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学习.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96278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3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学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学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学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学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学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学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学习.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学习,主讲人:李少芹,文化的定义,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造成中西文化差异的因素,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方式,中西文化差异与汉英语用,在英语学习中应采取的策略,文化的定义,“cultur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tura” 意为“耕作、教育、培养、发展”,诺思洛普弗莱 (Northrop Frye, 1912年-1991年) 加拿大文学批评家,二十世纪屈指可数的大师级思想家和理论家给文化下的定义是: 文化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表现为一个社会的饮食 和衣着习惯及该社会的行为规范。 第二,文化是主要通过共同语言流传下来并为人民共同拥有的历史回忆和风俗习惯。 第三,文化

2、还表现为一个社会所真实创造的东西,如文学、音乐、建筑、科学、学术成就以及应用工艺美术等。,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和文化具有不可分割性。 语言是一种行为,在不同的社会及不同 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语言规范和语言个 性。,美国语言学家娜达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中用三种隐喻说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从哲学角度看: 语言(肉体)+文化(血)有生命的组织 从沟通角度看: 语言(游泳技巧)+文化(水)沟通(游泳) 从实用主义角度看: 语言(交通工具)+文化(交通灯)沟通(交通),造成中西文化差异的因素,历史典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存环境及社会环境,中国是个农业国家,与农业相关的习惯用语很多。 如:种瓜得瓜,种豆

3、得豆。瓜熟蒂落。 英国是一个岛国,英国人喜欢航海,源于航海和水的用语很多。 如: at sea意为“不知所措” to go with the stream意为“随波逐流” spend money like water. 挥金如土,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吃饭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按照中国的传统,见面的第一句话往往是“你吃过了吗?”。 英国位于北纬50度至60度之间,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天气有多变的特征。英国人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关心天气的变化,以至英国人见面后最主要的话题就是天气。,在中国,佛教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宗教。随之出现一些来自佛教或与佛教有关的习惯用语。 如:“借花献佛” “临时

4、抱佛脚”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汉语表示希望有幸得到什么时常说“愿佛祖保佑”。 在西方国家,大多数人信仰的是基督教(Christ)。在基督徒的心目中上帝高于一切。 如:表达祝愿时常说God save (愿上帝保佑) 有人打喷嚏时旁边的人会说God bless you(愿上帝 赐福给你)。,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或文化中流传已久且为大多数人遵守的社会准则。 中国人讲究家族观念, 在吃饭等场合讲究座次的分配,在家里对长辈或年龄大于自己的人不直呼其名。 西方人不讲究亲族关系,也没有丰富的称谓语。西方人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在不太使用称谓语的同时,西方人往往直呼其名。,东西方文化在语言表达上的差异不只

5、是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在人与动物的关系中也有体现。 在汉语中,“狗”虽然也有“忠诚”之意,但大多数情况下,狗是种受厌恶被鄙视的动物。 如:“狗仗人势” “走狗” “狼心狗肺” “狗眼看人低”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在西方社会中,“狗”常被认为代表友谊“friendship”和忠诚“loyalty”,也因此可以用“狗”比喻人,而且不一定含有贬义。,如:He is a lucky dog. 他真幸运! Every dog has its day. 每个人都有过好日子的一天。 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龙在中国人的心中象征着吉祥、尊贵、威严和力量。 如:“望子成

6、龙”、“生龙活虎”、“龙腾虎跃” 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是一种狰狞的怪兽,是恶魔的化身,是邪恶的代表。圣经中撒旦被称为dragon。 如:凶暴的女人称为dragon。 She is a real dragon, you d better keep away from her. 她是凶狠的母夜叉,最好离她远点。 “亚洲四小龙”被译成Four tigers,而不是Four dragons。,不同色彩的颜色装饰着我们的生活,而对同一颜色所包含的文化含义在中西方语言中也有很大差异 。 黄色 yellow 在中国古代,黄色被确定为权威authority的象征。 汉民族的发源地是“黄土高原”(Yello

7、w River Plateau) 在英语中,yellow有“淫秽的、卑鄙的、胆小的”之意。 如: a yellow dog(卑鄙小人) a yellow journalism(黄色新闻),红色 red 中国文化里,红色大多是喜庆(happiness)的象征。 如:结婚时的双喜字是红色的,新娘穿红色的嫁衣,送晚辈压岁钱要用“红包”(red envelope)。红还与美丽(pretty)同义,“红颜”指美丽的女子。 在西方文化里,red则多解释为“血腥、危险、暴力、亏损”(blood, danger, violence, lose)之意。 如: red ruin (火灾) red face (翻脸

8、、生气)。,白色 white 白色在中国传统中是“丧”(lose)之意。 如:家里如果有亲人去世了,家人为其“披麻戴孝”,头戴白绢花。西方社会亲人去世出席葬礼则穿黑色(black)。 西方传统中white表示“纯洁的、善意的、有教养的”。 如: a white lie(善意的谎言) a white man(有教养的人) 西方婚礼中不同于中国红色的喜庆,新娘传统穿“白婚纱”,表示纯洁和美丽 (pure,beauty)。,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典故。 汉语中的成语大多来源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 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班门弄斧” “说曹操曹操到” 英语中的许多俗语来源于圣经故事,古希腊

9、神话传说以及莎士比亚的戏剧。 如: to eat no fish (不吃鱼)表示“忠诚”的意思。 to throw one s hat into the ring 指古时候角斗士在赛前先把帽子丢进竞技圈内,表示 一争高低的决心。,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形式上的体现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命题,是人生哲学、伦理哲学。文化特征表现在无分段,无标点,造成一种板块整体的印象。在汉语的文字中反映为封闭的结构,变化很小,形义融合。 西方哲学是求知识的学问,主体是自然哲学、科学哲学。以科学的观点来解释自然现象,以实验为基础对物质进行分析,形成了逻辑性的思维方法。文化特征表现在 书写形式要分段,有

10、标点,句首字母要大写,层次清楚,一目了然。在结构上表现为开放、松散的形态,呈流线性特征,音随形变。,中西文化差异在词汇中的表现 不同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周边环境的联系也会直接影响到文化的发展。 中华文明产生于为江河所滋润的大陆,属于农业文化(或大陆文化)。西方文化诞生在海洋之中,属于商业文化(或海洋文化)。 如:位于东半球的中国崇尚东风,东风是春天的向导,她给大地带来一片生机。西风则是令人讨厌的,因为“西风凋碧树”,草枯叶败,严冬在即。词典上对西风的解释是:西风指秋风,比喻日趋没落的腐朽势力。 位于西风带的欧洲却对西风推崇备至,因为春天西风给大地带来充沛的雨水,滋润万

11、物生长。,中西文化差异在句法层次上的表现 中国哲学、艺术和语言注重的是心理时空,尤其偏重于时间的逻辑事理性,即使是谈到空间,也常常表现为流动性的。西方人在哲学、艺术和语言上更注重自然时空,而且尤其偏重空间的自然的真实性。 在句法层次上的表现是汉语“流水句”式的时间型样态,印欧语言树型空间构造。连动句、流水句是汉语的特点,复合句是英语的特色。这是因为汉语句子没有一定的主谓框架限制,没有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的区别,几个动词结构可以连用,几个名词性短语也可以连续铺排。在表达复杂一些的意思时,汉语句子一般是按时间顺序或事理逻辑顺序逐步交代,层层铺开,连成一体,句子结构呈线型。,中西文化差异在语篇上的表

12、现 汉语是高语境的语篇构成的。汉语民族历来赋有“天人合一”、浑然一体的非逻辑的曲线思维特质。在结构形式上,汉语语篇多句内与句间的直接组合,形式上缺乏显性的衔接手段,但通过逻辑推理或直觉判断,语义是连贯的。 英语由低语境的语篇构成的。英语民族长期坚持“主客二分”、清晰明确的逻辑性的直线思维,语篇结构形式多为句与句的有序排列,形式上照应指称,衔接严谨,语义上脉络明晰,一意贯串直到篇末。,寒暄语 谦逊语 客套语 称呼语 告别语 禁忌语 语用失误,寒暄的基本社会功能是在社会接触中调整人际关系。 寒暄对使用的语言是高度规约的。 汉语中常用的打招呼方式, “你去哪儿?”“吃饭没有?”“最近忙什么?”不需要

13、具体的回答。 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如:“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How do you do?”“Nice to meet you.”、“How are you doing?”在关系亲密者之间可用“H e l l o”或“Hi”。,谦逊语使用的语言也是规约化的。 中国自古就有厚彼薄己的传统,以示谦虚。 如:中国人在请客时常说:“饭菜不好,请大家随便吃点”。在送礼时常说:“今天略备薄礼,不成敬意,望各位笑纳”。当英美国家的人士向我们中国人表示赞扬时,我们即使心里高兴,嘴上难免要谦虚一番。 英语交际过程中,常以“谢谢

14、”来表示自己是真心接受对方的赞扬,说“Im so glad”,“Im glad to hear that.”,“Its so lovely.”,“Thank you.”等语句。,客套话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成分,只有正确理解原意,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 英语中有许多表示邀请、请求、询问等的礼貌语句,中国学生往往用“Yes.”“No.”或“Thank you.”来回答,结果弄得对方不知所措,有时还会产生误会或闹出笑话来。 “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cap of coffee?” 不能回答说Yes, I would.或No,I wouldnt.,也不能按中国人的礼貌习惯“谢谢

15、”(Thank you)来表示同意。正确的表达方式为Yes,Please.表示接受。或以No,thank you.表示谢绝。含糊的Thank you会使人纳闷。,人们相互间称呼相差极大。 在汉语里,我们可以用“老师、书记、经理、工程师、厂长”等词与姓氏连用作称呼语。中国人称呼家庭成员、亲戚或邻居时,往往用“大哥”、“二姐”、“大嫂”、“李大伯”之类。 在西方国家,按照英美人的习惯把Mr、Mrs、Miss与姓(名)连用表示尊敬或礼貌。年轻人称老年人,可在其姓氏前加Mr、Mrs或Miss。如:Mr.Brown、Mrs Brown 、Miss Alice等。小孩子可以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

16、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表示亲切。不可以用“老师、书记、经理、工程师、厂长”等词与姓氏连用作称呼语。,告别属于谈话的结束语。英汉语言中告别的使用语言或方式也不大相同。 中国人道别时,把客人送到门口或楼下大门口,甚至马路上,客人对主人说:“请留步”,主人最后要说:“慢走”、“再来啊”等等。英美人的习惯是作个表示再见的手势或说:“Good-bye”,“See you later.”、 “Take care.”就可以了。 汉语里,人们表示对病人的关心,通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之类的话。英美人通常会说:Take care now, watch how you go。 Hope you

17、r cold gets better soon等等。,不同语言中的禁忌语也常常可以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 在中国,人们询问年龄、收入、婚姻、体重等似乎是常事。在西方国家这些个人隐私都是尽力回避的。 可将这些谈话忌讳总结归纳为四个词:I、WARM、where、meal。 ( I代表income,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 ) 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1. Eating turkey on Thanksgiving Day is an American habi

18、t. (感恩节吃火鸡是美国的风俗。) 这是一位中国学生在感恩节应邀与一位美国教授共进晚餐时说的一句话。该句语法无误,但habit是个人习惯,custom才是“风俗”,该生不了解吃火鸡是美国的风俗,而不是个人的习惯,因此必须用custom来取代habit。,2. Thank you for accompanying me. Its my duty to do so. 一位英国教授在参观美展后对陪同他的学生表示感谢,学生答谢的对话。语法角度来分析,对话没有错误。但这位教授听后颇感惊讶,因为英语背景知识使他期望听到回答:Its my pleasure.由于此学生不恰当使用了duty(职责)一词,使他

19、感到这位学生可能并不乐意陪他参观,只是没有办法才这样做的,难怪他听到答谢后颇感不悦。,3. I am afraid you must have had a tiring journey. (您一路辛苦啦!) 中国学生在机场迎接一位来华执教的美国教授,初次见面。该句在语法上无可挑剔,也符合英语语义规则,但却不符合英语文化背景,使英美人听起来感到不自然。在上述语境中恰当的寒暄语应该是:How was the trip? Did you enjoy your trip?等。,(1) 在英语学习中,不仅要学习词汇与语法,更要留心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把英语的表层结构(如词汇、语法)与其所反

20、映的概念底层意义统一起来,真正领悟其在不同语境中的交际作用。 (2) 利用现有教材,扩充背景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的手段参看与指定文章相关的其它链接,扩大知识面。,(3) 通过报纸、杂志、电视节目、广告等触及了解西方的政治、文化、经济等信息,开阔视野。广泛阅读英文原版书及英文报刊、杂志等,注意文化方面的细节,了解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和信仰。 (4) 参加各种活动,如英语晚会、英语角和有关的文化习俗方面的讲座讨论、英语知识大奖赛、短剧表演等。通过这些活动,体会语言与语境的结合,从而在选择措辞,运用手势的实践中自然而然学到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5) 多做一些翻译练习,特别是翻译那些包含丰富文化内容的词语,如谚语。因为谚语往往体现出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内涵。利用翻译这一手段弄清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某一谚语,提高对语言和文化的认识。,BYE - BYE !,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