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总复习》第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必修3).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03801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5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总复习》第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4《高考总复习》第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4《高考总复习》第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4《高考总复习》第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必修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4《高考总复习》第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必修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高考总复习》第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必修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考总复习》第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必修3).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必修3 文化生活,考 点 精 析,考点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基础梳理 1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天命神权,雏形,划时代,儒家思想,对点练习,1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较,从发展结果看,其特征是 A发源地不同 B传承的民族不同 C传承的范围、地区不同 D传承的时间不同,解析:注意题干的限制性“从发展结果看”,其他文明从发展结果看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被融合,只有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传承至今,故选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D,(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一:_。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

2、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二:_。意义: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他们大都终身世袭,所以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史学典籍,22010年10月18日,在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之际

3、,修复的150件富有悠久历史底蕴的圆明园文物在园里展出,熠熠生辉,使人百感交集。这些修复的文物能够使人感受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国家衰落伴随着文化衰微 国家富强伴随着文化兴盛 中华文化是激励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A B C D,对点练习,( ),解析:150周年体现了源源不断,150件文物体现了博大精深,故符合题意;150年前国家衰落,文物被破坏,伴随着文化衰微,故符合题意;150年后,国家强盛,文物被修复,伴随着文化兴盛,故符合题意;在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 答案:C,深化拓展 正视中华文化经历的衰微过程 (1)原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4、 (2)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强化训练,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 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 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 A B C D,解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字和史书典籍便是见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体表现在中国文学艺术独树一帜,科学技术成就独领风骚;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由

5、此可见,体现的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答案:B,考点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基础梳理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1)独树一帜,_。_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风格:历史辉煌而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中华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_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独领风骚,文学艺术,科学技术,(2)丰富多彩的_。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

6、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具体表现: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区域文化,对点练习,12011年国庆期间,东莞道滘、麻涌等地举办了一系列粤曲表演活动。粤曲以清新柔丽深受当地居民欢迎,这得益于近百年来粤曲紧跟时代步伐,兼融并蓄,不断拓宽唱腔音乐,彰显时代特色。材料告诉我们 ( ) 文化创新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 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传统文艺是一种凝固的艺术 A B C D,解析:“粤曲紧跟时代步伐”、“彰显

7、时代特色”体现了;“近百年来兼融并蓄,不断拓宽唱腔音乐”体现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错误,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答案:B,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_,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所谓“_”,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即在与外来文化交汇接触时,既包涵兼容,又始终保留自身的体系和特点。 (3)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_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博大精深,求同存异,自身文化,2包括粤菜、粤剧、广东音乐、广东骑楼、黄埔军校旧址、端砚

8、、开平碉楼、广交会、孙中山、六祖惠能在内的“岭南文化十大名片”,从不同视角展示了广东历史、人文地理、文化精华和民俗风情。“十大名片”表明岭南文化具有 ( ) 排他性 包容性 独特性 保守性 A B C D,对点练习,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明显错误,故选A项。 答案:A,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_。 (2)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_,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4)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

9、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_,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特性,瑰宝,归属感,对点练习,3 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印象铁三角”组合最新导演创作的印象系列第六部作品印象普陀,在浙江普陀揭开全球首演的帷幕。印象系列的六部作品虽同冠“印象”之名,但每一部都风格迥异,凝聚着不同地域浓烈、深刻的文化特色和独树一帜的气质、风韵。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 ) A中华文化所特有的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B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五彩缤纷、丰富多样 C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

10、解析:“每一部都风格迥异,凝聚着不同地域浓烈、深刻的文化特色和独树一帜的气质、风韵”说明的是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由历史传统、地域环境、思想文化、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所造成的。故选D。 答案:D,深化拓展 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的地域文化 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的地域文化不仅造就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其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各具特色,究其原因主要是地理、历史等方面的因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既有河网密布的江南水乡,又有沟壑纵横、地势险要的西北高原;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也不相同,既有社会化、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地区,又有大量的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从而造成各

11、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二是相互交融,各地文化不仅各具特色,而且互相交融。正是在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各民族文化共同熔铸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强化训练,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许多城市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远景,提炼和培育出了自己的城市精神,如北京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精神,上海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精神等。可见,城市精神 ( ) A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B决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未来 C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时代性 D根植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A项“必然产物”说法错误;B项“决定”错误;材料中北京、上海的例子体现了区域性

12、,“今天”体现了时代性,故C项符合题意;D项本身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C,易 错 点 拨,易错点1: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就已达到鼎盛时期。,误区指正: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到了隋唐,中华文明才进入全盛时期。,纠错训练1,从殷周时期到明清时期,我国各个历史阶段都对中华文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各历史时期中,形成古代中华文化的雏形的时期是 ( ) A秦朝 B明清时期 C隋唐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解析:依据教材,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古代中华文化的雏形,秦的统一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明清时期面临冲击,故选D项。

13、 答案:D,易错点2:科学技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误区指正: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纠错训练2,11世纪中叶,中国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人类的文化信息传播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这一传播文化信息的新技术在15世纪传入欧洲,使欧洲进入了一个文明发展的新时期。这主要体现了( )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科学技术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 东方的文明决定着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 科技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A B C D 解析:“直接决定”、“决定 进程”说法错误。 答案:D,易错点3: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14、因此应该借鉴和吸收一切外来文化。,误区指正: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借鉴和吸收的应该是外来文化的精华。,纠错训练3,在中国,佛教是外来文化,在我国的许多著名寺庙中,儒、释、道三种宗教的外在特征可供奉于一殿、一庭、一山之中。这说明 ( ) A中华文明是由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 B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和睦相处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D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没有区别 解析:儒、释、道三种宗教的外在特征之所以可供奉于一殿、一庭、一山之中,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这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随 堂 检 验,一、选择题 1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15、。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 )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及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等知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故错误;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故错误;“中国元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之一,故正确。 答案:D,2(2012新课标全国卷)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

16、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 ) 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 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及包容性。澳门不同宗教的和睦相处,建筑、婚礼、饮食等方面的中西借鉴、交流和融合的文化现象一方面可以说明文化是多种多样的,另一方面说明文化是相互借鉴和融合的,具有包容性,符合题意。澳门文化的性质不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澳门文化中西元素的主次问题,不符合题意。 答案:B,3(2012天津卷)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

17、”,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 )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知识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材料中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即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故选C。 答案:C,4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 ( ) 中华文化

18、源远流长 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 B C D,解析:题干信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民族文化是国家的王牌”,既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又突出了文化的作用,符合题意;观点错误;观点正确,但题干没有反映。故选A。 答案:A,5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 ) 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 B C D,解析: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

19、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故表述不准确,符合题意。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故符合题意。错在“日趋同一”,故选C项。 答案:C,6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 )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解析:我国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故A项正确,B、C两项错,D项混淆了中华

20、文化与地域文化在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方面的关系。 答案:A,二、非选择题 7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的角度是怎么办。解答此题需首先阐明中华文化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就这两个方面分别结合树立海洋意识得出结论即可。 答案: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感谢您的使用,退出请按ESC键,本小节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