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湘教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地理:模块3必修3第1章第1课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01488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湘教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地理:模块3必修3第1章第1课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2届湘教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地理:模块3必修3第1章第1课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2届湘教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地理:模块3必修3第1章第1课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2届湘教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地理:模块3必修3第1章第1课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2届湘教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地理:模块3必修3第1章第1课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湘教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地理:模块3必修3第1章第1课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湘教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地理:模块3必修3第1章第1课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区域的基本含义 和区域发展阶段,模块三 必修三,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课,区域的重要特征,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世界上的区域形形色色、有大有小。,1.区域的四大特征,2.区域的三个特性 (1)整体性:区域是各地理要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而构成的一个整体,这些要素既包括自然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也包括人文要素(政治、经济、语言、宗教等文化要素)。 (2)差异性:自然差异与人文差异,如:山东省的东西差异(地形、气候、风俗、经济、文化底蕴等)。 (3)开放性:任何区域不是也不可能是独立的,必须与其他区域发生各种联系。,3区域的两个难点 (1)区域范围有大有小,

2、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按照不同的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是绝对的。 (2)区域的类型有均质区和功能区。前者是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其又可划分为自然区域和人文区域。后者是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例1】(2010临沂模拟)读下图,回答(1)(2)题。,(1) 图示反映了区域的( ) A整体性特征 B差异性特征 C开放性特征 D稳定性特征 【解析】第(1)题,图示落后区域与发达区域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表现出开放性的特点。,C,(2)导致图中区域发展水平差

3、异的可能原因是( ) A两区域的地理环境差异 B两区域的资源差异 C两区域的人口素质差异 D两区域的自然环境差异 【解析】第(2)题,两区域的地理环境差异导致区域发展水平差异。,A,解答此类题要确定区域的含义和地理位置,再结合具体区域去认识和记忆其主要特征。方法指导如下:,规律技巧总结,(1)图像归纳法认识区域的主要特征。,(2)用歌诀法记忆区域特征:区域有界线,内部似相连,优势特色显,区间互相连。,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完成(1)(3)题。,(1)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B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C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D区土壤盐渍化普

4、遍,B,(2)关于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 C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D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C,(3)深秋时节,一旅游者从图中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 A从到 B从到 C从到 D从到,B,【解析】由图中所给的纬度可以推知,在秦岭淮河以北,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再结合经度判断,为鄂尔多斯高原,是黄土高原,是华北平原,为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大部,为长江中下游及江南丘陵,主体为武夷山地区。,【解析】 第(1)题,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分别是:区土

5、地沙化严重;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区春旱严重,中低产田面积广大;区红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平原地区洪涝严重。故答案为B 第(2)题,各区水文特征表现为:、地区河流水量较小,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水位季节变化大;、地区河流水量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故答案为C,【解析】 第(3)题,在我国的深秋季节“落叶纷飞,满目金黄”说明为落叶阔叶林;“树木葱郁,山清水秀”说明到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重重隧道”说明穿过了东西走向的山脉,符合条件的为秦岭。故答案为B,区域发展阶段分析,1.区域发展的主要阶段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

6、综合发展阶段。,2. 区域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区域发展阶段,是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而演变的不同阶段。其发展的区位条件不同,因而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亦不同。,【例2】(2009上海)经过建国以来60年的奋斗,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中国正崛起于世界东方。 (1)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我国60年来社会经济变迁的是( ) 石油出口量不断增加 铁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 农业人口比例不断降低 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 A B C D,D,(2)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上海60年来社会经济变迁的是( ) 港区布局由沿江向沿海发展 钢铁工业由分散到集中 郊区农业用地面积由小到大 第三产业比重由低到高 A B C

7、D,B,【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我国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石油需求量越来越大,石油需要进口;铁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农业人口比例不断降低;随着科技进步,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不断提高。故答案为D,【解析】 第(2)题,主要考查上海城市经济的发展。上海港区布局沿黄浦江向沿长江口发展;钢铁工业由分散到集中;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郊区农业用地面积变小;由于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由低到高。故答案为B,规律技巧总结,解答此类题需明确各区域发展阶段的特征和具体表现,并与题中各选项结合起来分析。,(2010南京一模)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

8、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阶段一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_;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_。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_,_ ,_。,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化,环境污染加剧,湿地破坏(写资源、生态、污染三个方面的问题,如果只写环境与生态两方面也可以),资源过度开采,(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有: 工业结构的调整:_ _。 工业布局的调整:_ _。 生态建设:_。 其他方面:_ _。,煤炭、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数量少;出

9、现新兴电子工业。,钢铁、机械、化学工业等传统工业向城市东北方向河流下游移动,并趋于集中,建立自然保护区、绿化防护带,交通、科技、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等(任答两点),【解析】本题突出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结合图例,阶段一主要开发煤炭资源;阶段二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相关的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化发展较快。对照阶段二和阶段三可分析整治表现。,(2010天津)天津滨海地区已形成综合性工业区域。结合图文材料,回答78题。,7图5所示工业部门集聚的主要原因,是共同利用了天津滨海地区的( ) A原料 B基础设施 C燃料 D消费市场,B,8图6中的三幅照片拍摄于天津滨海地区,其地理景观均反映了( ),A科技发展影响传统文化 B地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 C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 D自然资源影响城市景观,C,【解题思路】第7题,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图中工业部门众多,类型各不相同,区位因素有别。天津滨海地区最大的优势是技术、人才、港口、交通运输,所以属于基础设施。,天津滨海地区 共同利用 均反映,【解题思路】第8题,图中三种人类活动的地理景观都与海洋有关,即海洋环境导致了人们崇拜海神、建设港口和海滨浴场,所以照片反映的是自然环境(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