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说 3中医教研室 任义中医藏象学说 第三部分脏腑关系 气血津液腑与腑的关系六腑的功能n六腑是传化饮食物的通道,以通为用。n六腑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方面。n六腑密切配合方能完成机体的“传化物”功能。六腑的功能n饮食物入胃后传导吸收过程与六腑均有关系。n胆汁的排泄有助于饮食的消化。n三焦与消化、吸收和排泄有关。n在病理上,六腑相互影响。脏与腑的关系心与小肠n生理:心血滋养小肠,小肠吸收水谷精微可以化生心血。n病理:心经亢盛,移热小肠,可出现尿少、尿热、尿赤等症。小肠热盛,循经上炎于心,则出现心烦、口舌生疮。肺与大肠n生理:肺气肃降以助大肠的传导功能。大肠传导正常有助于肺气的肃
2、降。n病理:肺失肃降,津液无法下行,大肠的传导功能受影响。大肠传导不利,腑气不通,影响肺气肃降。脾与胃胃纳与脾运相协调脾升胃降的协调脾燥与胃润相互协调脾与胃n生理: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属阴喜燥恶湿,胃属阳喜润恶燥。n病理:脾虚失运,胃之受纳和降功能则受影响。饮食不节,胃失和降,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肝与胆肝的疏泄与胆汁的排泄相互协调在精神活动上的联系n生理:胆汁的排泄依赖于肝的疏泄功能。胆汁排泄的通畅与否,也会影响肝的疏泄。n病理:肝病常影响到胆,胆病也常波及至肝,常肝胆同病。肾与膀胱n生理:膀胱贮尿排尿功能有赖于肾脏的气化。肾气充足,固摄正常,膀胱开合有度,水液代谢正常。n
3、病理:肾气虚,气化失常,固摄无权,则膀胱开合失度。气、血、津液、神气气 概念: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n气是物质的n气是功能的气气气的生成和运动先天之精气肾藏精气的生理功能水谷之精气脾胃的运化功能自然界的清气肺的呼吸功能运动形式升、降、出、入气气气的功能1.推动作用:n推动人体生长发育n推动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n推动血的生成和运行n推动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气气气的功能 2.防御作用:护卫全身的肌表,防御外邪入侵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气气的功能 3.温煦作用 保持体温恒定 维持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维持血和津液的正常循环运行血得温而行,得寒而凝气气气的功能 4.固摄
4、作用 固摄作用和推动作用相反相成 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推动运行并防止其无故流失 固摄血液以使其循脉而行,不逸出脉外 控制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和精液的分泌排泄量 气气气的功能 5.气化 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 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 人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气气气的分类n元气n宗气n营气n胃气气气元气n生成:禀受于先天,以肾所藏精气为主n分布:元气借三焦为道路,通达全身n功能: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 激发和温煦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气气宗气n生成: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 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n分布:聚集于胸中气海n功能:
5、推动肺司呼吸运动 贯通心脉,推动心主血液循环气气营气n生成:来源于饮食物所化生的谷气n分布:运行于血脉之中n功能:营养和化生血液气气卫气n生成:来源于饮食物所化生的谷气n分布:运行于经脉之外n功能:护卫肌表,抗御外邪入侵 温煦脏腑,润泽皮毛 调节控制腠理的开合、汗液的排泄 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血概念:以营气和津液作为主要物质基础血的运行:依靠心、肺、肝、脾等脏的分工合作由气的推动作用和固摄作用之间的协调平衡决定血血的功能n营养和滋润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n维持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n营养滋润全身;维持精神活动血血血的运行n心气推动血液的运行n肺朝百脉n肝调畅气血的运行n脾统血津液津液的概念津液是
6、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的生成来源于饮食水谷津液津液的输布依靠脾的“散精”和肺的“通调水道”功能津液的排泄依靠汗液、尿液和随着呼吸排出的水气津液津液的功能n滋养和润泽脏腑、器官、组织n调节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n化生血液和精髓;排泄废物,净化内环境神概念n广义:人体的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n狭义:人的精神活动生成n是先天之精生成的神作用n对脏腑功能的正常进行及脏腑间的相互协调起重要作用n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精、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气和血的关系气为血帅n气能生血n气能行血n气能摄血精、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气和血的关系血为气母n血能载气n血能养气精、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气对津液的作用n气能生津n气能行津n气能摄津精、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津液对气的作用n津能载气n津能化气精、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津液与血n津液注入脉中成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n血液中的清稀部分渗出脉外成为津液津血同源:都来源于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所化生。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