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复习ee.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08685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复习ee.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复习ee.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复习ee.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复习ee.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复习ee.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复习ee.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复习ee.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在全书中的地位 与前两个单元的关系,本单元的内容是前两个单元内容的深化。我国公民在政治上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是因为有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的保障;我国的政府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依法行政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本单元从政治制度层面深化了前两个单元的有关知识和思想。,第三单元在全书中的地位 与前两个单元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离不开政治制度的建设。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阐释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即民主集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和优势。在此基础上说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特点。,第三单元: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有政治制度作保证。 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民主)制度包括: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基层民主制度(第一单元民主管理),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民代表的产生 人民代表的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考点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权力机关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性质) 2、产生其他国家机关 3、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立法权 决定权 监

3、督权 任免权,人民代表大会的层级划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常委会是人大的常设机关,在人大闭会期间,人大的部分职权由人大常委会代为行使(如:全国人大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有修宪的权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则无修宪权),以便更好地发挥权力机关的作用。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考点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力是: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但宪法赋予各级人大的权力是有差异的。如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有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权力。 在全国人

4、大及常委会的授权下,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及人大常委会虽有立法权,但只能制定地方性法规。这些单位是授权立法,不是立法机关(如:北京市人大)。,我国人民以地域、按人口比例,通过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这是我国重要的民主形式之一选举民主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考点3:人民代表的产生,从人民代表的产生看民主政治的进步,新中国第一部选举法自1953年颁布以来,先后历经五次修改,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选举法修正案实现了城乡同票同权,标志着中国民主政治进程向前迈出了坚实一步。即取消城乡差异,一

5、步到位实行城乡相同按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从 “同票不同权”到 “同票同权”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民主政治稳步前进的脚步;也传达出中国发展民主政治的坚定决心。,考点4:人民代表的职权 1、人民代表的地位: 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人民代表的权利:在人民代表大会上审议、表决各项议案的权利(发言表决免责权),提案权,质询权。 3、人民代表的义务,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般常识 1、人代制是我国的政体 2、人代制是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3、人代制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关系 4、人代制组织和活动的特点是: 民主集中制 5、人代制的基石是人民代表大会。 6、人代制的优越性,考点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6、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国体、由国体决定) 2、人民选举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3、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人代制的优越性 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鲜明的特点,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宏观评价)。 学习教材61页问题探究框的四点内容: 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具体说明,在选3中有更为细致的论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3国家

7、和国际组织常识 专题四中单列了一个问题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三个方面作了说明,内容比过去的分析深入、全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突出特点”三统一“。,坚持和改善党对国家事物的领导 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加强人大自身建设,09全国32,2009年初,在G市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上,一位人大代表提出:现在是金融危机期间,打工者有份工作就不错了,政府应废除最低工资标准,工资由市场决定。该代表的观点引发了社会广泛议论。在下列有关该问题的议论中,正确的观点是 作为人大代表不能只站在企业经营者的立场发表意见 该代表在人代会上具有自由发言而不受追究的权利 该代表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写成议案向市人代

8、会提交 该代表的言论过于偏激,应撤销其人大代表的资格 A B C D,B,2010高考文综北京卷,31.某市人大常委会出台意见,规定了市政府的哪些重大事项需要报人大常委会备案或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制定了相关程序。该市这一举措 A、缩小了政府的法定权力 B、扩大了人大常委会的法定权力 C、规定了人大和政府的关系 D、推进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D,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本部分高考要求: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考点1: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本部分的知识在高考说

9、明中一直有要求,但基本没有考察。我个人认为原因是:这是一个历史问题,即中共的领导地位确立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过程中完成的;而我们这一学科重视考察的是理论问题。 复习中要求记两句话:中共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中共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P63,考点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作用,复习中按一般常识来处理,即以记忆为主。 性质:三个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三个只有-才能),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

10、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要求,邓小平理论:围绕的主题、核心内容、理论精髓。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回答的问题、理论本质。 科学发展观:内容解读(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提出的背景、理论意义。 内容均在教材P67,考点3: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党的领导方式: 政治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来实现这就是依法执政在政治实践中的体现。 思想领导进行思想宣传。 组织领导推荐重要干部、发挥党员和党组织的作用。 (政治生活没有系

11、统阐述这一问题,选三国家和国际组织第71页有较详的说明),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中国共产党不仅有执政资格,也有执政能力),遵循客观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

12、证实现,关于十七届五中全会,备受瞩目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于10月18日闭幕(10月15-18),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现在起,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还有十年时间。最近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涉及的是前五年,是能否实现党的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 中国共产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者,在实现这一规划中承担着艰巨的职责、任务。,关于十七届五中全会,党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领导核心 领导核心作用首要的就是确定发展思路。“十二五”规划是全国性的科学发展大思路。 党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组织者、实施者 中国

13、共产党具有强大的组织优势,各级组织遍布城乡基层社会,在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现行领导体制下,各级领导班子、领导者的作为,直接影响到一个地方的科学发展大局。 党是带领群众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先锋模范 以共产党员的实干精神、奋斗精神带动群众,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体人民的事业,依靠全体人民的实践。共产党对于群众的领导作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而实现的,这也是共产党从战争年代就形成的优良传统之一。,关于“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建议地提出过程体现了党对国家生活的政治领导和依法执政等相关知识。 从“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内容看,体现了党的性质、三个代表、

14、党的执政方式等相关知识。 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到“十二五”规划体现了人大性质、职能;人大代表的权利等有关知识。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体现党的领导作用,政府的职能等相关知识。,考点4: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政治定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3、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解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4、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5、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6、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政协。关于政协的性质(见教材71页三点组织

15、形式、统一战线组织、民主的重要形式)、职能 7、多党合作制的优越性(见教材71页探究框四点),试题链接 2010届第一学期期末试题,30材料一:在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管理国家事务。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为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首次实现“同票同权”,这将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 个重大举措。,注:l953年第一部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l0万

16、人选代表1人。在选举上的不同比例的规定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是实现更为平等和完全平等的选举所必需的过渡。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二各反映了什么(6分)? (2)怎样认识选举法的修正(同票同权)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举措?(7分),(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人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通过行使选举权,选举人大代表,组成权力机关,管理国家事务,实现当家作主。(3分) 材料二反映了党坚持依法执政,即党通过对选举法提出修正建议领导立法,支持人大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2分) 全国人大常

17、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1分)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统一起来。,(2)怎样认识选举法的修正(同票同权)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举措? 选举法修订是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的。(1分)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行使这一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2分) 选举法的修订有利于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选举权,把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落到实处。 (2分)保障各地方在国家权力机关享有平等的参与权。(1分) 国家运用法律来保障公民的选举权。公民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珍惜和行使好这一权利 (1分),09全国33,在2009

18、年3月十一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就经济发张、民生保障、文化教育等建言献策,会议提案组共收到委员提案5571件。这说明 人民政协是我国制定政策法律的重要机构 人民政协建言献策是我国实现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 提交议案是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根本途径 提交议案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 A B. C. D. B 考查政协的职能及如何行使职能。,2010年高考文综北京卷,30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下列选项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是 A、坚持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 B、加强党员干部教育,提高执政能力 C、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与国外政党的交流 D、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修改宪法部

19、分内容的建议 (D 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与依法执政在本质上的一致),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及宗教政策,本部分高考要求: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的宗教政策,考点1:关于民族的基本国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 民族分部呈现出的特点 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有些少数民族全民族信教,宗教活动成为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内容,宗教问题成为民族问题) 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且难以在短期内消除。,考点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注重含义的解读。 团结原则注重重要性的说明。

20、 共同繁荣原则注重意义的分析(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 三原则之间的关系(见教材75页)。,考点3: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是一个历史进程。从共同纲领到第一部宪法、到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再到2001年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新修改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有力保障了民族自治地方的合法权益-,考点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体现了单一制国家的特点 自治机关 自治权内容重要性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21、核心内容。 为什么实行区域自治 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意义),09全国3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国务院公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从这里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 是该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 可以依法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法规 有权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 其自治权即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权 A B. C. D. B 考察学生对“自治”的理解。,考点5:宗教政策,我国的宗教政策: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怎样理解“自由”“正常的宗教活动”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目的: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 重要性: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尊重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 不是鼓励人们信教,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