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录病毒科.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86244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63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逆转录病毒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逆转录病毒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逆转录病毒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逆转录病毒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逆转录病毒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逆转录病毒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逆转录病毒科.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retroviridae,逆转录病毒科,第三十三章,逆转录病毒科 是一大组含有逆转录酶 的RNA病毒。按其致病作用可分为3个亚科:,RNA肿瘤病毒亚科 (Oncovirinae),慢病毒亚科 (Lentivirinae),泡沫病毒亚科 (Spumavirinae),逆转录病毒的特性:,具有包膜,球形,80120nm, 基因组为单正链RNA二聚体 病毒核心中有RNA依赖的DNA多聚酶 复制通过DNA中间体 能整合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98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科学家发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

2、究所Montagnier等首次从一例慢性淋巴腺病的男性同性恋病人血液中分离到的一株新逆转录病毒,称为淋巴腺病相关病毒(LAV)。 1984年,美国Gallo等亦从艾滋病人中分离到相似的逆转录病毒,称之为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型 (HTLV- )。 198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LAV 、 HTLV- 统一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AIDS传播迅速,发病率高,1981年首次报道,感染者100万,患者11万,40国家和地区 500 31 160 2000 170 2003 4000 一年新增500万,死亡300万,潜伏期半年至五年或更长 发病一年,病死率50%, 三年, 90% 超级癌症,我国第一

3、例爱滋病发现与1985年, 1985年至1988年为传入期 1989年至1995年为增长期 1996年至今为扩散期 目前保守估计爱滋病感染者84万,患者8万,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2010年将达到1000万。,HlV主要有两型: HIV-I、HIV-2 两型病毒的核苷酸序列相差超过40%。世界上的艾滋病大多由HIV-l所致;HIV-2只在西非地区性流行。,一、生物学性状,球形,直径约100120nm。 圆锥状核心中两条相同的正链RNA形成二聚体,并含有多种酶类(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 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 外壳为脂蛋白包膜,嵌有gp120和gp41两种病毒特异性的糖蛋白。,形态结构

4、,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调节基因:tat rev nef vpr vpu vif 结构基因:gag pol env,Genomic structure of HIV-1,病毒的复制:,RNA,RNA/DNA,(-)DNA,dsDNA,前病毒,RNA,子代RNA,mRNA,结构蛋白 调节蛋白,子代病毒,逆转录酶,RNA酶H,整合,HIV - Life History,CD4,CD4,CD4,HIV,CCR5,CCR5,chemokine,Mutant CCR5,macrophage,病毒易变异:,在基因组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较多集中于包膜糖蛋白env基因和nef调节基因. 根据env基因序列的异

5、同可将目前全球流行的HIV-l分为A、B、C、D、E、F、 H和O 8个亚型。,培养特性,在体外,HIV只感染CD4+T细胞和巨噬细胞 新鲜分离的正常人T细胞 病人自身分离的T细胞培养 某些T细胞株 感染后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培养液中可测到逆转录酶活性,而培养细胞中可查到病毒的抗原。 动物接种:恒河猴、黑猩猩,抵抗力,HIV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56加热30min可被灭活。但病毒在室温下可保存活力达7d。 0.2%次氯酸钠、0.1%漂白粉、70%乙醇、50%乙醚、0.3%H2O2,以或0.5%来苏处理5min,对病毒均有灭活作用。,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HIV无症状携带者和艾滋病

6、患者。从其血、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唾液、脑脊髓液、骨髓、皮肤及中枢神经组织等标本中,均可分离到病毒。,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方式有三种: 通过同性或异性间的性行为; 大约全球70 80感染者是通过性接触感染上HIV,其中异性间性接触传播占70%以上,而男性同 性恋性接触传播占510 。欧美的研究表明:发生一次没有保护的性交(即未 使用安全套),在男性同性恋中的传染HIV的概率约为1% 。而在异性性接触中,男 性传给女性的概率是0.05%0.15%,女性传给男性的概率是0.03%0.09%。,II 经血液传播 输入带HIV的血液或血制品, 单次暴露的传 染概率大于90%。 1987年血友病患者,

7、输美国产第VIII因子,日本2000名感染者 河南的爱滋病村 静脉药隐者共用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 单次暴露的传染概率为067% 。该途径是目前我国HIV传播的主要途径。截至 2000年9月,我国经静脉吸毒感染HIV者占报告总病例数的72.1% 。 3 医源性感染 单次暴露的传播概率为0.3% 0.5% 4 器官或骨髓移植、人工授精(澳大利亚,1983年4位人工授精妇女,接受同一供体),III 母婴传播 包括经胎盘、产道或经哺乳等方式引起的传播。,临床表现,分为4期:急性期、潜伏期、AIDS相关综合征期及典型AlDS。,急性HIV感染期,HIV初次进入机体开始大量复制和扩散,约23个月时出现病毒

8、血症。表现类似于急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流感,表现为突发的非特异性病毒感染症状: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痛、肌肉痛、斑丘疹、腹痛、腹泻。症状持续周,自行缓解。 大多数病毒以前病毒形式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上长期潜伏下来。,潜伏期(无症状期),持续6个月至年或更长。当机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潜伏的病毒被激活再次大量增殖引起免疫损伤时才出现临床症状,进入AIDS相关综合征期。 血清中HIV抗原消失或处于极低水平,抗HIV阳性。此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持续增殖,免疫系统渐进性衰退。,AlDS相关综合征期,已具备AIDS基本特征:细胞免疫缺陷,但症状较轻。表现为: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全身症

9、状:发热盗汗、全身倦怠、1/3病人体重减轻10以上、周期性低热、皮疹及慢性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各种感染:特殊性或复发性的非致命感染。,典型AlDS期,严重细胞免疫缺陷:CD4+TH200/l; 各种致死性机会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白色念珠菌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恶性肿瘤:kaposi肉瘤、淋巴瘤。 AIDS5年死亡率约为90%,死亡多发生在临床症状出现后的2年内。,Kaposi sarcoma of heel,艾滋遗孤,河南艾滋病村的孩子,一患病青年被父母锁家中,HIV所致的免疫损害: 侵犯CD4T细胞,引起以CD4细胞缺损和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 CD+4细胞减少,CD+4/CD+

10、8比例倒置。,检测特异性抗体,ELISA 、IFA 、 RIA敏感性高,适用于筛查 WB,作确证试验。,【实验室检查】,病毒分离,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目前尚无满意治疗措施,预防是控制该病的关键,进行广泛宣传教育,杜绝吸毒和性滥交,以切断传播途径; 建立HIV感染和AIDS的监测网络,掌握流行动态; 对供血者进行HIV抗体检查,确保输血及血制品的安全。病人及无症状携带者应注意隔离,避免医源性传播。,【防治原则】,今年3月25号,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一起案件,这原本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然而在开庭审理当天却引起陕西省各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并在陕西省乃至全国都引起了轩然大波,这起案件到底有什么

11、不同寻常的地方呢?,如何审理爱滋病犯人 司法实践面临新难题,可靠的安全性 产生CTL反应和抗体反应 以本地流行毒株组分为主,包含尽可能多的抗原决定簇 避免带有可能诱发增强抗体和自身免疫反应的组分,难题是病毒包膜蛋白的高度变异性,新一代疫苗的必要条件:,疫苗研究 合成肽疫苗 重组基因工程疫苗 核酸疫苗 病毒颗粒样疫苗 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抗病毒治疗,临床上用于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分为三类: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蛋白酶抑制剂,联合交替使用(三合一)2种HlV逆转录酶抑制剂和1种蛋白酶抑制剂即所谓“鸡尾酒疗法“,可有效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因而能减轻病人症状及延长感染者和病人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