 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 氯胺酮,分 类,按临床应用不同分类: 静脉诱导麻醉: 静脉注射麻醉药, 使病人由清醒到神志消失, 并达到一定的麻醉深度。 临床应用: 气管内插管的麻醉诱导 静脉麻醉的基础 静脉维持麻醉: 静脉诱导麻醉的基础上, 继续静脉注射麻醉药, 使麻醉维持在一定的麻醉深度, 以满足手术的麻醉要求, 至手术结束。 临床应用: 全麻维持 静脉基础麻醉: 手术前静脉注射麻醉药, 使病人神志消失, 然后再加用其它麻醉方法, 以达到手术麻醉的要求 。 临床应用: 小儿基础麻醉,分

3、类,按用药方法不同分类: 单次注入法: 一次注入较大剂量的麻醉药, 以达到 一定的麻醉深度 . 优点=操作简单 缺点=用药剂量有时难以估计 临床应用=麻醉诱导 / 基础麻醉 / 短小手术 分次注入法: 在单次注入法的基础上, 根据手术对麻醉的要求, 分次追加麻醉药, 以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 至手术结束. 优点=不需特殊仪器既可维持麻醉 缺点=血药浓度波动大 临床应用=全麻维持 / 小手术 连续滴入法:在单次注入法的基础上, 采用不同的速度 , 连续静脉滴入的方法, 以维持穏定的血药浓度, 保持麻醉深度的平稳. 优点=无单次或分次注入法的缺点 缺点=需特殊仪器 临床应用=大, 中型手术的麻醉维持

4、,静脉全身麻醉的药物输注系统,滴注泵:类似水车原理,输注速度11000ml/h,适用于以较大容积稀释的静脉全身麻醉药,也适合各种速度的输血,输液。 输注泵:电脑控制注射器活塞的前进速度,适用于小容量精确给药。 靶控输注: TCL 给药的速度由“靶”来控制. 靶血浆药物浓度/效应室药物浓度。 开环方式: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给药。 闭环方式:将各种指标反馈程序模板, 自动调整给药速度。,常用的微量输注泵,静脉全麻的基本原则,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症。 静脉复合麻醉时,注意各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选择适当的用药量。 静脉麻醉药经静脉注射后的起效时间与循环时间有密切关系。 药物选择应满足手术的要求。平衡麻

5、醉 加强术中监护。,常用静脉麻醉药的 临床应用,硫喷妥钠静脉麻醉,特点 对CNS有镇静、催眠的作用,但无镇痛和肌松作用。 降低颅内压50%,是脑外科良好的麻醉药。 对交感神经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是良好的抗惊厥药。 选择性抑制呼吸中枢和循环中枢。,麻醉方法 单次注入法: 基础麻醉: 肌肉注射法 15-20 mg/kg IM (深部) 全麻诱导: 静脉注射法 5 mg/kg IV 分次注入法: 适用于1g. 连续滴入法: 用于辅助麻醉,抗惊厥. 0.1-0.5 % 硫喷妥钠 静脉滴注,硫喷妥钠静脉麻醉,适应症 全麻诱导 短小手术 辅助麻醉 控制痉挛,硫喷妥钠静脉麻醉,禁忌症 婴幼儿。 呼吸系统有疾

6、病的人: 呼吸功能不良、呼吸道梗阻或可能发生梗阻的病人。 循环系统有疾病的人: 心功能不良、休克、低血容量、高血压、冠心病、电解质紊乱等病人。 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 咽喉部及肛门手术不宜单独使用其作静脉麻醉。 紫质症为其绝对禁忌症。 有巴比妥类药物过敏史或疑似过敏者。,硫喷妥钠静脉麻醉,注意事项 保持呼吸道畅通。(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密切观察呼吸和循环改变: (1) 抑制中枢交感神经系统并直接抑制心肌收缩力。 (2) 直接抑制呼吸中枢。 呼吸_频率和幅度 、SPO2监测。 血压_以血压来调控用药剂量。 保持输液通畅。(局部刺激,动脉炎) 除麻醉诱导插管外,一般使用硫喷妥钠麻醉时,应避免咽喉部

7、、肛门、会阴部的刺激,以免造成喉痉挛。(抑制交感神经),硫喷妥钠静脉麻醉,氯胺酮静脉麻醉,特点 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镇痛作用强。 兴奋循环系统和交感神经中枢: “三高”现象 对呼吸中枢影响小。 可使唾液腺分泌增加。 有类精神病症状。,麻醉方法 单纯氯胺酮麻醉: A 肌肉注射法: 用于小儿基础麻醉/小儿短小手术 首剂: 4-6mg /kg IM (一岁以内10mg / kg ) 30分钟左右可追加 追加剂量 : 首剂 1/3-1/2 一般而言, IM 最大剂量不能 100mg / 次 B 静脉注射法: 用于小儿短小不需肌松的手术 首剂: 1- 2mg /kg IV 必要时10-15min 追加

8、追加剂量 : 首剂量的1/2量 或 全量 一般而言, IV 最大剂量不能100mg / 次 总量不能 6mg / kg C 静脉滴注法: 用于时间长,不需要肌松的手术。 0.1% 氯胺酮 静脉滴注; 30-90 ug/kg/min 微泵输注,氯胺酮静脉麻醉,氯胺酮静脉麻醉,麻醉方法 氯胺酮复合麻醉: 主要与镇静药合用,是目前小儿复合麻醉的常用方法: A 氯胺酮咪唑安定复合; B 氯胺酮异丙酚复合: C 氯胺酮羟基丁酸钠复合; D 氯胺酮普鲁卡因复合:,适应症 小儿麻醉。 麻醉诱导插管。 适用于老年病人、危重病人、烧伤病人、或支气管哮喘的病人麻醉。 短小手术和某些诊断性检查。 辅助麻醉: 用于锥

9、管内麻醉和局麻时 使用亚麻醉剂量: 0.5mg/Kg/次,氯胺酮静脉麻醉,禁忌症 严重的高血压病人、脑血管意外史者。 颅内压增高者。 眼内压增高者。 心功能不全、冠心病人。 甲亢、嗜铬细胞瘤病人。 癫痫和精神分裂症的病人。 下列情况单独使用氯胺酮属绝对禁忌症,但复合用药可考虑使用: 眼部、口腔、咽喉部手术、气管内插管。,氯胺酮静脉麻醉,氯胺酮静脉麻醉,并发症 循环系统: 直接兴奋心血管中枢,血压增高、心率增快。 直接抑制心肌收缩力,循环功能抑制。 呼吸系统:一般影响比较小。 颅内压增高:脑血管扩张。 精神神经症状:复合麻醉。 分泌物增多:足量的抗胆碱能药。,芬太尼静脉麻醉,特点 镇痛效果确实可

10、靠。 对循环影响轻,无心肌抑制作用和血压下降。 起效快:脂溶性高,易透过血脑屏障。 中枢性呼吸抑制作用: 主要表现为呼吸频率减慢。 兴奋迷走神经: 引起心动过缓。 静脉注射过快,可出现胸壁和腹壁肌肉僵硬, 从而影响呼吸. 无催眠作用,不影响神志。 无组胺释放作用。,芬太尼静脉麻醉,麻醉方法 单独使用: 麻醉前用药 : 特殊麻醉前用药 0.1mg im 辅助麻醉: 用于局麻、椎管内麻醉。 作用: 增强镇痛作用。 0.1-0.2 mg iv 必要 60-120 min 后重复使用 氟芬合剂 : 1/2-1 剂 iv,芬太尼静脉麻醉,麻醉方法 全身麻醉诱导: 三种方法 A 经典模式: 非困难插管 是

11、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全身麻醉诱导方法 镇静安定药 + 静脉全麻药 + 麻醉性镇痛药 + 肌松药; ( 芬太尼) 2-6 ug / kg IV 常用剂量: 0.1-0.3mg B 咪芬合剂 + 表面麻醉: 主要用于困难插管 咪芬合剂 1/2-1 剂 IV C 单独使用芬太尼: 芬太尼 + 肌松药 芬太尼: 10-20 ug/k 仅用于体外循环麻醉诱导插管。,芬太尼静脉麻醉,麻醉方法 全身麻醉维持: 用于静吸复合麻醉或全凭静脉麻醉中, 作用: 提供镇痛 / 增强镇痛作用 芬太尼: 1-2ug/kg iv 必要时 30-60 min 后重复使用 大剂量芬太尼复合麻醉: 是目前临床上心脏和大血管手术的主

12、要麻醉方法。 多用于体外循环的麻醉维持。 麻醉诱导插管:芬太尼 + 肌松药 芬太尼: 10-20 ug/k 麻醉维持: 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 芬太尼总量可达 50-100 ug/kg,适应症 全麻诱导插管 辅助麻醉 心内直视手术和长时间开胸和大血管手术 休克、危重、衰竭的病人 禁忌症 剖宫产 老年及 2 岁以下的小儿慎用 呼吸功能不全者,芬太尼静脉麻醉,注意事项 芬太尼镇静作用差: 临床上常复合应用镇静安定药: 氟芬合剂、 咪芬合剂 。 加强循环系统管理: 芬太尼兴奋延髓迷走神经核心动过缓。 加强呼吸系统管理: 呼吸频率减慢:芬太尼对呼吸中枢有直接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呼吸频率减慢,严重时可导致呼

13、吸停止。 延迟性呼吸抑制:特别是大剂量使用芬太尼后。 呼吸遗忘:说明呼吸中枢有抑制。 呛咳反应:未用镇静药时。 胸壁和腹壁肌肉僵硬:,芬太尼静脉麻醉,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优点 (1)麻醉平稳: 镇痛作用约等于芬太尼,超短效、无蓄积、易于调整剂量。 (2)付作用小: 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肌肉僵硬。 (3)不依赖肝肾功能: 体内非特异酯酶水解。 (4)重复使用/持续输注无蓄积:,瑞芬太尼静脉麻醉,麻醉方法 (1)全麻诱导插管: 经典模式:瑞芬太尼 24ug/kg iv (2)全身麻醉维持: 用于静吸复合麻醉或全凭静脉麻醉中, 瑞芬太尼 o.252ug/kg/min 微泵输注 注意: 瑞芬太尼停药后

14、作用消失快,术后疼痛发生早,应重视术后早期镇痛。,异丙酚静脉麻醉,特点 起效快,时间短,苏醒快,无明显镇痛作用。 (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静脉麻醉药) 抑制循环系统,比等效剂量的硫喷妥钠明显。 (直接抑制心肌收缩力和扩张外周血管-血压下降) 抑制呼吸中枢, 尤其是与芬太尼合用时。 神经外科手术的良好麻药。 (降低颅内压和脑代谢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异丙酚静脉麻醉,麻醉方法 麻醉诱导: 经典模式中 成人: 2 mg/kg IV 麻醉维持: 用于静吸复合麻醉或全凭静脉麻醉中, 无镇痛作用 连续滴入 微泵输注: 50-100 ug/kg/min 分次注入 首剂: 2 mg/kg

15、 IV 以后4-5 min追加1次 辅助麻醉: 用于椎管内麻醉/区域麻醉 镇静: 微泵输注 25-75 ug/kg/min 门诊小手术和各种诊断性操作: 多与麻醉性镇痛药合用,适应症 麻醉诱导 静脉复合麻醉 诊断性检查的麻醉 禁忌症 对异丙酚过敏者 严重循环功能不全者: 心功能不良、休克、低血容量、高血压、冠心病等病人。 有精神病或癫痫病史。,异丙酚静脉麻醉,异丙酚静脉麻醉,注意事项 呼吸和循环功能抑制: 呼吸功能抑制呈剂量相关性 循环功能抑制主要是抑制交感神经系统, 临床表现为血压下降。 注射部位疼痛: 过敏反应: 其它:,咪唑安定静脉麻醉,特点 作用比安定强, 镇静, 催眠, 抗焦虑. 可

16、作为麻醉前用药 对循环系统影响小: 用于心血管手术的麻醉 降低颅内压: 开颅手术 麻醉方法 麻醉前用药: 5-10 mg IM 麻醉诱导: 经典模式中 0.1-0.4mg /kg IV 成人一次剂量 最好 7mg 麻醉维持: 常用于复合麻醉中 无镇痛作用 维持剂量一般是诱导剂量的 1/3-1/4,咪唑安定静脉麻醉,适应症: 心血管手术及缺血性心脏病人的手术 颅内手术 门诊小手术和各种诊断性操作 (和镇痛作用强的药物合用) 禁忌症: 1、药物过敏病史 2、青光眼 3、严重疼痛的病人 4、剖宫产术,依托咪酯静脉麻醉,特点 无镇痛作用: 常用于复合麻醉中 对循环功能影响轻,并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

17、用于冠心病、心功能不良的病人 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 不宜长期使用。 这是依托咪酯最主要的付作用。 麻醉方法 麻醉诱导: 冠心病, 心功能不良, 休克 经典模式中 成人 0.3 mg/kg IV ( 0.1-0.4 mg/kg ) 麻醉维持: 与其它全麻药复合应用 无镇痛作用 因作用时间短,麻醉维持最好是滴注或泵注。,依托咪酯静脉麻醉,注意事项 一般不单独使用,多复合用药。 (无镇痛作用,恶心、呕吐、发生率高。) 重症糖尿病人及高血钾病人禁用。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紫质症,脓毒败血症、器官移植的病人禁用。 (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 与某些药物合用,可诱发血压骤降,应引起重视: ( 抗高血压药, 钙通道阻滞药),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