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春人大中国经济专题期末复习提要(期中期末合一).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22963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0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春人大中国经济专题期末复习提要(期中期末合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06春人大中国经济专题期末复习提要(期中期末合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06春人大中国经济专题期末复习提要(期中期末合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06春人大中国经济专题期末复习提要(期中期末合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06春人大中国经济专题期末复习提要(期中期末合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春人大中国经济专题期末复习提要(期中期末合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春人大中国经济专题期末复习提要(期中期末合一).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经济专题期中复习提要,目录: 一,课程回顾 二,重要概念与问题 三,评分规则与答题技巧 *为重要的问题 红字为重要概念,课程回顾,第一讲: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与主要问题 中国经济的成就。 中国经济的潜力:中国经济完全有可能再保持2030年的快速增长。 分析中国经济成长的潜力。,中国经济成长的潜力何在?*,经济的增长三大因素: 1,生产要素的增加,尤其是资本。 2,产业结构升级,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 3,技术进步。(最关键的因素) 劳动力数量与自然资源给定,起决定性意义的是资本积累速度,而资本积累受到技术进步的速度的制约,因为技术不进步,资本边际报酬递减,积累意愿下降。同样,如果没有技术的升

2、级,也就不会有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在技术进步上的后发优势*,中国的后发优势所在: 引进技术成本低。 引进技术风险小。 东亚经济成功的经验,日本与“四小龙”依靠引进技术维持40年高速成长。 中国的技术差距更大,潜力也就更大。 问题: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的比较?,第二讲 李约瑟之谜和中国历史的兴衰,李约瑟之谜: 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摇摇领先于其他文明? 为什么中国现在不再领先于外部世界? 参考文献: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第十章:“李约瑟之谜: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源于中国?”,解释“李约瑟之谜”的现有理论,文化决定假说 国家竞争假说 高水平均衡陷阱假说(需求失败论) 人口过快增长,农业剩余减少,当新技

3、术出现时,没有足够的剩余来购买新技术。 人口过快增长,劳动力成本低廉,缺乏对用资本替代劳动的技术的需求。,对高水平均衡假说的批评*,逻辑不自洽。 高水平均衡假说的前提假设是技术不变,只有在技术不变时,劳动力增加才会导致剩余的不断减少,逻辑有误,循环论证。 如果技术进步的速度足够快,技术成本下降速度会超过劳动成本下降速度,这样节约劳动型的技术依然有市场需求。暗含假设技术不变。 经验检验的问题。 推论是人均土地越多的时期技术进步越快,反之越慢,但与经验相悖。,林老师的假说,技术进步方式的转变是“李约瑟之谜”的答案。技术进步方式由经验试错向可控实验转变。 中国人多,在经验试错上存在优势。 科举制度抑

4、制中国由经验试错向可控实验的转变。 问题:中国人口多在未来是优势吗?*,第三讲 近代的屈辱和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城市革命在俄国取得成功,但在中国却失败了?* 1)主要的原因在于,俄罗斯没有租界。俄国的现代工业由俄国人或是外国资本家所有,发生工人暴动时,沙俄政府进行镇压,造成社会上普遍同情工人阶级,反对沙俄政府,动摇了沙俄政府的合法性。 2) 中国的现代工业集中于外国租界,工人暴动后由外国军警进行镇压,社会舆论压力指向列强,反而加强了国民党政府的凝聚力与合法性。所以中国共产党照搬俄国经验,在中国陷入困境。,为什么毛主席在革命道路上实事求是,在经济建设上却盲目照搬苏联模式?*,革命战争时期,城市暴

5、动可能增强国民党的凝聚力。农村地区国民党统治薄弱,农民深受地主压榨,通过土地革命可以动员农民广泛参加革命,加之我国农村地区广阔,“农村包围城市”符合我国国情。 革命成功后,“照搬”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经验,因为我国与苏联有着相同的以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并且面临着农业经济为主、资本稀缺这样相同的困难和约束条件。,第四讲 赶超战略与传统经济体制,中国采纳计划体制的原因 国家安全 苏联的工业化经验 战后的发展经济学 世界思潮“国家干预主义”,传统经济体制形成的机制?*,重工业的特点:时间长,投资大,设备进口。 农业国的约束:剩余少,资本少且分散。 解决方法:依靠政府扭曲生产要素价格与产品价格。,

6、“三位一体”传统经济体制的形成机制,扭曲生产要素与产品价格 制度保障 资源计划配置制度 信息不对称 无自主权的微观经营机制 (人民公社与国有企业),要点:,通过选择赶超战略而形成的传统经济体制,既非中国特有,也不是实施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果。 为克服国家与国有企业经理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的监督成本,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被政府剥夺,这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内生的次优制度安排 。,传统经济体制的表现,产业结构失衡,制造业比重过高,粗加工比重过高。 激励与生产效率低下,资源配置效率低 生产效率低,劳动激励不足。,内生于赶超战略的农业制度,农产品的统购统销(计划配置资源的需要) 合作化(为工业提供剩余的需

7、要) 地区粮食自给自足*(均衡的结果) 户籍制度(控制生产要素的流动),如何评价地区粮食自给自足的政策?*,不同省份生产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交换最有效率。 赶超战略下,压低粮食价格等同于国家对粮食征税,粮食富余省没有激励多生产粮食;不具有生产粮食比较优势的省份被迫粮食自己自足,而减少其它产品的生产。,第五讲 东亚奇迹与比较优势战略,基本概念: 要素禀赋结构:一个国家在一个时点上资本与劳动力数量的比例,可以理解为劳均资本。(不考虑自然资源)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是一国走向富裕的关键.* 最优产业结构:轻工业与重工业的最优 比例,要素禀赋结构决定最优产业结构。,基本概念,自生能力(Viabili

8、ty):如果一个企业通过正常的经营管理预期能够在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中获得可以接受的正常利润率,则这个企业具有自生能力,反之则不具有自生能力。 企业是否具有自生能力取决于该国的要素禀赋结构与所选择的发展战略,赶超战略下的企业不具有自生能力。,基本概念,政策性负担 :在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企业所担负的重工业化目标所带来的负担。国家为扶植不具有自生能力的企业必须实施补贴。,基本概念,赶超战略:一种后发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其着眼于在产业结构上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般的表现形式为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进口替代战略。 比较优势战略:一种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其特点是根据国家自身的要素禀赋

9、结构选择最优的产业结构,而不是着眼于在产业结构上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比较优势战略优于赶超战略的原因,比较优势战略可以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其建立在两个假说之上: 1比较优势战略拥有更快的劳均资本积累速度。 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利润丰厚,可以实现更快的资本积累速度,而赶超战略下的重工业部门缺乏自生能力,资本积累效率低下,需要国家的政策性补贴。,比较优势战略优于赶超战略的原因,2比较优势战略拥有更快的技术进步速度。 在比较优势战略下,企业选择模仿具有比较优势的目标技术可以实现更快的技术进步速度,而赶超战略下选择的目标技术往往超出了当前的要素禀赋结构,导致模仿成本高昂,技术进步却低于潜在速度

10、。 问题:为什么美国与苏联在军事技术民用化上存在很大差距?* 如何解释德国在19世纪末与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的“赶超战略”?,赶超战略失败的原因,积累效率低。赶超企业无自生能力。 资源配置效率低。没有市场制度的资源配置作用。,比较优势战略的因与果,比较优势战略与市场制度的关系。市场制度是资源配置的指引。* 比较优势战略与要素禀赋结构的关系。因为剩余多,比较优势战略可以实现更快的要素禀赋结构提升。* 比较优势战略与出口导向的关系。出口导向是比较优势战略的果而不是因。,考试安排:,时间:4月14日(周五)11-12节。 地点:三教401、403、405、501、503、505、507。具体安排在

11、网上公布,或者考前见考场内的通知。 评分原则: 1按点给分。2按照林老师的理论作答,不要发散。3原理忘记,举事例可酌情给分。,最关键的一点:,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期末考试安排,时间:6月2日11-12节课 地点:3教403-507,具体见网上通知。 考试范围:以期中后的内容为主,但是期中前的内容也在范围之内。 考试题型:与期中相同。 评分原则: 1按点给分。2按照林老师的理论作答。,中国经济专题期末复习提要,目录: 一,林老师理论的脉络 二,各讲的重要概念与问题 红字为重点内容和概念。,期中考试后所讲的内容,第六讲: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 第七讲:城市改革和国有企业的遗留问题 第八讲:国有企业

12、改革 第九讲:金融改革(看录像) 第十讲:加入WTO带来的影响(看录像) 第十一讲:中国经济增长与新农村建设 第十二讲: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 其中的重中之重当然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林老师理论的脉络框架,学习任何理论的关键都是都是抓住理论的脉络框架,学习“中国经济专题”亦是如此。 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林毅夫教授的理论也是“吾道一以贯之”。 什么是林毅夫教授的理论中“一以贯之”的“道”?,以“自生能力”概念一以贯之的理论体系,对照附件一讲解。 一国的要素禀赋结构与所选择的发展战略决定一国的企业是否具有自生能力。如果发展战略符合要素禀赋结构,企业就具有自生能力,反之则不具有。 企业不具有自生能力的

13、原因是国家对企业强加的政策性负担,即企业被迫选择违背要素禀赋结构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这样的企业不具有自生能力。 国家为大规模扶植不具有自生能力的企业,必须扭曲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控制产品的生产与分配,从而形成三位一体的传统经济体制。(参见附件二),以“自生能力”概念一以贯之的理论体系,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剥离企业的政策性负担,这样企业才能具有自生能力。 剥离企业的政策性负担的前提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只有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国有企业的冗员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另外,国有企业在剥离政策性负担后,必须转产到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后面论述)。 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是金融体制改革成功的前提,因为金融系统负担有向

14、国有企业贷款的政策性负担,只有剥离这样的政策性负担,金融体系改革的成功才指日可待。,以“自生能力”概念一以贯之的理论体系,金融体制的问题主要是由国有企业而产生: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主要是由国有企业产生;股市的主体是没有自生能力的国有企业,导致上市公司的绩效不佳,为股市的高投机性带来可能。 我国目前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中小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具有比较优势,所以应该大力鼓励中小银行的发展。 对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新古典经济学的暗含假设是企业具有自生能力,但是计划经济和转型经济中的企业不具有自生能力,所以在新古典框架下的政策建议基本无效。,以

15、“自生能力”概念一以贯之的理论体系,从“自生能力”的概念出发,几乎可以延伸到所有的经济改革领域,例如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改革,社会保障的建立,国家发展战略的选择,农村改革等等,由此可见林毅夫教授理论的完备。,第六讲: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问题一:1978年经济改革的背景,以及中国选择渐进式改革的原因? 问题二:如何解释家庭联产制的成功?(从监督与农业的特性切入) 问题三:解决三农问题的正确思路? (关键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第七讲 城市改革与国有企业的遗留问题,问题一: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变化?(从放权让利到明晰产权) 问题二: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案? I,关键是剥离企业的政策性负担,前提是建立社会

16、保障体制;II,对于中小企业可以实行产权改革。III,大型国有企业难以实行产权改革,可以分四类处理。(见附件3),第八讲 国企改革和苏东经验比较,问题一:政策性负担的含义以及产生的原因? 问题二:苏联和东欧改革绩效不佳的原因?(参见附件2),第九讲 金融改革,问题一:金融市场与现代经济的联系? 问题二:大力鼓励中小银行发展的原因?(参见“关于设立中小银行的几点意见”,见参考文献) 问题三:发展二板市场的利弊?,第十讲 加入WTO带来的影响,问题一:如何化解加入WTO后对于中国农业的冲击?(生产劳动相对密集的农业产品) 问题二:加入WTO对于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第十一讲 中国经济增长与新农村建设,问题一:对于中国高速经济增长伴随通货紧缩的解释? 问题二: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有哪些?,第十二讲 总结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问题一:新古典经济学对于解释计划经济和转型经济的缺陷?,关于复习,以上问题的答案可以参见讲义,录音,附件和参考文献。,最后 希望课下可以成为朋友,欢迎继续与我交流。 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感谢大家本学期对我的支持和建议,非常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