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2读懂诗歌.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11245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9.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鉴赏-2读懂诗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诗词鉴赏-2读懂诗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诗词鉴赏-2读懂诗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诗词鉴赏-2读懂诗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诗词鉴赏-2读懂诗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鉴赏-2读懂诗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鉴赏-2读懂诗歌.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诗歌鉴赏 专题复习(2) 读懂诗歌,要鉴赏古诗词,就得读懂古诗词。可它距今时代久远,加上它本身有高度集中、含蓄以及典故多的特点,所以可能读不懂。那么怎样读懂古诗词呢?,一、要知人论世。 就是要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创作风格,了解时代背景。了解了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这首诗,那么这首诗所写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感情就容易明白了。由于课时有限,希望同学们课下疏理一下整个唐宋时期的历史,了解各时期有哪些诗(词)人。,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人因永王叛乱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今贵州铜梓一带),流放途中经白帝城,遇赦放还,又顺流返回江陵。这首诗

2、作于返回途中。 如果不了解写作背景,只把这首诗当作是一般的描写三峡风景的诗,就不容易领会诗中那种轻捷欢快的节奏韵致和由此传达出来的诗人无限欣喜的心情。这首诗就是借景来表达诗人获释放还时喜悦欢快的思想感情的。,背景?,这首诗是不是意在表达诗人游览三峡时的欢快心情?,二、要利用注释 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该诗写于柳宗元被

3、贬永州之时。 借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寄托自己孤傲不羁的情感,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愤恨,所以它既是写景诗,也是深沉而含蓄的政治抒情诗。,这是一首写景诗。景中的情怀是什么呢?,注释?,三、注意把握一些常见的又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的诗文词语: 1、漫 不要。 六国英雄漫多事,到头徐福是男儿。(罗隐始皇陵) 2、忍 不忍心。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宋祁落花) 3、处 表时间,意思是“的时候”。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四、利用题材类型帮助理解。,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怀古咏史诗,以历史遗

4、迹或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这首诗借石头城的萧条景象,寄托国运衰微的感慨。,五、注意题目 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像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六、了解典故。诗词中常引用古书中现成的故事或词句,这叫“用典”,因为诗词要“寓万于一”,以简括来体现丰富,用一个典故可以省去一大段文字。作为读者,如果不懂得这些典故,自然无法理解作品,更谈不上去鉴赏作品。理解典故有两个层次:一是典故本身的内容,二是作者用典的意图。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请同学们自读识记宝典126页

5、的常见典故。,七、语句的跳脱。诗的语言和一般文章的语言不同。这“不同”之中的重要一点就是“跳脱”:或者突兀而起,或者省却联络,甚至写问答而有答无问,记事情而藏头露尾。不把“跳脱”之处连贯起来,达到“通解”,也就无法进入鉴赏的阶段。 ,比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有人说自“言”字以下尽是童子的回答,这没错,但很容易使人误解,以为这童子的回答是连贯而下,一口说完的。其实,这里有三问三答,只不过把具体的问话都省去了。我们须从童子的答词中体会这问话的内容。 问:师往何处去? 答:吾师采药去。 问:采药在何处? 答:只在此山中。 问:山前抑山后? 答:云深

6、不知处。 通解至此,我们才能进而体会它的妙处。 ,八、注意互文、倒装和省略 古诗词由于字数、平仄、押韵等的要求和限制,写作时,有时不得不使用互文、倒装和省略。把一个完整的内容拆成两部分,并列着去说,这就是互文。那么理解时,就要合成一个整体去理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汉时的明月和关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洒欲饮无管弦。 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一块上到船上。,解读的时候,要想到倒装和省略这些现象 ,以便我们正确理解。如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面对着)千古江山,(现在我)找不到英雄孙仲谋(当年曾住的)地方。,九、要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一些意象。 所谓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

7、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意象”往往有特定的内涵,以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绿竹筠 (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竹子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拔,所以,诗词中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 诗人借竹言志,托竹寓情,蕴藏着深邃的哲理,表达了文人士大夫清高脱俗的雅趣。,十、要有一个合理的解读思路 所谓解读思路,也就是迅速读懂一首诗的思路。初读一首诗,不可能面面俱到,应单刀直入抓“感情”这一主线。只

8、要抓住了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基本上就可以说读懂作品了。面对一首诗,首先给自己提三个问题: 第一,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偏重于喜还是偏重于忧(或褒还是贬)? 第二,为什么喜(褒)或忧(贬)? 第三,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情的;最主要的表达技巧是什么?,例1、1999年全国高考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偏重于,喜,2、为什么,因为作者勾勒了一幅江上月夜宁静祥和的美景图,透露出饱经丧乱后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3、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情,通过描写景物间接抒情。写景用了“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例2、2000年春季高考古诗鉴

9、赏: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偏重于 2、为什么 3、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情,褒;,因为作者描绘了清高的蝉的形象,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托物言志,间接抒情。,例3、2001年高考古诗鉴赏: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偏重于 2.为什么 3.通过什么方式抒情,忧;,因为诗人在暮雨中即将与友人分别,不免泪下沾巾;,直接抒惜别之情:“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借写景渲染烘托别情。,例4、2002年上海高考古诗鉴赏: 虞美人 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偏重于 2.为什么 3.通过什么方式抒情,忧;,因为诗人已是人到暮年,“识尽愁滋味”,万念俱灰;,借叙事、写景间接抒情,主要运用对比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