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课件: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21214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复习课件: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一轮复习课件: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一轮复习课件: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一轮复习课件: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一轮复习课件: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轮复习课件: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复习课件: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轮复习课件: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课标要求: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3)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4)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5)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本专题知识网络,列强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中日甲午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

2、盾和阶级矛盾激化,革命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鸦片战争(1840-1842),1、原因:,(1)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2)根本原因:英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2、经过:,3、南京条约内容及其影响,4、战败原因:,5、鸦片战争的影响,落后的封不能对抗新兴的资,鸦片战争的影响,战后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的历史进程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史开端.,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主权。(侧重国家的政治地位角度),半封建是即保存了

3、封建制度,又有资本主义的 发展(侧重社会经济结构的角度),观察右图,并结合史实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及影响。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根本原因 和目的,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战争性质,侵略的非正义,侵略国家,英英法,美俄,侵略时间,1856-1860,侵略区域,长江以南沿海内地,危害 和 影响,开放口岸增多 领土、主权更多破坏 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中国现代化起步,继 续,扩 大,中国现代化的含义:,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既机械化 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变化,既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政治上由封建专制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变化,既政

4、治民主化,三、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1、原因:,根本原因:日本发展资,蓄谋已久大陆政策,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2、经过:,挑起战端:丰岛 平壤、黄海、辽东半岛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马关条约及其影响:,大陆政策,台湾,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日本,4、甲午战争的影响,(1)、刺激野心,三国干涉,瓜分狂潮 民族危机,(2)、客观上中华民族真正觉醒,清政府:,维新派:,革命派:,农民阶级:,军事改革(新军),戊戌变法,决心用暴力推翻清政府,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1原因: 2口号: 扶清灭洋 3清政府态度: 4影响: 反映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5、,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推动清改革运动。 5失败原因:,1898年,民族危机加重;反洋教斗争,农民,中外绞杀,镇压-招抚-剿灭,四、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1、原因:,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原因:,列强瓜分中国,3、结果:,辛丑条约的签订,巨额的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北京设立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过:天津-北京,辛丑条约 a、赔款4.5亿两本息9.8亿。清政府的重要税收,几乎完全被列强所控制。同时也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 b、划“使馆界”。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c、拆“炮台”

6、。控制京津,便利了列强对清政府的操纵和对中国人民的镇压。 d、惩、禁止反帝爱国组织及活动。屈从于列强的无理要求,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镇压中国人民的工具。 e、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外务部”的设立,使中国对外机构亦半殖民地化。 F、修订商约。,不平等条约(18401901),西方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特征: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方式,战争手段 第二阶段:甲午战争到一战 特征:政治以华治华、经济资本输出 第三阶段:一战后到二战结束 特征:从列强共同支配到日本独霸 第四阶段:二战后 特征:美国扶蒋反共以华治华,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近代列强发动了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在

7、打败中国后取得了一系列侵华权益,使中国社会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请回答: 19世纪中期到辛亥革命前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结果怎么样? 到19世纪60年代外来因素使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变化中进步的主流是什么? 到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怎样的危机?这种危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 了南京条约; 1856年到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 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1894年到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1900年到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了辛丑条约,

8、19世纪中期到辛亥革命前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结果怎么样?,变化: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逐渐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产生分化,一部分官僚掀起了以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为目的的洋务运动。进步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到19世纪60年代外来因素使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变化中进步的主流是什么?,危机: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原因: 1、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9、; 2、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接近完成,侵略性增强,展开了瓜分中国的激烈争夺。,到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怎样的危机?这种危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马关条约的各项内容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A.割占中国领土 B.巨额的赔款 C.开设通商口岸深入中国内地 D.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是,A、威胁到清政府统治的中心京津地区,B、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直接目的,C、遭到中国军民英勇抗击,D、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华目标,近代前期的四次反侵略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统治的腐朽落后,B、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实力强大,C、清政府

10、没有发动民众抗战,D、国际环境对中国不利,A,材料1 “甲午孝钦皇及后(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六七百万两,铺张扬厉,备极一时之盛。” -藏园群书题记 材料2 清军的枪炮大都采自英、德、美、法等国,军舰的炮弹虽然“实储火药,然配储不多,且药线铁管仅实煤灰。故弹中敌船而不能裂。” 摘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3 “我军无事之秋,多尚虚文,未尝讲求战事。在防操练,不过故事虚行。故一旦军兴,同无把握。虽执事所司,未谙款窍,临敌贻误自多。” 甲午中日战争下 材料4 李鸿章认为:北洋舰队“只八船可用,北洋千里,全资屏蔽,实未敢轻于一掷。” 中日战争(三) 材料5 日本逐渐形成了强占台湾、侵略朝鲜、夺取满

11、洲、占领全中国,进而征服中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引自新课标(必修)历史政治文明历程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失败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仍未觉醒,最高统治者对战争未作充分准备; 枪炮弹药等军备质量差; 平时训练敷衍塞责,流于形式; 李鸿章等奉行了避战保存实力方针 日本作了长期的战争准备 根本原因:封建制度腐朽,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失败原因。,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以反封建和反对外来侵略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三个敌人: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资本主义 两个任务: 反封建、反对外来侵略,一个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民主

12、革命的分期:,1840,1949,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1、根本原因: 阶级矛盾尖锐 2、开始: 1851洪秀全金田,1853攻占南京,改名天京 3、纲领性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 4、全盛: 转折: 1856年,北伐和西征 天京变乱 5、洪仁玕资色彩的施政纲领: 资政新篇 6、失败原因: 农民阶级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7、时代特征: 利用西方宗教;反封建反侵略;主张学习西方;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部分,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1.进步性革命性。农民愿望,最高峰。 2.

13、局限性1 落后性。把封建自然经济作为理想化的追求目标,排斥商品经济,与工业化、近代化的时代潮流背道而驰。 3.局限性2空想性。平分土地无法实施,绝对平分产品更违背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无法实现。,资政新篇,1859年,内容:,政治:以法治国,,经济:发展工商业,,文化:设立新式学堂,,外交:,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 但不准干涉中国内政。,评价: 进步性: 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体现鸦片战争后时代特色, 顺应世界潮流) 局限性: 没有满足农民愿望和要求。缺少必要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缺乏一个安定的环境。,辛亥革命 1、背景: 侵略加剧,危机加深; 义和团失败,戊戌失败 清新政困境;

14、革命党活动: 组织:同盟会 ;纲领(三民主义) 思想: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 军事:1911黄花岗 2、武昌起义: 1911-10-10 土崩瓦解 失败危机,目的:,性质:,反封建专制 建立资民主政治 防范袁独裁,确保民主政治道路。,中国第一部资民主宪法,三权分立,主权在民,责任内阁制,辛亥革命 3、中华民国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帝制的终结:1912-2-12;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原因 革命派 立宪派 帝国主义 袁世凯 、意义: 结束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局限性: 没改社会性质,没完成反帝反封建 、失败的根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国际背景,一战,日本加紧侵略中国,1915二十

15、一条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国内背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工人阶级 新文化运动,( 阶级 基础),(思想基础),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二、经过:爆发: 口号: 高潮: 结果: 三、意义:,五四运动,6月,上海“三罢”斗争,1919年5月4日,北京,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罢免曹汝霖等 拒绝签字 初步胜利,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 传播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思想解放运动!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三民主义,马列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分田”规定的实

16、质 A.实施男女平均分配土地 B.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 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0下列哪次起义敲响了清王朝灭亡的丧钟 A.皖浙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广州起义 D.武昌起义 1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的欢呼”主要指 A.满族统治结束 B.武昌起义胜利 C.列强宣布“中立” D.中华民国的建立 2最能完整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勿作五分钟爱国心”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D,D,下图为“五四运动”时的一份报纸一角,它反映了,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响应“五四”运动国内专电,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