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07903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4.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2.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 1诸子百家代表人物 道家:老子、庄子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 2孔子儒家创始人,被称为“至圣”。 (1)政治:“仁”(核心思想)、礼、“德治”思想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教育:兴办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使人人都有受教育机会。 (3)编纂:诗、书、礼、易、乐、春秋,统称“六经”。 3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主要代表,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人称之为“亚圣”。 主张:发展了孔子“

2、仁”的思想,提出“仁政”思想,主张“轻刑薄税”;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4荀子 战国时期儒家主要代表 (1)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思想) (2)政治:主张“仁义”、“王道”,提出“水则载,水亦覆舟”观点,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 1原因: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大一统”的开创时期;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2表现: 汉武帝接收董仲舒的主张,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起用“贤良文学”的儒学之士参与国家大政; 规定儒家经典成为国家教科书; 兴办太学,

3、提高儒学地位,让天下文士都学儒学经典; (同时也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 各郡国也设立学校,儒学在各郡、国得到推广。 3影响: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学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三、宋明理学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 1宋朝理学(1)概念:理学是宋代出现融合了儒、道、佛的内容的新的儒学体系。 (2)“二程”(程颐、程颢)北宋理学的主要代表 主要主张:a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有物。(理学的核心思想)b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c发挥孔子“仁”学说,“仁”与万物俱生的,有了仁就有仁、

4、义、理、智、信。 (3)朱熹南宋人,理学集大成者。 主要主张:a理气论:理和气浑然一体,不可分离;理比气更根本,主张先有理而后有气。b修养论:把伦理道德和理气结合,认为仁、义、礼、智等准则,也是天理反映。c“心性论”:认为人应克制自己的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 历史地位: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其最重要的著述是四书单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2明朝心学 (1)主要代表:王阳明,是心学集大成者。 (2)主要主张:宣扬“宇宙便是吾心”“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离开了人的思想意识,任何事物便不存在。 提倡“

5、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主张要“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进一步发挥了儒家的“仁”的思想。,四、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 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1“离经叛道”的李贽: 基本主张:挑战孔子权威,认为“咸以孔子之是非,故未尝有是非也”。批判道学家虚伪,抨击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相同主张政治:反对君主专制,提倡“人民为主”。 经济:重视手工业、商业发展 这些主张是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反映,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 (2)具体主张 黄宗羲:政治:批判专制制度是“天下之大害”;提出要限制君权,“公其是非于学校”; (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

6、高机构,甚至比君主权威还要大)发展先秦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 经济: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顾炎武:政治:反对君主“独治”,提倡“众治”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口号 学术:主张“经世济用” (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 王夫之哲学:反对“天命论”,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万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唯物主义思想)政治:“循天下为公”思想,批判“孤秦”“陋宋”,揭露历代帝王将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 学术:主张经世致用。,新华网2010年3月18日电新任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何亚非表示,对中国人来说

7、,亚洲价值观或者说儒家思想,同人权标准同等重要。这两者之间并不冲突,而是一种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早在中国先秦儒家思想中就已经最早提出了人权思想,那么先秦儒家思想中有哪些人权思想呢?,提示:百家争鸣,言论自由,孔子的“仁”、以德治民、 爱惜民力、有教无类,孟子的“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荀子的“君舟民水”思想。,一、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二、儒家和法家在治国理念上有何不同之处?儒学在战国后期已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却没有被统治者重视的原因是什么? 不同:儒家主张以德治民,实行“仁政”;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君主要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 原因:(1)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当时,诸侯士大

8、夫兴起,阶级关系已经发生变化,再谈恢复周礼已经不合时宜。(2)不利于天下争霸。儒家思想倡导“爱人”、“为政以德”,对醉心于争霸的诸侯来说没有多少吸引力。,活学巧记: 1.百家争鸣局面兴,儒墨道法四大家,孔孟荀老韩墨子,仁义礼和德为先。 2.春秋战国大动荡,你方唱罢我登场,著书立说收门徒,儒墨道法各主张。 3.孔仁孟(仁)政荀(仁)义(王)道,孟荀善恶来区分。传统文化体系成,首次解放打基础。,(2009安徽高考)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

9、弱,以富兼人者贫。” 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解析:A项,是孔子的话,强调为政以德。B项是荀子的话,说的是:大凡兼并别国的君主有三种方法。C项是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那些只要不在六艺之列(所谓“六艺”,就是过去读书人必备的六种才能)、与孔子的儒家思想不相符的学说,都不允许其发展下去,不允许它们和儒家思想一起存在。D项是黄宗羲的话,强调为万民服务。,【借题发挥】 (2010临沂二模)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 ) 天行有常 B. 人性本恶 C. 礼法并重 D. 民水君舟 答案:B,答案:C

1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文化主流思想演变中的儒家 思想的发展变化过程,选取了儒家思想演变历程中比较有 代表性的人物言论作为选项,知识点较多。,下图是“孟母三迁”教子的漫画,孟子后来成了大思想家,关于他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提出了“仁”的学说 B. 主张以“法”治国 C. “君舟民水” D. 被儒家学派尊称为“亚圣” 解析:本题考查对孟子以及各家学派思想的正确把握,难点是如何区别“仁”和“仁政”。A项“仁”的思想是孔子提出来的。B项以“法”治国是法家的思想。C项“君舟民水”是荀子的观点。 答案:D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观点判断题,解答此题目应该用分析排除法。A项,是孔子的主张,B项是韩非

11、子的主张,C项是荀子的观点。,【借题发挥】 (改编题)于丹教授在庄子心得中说:“庄子之所以能够笑谈生死,是因为他悟出了生死的真谛,那就是,生和死,不过是一个形态的变化。人的物质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疯狂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人们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对于这些话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说明庄子认识到了人生的真谛就是要顺乎自然 B. 说明庄子具有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观点 C. 说明庄子已经是一个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者 D. 庄子主张超越功利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答案:C,1. (2010山东文综)“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 儒家“仁爱”

12、思想 墨家“兼爱”思想 C. 儒家“礼治”思想 D. 墨家“非攻”思想 解析:材料很明显表现的是一种关爱他人的思想,故排除C、D两项;儒家的“仁爱”思想,带有阶级色彩,是有差等的爱;墨家的“兼爱”思想,不讲究出身、门第,是一种无阶级差等的“博爱”。 答案:B,2. (2009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 A. 兼相爱,交相利 B. 仁者爱人 C. 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解析:A项是墨家思想,B项是儒家思想,C项是法家思想, D项是道家老子的思想。 答案:D,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

13、儒术”,2010年1月22日,齐鲁电视台现场直播孔子剧组导演胡玫及孔子扮演者香港著名演员周润发于山东曲阜孔庙祭奠孔子的情景。孔子的热播,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对儒家文化的探究。孔子创立了儒学,董仲舒改造了儒学。董仲舒对儒家思想有什么样的发展和贡献呢? 提示: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三纲五常”。,一、董仲舒针对西汉初期出现的问题而提出的 新儒学思想,二、 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1) 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2) 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谈论神学。 (3) 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

14、,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 (4) 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被当作“圣经”。,活学巧记:,(原创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过程中,儒家最终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为此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 ) A. 孟子 B. 荀子 C. 董仲舒 D. 王阳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过程中,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改造儒家思想使其成为正统思想的是董仲舒。 答案:C,【借题发挥】 (2010济宁模拟)“金玉虎符”选用国家博物馆的“阳陵虎符”复制而成。上雕铭文,“治国平天下修身福自家”, 其铭文体现的思想属于 ( ) A. 儒

15、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答案:A,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出题干的中心词,也就是找出为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经过董仲舒改造的 新儒学,能够取得统治思想的主流地位,主要是增加了“天人 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 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所以被统治者 接纳而成为正统思想。,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转变体现了 ( ) 大一统的局面 思想控制的加强 中央集权的强化 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 B. C. D. 解析:结合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变化思考问题。体现了当时的社

16、会背景;的说法太过绝对。应当认识到政治上的专制统治与思想文化上的控制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 答案: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物质决定意识,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反映的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借题发挥】 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的对策 ( ) A. 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B. 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 C. 触犯了汉武帝的忌讳 D. 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 答案:B,(2010天津高考)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 A

17、. 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 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 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 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解析:春秋是儒家经典,公孙弘因为精通春秋而被皇帝重用,反映了当时儒学地位的提高。 答案:D,第3课 宋明理学,中新社衡阳2010年4月29日电中国传统书院历经近百年的沉默后开始悄然复兴。正在湖南衡阳讲学的中国知名作家余秋雨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书院是中国文化传承至今的一把钥匙,它的象征意义比教育意义更重要。最近几年,中国传统书院开始悄然复兴。,一方面,中国文人开始致力于创办现代书院,进行各类文学研讨活动;另一方面,以岳麓书院为代表的古代书院焕发出新活力,它们与现代教育相结合重新开始学术研

18、究和教育活动。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迨及晚清(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至今仍为湖南大学下属的办学机构,历史已逾千年,是世所罕见的“千年学府”。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讲学。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主张有哪些?对我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朝鲜、日本甚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活学巧记: 宋

19、明理学大发展,糅合儒佛道观点,两宋二程和朱熹,存天理又灭人欲,格物致知认识论,朱熹理学集大成,朱子陆公鹅湖会,陆王心学又诞生,心外无物又无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二、如何评价宋明理学 1. 消极影响: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 积极影响:(1)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2)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而不懈追求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的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3)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4)强调力行。

20、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总之,以上这些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活学巧记:,(2009江苏高考)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 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王阳明 解析:题目中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思想,应该属于陆王心学的主张。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答案:D 点评:本题是观点判断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提出的观点,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符合“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心学观。以此可以判断是王阳明。解答本题也可以用排除法,孔子主张性近论而非性本善,董仲舒强调

21、天是万物的主宰,人的一切道德都要受天的约束,朱熹主张先有理后有物。,【借题发挥】 下图分别是宋朝的陆九渊和二程、朱熹,他们都是我国的儒学大师。陆九渊和其他三人的学说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 ) 陆九渊 程颢 程颐 朱熹 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B.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C.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相联系 D. “宇宙便是吾心” 答案:D,(原创题)下图是文天祥纪念馆中的铜像,身后有“浩然正气”的大字,这是因为文天祥抗元被俘后,在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铁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 ) A. 道家学说 B. 佛学 C. 程朱理学 D. 陆王

22、心学 解析:本题考查理学思想的影响。文天祥作为南宋大臣,宁愿杀身成“仁”,舍身取义,也不愿背叛南宋朝廷,这体现了古代社会理学中的“仁”“忠”等方面的思想,应该是理学思想的影响。 答案:C,【借题发挥】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 ) A. 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 有理而后有气 C. 宇宙便是吾心 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答案:C,点评:解答本题有两个角度,一是时间上判断,文天祥是 南宋时期的抗元英雄,D项排除掉;杀身成仁,舍身取义, 是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可排除

23、A、B两项。二是从思想学 派方面进行判断,A是道家无为思想,消极;B是佛教思想, 主张远离现实逃避社会;C、D是儒家思想,主张积极进取、 入世,而D项发生在宋明时期,不符合时间要求,所以排除。 结果只有C项符合题意。,1. (2010全国卷)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 A. “心外无物” B. “天地为万物之本” C. “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解析:王安石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心外无物”则是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A 2. (2009上海高考)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

24、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问题: (1) 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 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 解析:考查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难度中等。 (1)围绕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用仁作为最高的道德规范,以礼约束人们的言行。 (2)主要是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使之成为古代中国社会的正统,宋代二程和朱熹把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答案:(1)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 (2)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建立理学体系,把

25、儒学推向新高峰。,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由广州中山大学、台湾中华人文展望学会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明清学术思想与现代人文学术研讨会2010年3月6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康乐园举行。两岸学者加强交流,促进了明清思想文化的研究。图为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在会间交流。明清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活跃的思想批判?其代表人物有哪些?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明清时期的思想批判,是在当时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条件下萌生的。其代表人物有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明清时期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一、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 (1) 演变历程: 春秋末年:孔子学说奠定

26、基础儒学创立。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总结改造蔚然大宗。 秦朝时期:秦始皇焚书坑儒沉重打击。 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正统思想地位。 魏晋时期:挑战吸收佛道精华新发展。 隋唐时期:三教合归儒更辉煌。 宋明时期:程朱理学、阳明心学新阶段。 明清之际:经世致用、君主批判发生变化。 (2) 演变规律: 思想自身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趋时更新。 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 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和扶植。,二、比较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思想的异同 同:(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2)学术思想上: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主张“经世致用”。 异:(1)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

27、君为客”,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并实践;(3)王夫之:哲学贡献大,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活学巧记: 离经叛道 批判君主专制 经世致用 唯物主义 批判继承 焕发生机。,三、 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活学巧记: 明清思想大活跃,矛头直指孔孟教,炎黄匹夫李贽猛,反对封建有启蒙。(解释“炎黄匹夫

28、李贽猛,反对封建有启蒙”:“炎黄”指顾炎武与黄宗羲。“匹夫”指王夫之。“李贽猛”指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反对封建有启蒙”指早期民主启蒙思潮也在潜滋暗长。),(2010广东中山二模)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 A.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 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激烈的批判 D.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

29、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这些观点都和儒家的道德规范相违背,否定了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答案:B 点评:本题属于观点材料题,解答此题应该用分析判断法。李贽在题干中的观点都可以称为“离经叛道”,与封建礼教格格不入。,【借题发挥】 (改编题)观察右图,该著作的最精彩之处在于 ( ) A. 将儒、佛、道三教合流 B. 将心学发展到顶峰 C. 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D. 格物致知的思想 答案:C,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 ) 维护封建礼教 B. 主张学以致用 C. 反对迷

30、信崇拜 D. 抨击腐朽统治 解析: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是反对把孔子的思想当成绝对的权威,批判和否定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 答案:C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观点判断题,解答此题目应该用分析排除法。A项是维护封建礼教,B项是顾炎武的主张,D项不符合材料。,【借题发挥】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许多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A. 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 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 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答案:C,(2010江苏高考)“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 A. 朱熹 B. 李贽 C. 陆九渊 D. 黄宗羲 解析:材料表达的意思是反对圣人的绝对权威,与李贽的思想相吻合。 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