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手法一:修辞手法(上课).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02818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手法一:修辞手法(上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古诗手法一:修辞手法(上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古诗手法一:修辞手法(上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古诗手法一:修辞手法(上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古诗手法一:修辞手法(上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手法一:修辞手法(上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手法一:修辞手法(上课).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提 醒,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 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借代、夸张、反复、双关、反问、设问、反语、互文等; 表现手法: 如对比、渲染、烘托、白描、象征、用典、托物言志 、抑扬、照应、联想想象、以小见大、赋比兴等。 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议论、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灵活运用;根据诗歌内容作判断,1、要答好表达技巧题需要先会识别表达技巧,

2、熟记各种表达技巧的使用效果。 2、答题规范: a、明确所用的手法; b、结合诗句分析手法的特征; c、点明表达效果(如: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形象特点,表达了的情感),注意:,晨 起 元张养浩 恋枕嫌多梦,开帘曙色迷。 鹤寒依户立,猿馁近厨啼。 蹴石泉鸣屋,吞烟树隐堤。 村居真可喜,触处是诗题。 注元至治元年(1321),张养浩因上灯山疏批评皇帝奢侈而触怒了元英宗,为避祸辞去参议中书省事职务,归隐故乡。 (1)请简要分析诗人晨起前后不同的心情。(2分) (2)请简要赏析颔联和颈联景物描写的手法。(4分),答:诗人晨起前,处于“恋枕”与“嫌多梦”的矛盾中,透露出些许烦恼和不平静;晨起后,发现村居环境充

3、满诗情画意,喜悦之情油然而生。(2分。意思对即可),答:颔联和颈联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颔联写鹤立与猿啼,一静一动;颈联“泉鸣屋”动中有静, “树吞烟”静中有动。景物描写动静结合,突出了清晨山村的清新幽静,流露出诗人归隐田园后怡然自得的心境。,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鹩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鹩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日边:指

4、帝京 (1)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2分) (2)“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情感进行赏析。(4分),(1)浅浅的春寒始退,天气转暖,但到处是花影摇曳掉落,莺声也凄凉破碎,(结合诗句分析)诗人几笔便写出一个伤感凄凉的城郊暮春图。(概括意境特点)(2分),(2)本句用了借代和比喻(夸张亦可)的修辞手法(手法),飞红万点,以飞红万点代指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分析手法的特征表现),本句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之愁,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

5、生失意的愁苦(情感)。,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一、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1、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设问、反问、反复、反语、双关、排比、互文等。 2、熟知修辞手法的特征,并熟记其常见表达效果。 3、艺术手法、写作手法、表达技巧、艺术特色的问法都可以答修辞手法。 4、答题时要注意规范,a、手法是什么;b、结合诗歌、结合术语分析手法的特征表现;c、结合术语分析表达效果。 5、答题时需要注意术语。如“把比作;赋予以人的动作;将和进行对比”;。,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试问闲愁都几许

6、,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一、比喻,2、比喻的作用: 化平淡为生动(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1)对事物进行比喻:可使事物特征鲜明、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常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具有特征的事物。如: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如眉

7、”:以眉喻月,描绘了当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2)对情感进行比喻:可化抽象为具体,使人们更好的感觉情感。常说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情感的特征。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本句把无形的愁思化在有形的流水上,写出了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 (3)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或幽深的情感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并体会。,3、答题示例: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200

8、8年高考辽宁卷)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答:第一步:运用了比喻修辞。 第二步:将长江比作白练(白色绢),将苍翠的青山比作青靛,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第三步:诗人运用大胆新奇的想象,从形、色、声、光、态等角度生动传神勾勒了一幅壮丽雄奇的浔阳江景图。表达了作者对眼前即景的喜爱之情。,雨晴 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首

9、联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答:1运用比喻的手法(1分),上句把阵雨过后西南露出的蔚蓝天宇喻为清平湛蓝的江面(1分),下句把蓝天挂着的一抹淡淡白云喻为横在江面的一片小滩(1分)。两个比喻之景前后照应,融为一体,形象逼真地写出了雨后天空的清新宁静(1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1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二、拟人,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鸟宿池边树,风敲月下门。 一水护

10、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2、拟人的表达效果 1、形象生动 2、亲切自然、便于抒情 3、化无情为有情,增加物的灵性与抒情的感染力。 4、化静为动,使物更形象生动 3、拟人的答题规范 运用拟人的手法,将人格化,赋予以人的动作、情感, (写出具体的动作或情感),形象生动、化无情为有情,化静为动,写出了特征,表达了情感。,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排闼:闯进门

11、来。闼,小门。 问: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将山人格化,赋予山以人的动作,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2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南风人格化,赋予南风以人的动作

12、思想,把它写成是一个十分诙谐而又善于戏谑的老朋友,他偷偷地推开了门,闯了进来,还装作爱读书的样子,正不停地翻着书。化无情为有情,表现了诗人久雨初晴的欢悦和宁静恬适的心境。,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特征代本体。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花白胡子坐在墙角吸旱烟。 部分代整体。如:几千双眼睛都在盯着你。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具体代抽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南国烽烟正十年 专名代泛称。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材料

13、代本体。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地名代本体。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年不闻丝竹声。 南国烽烟正十年。 举酒欲饮无管弦。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纨裤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三、借代,2、借代的表达效果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形象突出、特点鲜明 使抽象的情景为具体形象 使语言简洁,委婉含蓄 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3、规范 运用借代的手法。以代,突出了特征或使具体形象,让人

14、仿佛看到。语言简洁,(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情感。,【10年安徽卷】 岁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一种并作赏析。(4分),本诗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烟尘”“鼓角”代边境战争,使战争形象具体,让人仿佛看到硝烟弥漫、惊心动魄的战场,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突出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表达了诗

15、人对朝中无人为国分忧的愤慨。,【09江苏卷】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 答:用了借代的手法。此处以女子的首饰“珠翠”代指宫女,“万岁山前珠翠绕”突出了当年故国歌舞升平的繁华,与如今铁骑满故国,人民水深火热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悲慨愤

16、怒。,四、夸张,1、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夸张的种类 a、扩大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b、缩小夸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眨眼的工夫麦子就由青变黄了,收割的日子到了。 c、超前夸张。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雪 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将进酒,2、夸张的表达效

17、果 (1)用来状物,突出事物的特点或本质 (2)用来抒情,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 (3)夸张充满想象力,是浪漫主义诗歌的特征之一。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09年四川卷】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简析所用的修辞手法。 这两首诗前两句用夸张的手法。(第一步)“三万里”、“五千仞”夸大了黄河的长充,拔高了山的高度,(第二步)突出了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包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写亡国之恨做了铺垫。(第三步),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

18、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壬辰,1052年,时王安石31岁,时介甫任舒州通判(约五品或六品)。寒食:清明前一天,这首诗是作者祭扫亡父所作。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轩冕,当官的所用的车和礼帽。 请分析本诗所用的表现手法。 本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颔联写扫墓时流的眼泪,要把长江的水涨高了,夸张之极;颈联写到白发争出,朱颜早凋也显得夸张.这两处夸张强烈的表达了诗人因志向不得实现而产生的内心的烦恼与悲伤。,五、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表达效果:1、用来加强(肯定)语气;2、表达强烈感情;3、引人深思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19、?“(王安石迭题乌江亭) 【析】使用反问句式,加强了肯定的语气,强调了历史之必然。,【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答:此处用了反问的手法。“粉黛”代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这一借代使当年的繁华显得具体形象,让人仿佛能看到昔日歌舞升平的繁华,而此处又一个反问,加强了语气,强调了这种繁华已不再,表达了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六、设问,1、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即自问自答。 2、表达效果:

20、1、问题引入,带动全篇;2、中间设问,承上启下;3、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4、共同的作用:可起到吸引读者的注意,启发引导读者思考的作用;5、自问自答,加强答案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析】以设问开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1、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七、双关:古典诗歌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双关又分为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 (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3)非欢独慊慊,侬意亦驱驱(区区),双灯俱时尽,奈何两无油!(读曲歌) 不仅我爱人惦记着我,我的心也总是惦记着他。两盏灯同时熄灭,没有油又有什么办法! (4)石阀生口中,衔碑不得语。 一块石碑嘴里长,衔着碑儿话也不能讲。,八、顶真: 顶真,即用前句最末的语句作

22、为后句开头的语句,上递下接,环环相扣。顶真能使句子联系紧密,反映事物间的辩证关系,又能表达回环复沓的思想感情,增强节奏感。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人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迥廊;绕迥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螫;泣寒蛰,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呀!不思量,除是铁心肠;铁心肠,也愁泪滴千行。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九、反复 诗歌中重复某些句子,以加强语势,这种修辞方法叫做反复。反复可以强调某个意思

23、,突出某种感情,渲染某种情景与气氛,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戴叔伦转应曲)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十、互文 所谓互文,就是相互为文,指的是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个完整的意思,根据表达需要有意地将它拆开,分别出现在两句中,在解释时必须前后拼合,才能理解语意。 白居易的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十一、排比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24、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汉乐府江南) 最后四句以排比的句式,铺排渲染,描绘出鱼儿们倏忽往来、活泼嬉戏的动态,衬托出采莲少女的活泼可爱及愉快心情。 时穷节乃见,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文天祥正气歌) 时世艰危节士便出现,光辉形象永垂于史册。在齐国体现于太史之简,在晋国体现于董狐之笔,在秦朝体现于张良之椎,在汉朝体现于苏武之节。 文天祥用排比句列举了这些在危急关头见节操的著名历史人物,一者颂扬,二者作为对自己的鼓励。这组句子一气而下,慷慨激昂,刚劲有方。,十二、对偶,1、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如:无边落木

25、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表达效果:形式整齐,结构匀称,有音律美;从内容看,相互映衬或对比,营造氛围,强化情感。 3、律诗的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故答律诗的手法一般不答对偶。,对偶与对仗 对仗: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只对偶,不对仗。 (2)春天繁花开遍峡谷,秋天果实压满山腰。 只对偶,不对仗。 (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既对偶,又对仗。 (5)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

26、意化为桥。 既对偶,又对仗。 (6)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既对偶,又对仗。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既对偶,又对仗。,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夸张),(反问

27、),(对比),(拟人),(拟人),(顶真),(双关),8、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9、“秦时明月汉时关”、“主人下马客在船” 10、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1、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12、 “终岁不闻丝竹声”、“ 门前冷落鞍马稀”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13、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1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5、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比喻),(互文),(拟人),(对比),(借代),(回文),(借代),(夸张),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

28、,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 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承上启下。(意思对即可) (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把自己和友人比作孤雁浮萍,写出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表现了离别之苦;下片“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把自己比作飞尘与月亮,说自己像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卢梅坡

29、的马后,又像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 表现了思念之切。,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 唐温庭筠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1)上阕“柳丝袅娜春无力”一句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3分),(2)下阕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一种并作赏析。(3分),(1)“柳”是春的象征,而“柳丝袅娜”无力摇摆,说明已经是暮春时节了。折柳送别乃古代习俗,柳丝有暗示离别之意。柳丝袅娜无力下垂,正表现出女主人公因思君而慵懒失意的样子。(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2)下阕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一种并

30、作赏析。 反衬(说“衬托”亦可),罗帷垂彩,翡犟斑斓,反衬女主人公的孤寂。拟人(说“移情”亦可),写香烛流泪,其实是表现女主人公的悲伤之情。借景抒情,花落鸟啼的暮春景象加重了女主人公的哀伤。(说出其中一种艺术手法即可: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西江月 (宋)赵以仁 满去三杯月色,空留一身愁肠。风雨飘摇衣带宽,不如绵绵情长。 离情最是难离,相思总是相依。朦胧烟雨花醉去,只在云里雾里。,该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夸张。“风雨飘摇衣带宽”一句,表现诗中主人公对情人的思念,以致日渐消瘦,衣带宽长,却不如情长,更表现相思之苦。,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注】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问题:“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波澜起伏,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可见一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