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09777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壮族,高山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羌族,维吾尔族,畲族,课标要求: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法制建设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新中国的成立(条件、时间、标志、意义),2、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三大根本政治制度,二、政治建

2、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1、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2、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必修(),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开国大典,考 点 清 单,(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四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3)“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考 点 清 单,(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民主

3、与法制建设方面的贡献 依法治国战略的确定,第四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5)“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一国两制”的理论 香港、澳门的回归 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学习本专题,需注意以下三点:,1、紧扣一条主线,即1949年以来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亦是其中一部分。围绕此线索可将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三个阶段、四个方面”。 从纵向看,本专题需注意三个阶段: 一:是建国之初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架构的创制; 二:是“文革”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扭曲、法制建设 的虚无、民主进程的断裂; 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进展 及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的伟大意义。 从横向看,本专题需掌

4、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等四类政治制度的内容和特质。,2、注意两个结合: 一是现实性与政治性结合,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既是一个历史过程,也是重大现实课题,梳理政治建设的成就与挫折、祖国统一的理论与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分析是非得失,符合形势需要。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正待深入、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 二是将科学性与政治性结合,既要充分肯定中国政治制度的特色及成就,也要实事求是地指出曾经的失误和遗憾,但不能脱离国情,不能误导或主张以“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西方政治制度替代中国的政治制度。,3、通过学习文革对

5、民主法制的践踏,进一步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通过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性。,新中国的成立,(1)历史条件,A、军事:,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反动政府已推翻;,B、人心:,全国人民热烈拥护;,C、政治、思想、理论上:,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间:1949.3; 地点: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内容:工作重心、工作中心、基本政策、总任务; 意义:为由转变到社会主义指明道路,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D、组织上:,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时间: 1949.9; 地点:北京; 内容:中心议题、 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意义:为建立新中国作了必要的

6、准备。,为什么“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规定国家的性质;规定各方面基本方针政策,(2)时间标志:,1949.10.1;开国大典,(3)历史意义:P73,考点1: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考点2:开国大典,新中国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考点1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确立标志:,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宪法,B、主要内容:,确立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 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C、特点:,原则: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D、意义:,法律上为新中国政治建设提供保障。,共同纲领,宪法,考点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7、政治协商制度,新阶段:“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提出(1956年),标志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新阶段。,初步确立: 1949年 政协会议 P72,初步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1954年 全国人大 P75,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人民政协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目的是什么?更好地扩大民主,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人民政协制度是中国政党政治的一个特色。,考点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P76,实行原因:, 统一多民族国家长期存在; 民族分布特点; 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的原因和旧中国的民族压迫、歧视 政策,少数民族

8、地区社会发展极不平衡; 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民族解放、社会进步等方面共同奋斗,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友谊,这种政治认同为区域自治奠定了政治和社会基础。,法律依据:,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开始确立); 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概况:,三级机构;五个自治区(内蒙最早,1965西藏),评价:,是基本政治制度;实现,保证,促进,实行目的: P76,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内蒙古自治区1947,西藏自治区1965,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1954年宪法,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各级自

9、治区、自 治州、自治县,文革时课本封面,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1)中共“八大”的探索(1956)-良好开端;,A、主要内容:,B、意义:,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的践踏-重大挫折;,A、文革的发动:,原因:,A、国际国内政治形势严重恶化; B、“左倾”错误思想进一步发展; C、毛泽东错误认识; D、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导火线和标志:,B、文革对国家政治制度严重破坏表现?,(1)革命委员会的建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重大倒退;,(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协制度遭到破坏,(3)民主和法制被践踏,国家陷入严重的政治、社会危机之中

10、。,中央文革小组领导机构;红卫兵运动发展;造反夺权(上海),过程:,文革性质:内乱,考点 :“文革”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根源 :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人民对于经济 文化迅速发展 的需要,当前经济文化不能 满足人民需要,VS,阶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重大转折;,1、背景,粉碎江青命集团(1976.10),徘徊中前进(两个凡是), 邓小平作的讲话, 为全会开奠定基础。邓小平理论形成标志。,2、内容(拨乱反正),A、思想路线,B、政治路线,C、组织路线,D、伟大决策,3、意义,(2)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政

11、治建设成就-发展完善;,2、制定大批法律及有关规章,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1、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先后制定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文件.,考点1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的贡献,1、1980年,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民主建设的 初步构想;P83,2、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3、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12、历史任务;,4、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考点2 依法治国战略的确定,结构,特色,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良好开端:新中国成立初期: 初步建立社会主义三大民主政治制度,严重挫折: “文革”时期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粗暴践踏,重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法制走向健全,民主制度趋向完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首先针对台湾),酝酿:1979年元旦告台湾

13、同胞书;,第一次宣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针, 提出:1981年叶剑英发表声明,又称“九条声明”,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确立:1984年 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法律效力,(2)“一国两制”的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两种社会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考点1 “一国两制”的理论,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新 界,香港岛,九龙,历 史 回 眸,1860北京条约,1842南京条约,(3)“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1、香港回归历程:,A、香港问题由来:,B、回归历程:,中英会谈,联合声明,胜利回

14、归1997.7.1.,香港特别行 政区基本法,2、澳门回归的历程:,联合声明 1987.,胜利回归 1999.12.20.,探究:中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前提条件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关键因素“一国两制”构想 法律依据联合声明及基本法 群众基础渴望回归,3、香港、澳门回归历史意义(港澳、中国、国际),考点2 香港、澳门的回归,三国:,孙权派卫温到夷洲,元朝:,称琉球,归澎湖巡检司管辖;,1683年:康熙帝统一台湾后设台湾府,1685年:清设台湾行省,B、近代的大陆与台湾:,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反割台斗争;,1945年:,台湾光复;,1949年:,国民政府败退台湾,长期隔绝。,C

15、、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两岸统一努力:,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实现停火。, 1980年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开始。, 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A、古代大陆与台湾:,(4)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考点3 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有利因素:,强大的祖国; 正确的方针;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共同的信念; 交流的加强; 国际的公认。哪些文件?,不利因素:,国际反华势力干扰; 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猖獗,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阻力又是什么?, 1994年,全国人大通过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以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2005年,连战等访问大陆;08年马英九上台;09年实现三通

16、,同宗同祖同心声 隔山隔水隔不住,1(2008年广东)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2(2008江苏)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共同纲领封面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 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3.这一制度在我国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中有 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17、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联系,也是中国的国情和 特点所决定的。此制度是指 A多党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C,B,1.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中说:“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A.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外交事务 B.宣布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C.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欢迎台湾各界为统一献计献策 2、中国领导人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最初动机 A:解决香港问题 B:解决澳门问题 C:推动对外开放 D: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3、正式宣布1997年7月1日

18、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于: A:1982年 B:1984年 C:1987年 D:1992年 4、当前,阻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美国向台湾出售大量先进武器 B:台湾地区部分人拒绝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C:日本对台湾的暗中支持 D:台湾人民害怕影响到自己的利益 5.联合声明中规定香港、澳门地区50年不变的 外交制度 经济制度 军事制度 生活方式 A. B. C. D.,A,D,B,B,B,材料一: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

19、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二: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邓小平,阅读材料后回答:西方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什么原则?我国的政党制度又有什么特点? 西方的政治制度体现了政党竞争、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一、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 1、历史特征: (1)19491966年,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奠基时期。 (2)“文革”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践踏与破坏。 (3)改革开放后,我国法律制度逐步健全,民主制度不断完善。 2、主要表现: (1)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并发挥重要作用; (2)由于“文革”的错误发动,民主与法制建设中断,政治制度遭到破坏,法律制度遭到践踏; (3)改革开放以后,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二、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1、历史特征: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经历了一个由提出、逐步深化到成功实践的历程。 2、主要表现: 从告台湾同胞书到邓小平的多次谈话,“一国两制”的构想逐渐形成。香港、澳门的回归体现了这一构想的成功运用。,知 识 网 络,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