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阶段复习策略.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22494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阶段复习策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中国古代史阶段复习策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中国古代史阶段复习策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中国古代史阶段复习策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中国古代史阶段复习策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阶段复习策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阶段复习策略.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欢迎各位同仁 来开发区一中指导我们的历史教学!,中国古代史 复习策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 张书林,主要内容,一、三年高考回顾与展望 二、阶段复习策略 1。课时安排 2。逐节逐目落实知识点 3。阶段特征的归纳与阶段专题讲解 4。单元练习及讲评 三、古代文明史专题略讲,一、三年高考回顾与展望,1。回顾2004、2005、2006年文科综合历史高考题所涉及的古代史专题; 2。几点想法。,政治文明专题:,2004年 中俄关系。中日往来。民族融合发展中华文明。农民运动。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中华历史由各民族共同创造。人权推动人类文明。各民族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 2005年 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政策

2、。海峡两岸交往。政治经济制度变化反映时代特征。唐太宗、乾隆“华夷”观及其影响。台湾。 2006年 政治机构与制度的变化 ;元明清对地方的管理 ;谈判谋求和平 ;历代不断完善职官制度 ;政治文明之一制度的变迁 。,1。制度:地方官制;政治经济制度;政治机构;对地方的管理;完善职官制度;制度的变迁。 2。民族:民族融合;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历史;民族政策;“华夷”观;谈判。 3。外交:中俄关系;中日关系。 4。其它:农民运动;人权;台湾。 未考内容:战争;政治人物;中印关系;中欧关系等。,物质文明专题:,2004年 科学技术发明推动人类文明。城市的发展。民族融合发展中华文明。珠江流域文明。经济重心南

3、移。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原因。 2005年 水利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秦国秦朝的经济。 两汉河西走廊社会经济 。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 2006年 唐朝的农业 ;清代中后期农业税 。,1。农业:农具;农业破坏生态;水利;区域经济;农业税。 2。商业:城市。 3。其它:秦国-秦朝经济;唐朝经济;经济重心。 未考内容:农作物;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交通;民族之间经济交流;中外经济交流。,精神文明专题:,2004年 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文字资料和文物。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儒家学说。中日往来。中国古代典籍。中华历史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科学技术。 2005年 文学作品反映时代特点。图

4、书报刊推动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各种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吸收。科学技术推动历史进步。友好往来促进人类文明。 2006年 中华文明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中西科技比较 。 “18世纪以来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 “人文奥运-古都北京” 。明清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书籍翻译 。科技进步和创新 。,1。科技:四大发明;科技推动历史;中西科技比较;科技进步与创新。 2。思想:儒家思想;各种思想互相借鉴。 3。文艺:文学作品;奥运会徽。 4。文献:文字资料和文物;古代典籍;图书报刊;书记翻译。 5。交流: 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历史;中华文明融汇各民族文化;友好往来促进文明;文明的对话;中西文化交流。 未考

5、内容:医学;宗教;造型艺术等。,几点想法,1,政治文明以制度的继承与创新为命题的主要着眼点,包括一些政策的调整;另有和谐的民族关系、和谐的国际关系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条件。 2,物质文明主要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历史鉴戒;另有物质文明的交流。 3,精神文明常考常新,学史方法、文献解读、科技推动文明进步考得比较多,但是,精神文明的继承与创新、交流与融合是命题的主要着眼点。,阶段复习策略之一、课时安排,第一轮复习至关重要,这是夯实基础的关键阶段,因此,时间安排要充足。 原则上每一节使用一个课时。 归纳阶段特征,讲解阶段专题,使用一个课时。 一节课进行单元检测,一节课讲评。 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安排如下:,先秦7

6、课时 秦汉附魏晋南北朝10课时 隋唐10课时 宋元9课时 明清12课时。 48课时数量比较多,时间不够怎么办? 我们可以统筹安排正课和晚自习。 大约复习完古代史需要7个周50天时间。 如果时间太紧,可以合并一些次要章节。,阶段复习策略之二、逐节逐目落实知识点,最近三年,古代史选择题大都是课本知识的简单再现、简单运用。例如: 2004年全国文综卷3: 中国古代地方官制的演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回答1-4题 1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基层组织,2005年文科综合全国卷一: 14、元朝时,西藏正式

7、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 A、在西藏设立行省 B、以宣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 C、在西藏设置卫所 D、设置驻藏大臣,2006年北京文综: 14宋辽通过澶渊之盟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这次议和的背景是 A辽国财政无力支持战争 B辽军的进攻受到遏制 C北宋在财政上非常充足 D北宋军事占绝对优势,这些高考题,或是直接运用书本原话,或是将教材原话略加改造,或是另选材料却与教材某一段文字意思大致相同,题目都非常容易入手。因此,我们的古代史第一轮复习,应该着重让学生记忆与理解教材基本知识。 基于上述认识,建议每节课这样安排: 1。引导学生概括教材基本要点; 2。引导学生记忆理解基本要点;

8、3。督促检查学生记忆理解情况; 4。对于记忆理解不清楚的知识点再次讲解、再次检查。,1。引导学生概括教材基本要点,让学生概括教材基本要点,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在概括的过程中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与记忆。 概括教材要点的基本方法是: 1教师预先规定必须概括为多少个要点,迫使学生强迫自己归纳出这么多要点出来; 2教材上要点明确,但是话语太长,要求学生概括在多少字数以内; 3个别地方让学生自己归纳要点,既要要点齐全,又要简明扼要。,2。引导学生记忆理解基本要点,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是学习历史的基础,没有记忆,就没有历史学习的一切。我们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记忆与理解教材。具体的方法,大家都

9、知道得很多,如: 歌诀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 时间间隔记忆法等等 但是,无论何种记忆法,学生不感兴趣,就会怎么也记不住,所以,我们首先要引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这才是关键。,3。督促检查学生记忆理解情况,历史知识的记忆,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必须及时回忆,就是孔子所说“学而时习之”。 这里我们一定要运用遗忘规律来提高记忆效率: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用实验的方式对遗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遗忘速度先快后慢的结论。启发:在学习完某项内容后应及时复习,在未等记忆的内容遗忘之前就再次复习。 我们要督促学生及时复习。,爱宾浩斯的研究,还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运用: (一)骨架支柱的内容不容易遗忘,细微枝节容易遗忘。启发

10、:在学习时要学会列提纲、总结大意去记忆。要从宏观上把握所学内容的框架、结构、条理及大体意义。 (二)有意义能理解的内容不容易遗忘,无意义不理解的内容容易遗忘。启发:在学习时应理解地记忆所要记忆的内容。如果所记的内容没有什么意义,那也可以创造性的赋予其意义。,(三)对有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内容不易遗忘。启发:在学习时要培养所记忆的内容的兴趣。要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内容,学习这些知识对我有哪些好处呢? (四)一次记忆同类的内容过多、过久时容易发生遗忘。启发:在学习时要注意内容少而精。,(五)中间材料容易遗忘,开头与结尾的内容容易记忆。前摄抑制:前面识记的内容对后面识记的内容有抑制作用;后摄抑制:后面

11、识记的内容可影响前面识记内容的记忆效果。 启发:对所要记忆的内容进行分段来学习,以便增加多个开头与结尾,增强记忆效率。把重要的内容放在起床后或临睡前学习可减少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影响,增前记忆效果。 (六)用脑过度,脑机能下降时,记忆效率低。 启发:劳逸结合,不要在疲劳的状态下学习。,4。对于记忆理解不清楚的知识点再次讲解、再次检查。,有些知识,学生不容易理解,也就不容易记忆,碰到这类知识点,我们要反复讲解,反复检查。 我们的学生太多,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检查到,因此,我们可以采取随机抽查的办法来督促学生。 随机抽查的好处是每次都有可能抽到同一个人,缺点是检查的针对性不强,可以把定向检查和随机抽查

12、结合起来进行。,可以用听写来检查学生记忆的准确度。如“嬴政”“刺史”,很多学生就容易写成“赢正”“刺(剌)使(吏)”。 可以用默写来检查学生记忆的完整性。也就是在第一轮复习中,让学生知道自己把基本要点记忆全面没有。 可以根据教材中的一幅地图、插图、一段材料设计简单的问题,抽选学生起来分析,检查学生直接运用基本知识的完整性和准确度。,逐节复习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运用考纲指导复习。2007年考纲出台之前,我们运用2006年考纲。 2。教材阅读内容、考纲上没有的内容,只让学生流览标题知识就行了。 3。考点教材正文中夹的有小字、材料、地图、插图、注释、课后也有题目和材料,都要引导学生阅读、分析。 4

13、。把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结合起来,不断用不同方式刺激学生,提高记忆与理解的效率。,5。第一轮资料的选择和使用。我们大多为学生征订的有一本资料,第一轮资料最好选择逐节编写、又有单元总结归纳的那种。最好我们先做,挑选其中适合自己学生程度的题目,每节课留几分钟学生做题,或者提问。 6。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个别人的个别讲解,10人以上的共同问题全班讲解。,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教师讲解问题,尤其是抽象性的问题,超过15分钟必然会有学生打瞌睡;因此,教师讲解10分钟之后,就要改换教学方式: 学生读书;学生讲解;学生听写或默写;学生辩论;指定学生回答问题;小组分组活动;演板 学生个人的活动时间过多,尤其是较差

14、的学生,就会走神、打野、玩东西,所以要穿插安排,教师讲解、学生单独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叉进行。,阶段复习策略之三、 阶段特征的归纳与阶段专题的讲解,1。阶段特征一般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方面分析。 2。阶段特征的归纳要抓住最主要的方面、最适合的切入点进行概括,舍弃一些次要的东西。 3。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的编写,实际上就是按阶段专题进行的,一般是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个专题,这样的专题我们完全按照教材的顺序引导学生记忆与理解就行了。,4。关于教师讲解的专题和学生阅读的专题,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专题要小,学生易于把握;专题要浅,学生易于理解;专题数量不宜多,多了反

15、而不利于学生掌握;以2-3个专题为好;利用1-2个资料上的现存专题,如果繁琐,要加以改造,改造得方便学生理解记忆;自己有时间可以归纳1-2个新视角的专题当然,最好是备课组分工合作。 下面从某一个侧面具体说说各个时期阶段特征和专题的一些想法,比较全面的概括请大家参考历史学习各期的文章。,先秦时期,夏商西周的阶段特征可以舍弃,只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抓住“社会转型”这一总体特征来分析经济、政治、文化上的特征。 经济:由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由奴隶制生产方式向封建制生产方式过渡; 政治:由分封制为基础的诸侯分立向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统一国家转变; 文化:学术发展、文化昌盛,出现各种学说“

16、百家争鸣”现象;各家学说融合趋同,奠定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基础。,先秦专题,1。插图阅读分析能力; 2006年北京题出现了学史方法专题: 读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完成12-13题。 12对比图5(春秋形势图),从图6(战国形势图)可以观察到的政治局势变化是 A“尊王攘夷” B楚王问鼎 C三家分晋 D秦修万里长城,我们举“嵌错赏功宴乐铜壶”来进行分析 1时代和地域战国;四川。 2可以反映哪些方面的历史 其一,可以反映青铜铸造的历史; 其二,可以反映统治阶级生活的历史; 第三,可以反映雕塑的历史; 第四,教材强调的是青铜装饰画的发展史; 第五,装饰画反映了 生产、生活和战争史。 类似的专题有:如何研

17、 读文献;研究一个历史 问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等,2。面对春秋战国的社会转型,诸子百家开出的“药方”。 墨家:停止战争;任人唯贤。 儒家之孟子:反对战争;实施仁政。 道家之庄子:反对战争;痛恨窃国。 法家之韩非子:消灭战争;中央集权。 社会各阶层都厌恶战争,反映了广大人民苦于战争,统治者希望运用一种学说来解决这一问题,当时只有法家学说适合这一社会转型时期的实际,因而法家学说在战国时期大行其道。,秦汉时期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统一发展的高峰,归纳阶段特征可以从“大一统”这个角度来说: 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并初步发展,各民族共同生活、互相促进,对疆域的拓展奠定了以后历代疆域的框架; 经济上,统

18、一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文化上,思想上出现各家融合而由儒家思想统一的局面,科技、史学、文艺都体现了大一统的风貌;丝绸之路的开通,同印度和欧洲文明的碰撞开始。,秦汉专题,1。“大一统”制度的继承与创新。 渊源于秦国商鞅变法的统一度量衡、行县制等。 秦统一,将秦国的土地私有制、度量衡、货币、文字、法律、车轨等加以改造推向全国;创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将县制发展到郡县制。 “汉承秦制”,指汉朝继承了秦朝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土地私有制、度量衡制、货币、文字等;实行郡国并行制是倒退,到汉武帝才扭转过来;创新的制度有刺史制度、察举征召制、编户齐民制度、太学制度、历法太史制度、乐府制度等。 古代“大

19、一统”制度是维护农业文明正常发展最有效的方式之一。,2。治国思想的探索。,1嬴政运用的是韩非子的思想。韩非子思想的进步之处是“今胜昔”、“以法为本”、“中央集权”,局限性是“专制独裁”、愚民、不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2汉武帝运用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董仲舒吸收了法家、阴阳家、墨家、道家的一些思想,“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来自于阴阳神仙家和墨家,“大一统”来自于法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模仿“焚书坑儒”,建立太学学习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但是,新儒学在当时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受到皇帝到百姓的拥护,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3治国思想必需符合当时的国情、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否则,必然对社会生产力造成

20、巨大破坏。,魏晋南北朝的阶段特征是“各民族文明的互相融合和渗透” : 政治上,民族政权分离而相互借鉴学习; 经济上,民族迁徙、杂居,农业、畜牧业、渔猎生活相互融合,江南、西南、西北、辽东的开发,莫不体现民族融合的特征; 文化上,各民族思想、宗教、科技、文艺,无不互相学习。,魏晋南北朝专题,1。民族融合在经济上文化上的表现。 经济上 1民族迁徙:游牧民族迁到黄河流域;北方人民迁到长江流域。 2各地开发:江南开发;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的开发。 3技术的相互借用:农业、牧业、手工业。 文化上 1齐民要术和水经注 2佛教道教的传播和佛教艺术 3文学艺术的发展,这一专题在十多年以前就出现了,之所以重提,是

21、因为重要的老专题仍然值得我们重视。 2006年江苏题24题:材料四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请回答: (2)大运河开通后,后人对此褒贬不一。根据材料四归纳三位诗人的不同观点。(3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谈谈你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6分) 这些材料和类似问题,十多年前就出现了。所以,我们对于旧材料、老问题,可以拿来改造运用。,2。魏晋南北朝文化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2、?,1。民族融合。 2。政治黑暗、战乱。如宗教盛行,建安文学,田园诗山水诗,宗教画和石窟艺术等。 3。江南的开发。田园诗,山水诗。 4。消化外来文化。陶弘景运用佛教教义改造道教,神灭论和神不灭论的论战,绘画和石窟艺术,西域和异域音乐,西域和印度文化对我国语言、艺术、天文、医学等方面的积极影响。,隋唐时期是中国第二个大统一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最大的特色是“开放”,我们可以从“开放”这一角度来归纳阶段特征: 政治:吸收历代制度和各民族制度的优点,具有对各阶层、各民族、各国的开放性; 经济:既重视中原地区,也重视江南和西域等边疆地区,还提倡与其它国家的经济交流; 文化:内外文化使者的往来异常频繁,吸

23、收了各民族、各国的文化,隋唐文化异彩纷呈;还形成中国文化圈。,隋唐专题,1。唐朝制度、政策的开放性; 1用人:唐太宗时代确立不拘门第、民族,兼收并用的政策。 2行政:三省六部制分工合作、互相牵制监督,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包容性。 3选才:科举制对各阶层开放。 4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定居、任官、通婚。 5民族: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6文化: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这是唐朝繁荣昌盛的制度和政策保障。,2。和亲政策;,1源于汉高祖,当时是屈辱的;汉武帝时代改造成为搞好民族关系的一种手段,其中乌孙公主、王昭君影响很大。 2唐朝继承了汉武帝的做法,推行政治联姻:教材上说到

24、的有太宗时代文成公主入藏、睿宗时代金城公主入藏、肃宗时代与回纥和亲。 3和亲政策的主要作用是加速了民族融合:民族间政府往来更密切;经济上互相学习;文化上互相交流;生活习俗等方面互相影响。总之,它是当时兄弟民族文明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社会和谐的手段。,3。中外使者。,使者包括政府使节和民间往来人员。 1新罗:留学生崔致远。 2日本:遣唐使,吉备真备;鉴真。 3东南亚:互派使节。 4天竺:天竺使节;玄奘、义净。 5波斯:互遣使节,国王、王子;波斯商人。 6大食:通使;大食商人。 7东罗马:使节往还。 8非洲:来往;杜环。 作用友好往来;互通有无;互相促进;丰富隋唐经济文化生活;是域外文明和中国文

25、明碰撞交流的主要途径。, 宋元时期是第二个民族大融合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可以从“创新”这个角度来归纳: 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创新了很多经济发展方式; 政治上,主要是制度的融合和创新,北宋、辽、西夏、金、元都创新了很多制度,对后世有着巨大的借鉴作用; 文化上,各民族政权发展科技、互相学习,达到中国科技的高峰;理学融合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儒家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史学、文艺等都开创了新的局面。,宋元专题,1。各民族政权制度的相互继承与创新; 1北宋的分权:秦汉设置有左右丞相,隋唐三省长官均是宰相,宋朝继承这一思想,军权、行政权、财权、司法权无不分权。 2契丹:皇帝制运用;南面官基本承袭唐朝制

26、度,北面官也参用唐朝制度。 3西夏:称帝;中书省、枢密院、科举制。 4金:称帝;猛安谋克制。 5元: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行中书省;巡检司。 制度的相互继承与创新是中原文明向边疆扩展,也是边疆各族文明向内地的辐辏。,2。民族交流推动文化创新。,1契丹学习汉族定居、农耕,学习汉族文化,创制契丹文字,发展活字印刷、木结构建筑。 2党项学习汉族文化,创制西夏文字。 3女真族学习汉族文化,发展火器制造业,桥梁建筑获得发展。 4蒙古族入主中原,学习中原文化,建筑大都,颁布农桑辑要,郭守敬主持全国天文测量、创制天文观测仪器、编制授时历,元曲兴盛。 文化创新的主要动力之一是文化交流,国内各地域、各

27、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是主要途径之一。,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但又徘徊于近代社会之前,我们可以从“徘徊”这个角度来概括阶段特征: 政治上,中央高度集权又实行地方分权,民族之间既有和好的一面又有矛盾冲突的一面,对外开放、闭关屡次变更,政党雏形出现又随清朝入关而解散; 经济上,封建经济高度发达,商品经济发展却又受到限制,资本主义萌芽始终不能正常成长; 文化上,无法从经验科学转变为实验科学,既承认又鄙视“夷人”的科学文化,反封建思想文化随清朝“文字狱”兴起而沉寂。,明清专题,1。集权与分权; 1明清集权主要是地方分权,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分权,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本质上就是封建专制独裁。 2明

28、朝:中央分权废丞相,升六部;废大都督府,设五军都督府,与兵部互相制约。地方分权废行省,设三司。 3清朝:康熙将中枢权力一分为三;设军机处分内阁之权,废议政王大臣会议;地方设行省、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盟旗,互相辖制,又实行改土归流。 西方分权是为了限制王权,中国分权是为了加强皇权,导致了后来不同的强弱态势。,2。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1经济上,引种美洲传来的高产农作物,推动人口增长,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2外交上,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反殖民斗争开始;开始同西方殖民者谈判签订近代条约;出现闭关锁国趋势。 3文化上,基督教重新在中国传播,带有殖民扩张的意图;西学东渐,西欧文化在中国传播,一

29、定程度推动中国文化发展。,3。闭关锁国的趋势;,1明朝闭关主要是倭寇横行年代,但是,明朝主体上是开放的。 2清朝初年闭关,是防止汉人与郑氏家族往来,防止汉人与西方殖民者结合威胁满洲统治,是一种政治策略上的考虑。 3乾隆帝的闭关,完全反映了“天朝上国”的自高自大思想,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反映,也反映了满洲渔猎民族的变态心理。,4。反封建思想文化。,1思想:李贽是非标准论、尊重私欲、个性解放;东林党人“社会正义”“关心国是”的思想;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倡“法治”、鼓吹“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王夫之“天下惟器”、“动不舍静”、“趋时更新”。 2文学:西游记孙悟空蔑视封建统治

30、、敢于斗争;红楼梦鞭挞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趋势;儒林外史揭露科举制度腐败;聊斋志异借妖狐鬼怪批判封建社会。,5。明朝社会转型的趋势,1。政治上,内阁的设置和文官制度对皇权的限制;政党雏形的出现;政治舆论的形成。 2。经济上,农业商品化和区域分工初现端倪;商品经济发展,尤其是向农村渗透;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长途贩运发展,工商业城镇兴起。 3。文化上,由学术批判向政治批判转变,早期启蒙思想出现;市民文化逐渐繁荣;开始吸收欧洲文明成果。 虽说出现了向近代转型的趋势,但是,随着清朝入关,皇权高度专制,加上“文字狱”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这一势头被斩断了。,阶段复习

31、策略之四、单元练习及讲评,单元练习的目的是为了检测一个阶段复习的效果,同时也是为了适应高考的要求,提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 最近几年,文科综合考试的能力要求已经规范化,主要是四个大的方面,12个小的要求:,1。单元练习的编制原则,1尽可能考虑上述四个方面的要求; 2时间以一节课为度; 3题量略多于高考题,主要是选择题,可以设置15题; 4本单元占70%,前一单元遗留问题占30%。 5尽可能组题、一般不用套题。,2。单元练习的批改:三种方式,1 老师自己批改,当天批改并归纳学生答题的共同问题; 2组织部分有待提高的学生批改,批改完让他们总结归纳同学们答题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3组与组或班与班

32、交换批改,批改完向被批改人提出改进意见。,3。单元练习的讲评,1。再练习的预先选择与编制以5个选择题和一个简单问答题为宜,但要针对练习中的错误; 2。学生对照参考答案翻阅书本,提出疑问; 3。教师或学生讲解部分错误人数较多的题目;教师讲解注意四大能力要求的运用。 4。学生整理答案; 5。再练习。,三、古代文明史专题略讲,西方“文明”这一词的原始意义是“市民”,“文明”的本义是伴随着“市民”的出现而同时产生的“城市”,以及与工商业相联系的青铜时代。 文明三特征:城市(复杂的社会组织)、文字、大型建筑 。 社会演变的三个阶段:蒙昧社会(群居社会)、野蛮社会(部落社会)、文明社会(国家社会)。在国家

33、社会的阶段,最显著的特征是明显分化的阶级结构、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职业化的统治阶级。而在文明社会以前的初级社会里,占据统治地位的组织原则是血缘关系。,中华文明是一体多元的,正是因为多元共存与融合,还经常学习外来文明,因而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间断。 这里,我们仅从中华古代文明发展的五个角度,结合我们的现行教材和高考题,简单说说一些专题的思路: 国内地域文明 国内地域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国内与域外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文明传媒 文化变革,(一)中国国内的地域文明,1。蒙古高原的游牧文明 2。长江流域的荆楚文明 3。东北地区的渔猎文明 4。新疆地区的绿洲文明 5。青藏高原的藏族文明 6。云贵高原的“蛮夷”

34、文明 7。珠江流域的南越文明 8。黄河流域的中原文明 还有齐鲁文明、巴蜀文明等 近几年,直接间接考了东北、云贵、珠江流域等,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理应引起重视。,长江流域的荆楚文明,独特的政治文明:楚国的兴起及其“筚路蓝缕”精神;楚国的扩张及其民族融合精神(熊渠);楚国的争霸及其“一鸣惊人” 独特的物质文明:清新独特的青铜器、绚丽多采的纺织和刺绣工艺、巧夺天工的漆木器和发达的货币商业形式 独特的精神文明:老庄的无为政治思想和辩证法哲学;屈原的忧国忧民精神和浪漫主义文学;瑰丽的音乐舞蹈,青藏高原的藏族文明,西羌入藏。 松赞干布统一及其与唐和亲。 金城公主入藏。 吐蕃降蒙古,藏传佛教成为

35、元朝国教。 八思巴创制蒙古文字。 乌思藏都司,僧官制度。 黄教统一,两大活佛转世及其册封。,(二)国内地域文明的交流与融合,蒙古高原游牧文明与黄河流域中原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东北渔猎文明与中原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西北绿洲文明与中原文明的融合 青藏高原藏族文明与中原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云贵高原各族文明与中原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文明的流向和水的流向相反,水往低处流,文明往高处流。中国地域文明最高的是中原文明,其它地域的文明都是向中原辐辏的,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等地的文明就是这样。,蒙古高原游牧文明与黄河流域 中原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匈奴:游牧、统一、建立奴隶制政权、使用汉文、掳掠中原北方边郡;推动秦汉建立强大

36、的军队、畜牧业发展、学习匈奴建立骑兵部队。 突厥:游牧、统一、建立奴隶制政权、掳掠北方边境、分裂;隋唐打击,设立都督府,突厥贵族在中央政府任职;突厥融入各民族之中;突厥文化汇入各民族文化之中。,回纥:取代突厥;统一;助唐平叛,和亲;定居;瓦解,西迁甘肃裕固族、新疆维吾尔族;西州回鹘,畏兀儿是形成回族的重要成分;清朝平定回部叛乱。 蒙古:游牧,统一,建立奴隶制政权并迅速向封建制过渡,同南宋的战争,学习中原政治文明如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创新制度如宣政院、行省制度,学习中原精神文明如确立理学的统治地位、郭守敬的研究成就、元曲等。,(三)中国文明和域外文明的 冲突与融合,吸收朝鲜、日本、越南、伊朗

37、等国的优秀文明成果; 中国文明与印度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中国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中国文明与欧洲文明的交流与冲突; 中国文明与非洲文明的交流。 这里我们主要强调域外文明对中国文明的丰富,促使中国文明具有适应能力。,1。中国文明与印度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争锋; 佛教的流行与儒家的斗争; 三武一宗灭佛(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 佛教文艺绘画、雕塑、讲经、语言、翻译等; 佛教、道教、儒教的相互学习; 藏传佛教及其政教合一体制。 我们这里仅仅举了印度佛教对中国文明的影响。,北岳恒山悬空寺,寺的最高处是三教殿,供着释迦牟尼、孔子和老子,释氏居中,孔子居左,老子

38、居右。,2。中国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 冲突与融合,中国与阿拉伯的使节往来(始于高宗); 战争751年怛逻斯之战; 经济交流(扬州的大食商人); 伊斯兰教的传入; 伊斯兰世界传播中国文明(四大发明); 蒙古对伊斯兰世界的部分征服; 回族的形成(伊斯兰文明中国化的突出例证)。,4。中国文明与欧洲文明的 交流与冲突,大秦-拂菻 基督教的第一次传入 蒙古西征 马可波罗行记 中国文明传入欧洲 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西学东渐及中国学者的误读 东学西渐即西欧学者的误读,(四)文明传媒,甲骨、青铜、石头、陶瓷 竹木简、帛 造纸术的发明、改进、传播 从雕版印刷术到活字印刷术 笔、墨、砚 汉字的发展: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统一文字)、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近几年考书籍、书报、翻译等比较频繁),(五)文化变革,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到汉朝董仲舒的大一统再到魏晋南北朝玄学的反动、佛教道教的争锋; 从唐朝儒家伦理的重建及其与道教、佛教的鼎立到宋朝理学综合之后转向保守再到明朝早期民主思想的反动、基督教思想的威胁。,结束语,我们武汉的历史教学,应该象文明的演进一样一体多元,大家有什么意见,互相切磋,互相融合,争取新的增长点,使我们武汉的历史教学更上一层楼。 都是朋友,都是同行,不妥之处,敬请告知 王国敏:电话13986016689 邮箱hsh_ 张书林:电话62381873 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