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第一章命题演算基础-真假性.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06926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0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散数学第一章命题演算基础-真假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离散数学第一章命题演算基础-真假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离散数学第一章命题演算基础-真假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离散数学第一章命题演算基础-真假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离散数学第一章命题演算基础-真假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离散数学第一章命题演算基础-真假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散数学第一章命题演算基础-真假性.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命题演算基础,1.1 命题和联结词 1.2 真假性 1.2.1 解释 1.2.2 等价公式 1.2.3 联结词的完备集 1.2.4 对偶式和内否式 1.3 范式及其应用,完全解释、部分解释,定义:设n元公式中所有的不同的命题变元为 P1, ,Pn 如果对每个命题变元均给予一个确定的值,则称对公式给了一个完全解释; 如果仅对部分变元给予确定的值, 则称对公式给了一个部分解释。,n元公式有2n个完全解释。,例 考察公式 =(PQ) R,成真解释与成假解释,定义:对于任何公式,凡使得取真值的解释,不管是完全解释还是部分解释,均称为的成真解释。 定义:对于任何公式,凡使得取假值的解释,不管是完

2、全解释还是部分解释,均称为的成假解释。,例 考察公式 =(PQ) R,永真公式与永假公式,定义:如果一个公式的所有完全解释均为成真解释,则称该公式为永真公式或称为重言式。 定义: 如果一个公式的所有完全解释均为成假解释,则称该公式为永假公式或称为予盾式。,例 由定义可知: PP为永假公式; PP为永真公式。,可满足公式与非永真公式,定义:如果一个公式存在成真解释, 则称该公式为可满足公式; 如果一个公式存在成假解释, 则称该公式为非永真公式。,例 由定义可知: PP 永假公式 PP 永真公式 PQ 可满足公式,非永真公式 PQ 可满足公式,非永真公式,第一章 命题演算基础,1.1 命题和联结词

3、 1.2 真假性 1.2.1 解释 1.2.2 等价公式 1.2.3 联结词的完备集 1.2.4 对偶式和内否式 1.3 范式及其应用,逻辑等价,定义:给定两个公式和, 设P1,P2,Pn为和的所有命题变元, 那么和有2n个解释。 如果对每个解释,和永取相同的真假值, 则称和是逻辑等价的,记为=。, ,八组重要的等价公式,双重否定律 P=P 结合律 (P Q) R = P (Q R) (P Q) R = P (Q R) 分配律 P (Q R)=(P Q )(P R) P (QR)=(P Q )(P R) 交换律 P Q= Q P P Q= Q P,八组重要的等价公式,等幂律 P P = P P

4、 P = P P P = T P P = T 等值公式 P Q = P Q P Q =(PQ)(Q P) =(P Q)(P Q) =(P Q)(P Q) (P Q)= PQ (P Q)= PQ,八组重要的等价公式,部份解释 P T = P P F = F P T = T P F = P T P = P F P = T P T = T P F = P T P = P F P = P 吸收律 P (PQ)= P P (P Q)= P,?,例 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q(pq) p),永真,解: q(pq) p) =q(pq) ) p =(q p )(pq) ) =T 所以,它是永真的。,例 判断下列公

5、式的类型,(pp) (qq) r),永假,解: (pp) (qq) r) = T (qq) r) = (qq) r =Fr =F 所以,它是永假的。,例 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pq) p,可满足,解: (pq) p =(pq) p =p 所以,它是可满足的。,成真解释和成假解释的求解方法,(1)否定深入:即把否定词一直深入至命题变元上; (2)部分解释:选定某个出现次数最多的变元对它作真或假的两种解释从而得公式; (3)化简; (4)依次类推,直至产生公式的所有解释。,例(p7) 试判定公式,(PQ)(QP)R) 的永真性和可满足性。 解1:否定深入 原式 = (PQ)(QP)R) 对 P=T

6、 进行解释并化简, 结果见教材。,例(p7) (PQ)(QP)R),解2:在否定深入的基础上对P=F进行解释并化简。 原式=(FQ)(QF)R) = (QF)R = Q R Q=T 时, 原式 =TR = R, 于是 R=T 时,原式=F R=F 时,原式=T 因此,公式存在成真解释 (P,Q,R)=(F,T,F) ; 公式存在成假解释 (P,Q,R)=(F,T,T)。 故公式可满足但非永真。,例(p7) (PQ)(QP)R),解3:,所以,公式存在成真解释: (T,T,*), (T,F,F), (F,T,F), (F,F,T); 公式存在成假解释: (T,F,T), (F,T,T), (F,

7、F,F)。 故公式可满足但非永真。,例 试求下列公式的成真解释和成假解释,(PQ)(Q(RP) 解:当P=T时, 原式= (TQ)(Q(RT) =Q(Q(R)=QR 当P=F时, 原式= (FQ)(Q(RF) = T(QF)=Q 由上可知: 公式不是永真公式,是可满足的. 成真解释为(P,Q,R)=(T,F,F),(F,T,*), 成假解释为((P,Q,R)=(T,T,T),(T,F,T),(T,T,F),(F,F*).,第一章 命题演算基础,1.1 命题和联结词 1.2 真假性 1.2.1 解释 1.2.2 等价公式 1.2.3 联结词的完备集 1.2.4 对偶式和内否式 1.3 范式及其应

8、用,联结词的完备集,定义 设S是联结词的集合,如果 对任何命题演算公式均可以由S中的联结词表示出来的公式与之等价, 则说S是联结词的完备集。,由联结词的定义知,联结词集合 , 是完备的。,定理1 联结词的集合,是完备的。,证明:因为 PQ =P Q PQ =(P Q) (P Q) 所以 ,可以表示集合 ,。 又因为,是完备的, 即任何公式均可以由集合,中联结词表达出来的公式与之等价, 所以任何公式均可以由集合,中的联结词表达出来的公式与之等价。 故集合,是完备的。,定理 联结词的集合, 是完备的。,证明:因为 P Q=( P Q) 所以 ,可以表示集合, 又因为,是完备的,即任何公式均可以由集

9、合,中联结词表达出来的公式与之等价, 所以任何公式均可以由集合,中的联结词表达出来的公式与之等价。 故集合,是完备的。,定理 联结词的集合, 是完备的。,证明:因为 P Q=( P Q) 所以 ,可以表示集合, 又因为,是完备的,即任何公式均可以由集合,中联结词表达出来的公式与之等价, 所以任何公式均可以由集合,中的联结词表达出来的公式与之等价。 故集合,是完备的。,定理 联结词的集合, 是完备的。,证明:因为 P Q = P Q 所以 P Q= P Q 即, 可以表示集合, 又因为,是完全备的,即任何公式均可以由集合,中联结词表达出来的公式与之等价, 所以任何公式均可以由集合, 中的联结词表

10、达出来的公式与之等价。 故集合, 是完备的。,与非: PQ,PQ = (P Q),P Q PQ T T F T F T F T T F F T,定理2(p8) 联结词的集合是完备的。,证明:显然,有: P = P P P Q= (PQ) 所以 可以表示集合, 又因为, 是完备的,即任何公式均可以由集合, 中的联结词表达出来的公式与之等价, 所以任何公式均可以由集合中的联结词表达出来的公式与之等价。 故集合是完备的。,或非 PQ=(PQ),定理: 联结词的集合是完备的。,例(p8) 试证明联结词集合不完备。,证明:假设是完备的 根据完备性的定义知 P = Q1 Q2 Q3 Qn 当P,Q1, Q

11、2, Q3, , Qn全取为真时, 公式左边=F, 公式右边=T。 显然矛盾。 故联结词集合不完备。,第一章 命题演算基础,1.1 命题和联结词 1.2 真假性 1.2.1 解释 1.2.2 等价公式 1.2.3 联结词的完备集 1.2.4 对偶式和内否式 1.3 范式及其应用,对偶式的定义,定义:将任何一个不含蕴含词和等价词的命题演算公式中的 换为 , 换为 后所得的公式称为的对偶式,记为*。,例 已知公式 = P(Q(RS), 则 *= P(Q(RS) (*)*= P(Q(RS),例 求如下公式 的对偶式:, =(PR) (P (Q R) 解: PQ= PQ PQ= (P Q) (P Q)

12、 =(PR)(PQR)(P(Q R) * =(PR)(PQR)(P(Q R),注意:求合式公式的对偶式时,应先消去公式中的蕴含词和等价词。,内否式的定义,定义:将任何命题演算公式中的所有 肯定形式换为否定形式、 否定形式换为肯定形式 后所得的公式称为的内否式,记为 。,例 如公式 = P (Q (R S) 则 = P (Q(R S) ( ) = P(Q (R S)= ,例 =(PR) (P (Q R),求公式的对偶式与内否式。 解: PQ= PQ PQ= (P Q) (P Q) =(PR)(P Q R)(P(Q R) * =(P R) (P Q R) (P (Q R) =(P R)(P Q R

13、)( P( Q R),例 = (PQ)(QR)P),试写出公式的对偶式和内否式 解: 因为 PQ= PQ, 所以 = (PQ)(QR)P) 于是 * = (PQ)(QR) P) - = (PQ)(QR)P),双重对偶式和内否式,性质1 (*)* = () = ,例 = (PQ)(QR)P) * = (PQ)(QR) P) (*)* = (PQ)(QR)P) = - = (PQ)(QR)P) (-)- = (PQ)(QR)P) =,合取与析取的对偶式和内否式,性质2 (A B)* = A* B* (A B) = A B (A B)* = A* B* (A B) = A B,对偶式和内否式的否定,

14、定理1(p9) (A*)=(A)* (A)=(A),证明可以模仿定理2的证明进行,省略,约定在讨论对偶式和内否式的定理时,命题公式中仅含有,和三个联结词,即应先消去公式中的蕴含词和等价词。,定理2(p9) A =A*,证明:对公式A中出现的联结词的个数n进行归纳证明 奠基:当n=0时 A中无联结词,便有 A=P, 从而有 A=P, 且A*=P , 所以A* = P= A,即定理成立。 归纳:设nk时定理成立。 考察n=k+11,A中至少有一个联结词, 可分为下面三种情形: A=A1, A=A1A2, A=A1A2 其中A1,A2中的联结词个数 k,定理2的证明(续),依归纳假设 A1= A1*

15、 , A2= A2* 当A=A1时, A =( A1) =(A1*) 归纳假设 =(A1)* 定理1 = A* 当A=A1A2时,A = (A1A2) = A1 A2 等值公式 = A1* A2* 归纳假设 =(A1* A2*) 内否的定义 =(A1 A2)* 对偶的定义 = A* 同理可证当当A=A1A2时结论成立。 数学归纳法知,定理得证。,勘误!,定理3、定理4,定理3 A和A既同永真又同可满足。 定理4 AB和B*A*既同永真又同可满足。 AB和A*B*既同永真又同可满足。,不难证明,证明省略。,第一章 命题演算基础,1.1 命题和联结词 1.2 真假性 1.2.1 解释 1.2.2 等价公式 1.2.3 联结词的完备集 1.2.4 对偶式和内否式 1.3 范式及其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