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18417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实验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大荔实验小学 杨晶晶,说课标说教材,问题解决,课程总目标 小 学 数 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能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好奇心 能主动质疑、 主动参与活 动,合作探究 的意识、坚持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问题的经验,经历搜集和处理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运动、位置确定的过程。,说课标之课程总目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的过程。,课程目标 第一学段,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情感与

2、态度,提出简单的猜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具有好奇心 能尝试克服困难、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尊重客观事实,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说课标之第一学段课程目标,第一学段 内容标准,能发现并提出问题,利用已知解决问题,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学好。,初步养成利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方法多样化,一下内容标准,1、能正确地、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

3、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会笔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4、初步学会解决求被减数、减数以及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通过凭借积木画出图形,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能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用100以内的数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描述、交流和估计。 能进行简单的购物,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

4、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 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把物体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成一列,然后进行整理,更清晰明了;知道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在活动中体验一一对应排成一列方法的好处,能用表格把分类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性。,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一一对应排成一列来比较的方法,能用表格记录分类的结果。,二、 说教材,教材编写 特点,。,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教材安排了“生

5、活中的数学”实际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与动机。,整理与复习,教材单元内容结构,分类和整理,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自选标准分类计数,会用简单统计表呈现结果。,例1,例2,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1、纵向整合 2、 横向整合,横向整合,教材内容循序渐进、层层上升,简单平面图形的认识,分类与整理,简单立体图形的认识,纵向整合,说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景教学,鼓励算法 多样化,教学建议,注意把握认识的层次,组织好学生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对学生给予适当的方法指导,

6、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个平台,利用好这个平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潜能;更能促使师生彼此走进心灵、情感互动。,结合具体学段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来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注重对学生 学习过程 的评价,恰当评价学生 的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重视评价学生 发现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建议,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思维过程。,课堂评价 :积极性、课内外作业 测试评价:口头、书面 学生互评:组长、同桌 学生自评:学习小结、个性作业 家长评价:作业、留言,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延伸教材资源,课程资源的 开发与利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新课程理念下,只要能为课程服务,它都成为课程资源,让我们用心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吧!,肯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