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10195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6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曹全聪 主讲,曹全聪简介:,曹全聪 法学学士 教育硕士 法学副教授 高级政工师 律师 中共党员 国家级高级考评员 宁夏招标局专家库专家 宁夏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会员 中国法学会会员 中国律师协会会员,曹全聪名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序言,据新华社2009年12月18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在18日下午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

2、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推动政法工作全面发展进步,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三项重点工作,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抓源头,清积案,建机制,强基层,努力化解老矛盾,有效预防新矛盾,进一步形成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的社会环境。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解决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等问题,进一步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 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在提高执法能力、细化执法标准、强化执法管理监督、加强政法机关党的建设上取得新进步

3、,进一步提高开放、透明、信息化条件下的执法公信力,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依法治国基本内涵的理解,1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包括人民民主、法制完备,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和权力制约四个方面。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法制完备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 2在政法领域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及当前社会矛盾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推进政法工作的关键环节。 3在政法工作领域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是真正实现人民当

4、家作主,巩固依法治国政治基础的关键环节。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满足社会发展客观要求,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创新实践。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是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规范、各项权力依法约束的必然遵循。,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 法治,通常的理解就是法律之治,即通过法律治理国家;同时,法治又是指通过法律使权力和权利得到合理配置的社会状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征,1、鲜明的政治性 2、彻底的人民性 3、系统的科学性 4、充分的开放性,三个至上与三个效果,1、党的事业至上、政治效果; 2、人民利益至上、社会效果; 3、宪法法律至上、法律效果。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

5、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必然要求。,三项重点工作,1、社会矛盾化解, 抓源头,清积案; 2、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3、公正廉洁执法,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1、人民民主, 政治基础; 2、法制完备, 重要标志; 3、树立宪法法律权威, 必然要求; 4、权力制约, 关键环节。,(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二)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

6、”的必然要求。 (三)切实把“三个至上”的要求落实到社会主义法治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一)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理论体系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和源头。 2、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探索和论述不仅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而且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开端。 3、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法治思想。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包含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又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 (二)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文化资源。 具体

7、包括:民为邦本的思想、公正执法的思想、以法治国的思想、礼法并用的思想。 (三)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 供了有益的借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一),(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进程。这一进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基本原理与新中国的政权和法制建设相结合,提出并实施“民主建国”,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20日通过),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 第二,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

8、体,创造性地阐释了一系列具体而明确的法律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二次重大创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二),第三,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三次重大创新。 第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局的高度,不断加深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识,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崭新命题,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

9、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四次重大创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对前三次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成果的继承、发展和升华,它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三)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国的法治是社会主义的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必须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社会主义法治理

10、念作为指导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保证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顺利进行的思想和观念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一)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 (二)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三)依法治国是发 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一)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 (二)法制完备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和前提。法制完备首先是指形式意义上的完备,即法律制度的类别齐全、规范系统、内在统一。实质意义上的完备则指法律制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

11、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符合公平正义的价值要求。 (三)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四)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基本概念,理论渊源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马、恩法学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尤其是法与经济的关系、法的本质、人权、人民主权、人的自由和解放、法律权威和法的职能是宝贵的理论渊源。列宁,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法治、党的领导方式与法律权威,党的领导和公平正义、法的普遍约束力与制度建构等基本问题。毛泽东、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宪政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专门工作与群众论想相结合、健全法制和依法办事等思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12、、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人为本、执法为民、严格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紧紧围绕中心、保证服务大局,坚持并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基础,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保障。文化资源,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民为邦本;公正执法;礼法并用等思想。有益借鉴,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权力制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至上。 实践基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

13、义法治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法治实践经验教训,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不断凝练,逐步形成的指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司法实践中,逐步确立了平等与正义、“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等司法原则。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实施“民主建国”,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20日通过),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阐释了一系列具体而明

14、确的法律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二次重大创新。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三次重大创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崭新命题,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四次重大创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对前三次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成果的继承、发展和升华,它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

15、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1)法制建设要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2)“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3)用法律措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4)“死刑不能废除”;(5)“一手抓建设和改革,一手抓法制”;(6)把“一国两制”的构想法律化;(7)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江泽民 ,江泽民同志特别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把社会主义与法治国家结合起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又一创举

16、。胡锦涛,胡锦涛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重大理论命题,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了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它是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领域内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它又从政治法律领域更加丰富和深化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内在精神和灵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关系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落实,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盛衰,关系到人民利益和公民权利的切实保障,也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社 会 主 义 法 治 理 念 的 作 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核

17、心内容,原因,我们党治国理念的重大转变,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内涵,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法制完备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执法为民: 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 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必然要求,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法治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面的根本保证。 内涵,以人为本是执法为民的根本出发点,保障人权是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文明执法是执法为民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

18、求,原因,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立法、行政、司法工作的生命线。内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合法合理是公平正义的内在品质,程序正当是公平正义的方式与载体,及时高效是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尺。,服务大局: 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原因,社会主义法律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法治的工作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社会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内涵,把握大局是服务大局的前提条件,围绕大局是服务大局的根本保证,立足本职是服务大局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原因,党的先进性所决定的,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法治建设任务的艰巨性所决定的。内涵,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严格公正司法,切实维护司法公正,不断提高司法效率,努力树立司法权威,充分发扬司法民主。其他基本要求,加强制约监督,自觉诚信守法,繁荣法学事业,坚持依法执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