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编综述从五四运动到.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04402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编综述从五四运动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编综述从五四运动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编综述从五四运动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编综述从五四运动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编综述从五四运动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编综述从五四运动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编综述从五四运动到.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主讲 张振,第二单元网上学习指导 与问题解析,一、网上学习资料 二、本单元的逻辑线索 三、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第二单元网上内容介绍,这一单元包括中编综述和四章内容。综述是“翻天覆地的三十年”;第四章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五章是“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六章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七章是“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二单元网上内容介绍,(一)网上学习资料,一、网上学习资料,第一板块:按教材体系和内容设计的PPT 第二板块:教学案例(文字案例和视频案例) 案例标题案例导读案例内容案例思考 第三板块:必读和选读资料 资料标题阅读导读阅读内容 第四板块:单元考试题 客观题180个,主观题30个,教学案

2、例,文字案例:1.董必武从“中山先生的信徒”到共产主义者;2.中国革命历史性的伟大转折遵义会议;3.论持久战的问世记;4. 日本投降记;5. 失尽人心的国民党“劫收”。 视频案例:1. 八月一日;2. 走近毛泽东(上)3. 西安事变;4. 南京大屠杀;5.建国大业。,阅读材料,必读材料:1、中共二大宣言;2. 毛泽东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3. 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4. 党内的错误思想及其表现;5.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6. 中国抗战的正确道路;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8.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9.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10. 完整提出新民民主义革命总路线;11.

3、革命重心转移和执政党的建设;12.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来的“三件大事”。 选读材料:1、关于农民问题的认识;2. 党内的教条主义;3.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后的基本方针;4. 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5.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历史阶段;7.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宝贵经验 。,讨论题,一、怎样理解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的关系? 二、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成为社会“新思潮”的主流? 三、如何认识1927年后国共两党对中国前途的探索? 四、怎样认识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和共产党? 五、有人说,国民党政权是自己倒下去的,也有人说,国民党政权是被人推下

4、去的,你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本单元基本线索: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产合作和国民革命的兴起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国民革命的失败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和土地革命的兴起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胜利后建国方案的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本单元的逻辑线索,本单元内容可以沿着历史和理论两条线索来进行学习,二、本单元的逻辑线索,从论述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必然性入手,了解中国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的过程。,历史线索,二、本单元的逻辑线索,正确认识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

5、史必然性;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了解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关系;认识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以武装斗争推翻国民党政权的必要性以及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艰巨性和曲折性;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性质、胜利的原因、意义和重要地位;正确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必然性。,理论线索,(一)本单元重点,三、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1.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国共合作对国民革命的影响; 4.中国共产党用武装斗争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正义性; 5.中国革命新道路开辟的艰难

6、曲折性和独创性;,6.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由严重对立走向合作抗日的必然性; 7.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与共产党; 8.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基本经验; 9.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及其意义; 10国民党政权崩溃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必然性; 11.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以及人民的选择。,(二)本单元难点 1.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2.中国共产党用武装斗争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正义性; 3.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由严重对立走向合作抗日的必然性; 4.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与共产党; 5.国民党政权崩溃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必然性。,三、本单元的重点和

7、难点,问题解析,一、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二、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三、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四、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与共产党 五、国民党政权的崩溃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李敖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认为: 只有中国共产党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人的二个“挨”: 挨打和挨饿。,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19191949),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及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影响 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 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1.西方资本

8、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 2.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欧洲大国走向衰落,美国和日本崛起; 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4.在苏俄领导下,共产国际成立,积极开展世界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 5.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在帝国主义压迫下和共产国际帮助下日益觉醒。,(二)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 对中国革命的影响,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中国所受到的压迫和剥削比之过去更为严重,被瓜分的危险日益加深; 2.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美国和日本崛起,美国和日本,尤其是日

9、本侵略势力日益成为中国民族利益的最大威胁; 3.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后,指明了新的革命道路; 4.共产国际成立后,立即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并与中国原有革命力量合作发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5.中国人民与其他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样日益觉醒,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日益坚决、日益频繁。,(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发展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全面性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各种矛盾,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激化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结果导致了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 ; 2.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10、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矛盾尖锐化,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发动镇压人民革命的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决打败了以美国为靠山的国民党政权,取得除台湾以外的全国革命胜利。,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1、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作为首要任务 2、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根本改革 3新民主主义革命还必须反对官僚资本主义,三两个中国之命运,1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 (1)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事独裁统治的法西斯主义建国方案; (2)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3)代表工人阶级、农民阶

11、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人民共和国方案,2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1)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首先,帝国主义不允许; 其次,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道路; 再次,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阶级斗争尖锐、激烈,使得任何改良的、中间性的政治方案都失去了实现的可能。 (2)地主阶级与买办阶级的建国方案是根本违背中国人民利益的方案,最终遭到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3)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成为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选择,首先,这一建国方案反映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迫切的愿望推翻“三座大山“的重压。 其次,这一建国方案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国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日益成长壮大,并逐步走向成熟的客观事实。 再次,这一建国方案反映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反映了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大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