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80569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1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史阶段性特征,福建云霄一中 吴云山整合 EMAIL:,一、夏商周(西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夏(前2070-前1600)商(前1600-前1046) 西周(前1046-前771) 1、经济: 夏、商、西周生产工具尚处于金石并用时代,后期出现少量青铜工具;劳作方式是奴隶集体劳动。土地制度是井田制。赋税制度上受田者要向周王交纳贡赋。 1、农业:原始农业发展,经历了火耕、耜耕,青铜农具三个发展阶段。 2、手工业:养蚕缫丝世界最早,商代出现斜纹提花织物;商周青铜冶铸繁荣,司母戊鼎最为著名;商朝发明原始瓷器。 3、商业: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2、政治: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阶段

2、,形成了一些后世所继承的制度如: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形成完备的分封制与宗法制以宗法制为核心。 特点:世袭制;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文化 汉字起源于图画,至商代,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周代有金文。 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要内容、以壁画和帛画形式为主。,二、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明初步发展,社会大变革时期。,时间:东周(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 1、经济上:个体小农经济形成:铁器、牛耕使用,个体农耕开始,生产力有质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私营工商业兴起。重农抑商政策

3、兴起。,2、思想上:划时代的变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2、政治上: (1)分封制瓦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新的阶级形成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各国竞相改革变法,封建制度确立: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3)最成功的是商鞅变法。 (4)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5)民族关系上:民族的交流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文化: (1)文学的开端诗经(现实主义)和楚辞(浪漫主义) (2)战国篆书、战国时期中国绘画艺术处在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有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

4、图。,三、秦汉魏晋南北朝:中华文明持续发展 时间:秦(前221-前206)西汉(前206-25)东汉(25-220)魏晋南北朝(220-581) (一)秦汉: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大发展时期。 1、经济上:社会经济逐渐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上取得的成就,为后世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1、农业:牛耕逐步普及,由二牛的耦犁到一牛挽犁 2、手工业:青铜器轻巧华丽;东汉水排使冶铁长期领先世界,瓷器生产技术成熟;丝路开通,丝绸外销激增。 3、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长安商业区和住宅区严格分开,设令、长管理);主要商业城市(汉代长安、洛阳、临淄、宛、成都等大城市,发展为著名商业中心)。 对外:中国开始走向

5、世界(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外交流的频繁)。,2、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1、秦始皇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汉承秦制。西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对中央的威胁,使中央集权得到初步巩固。,3、思想上: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气势恢弘,水平居世界前列 1、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西汉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汉武帝使儒学成为正统的措施。 2、文艺:秦统一文字,篆、隶通行,东汉始创楷书;绘画门类丰富,帛画与战国传承明显;汉赋。 3、科学: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二)、魏晋时期南北朝:封建国家的分裂,民族大融合,江南的开

6、发,政治:长期分裂割据是基本格局,也孕育统一趋势(民族融合)。 经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日臻成熟。齐民要术, 江南的开发,使中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发明灌钢法。 商业活动:北方发展波动大。南方小幅发展。 文化:包容异质,张扬个性,佛道盛行,科技发展。文艺:书法进入自觉发展阶段,楷书完善、草书成熟,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士大夫画家活跃,顾恺之(女史箴图)等有力推动绘画发展。,三、隋唐宋元:中华文明的高峰,时间:隋(581-618)唐(618-907)五代(907-979)北宋(979-1127)南宋(979-1276)元(1276-1368) (一)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 经济

7、:农业:均田制推行,南方精耕细作技术逐步成熟(曲辕犁和筒车)江南地区进一部开发。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制瓷业:南青北白。外销。 商业繁荣,唐后期坊市制度被打破。长安、洛阳商业盛极一时。对外贸易港口:广州,设有市舶使。,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实行三省六部制,既分工明确又互相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 实行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官僚队伍素质。 唐初统治者政治清明,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唐后期,出现藩镇割据局面,思想文化:全面辉煌、领先世界、兼收并蓄、影响深远。,1、思想: “三教合归儒”。 2、文艺:唐诗(空前繁荣:名家辈出,作品内容

8、丰富,风格多样);楷书步入盛世,名家名作迭出,欧体、颜体、柳体争奇斗艳;草书大家张旭、怀素。绘画产生许多杰出画家和优秀作品;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3、科技: 雕版印刷、火药的 发明 对外:国力强盛产生巨大吸引力,中外交往频繁,中华文化圈开始形成。,(二)、宋元时期:中华文明的顶峰。国家由分裂到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经济:商品经济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手工业: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多(景德镇)。 商业空前繁荣:坊市界限彻底打破,都市商业繁荣(开封、杭州)。纸币“交子”出现。边境贸易、 对外贸易(海上贸易)发达: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

9、强化。 宋初,通过增设官职,分化事权。 元朝新发展。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宣政院,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民族关系:由各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思想文化:高度繁荣,继续领先于世界,四大发明外传,1、思想:宋代融合佛、道形成新儒学即理学,代表二程、朱熹,成为官方哲学。 2、文艺:宋词;两宋宫廷画活跃、画学兴起;绘画成为商品;风俗画为最大亮点,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元散曲 3、科技:我国科技的高峰: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管形火器出现;罗盘针用于航海;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四、明清时期:转型前夜的中华文明。,经济:封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前

10、所未有的高度,并产生新的经济因素。 农业: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新品种大量引进推广种植(玉米、甘薯)。经济作物种植扩大,形成专业生产区域。生产技术提高:农政全书 制瓷业:明瓷都景德镇,五彩瓷。清粉彩瓷、珐琅彩。 丝织业:鼎盛期。中心:苏州、杭州。 江南一些手工工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反映出封建制度在经济上的没落。) 城市经济、商品经济非常活跃: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徽商、晋商) “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设三司;还设立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严厉控制知

11、识分子的思想。 清朝达到顶峰。清朝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思想文化:承古萌新 思想:1、王阳明心学;2、早期启蒙思想产生: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2、文艺:明清小说;京剧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元明清士大夫文人画成就突出,写意画最能反映其风貌。 科技: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总结性科技著作涌现 “西学东渐”。,明清之际,中国出现了某些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阶级关系上:市民阶层(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兴起 文化方面,出现反封建的进步思想。 对外关系:“西学东渐” 未实现转型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阻碍,16-18世纪中西方不同的历史发展趋势,中国:传统社会(封建社会)达到极致 经济:自然经济占绝对统治地位,农耕经济发达。 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文化:文化专制 对外:闭关锁国,西方:向近代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迈进 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发展,自然经济解体 资产阶级革命兴起,民主政治产生 思想解放运动兴起: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