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统一的隋唐时代1.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20684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课统一的隋唐时代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第13课统一的隋唐时代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13课统一的隋唐时代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13课统一的隋唐时代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13课统一的隋唐时代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课统一的隋唐时代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统一的隋唐时代1.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北朝,三国 魏 蜀 吴,南朝 宋齐梁陈,北魏,东魏 西魏,北齐,北周,隋,西晋 统一,东晋,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220-589),十六国,317,220 280,304 439 581,420 ,589,造大舰,名曰五牙,上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并高五十尺,容士八百人,旗帜加于上。次曰黄龙,置兵百人,八路平陈示意图,开皇九年(589)平陈 完成统一大业,577年,隋朝疆域图(589年),第13课 统一的隋唐时代,廿二史札记卷一五 隋文帝杀宇文氏子孙 “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妇翁之亲,值周宣帝早殂,结郑译等矫诏入辅政,隧安坐而攘帝位”,北周隋唐帝室关系图,隋文帝

2、,唐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清 都 公 主,阎 毗,阎 立 本,周武帝时杨坚袭父爵为隋国公。 576年 从武帝伐齐,授定州总管。 578年 周宣帝即位,以皇后父拜上柱国、大司马580年 五月,周宣帝卒,静帝即位。近臣郑译等矫诏引杨坚辅政。七月,平定相州总管尉迟迥等反抗,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十二月,进爵隋王。 581年 正月加九锡,二月篡位,国号隋,年号开皇,此年杨坚40岁,是为隋文帝。定都大兴城(西安),隋文帝杀宇文氏子孙 “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妇翁之亲,值周宣帝早殂,结郑译等矫诏入辅政,隧安坐而攘帝位”,秦代 :,三公九卿制,内外朝制度,汉代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3、”,目的:,隋文帝加强中央集权,中书省是决策机构“中拟” 门下省是审议机构“门审” 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尚行”,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政令的草拟,政令的审批,政令的执行,吏部,工部,刑部,兵部,礼部,户部,三省六部制,(决策),(审议),思考:隋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与秦汉的中央官制相比有什么特点?,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政令的草拟,政令的审批,政令的执行,吏部,工部,刑部,兵部,礼部,户部,评价: 1、分散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分工合作与牵制监督,形成完整严密的官僚体系,减少决策失误 3、六部分工清晰,职责明确,三省六部制,(决策),(审议),州(郡)县,地方,中央,(起草

4、政令),(管理 政务),(审核政令),加强中央集权有新发展,由集权方式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发展到用分权方式解决君权与相权矛盾,世卿世禄制,军功授爵制,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沿革,贵族 等级,国君,军事 才能,德才,地方,门第观念,地方,举秀才 不知书 举孝廉 父别居,国君,廿二史札记:“魏文帝初定九品中正之法:郡邑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由小中正品第人才,以上大中正;大中正核实以上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付尚书选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世卿世禄制,军功授爵制,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沿革,科举制,贵族 等级,国君,军事 才能,国君,德才,地方,门第观

5、念,地方,科,是考试科目举,是选拔人才,科举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制度,隋炀帝创立,隋炀帝的暴政与灭亡,1、营建“离宫”。自长安至江都修“离宫”40余处 2、“游幸”江都。605、610、616年,隋炀帝三游江都(扬州)。沿途几百里州县都要献食 3、进攻高丽。612、613、614年,隋炀帝先后三次发动了进攻高丽的战争 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无穷,缺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资治通鉴卷一八五隋纪九 :618年,隋炀帝“又尝引镜自照,顾谓萧后曰:好头颈,谁当斫之?”,隋书卷二二五行志:611年,“盗贼蜂起,道路隔绝,帝惧,遂无还心”,唐朝的开国,1.唐朝的建立,2.统一全国(624),阅读下列材

6、料: “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之礼,有道学,有童子” 请回答: 文献通考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代科举制的什么特点? 2、开科举制先河和创设进士科的分别是谁? 3、唐代科举制常设科目是什么?,答:唐代考试科目增多,完善了科举制。,答:隋文帝;隋炀帝。,答:明经科、进士科。,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探究:在十五世纪的时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和法国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甚至将它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你认为他们的评论对吗?结合你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7、此的看法.,诞生:,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完善:,唐太宗: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他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武则天:开始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考生资格: 已得官得第之人。 已登过常科之人。 平民百姓皆可。 曾触犯法令之人,工商之子,州县小吏不得参加。,一名唐朝考生的科举之路,一名唐朝考生的科举之路,长安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和各州县学考试合格后送尚书省参加考试。 不在学校学习之人,可向州县自荐并参加考试

8、,考试合格后由州县送尚书省参加考试。,科举制分常科和制举两种,常科每年举行,制举则根据需要临时举行,一名唐朝考生的科举之路,一名唐朝考生的科举之路,宋朝科举场面,一名唐朝考生的科举之路,登科后 孟 郊 昔日龌龊不足嗟, 今朝旷荡恩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一名唐朝考生的科举之路雁塔提名活动,唐代每年新科进士于曲江西侧杏园进行宴庆,杏园宴罢,于慈恩寺大雁塔下题名,将姓名列于塔中碑石上,称 “雁塔题名”,为非常荣耀之事。提名之人,若后来位居将相之列名字再被涂成红色。据史料分析,唐代8000余名及第进士中,约有五六千名及第者题名于雁塔。,白居易27岁进士及第,同时考中17人中最年轻

9、,得意之余挥毫写“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科举制的实施给下列阶层带来什么影响,高门权贵子弟失去了什么? 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官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 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 朝廷得到了什么?,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摭言卷一,有利于打击门阀,为庶族参政创造了条件。 有利于国家网罗人才,扩大政治统治基础。 有利于消解地方离心势力,巩固中央集权。 后世长期沿用,影响深远。,科举制的意义:,世卿世禄制,军功授爵制,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

10、,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沿革,科举制,贵族 等级,国君,军事 才能,国君,德才,地方,门第观念,地方,才能,中央,材料一:(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 材料二:(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二段材料各自反映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627649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1、“天子者,有道则有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贞观政要,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前提是什么?唐太宗实施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的指导思想又是什么?,长孙无忌、杜如晦、唐太宗、房玄龄贞观长歌剧照,你知道唐太宗手下的名臣吗?,魏 徵,“贞观之治”的内容,材料一唐太宗以四海为家,从各方面网罗人才。魏征跟过李密和窦建德(隋末起义军领袖),以后又充当了李建成的谋士,曾策划消灭秦王。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用他为谏议大夫,以后提升为尚书右丞。其他农民起义领袖如程咬金、秦琼等也都被太宗任用,并都高官显职。少数民族的史大奈、阿史那社尔等,也都当了将军乌廷玉隋唐史话第63页,材料二唐太宗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限制

12、士族门阀的权势,除了重新修改氏族志以外,更积极推行科举制度隋唐史话第87页,政治上: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材料六(太宗)谓侍臣曰“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材料四贞观四年,(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隋炀帝营建宫殿,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材料五上(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经济上: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各抒己见,我当唐太宗,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赵嘏诗 材料二:“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渊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科举制出现是古代选官制度的进步,是隋唐繁荣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