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高管的管理思维.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376447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高管的管理思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秀高管的管理思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高管的管理思维.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优秀高管的管理思维 在管理人员的过程中,员工心服口服才是关键,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不仅要维护好客户的关系,还要得到自己员工的认可。只有这样,你的业绩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没有员工为你专心工作,你什么都做不了。 1.深度了解员工。要深入的了解你的员工,了解他有什么能力,根据他们的能力为他们安排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你创造更多的价值,才不会让他们觉得工作很累,在工作的过程中,让他们慢慢的成长,成为一个合格的员工,不要因为你的员工做不了一些事情就去否定他们。 2.听取员工意见。员工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在你给他们布置任务的过程中,要先和他们聊一聊,看看他们有没有想法,或者是有什么为难的地方。只有这样,他们工

2、作起来才能更加顺利,工作的过程中,给他们少一些麻烦,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 3.改变管理方式。企业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员工的工作任务也越来越多,这个时候,管理的方式,也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去改变,不能够墨守成规,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一味的按照规章办事,只能让他们的工作越来越累,时间久了,你的企业发展就会越来越慢。 4.不以官大欺人。作为一个领导,你不仅不能摆出你领导的架子,还要主动和他们搞好关系,不能因为你是领导,就去让他们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情。很多人都走进了一个误区,他们觉得自己是领导,就该安排员工去做一些事情,时间久了,就会引起员工的不满。 5.允许员工犯错。员工犯了错误,不要在第一时间就去否定

3、他批评他,工作的时间久了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如果因为这个就否定了他的价值,会让员工觉得委屈不满,一旦员工产生了这样的心思,就证明你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 领导他人基本上基于专业才能或者个人魅力,绝对不是单纯地依靠你的职位称呼。 因此,领导行为表现为:与组织成员建立密切合作的关系,传达给那些能够筹建领导团队的人,确保全体团队成员不但能够了解公司愿景,还能让员工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通常好的领导者是好的管理者,反之,一个好的管理者不可能成为好的领导者。而管理则是通过一个人或团队达到组织目标的行为。好的领导不一定是好的管理者,反之亦然 因此,管理行为表现为:依靠组织和配置人力资源,来开发实现计划的能力

4、与要件,建立组织架构和职位,安排合适的人承担职务;将组织的计划任务传达给员工,授予员工执行计划的权限,设计监督执行计划的制度。 反思我们的管理风格 在日常的管理中,通常存在四种管理风格:1、指令式的管理风格 由管理者来指定下属或团队的具体工作,做什么事,如何做,何时做,在何处做,做到什么程度,事无巨细,无微不至(称为高职责行为)。其管理行为模式是:“我来决定,你来做”。其使用的管理工具是告知、指示、指导和建立。2、教练式的管理风格 在具有指令式特征的同时,管理者与下属之间采取双向或多向的沟通、倾听、鼓励、辅导、澄清和激励(称为高支持行为)。其管理行为模式是:“我们探讨,我来决定”。其使用的管理

5、工具是推销、解释、澄清和说服。3、团队式的管理风格 管理者给下属以大致说明,并与下属一同展开工作,注意倾听下属的意见与感受,激励下属积极地参与。其管理行为模式是:“我们探讨,我们决定”。其使用的管理工具是参与、鼓励、合作和承诺。4、授权式的管理风格 管理者在充分相信下属的前提下,给予下属以充分的授权,在管理过程中更多地使用支持行为,即高支持(关系)行为。其管理行为模式是:“你来决定,你来做”。在传统的管理理论中,局限于比较不同管理风格的优劣,关注的是哪一种管理风格更有效,管理者应该采用支持行为,还是职责行为。其结论往往是鼓励管理者多采取授权式的或团队式的管理风格。而许多管理者也存在固定的思维模

6、式,认为自己的管理风格是长期形成,难以改变,最终形成“本色管理”,拒绝改变,而希望下属适应自己的管理风格。下属的状态取决于其在某一特定工作或活动上的知识、技能与经验,能否支持其干好某项工作,表现为下属对自己的直接行为负责任的能力与意愿,它包括能力准备度和意愿准备度。1、不能/不愿意或不能/无把握 如果下属在工作时表现为毫无相关知识与技能,而且没有兴趣学习。在现实中,他们原本是很称职的员工,但因为变化,使得他们与组织格格不入,变得消极,或缺乏信心。领导者在这一阶段应采取“指令式的管理风格”,通过命令和严格的监督来引导并指示下属。2、不能/但愿意或不能/有信心 如果下属的技能仍不能达到要求,但因为其第一阶段的工作经历,具备了一定的自信,有信心和渴望学习,或者想学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领导者在这一阶段应采取“教练式的管理风格”,指导、支持和激励下属尽快地提高技能与知识。3、有能力/不愿意或有能力/无把握 在领导者的指导帮助下,下属的技能与知识已足以完成工作,但如果他们面临更具挑战性的工作,有可能在自信上再次出现问题,不愿意或者因为某种原因缺乏内在驱动力。领导者在这一阶段应采取“团队式的管理风格”, 来激励下属并帮助员工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