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制品厂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doc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3401162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61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金制品厂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五金制品厂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五金制品厂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五金制品厂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五金制品厂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金制品厂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金制品厂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 总则41.1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和作用41.2 编制依据51.3 适用范围51.4 分级51.5 应急预案体系61.6 应急工作原则62.危险性分析72.1 企业基本情况介绍分析7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73. 组织机构与职责83.1 应急组织体系83.2 指挥机构及职责94. 预防与预警114.1 危险源监控114.2 预警行动134.3 信息报告与处置135. 应急响应145.1 响应分级145.2 响应程序145.3 应急结束155.4 应急结束程序156. 信息发布156.1 信息发布原则156.2 信息发布形式157. 后期处理157.1 现场后期处置157.2 情况报告15

2、7.3 应急总结与评估158. 保障措施178.1 通信与信息保障178.2 应急队伍保障18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188.4 经费保障198.5 其它保障199. 培训与演练199.1 培训199.2 演练2010. 奖惩2011. 附则2111.1 术语和定义2111.2 应急预案备案2111.3 维护和更新2111.4 制定与解释2111.5 应急预案实施2112 附件及附图2112.1专项应急预案2112.1.1特种设备伤害事故专项预案2112.1.2自然灾害(防汛防台)专项预案2312.2 现场处置方案2512.2.1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3512.2.2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3812

3、.2.3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3012.3附图32公司平面布置图331 总则 1.1 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和作用1.1.1 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是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本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本公司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对风险和事故的防范能力,加强对安全生产事故的有效控制,防止突发性重大事故发生,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地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公司组织制定

4、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经公司组织有关人员按照评审意见和要求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经总经理签发后生效,在公司公开发布。市区五金制品厂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的公布,标志着我司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建立。1.1.2 应急预案的作用(1)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又称应急救援计划,它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准备和应急管理不再是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尤其对培训和演练工作的开展有较强的指导意义。(2)制订应急预案有利于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按照已经制订的应急预案,迅速果断地做出应急响应,从而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地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

5、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3)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针对特定危险、有害因素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4)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上级应急部门的协调,适时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5)及时与相关的救援专家联系,指导抢险救灾。(6)有利于提高职工的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应急预案的培训,让职工了解作业场所存在风险的,如何防范。1.2 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70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主席令第69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52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第6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

6、劳动法(国家主席令第28号)(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7)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10)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1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总局17号令)(12)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浙安监应急2009135号)(1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14)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安监总厅200973号

7、)(15)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7-28发布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市区五金制品厂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机械伤害、火灾、触电、自然灾害等危险,有害因素造成的事故。1.4 分级按照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应急响应级别从高到低分为一级(公司级)、二级(部门、车间)、三级(班组)。具体见5.1节。1.5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应急救援预案体系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本企业重点是制定综合预案,而专项预案仅指特种设备(叉车)伤害事故专项预案和自然灾害(防汛防台)专项预案。另外对现场处置方案则包括:火灾事故、机械伤害事故和触电安全事故。1.6应急工作原则1.6.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职工的生命

8、、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点,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1.6.2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公司负责统一协调、指导应急救援工作,各所属岗位、办公室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处置工作。1.6.3属地为主,分级响应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班组必须做出迅速反应,果断采取应对措施,组织应急救援,全力控制事态发展,同时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公司及上级部门根据事故情况做出判断,决定响应行动。1.6.4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坚持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与日常演练相结合,做好预

9、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工作。1.6.5 采集信息,科学决策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多元化获取事故的各种信息、数据,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提高应急救援的处置能力。2.危险性分析2.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2.1.1企业基本情况介绍分析 市区五金制品厂成立于2000年6月,坐落于省市区,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五金制品厂已经发展成为工业领先、自主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制造型企业。 公司从2000年开始发展以来,目前已经拥有各种高端模具生产加工技术设备;同时,有各种不同吨位的冲压生产设备60余台。此外还有折边机、攻丝机和铆接设备等。2.2

10、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2.2.1危险源:主要危险源为电气危险源、火灾危险源、机械危险源、自然灾害危险源。2.2.2主要危险因素分析2.2.2.1触电事故危害分析电气设备因维护、保养不当,安全管理不严,非电工作业人员装修电器设备和线路,违反操作规程,检修前不验电及悬挂标志牌制度等极易发生触电事故。2.2.2.2火灾事故危害分析 厂区内焊接、切割等作业较多,容易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2.2.2.3机械伤害事故危害分析机械、输送传送带等设备的外露传动部分防护装置不健全或有缺陷,不按操作规程操作,不按规定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发生绞伤事故。2.2.2.4自然灾害事故危害分析暴雨、大风、暴雪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安

11、全生产,给公司的公共财物、机械设备等造成损坏,甚至停电、停产。(1)地震强烈地震能对建(构)筑物、设备和管道造成破坏。(2)雷击建筑及机械设备缺少防雷电设施避雷设施接地不良或放静电接地电阻过大,就有可能遭受雷电侵袭破坏,电器设备火灾爆炸、人身伤害等。(3)气温在高温环境下,生产人员在高温环境中易出现操作失误。严寒有可能导致设备、管道、阀门冻坏破裂,并造成冻伤。(4)风室外高大设备若基础固定不牢靠等因素,遇强风可能造成高大设备倒塌,人员作业时受到危害。(5)暴雨夏季时节,往往伴有暴雨,如屋顶下水,造成厂房内排水沟满顶溢水,直接威胁班组内设备财产。3. 组织机构与职责3.1 应急组织体系3.2 组

12、织机构及职责3.2.1 机构设置 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人员组成:由公司总经理、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总指挥:(总经理)副总指挥 :(安管员)成 员 :、主要职责: 负责“预案”的制定、修订;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做好事故的预防措施和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发生事故时,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政府汇报和向周边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救援经验教训。 确定现场指挥人员,发生事故时,若总指挥、副总指挥均不在公司,由销售部、制造部负责人任总指挥、副总指挥。 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指挥部成员根据各自管

13、理内容,分别承担以下职责: 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工程抢险抢修工作的现场指挥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 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车调度工作; 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 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负责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须品供应; 负责抢险、抢救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负责事故现场及扩散区域内的洗刷工作。 各车间“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由各车间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由车间管理人员及班组长组成,负责本部门的应急救援工作。有关应急救援队伍的具体情况,见8.2节。3.2.2有关人员职责(一)总指挥职责: 分析紧急状

14、态,确定报警级别; 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 与外部应急力量、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系; 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的行动; 保证现场和企业外人员安全; 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应急工作的进行。 (二)副总指挥职责: 协助企业应急总指挥组织和指挥应急操作任务; 提出应采取的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对策和建议; 保持与现场操作副总指挥的直接联络; 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的其他资源、设备以及现场的应急操作; 所有事故现场操作的指挥和协调; 现场事故评估; 保证企业人员和公众的应急反应行动的执行;(三)现场救援小组的建立及职责应急抢险领导小组下设现场救援组、人员疏散组、医疗救护组、善后工作组、事故调查组,由公司应急抢险

15、领导小组直接领导。各小组的主要职责如下:现场救援组以事故班组为主,有关部门配合,组成现场救援组。负责维持事故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作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排除险情,抢救遇难、遇险人员和国家财产。人员疏散组 以事故班组为主,安全责任人组织安全人员及时有序沿安全路线撤离事故现场,保证人员及时全面有序撤离事故现场。医疗救护组生产班组负责人牵头,组织人员配合医护人员对受害人进行快速有效的治疗,并负责现场的救护和伤员的护送工作。善后工作组以事故班组为主,相关部门配合,组成善后工作组。负责做好事

16、故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工作,按国家政策负责遇难者及家属的善后处理和受伤人员的善后工作。事故调查组由公司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牵头,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安全负责人及有关专家组成,负责并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做好责任界定,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上报等工作。4.预防与预警公司、各所属班组应从制度建立、技术实现、业务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预防和预警机制。加强对安全防护工作和应急处置准备工作的监督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4.1 危险源监控4.1.1危险源的监控方式、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技术控制建立重大事故隐患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管理与决策提供准确、

17、全面、形象的信息、依据的手段。2人员管理人员的控制首先是加强教育培训,做到人员安全,其次是操作安全。3管理控制可采取以下的管理措施,对危险源实行控制:(1)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2)明确责任、定期检查(3)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4)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4.1.2各种事故的预防措施 (1)火灾事故预防监控措施:对车间、仓库、食堂等进行经常性的安全防火检查。配置安装短路器和漏电保护装置。必要的场所安装带报警装置的漏电保护器。对车间、仓库易燃区域安装火灾报警装置及装置灭火器材。严格控制明火作业和杜绝吸烟现象。定期对高大设备的防雷接地进行检查、检测。存放易燃气体、易燃物仓库内的电气装置采

18、用防爆型装置。(2)触电预防措施用电设备及用电装置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进行设计、安装及使用。非电工人员严禁安装、接拆电器设备及用电装置。 严格对不同的环境下的安全电压进行检查。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它设施之间、工作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进行隔离防护。 在有触电危险的处所设置醒目的文字或图形标志。设备的金属外壳采用保护接地措施。供电系统正确采用接地系统,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区分开。漏电保护装置必须定期进行检查。 (3)机械伤害事故预防监控措施按技术性能要求正确使用机械设备,随时检查安全装置是否失效。按操作规程进行机械操作。处于运行和运转中的机械严禁进行维修、保养、调

19、整等作业。按时进行保养、发现有漏保、失修或超载带病运转等情况时要立即停止使用。(4)自然灾害防范措施防雷,采用避雷针、避雷带措施,引下线不少于两根,并沿建筑物四周均匀对称布置,接地电阻不大于30。抗震。根据地震烈度和设备的摆动,有关设备底座加固处理;暖气管道采用必要的耐振连接方式。防暑防寒。为防止夏季暑热,在生产厂房内采取自然通风换气措施,包装班组应安装空调。冬季低温,厂房内设供暖设施。此外,对贮存、输送水或蒸汽的设备及管道采取保温和抗振动措施。其它。为防止不良地质对建筑物破坏,对重要生产建筑物基础采取加固措施。为防止内涝,厂内设置相应的排水系统。4.2 预警行动对管理人员,辅助人员和从业人员

20、进行预警培训。发现险情后,立即通知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应迅速采取措施,撤离人员,确定可能波及范围并设置警戒,同时报告班组负责人,班组负责人进行现场指挥和协调,并根据现场情况向公司主管安全工作的领导、上级安全监管部门和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汇报和求得援助,如有非工作状态发现险情,发现者应迅速直接向班组负责人报告。4.3 信息报告与处置(1)信息报告与通知公司应急抢险领导小组保证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突发安全事故发生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迅速报告应急抢险领导小组值班人员。应急抢险领导小组值班人员接警后,立即将警情报告应急抢险领导小组领导;特别重大事故,可直接向应急抢险领导小组

21、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报告。同时按规定,向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上级主管单位报告。(2)信息上报 事故发生后,应急抢险领导小组应立即上报主管部门和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信息上报内容包括:单位发生事故概况;事故发生时间、部门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统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等。(3)信息传递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员应急抢险领导小组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公司主管部门有关班组、部门。5. 应急响应5.1 响应分级 (1)按照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应急响应级别从高到低分为一级(公司级)、二级(部门、车间)、三级(班组)

22、。(2)事故,对企业的生产安全和作业人员造成严重威胁,需要调动全公司的资源进行控制,为一级响应;事故安全影响限制在厂界边界,环境影响控制在厂内现场周围,但未引起人员重伤、死亡,为二级响应;厂内某生产区域发生火灾,依靠厂内灭火设备器材短时间内能消除危险,为三级响应。5.2 响应程序企业应急响应的过程可分为接警、判断响应级别、应急启动、控制及救援行动、扩大应急、应急终止和后期处置等步骤。应针对应急响应分步骤制定应急程序,并按事先制定程序指导各类生产事故应急响应。I、级应急响应,事发单位针对事故性质、类型按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控制事态发展;当生产事故的事态无法有效控制时,应按照

23、有关程序向上级应急机构请求扩大应急响应。级应急响应,事发单位应立即启动相应的现场处置方案。单位应急响应的过程为接警、应急启动、控制及应急行动、扩大应急、应急终止、和后期处置。响应程序流程图如下:应急恢复应急结束(关闭)现场清理解除警戒善后处理事故调查总结评审整改人员互助专家技术支持工程抢修警戒与交管医疗救护人群疏散现场监测环境保护事故信息收集应急启动指挥部办公室人员到位 信息网络开通应急资源调配专业指挥到位救援行动扩大应急申请增援事故发生接警报警信息反馈警情判断事故级别YN公司应急响应处置程序图5.3 应急结束5.3.1 应急解除判别指标(1)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处置符合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有关

24、标准;(2)危害已经消除,对周边地区构成的威胁已经得到排除; (3)现场抢救活动(包括搜救、险情及隐患的排除等)已经结束,被紧急疏散的人员已经得到良好的安置或已经安全返回原地。5.4 应急结束程序经过应急处置后,企业应急指挥中心确认满足专项应急预案终止条件时,可下达应急终止指令。6.信息发布6.1信息发布原则发布的信息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内容详实、及时准确。6.2 信息发布形式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接受采访、举行信息发布会、向媒体提供信息稿件等。7. 后期处理7.1 现场后期处置现场应急终结后,事发单位要实施现场保护,为事故调查、善后恢复做好准备。企业各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单位

25、尽快做好各项后期处置工作。7.2 情况报告事发单位在现场应急终结后24小时内向本企业应急抢险领导小组提交事故和现场应急工作书面报告;公司向经济开发区安监局、上级主管部门书面报告事故和应急工作情况。7.3 应急总结与评估应急响应和救援工作结束后,由安全生产部牵头,按事故“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应急救援工作记录、方案、文件等资料,组织专家对应急救援过程和应急救援保障等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将总结评估报告经济开发区安监局。8. 保障措施8.1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通信系统:主要是厂内电话、手机

26、互相配合。(1)公司内部人员联系电话:序号姓 名部门/职务手机号码1总经理2办公室主任3财务部经理4供销部经理5生产部经理6技质部经理7车间主任891011(2)公司外部单位联系电话:经济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0573-89973903市消防队:119市公安局:110市急救中心:120市环保局:市安监局: 市民防局(人防办)市有序用电办公室:市嘉源给排水有限公司: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服务热线:8.2 应急队伍保障 (1)应急救援队伍队长:吴建江队员:孙银富、马冬奎、汪会新、尹新华(2)应急救援组序号救援组责任部门救援装备1现场救援组生产部灭火器、消防栓2人员疏散组生产部哨子3医疗救护组办公

27、室急救箱4善后工作组技质部手电筒5事故调查组办公室笔记本、相机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8.3.1 应急和救护设备的配置公司内配备一定的应急设备和防护用品,以便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快速、正确的投入到应急救援行动中。生产区内应配备应急设施(备)与物资序号名称数量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手机号码1消防栓10车间、办公楼、食堂2干粉灭火器20车间、办公楼、食堂、仓库3手电筒3车间4急救箱1办公室56788.3.2 应急和救护设备的管理 公司建立应急设备、器材台帐,记录所有设备、器材名称、型号、数量、所在位置、管理人员联系电话。由专人负责灭火器材、药品的补充、黄沙、麻袋、铲车、交通工具、个体防护用品等物资设

28、备的调用。8.4经费保障 各应急救援队伍要定期组织人员学习和演练,学习和演练专项经费来源于安全生产费用(根据财企201216号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安全资金)。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严格按照公司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实施。财务部门要按月计提安全生产费用,设立专用账户,做到专款专用,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8.5其它保障 各班组应根据自身生产场所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和危险源的情况,确定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所需的人员、物资、设备、资金等。9. 培训与演练9.1培训9.1.1培训计划公司及各所属班组应制定应急管理培训计划并按计划

29、组织实施。9.1.2培训内容班组开工前或半年进行一次培训,主要培训以下内容:(1)安全防护、作业区内安全警示设置、个人的防护措施、用电常识、在建工程的交通安全、设备的安全使用等安全技能。(2)危险源的辨识,事故报警。(3)紧急情况下各类人员的防范措施。(4)现场抢救的基本知识。9.2 演练9.2.1 演练频次公司及各所属项目根据危险源情况,每年组织一次应急演练,应包括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9.2.2演练总结各类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进行前均应制定计划,结束后,应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做好记录,对存在的问题的进行修订。10. 奖惩(1)公司各所属班组要树立全局观念,

30、抢险救援过程中,应急抢险领导小组可调用各所属班组人员、设备、物资等,各班组必须无条件服从,提供一切便利条件,任何班组和个人都不得拒绝,否则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2)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使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财产免受损失或者减少损失的。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有其他特殊贡献的。(3)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行政处分:不按照规定制订事故应急预案,拒绝履行应急准备义务的。不按照规定报告事故真实情况的。拒不执行生产安全重大事故应急

31、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有其他危害应急工作行为的。11. 附则11.1 术语和定义11.1.1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11.1.2 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11.2维护和更新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机构调整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以及应急处置过程中和各类应急演习中发现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由办公室及时组织相关部门,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预案修订条件每年对本公司应急预案进行一次修改补充完善(内审),报总经理审定。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11.3制定与解释由办

32、公室组织人员组成编写小组,由预案编制小组制订预案编制计划进行编写。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本预案由办公室负责解释。11.4 应急预案实施本预案自批准发布之日实施。 12 附件及附图12.1专项应急预案12.1.1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12.1.1.1事故类型及危险程度分析 厂内分别有叉车1台,属于特种设备,危险性较大,造成特种事故的主要原因如下: (1)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作业人员如未经过相关部门的培训教育和考试取证就上车操作,装载运送容易出差错,发生事故。 (2)未经检测,带病作业。由于缺乏维护保养或未定期进行检修,特种设备可能会因为设

33、备故障等原因造成事故。 (3)违规作业。车速过快、超载超装、野蛮操作、人货混载等违规作业行为,也会造成特种设备事故。12.1.1.2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叉车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应当贯彻统一领导、专业分工、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据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12.1.1.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组织机构及职责:见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3.组织机构及职责)(2)特种事故应急救援组织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12.1.1.4预防与应急措施(1)本单位的特种设备的数量及具体位置的分布,编制书面记录和绘制的详细分布图,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相关人员均应存档随时备查。(2)本单位特种设备在日常运行使用过程中出现

34、的,可引发事故的故障类型、征兆及时发现,排除故障及隐患。(3)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对容易引发事故的隐患点为本单位重点监控内容,定期或不定期地派人检查隐患点的安全管理落实情况。12.1.1.5事故报告与现场保护(1)本单位如有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第一发现者应立即向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报告,做到:组长按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的规定,迅速启动应急救援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抢救,防止事故蔓延扩大;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在向经济技术开发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报告的同时,向区内其它有关政府监管部门报告。(2)本单位如发生重大事故后,现场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最高负责人应尽快引导有关部门事

35、故处理人员迅速进入现场。12.1.1.6应急处理(1)特种设备事故如发生后,本单位的设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主管、分管领导、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应按照本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人在抢险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期间不得擅离职守。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本单位应认真贯彻执行本预案。当组长不在时,应按顺序由副组长负责组织指挥应急抢险救援工作。(2)如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除按规定报告外,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妥善保存现场相关物件及重要痕迹等各种物证,并采取措施抢救人员和防止事故扩大。为防止事故扩大、抢救人员或者疏通通道等,需要移动现场

36、物件、设施时,必须作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见证人员应签字,必要时应当对事故现场和伤亡情况录像或者拍照。(3)在应急抢险救援过程中,本单位各部门、人员应积极支持、配合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4)参加事故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本预案的规定,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工作。12.1.2自然灾害(防汛防台)专项预案12.1.2.1事故类型及危险程度分析地处东部沿海地区,所处区域高温多雨、台风较多。每年4月10月为台风高发期,11月2月季候风盛行,每年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对当地人民的生产与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如预防措施采取不正确、不及时,易引事故,造成公司财产受损、人

37、员伤亡。12.1.2.2防台、防汛指挥原则市区五金制品厂防台、防汛工作要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迅速及时、有效处置的原则。各级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克服麻痹、侥幸思想。一旦发生台风、洪涝等灾害,必须按照统一领导、分级响应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要求,落实各级应急预案的岗位责任制,加强指挥协调,确保快速反应和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力争把灾害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12.1.2.3组织机构及职责:见应急领导只会小组12.1.2.4危害识别与风险每当台风汛期来临,及时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决定企业应急反应级别:(1)绿色警报(轻度):6级-8级台风,可以正常作业,各部门抽部分人员参加应急防灾;(2)黄色警报(中度

38、):8级-11级台风,采用警示,各部门领导值班,安全部组织部分人员参加应急防灾;(3)黑色警报(高度):11级以上台风,停止生产及其它作业,固定好各种设备设施,无关人员应撤离现场,各级领导带头参与,组织一切人员在总指挥的领导下,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共同做好防台防汛工作;(4)企业重点防范部位:危险化学品仓库、生产车间、高压配电房等重要部位或设施。12.1.2.5启动应急预案条件(1)企业所有员工,在得知灾害气象来临时,均有权利和义务,在第一时间内向企业领导报告;(2)防台防汛工作在总指挥的统一安排下,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及时沟通信息,遇特殊情况,可直接越级向总经理汇报;12.1.2.6应急设

39、备与设施(1)指挥中心:在防台防汛期间,保证24小时有人值班,通讯联络畅通;(2)配电房、物资24小时正常有人值班,确保电力供应,物资备有铁锹、水泵、雨衣、手电、沙袋等,使用方便,另外配有轿车多辆,必要时可随时调用;(3)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可向当地110或120求助;12.1.2.7能力与资源(1)一旦狂风暴雨来临,各岗位管理人员接到指令,必须迅速将防台防汛物资及时送到重点部位,提前做好抗灾准备;(2)在防台防汛期间,所有通讯设备24小时开机,随时接受各种指令,整装待发;12.1.2.8保护措施(1)在防台防汛期间,安保人员将重点负责企业重要部位的保安工作,及时组织人员安全撤离;(2)办公人员

40、主要负责落实疏散人员的临时场所,保证饮食正常供应;12.1.2.9信息发布与员工教育(1)由防台防汛组长根据各阶段的实际情况,经总指挥同意后,通过正常渠道,多种形式发布相关信息;(2)平时在宣传教育上要增加防范意识,当正常进入预案状态时,所有工作均由防台防汛组长统一指挥行动;12.1.2.10针对性的培训与演练(1)每年组织员工进行培训。训练科目包括:装沙袋、开水泵、物资调运、抢修、保护设备、人员救护、安全保卫等;(2)为了巩固培训成果,增强企业员工防台防汛意识,实行每年在汛期来临之前,组织员工练习,以提高企业防台防汛的综合能力、集体精神;12.1.2.11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的方法由防台防汛组长做好每次员工演练的情况记录,对估计不足的问题及时更正,坚持好的方面,并加以推广。12.2现场处置方案12.2.1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2.2.1.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定义:触电事故是电流通过人体或带电体与人体间发生放电而引起人体的病理、生理效应所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2)触电事故类型:触电事故类型可分为电击事故和电伤事故。(3)触电事故规律:触电事故一般多发生在每年空气湿度较大的7、8、9 三个月。由于空气湿度大,人体由于出汗导致本身的电阻也在降低,当空气的绝缘强度小于电场强度时,空气击穿,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