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80665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4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主干知识:,中国古代秦汉到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各时期对外政策 中国古代对外交通,能力要求:,概述古代中外关系发展的基本史实,分析对我国及世界的影响。 概述古代我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分析其原因及影响。,一、我国封建社会对外关系简表,我国古代访问外国的著名人物,张骞(使节):出使西域后,开辟丝绸之路 甘英(使节):97年受班超之派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 法显(学问僧):东晋 到天竺求经,陆去海还,著法显传 鉴真(学问僧):唐朝 六次东渡到日本,传播唐文化 玄奘(学问僧):唐朝 赴天竺研究佛经,弟子编大唐西域记 义净(学问僧):唐朝 循海路到天竺,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汪大渊

2、(旅行家):元朝 著岛夷志略,记载东非情况 郑和(使节):明朝 七下西洋,古代促进中外交往的代表人物,除以上人物外,另有唐朝的阿倍仲麻吕、空海、吉备真备(日本)等,元朝的马可波罗(意大利威尼斯)、伊本白图泰(摩洛哥),明末的徐光启、利玛窦(意大利)等,唐至清前期对外贸易城市一览表,二、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条件和途径,1、条件 国家统一 国力强盛、经济发达 对外交通畅通 政府鼓励对外交往(原因:宣扬国威、学习国外文化、增加政府收入等) 2、途径 贸易往来 使节往来 民间学术交流(宗教传播) 战争(如:元朝、明朝),三、古代对外交往的阶段特征,1、秦汉时期 范围上:周边国家为主,开始同欧洲往来 交往

3、形式上:既有政治,也有经济文化 途径上:有官方、民间两条途径,其中官方是主要参与者 交往道路上:以陆路为主,2、隋唐时期,全面开放,影响深远:成为东方经济文化中心 对外交往的空间范围大大扩大 陆海并举 双向交流,3、宋元时期,贸易繁荣 对外航运尤其是海上运输发达 出现杰出旅行家、航海家 科技文化影响世界,4、明清时期,由开放到闭关:清初以后,采取闭关政策,对外联系基本中断 开始抗击外国侵略,四、中国古代对外政策,1、自汉至明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2、明中期以后,由开放到闭关锁国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根本原因: 自然经济仍在全国占统治地位,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经济上不依赖外国商品进口,政治上

4、人民与外国交往会滋扰生事 直接原因: 明朝倭寇侵略东南沿海;西方殖民者东来; 清初东南沿海郑成功等抗清力量的存在 影响: 作为消极防范手段起过一定民族自卫作用; 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隔断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导致中国的落后,五、比较古代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商路的六次演变: 秦汉时期,对外贸易主要以陆路为主。 隋唐时期,又开辟了海上商路,水、陆并进。 两宋时期,陆地商路中断,海外贸易发达。辽、夏、金政权将岁币西运。 元朝时期,水、陆两条商路并进。 明朝,海运发达,远达东非和红海。 清初,闭关锁国,只准广州一地接待外商。,汉代:以西北陆路为主(丝绸之路) 主要成因: (1

5、)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打通了中西交通路线 (2)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保护东西交通 (3)多次北击匈奴,基本解除匈奴威胁,保证此路的畅通 (4)西汉定都长安,远离大海,走丝绸之路方便 (5)汉经济重心在北方,造船技术不发达,宋元:以海路为主,变化原因: (1)唐已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2)宋元时北方少数民族长期与中央政权对峙,原先陆路不畅 (3)经济重心南移 (4)政治中心移至近海(如临安、大都) (5)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6)宋元统治者支持海上贸易(设市舶司),汉唐时期中外交往特征的不同及其原因,不同特征: (1)汉代以陆路为主;唐代海陆并举 (2)汉代以商贸为主;唐朝时使臣、商贸

6、交往、文化交往全面展开 (3)汉代以丝、丝织品为主;唐代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物品大为增加 (4)汉代中外交往具有单向性;唐代中外交往具有双向性,不仅传播唐文化,而且广泛吸取各国经济文化成果 原因:,我国的对外交往在宋元时期同汉唐时期相比有何异同?到了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又发生了什么新变化?这种新变化对我国的历史进程有何影响?,同:对外政策;对外交往的主要内容 异:对外交往的通道;对外交往的地区;交往者的身份 明清新变化:郑和下西洋之壮举;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播基督教和西方科技;中国开始受殖民侵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影响,外国国名和地名的古今对照,1、安息 2、大秦 3、新罗 4、天竺 5

7、、波斯 6、大食 7、西洋 8、南洋,思考: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阿拉伯人和天主教传教士先后扮演过中西文化交往的使者。请根据他们所处时代的不同,简要比较我们对中西文化交流所起作用的异同点。,时代不同:阿拉伯人来华时,中国处于唐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传教士来华时,中国处于明朝在后期和清朝时期,中国科技已开始失去世界领先地位。 作用:同客观上都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往,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异阿拉伯人主要把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先进文化传到西方,促进了西方文明的发展;传教士主要把西方先进科学知识传到中国,在中国士大夫中产生较大反响。,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先陆路贸易,后海路贸易 以官方贸易为主 古代对外关系以友好为主流 从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 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六、古代对外关系的启示,对外开放才能促使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和民族的落后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 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往的主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