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与根本任务第五章.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23202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与根本任务第五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与根本任务第五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与根本任务第五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与根本任务第五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与根本任务第五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与根本任务第五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与根本任务第五章.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小结,1.我国过渡时期是指( )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从抗日战争胜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从年提出“一化三改”到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从年提出“一化三改”到年“大跃进”运动 2. 中国共产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A.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3.新民主主义经济成份中代表社会主义因素的是( ) A.合作社经济 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国营经济 D.个体经济,A,D,C,4.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一化”指( ) A.农业合作化 B.农业机械化 C.逐步实现国家的

2、社会主义工业化 D.手工业合作化 5、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是() A、个体经济 B、私人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国营经济 D、合作社经济 6、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指( ) A、委托订货 B、统购统销 C、委托经销代销 D、公私合营,c,c,D,7.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对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8.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

3、合作社的性质是 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 9. 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A.定息 B.国家资本主义 C.公私合营 D.四马分肥,B,c,B,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是( )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由低到高逐步过渡 E、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改造富农 2.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 要的途径和手段是( )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本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3、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是( ) A、是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4、B、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 C、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并存 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主体 E、其前途是社会主义,ABC,AB,ACE,“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第一,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第二,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

5、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同样,没有社会主义改革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第三,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及其以后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革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

6、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四,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无论是改造还是改革,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二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背景 1、 建国初期照搬苏联模式为什么要照搬?,(1)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长期敌视中国,而苏联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和支持。 (2)中国缺少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

7、的经验,需要学习,而苏联在工业化中的成就和二战中反法西斯的实力显示了苏联模式的优越性。,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苏联模式的弊端 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暴露了苏联模式的缺点和存 在的问题。(“揭了盖子、捅了娄子”),1956年波兹南事件,1956年匈牙利事件,毛泽东说新中国建立后走苏联模式是必要的,但“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二)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成果 成果1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 正式提出了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讲话指出,要正确处理十大关系,即: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关系,沿

8、海工业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目的是为了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成果21956年9月的中共八大 提出了改造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及根本任务 主要矛盾: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成果3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

9、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取得了探索的新成果。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呈现出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第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完善得到解决的。,马恩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分析,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在前人基础上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公有制 计划经济 按劳分配,探索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需要经历复杂的考验。当时主要面临两大问题: 一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 一个是

10、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速度问题。,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的、但是没有做好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吸取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 一、政治上,阶级斗争扩大化。 二、经济上,急于求成。 三、思想文化领域中,把探索中的不同的意见视为“路线斗争”和“阶级斗争”,邓小平的思考和探索:,“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南巡讲话,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最 终 达 到 共 同 富 裕,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把解放和发展生

11、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目前的高收入者主要包括哪些人? 电信、银行、保险、证券、石油、石化、烟草、航空、铁路、房地产、足球俱乐部、外企、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高收入的“十三行”; 私营企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建筑工程承包人、演艺界人士、律师、会计师、审计师、税务师、评估师等则集成“高收入职业榜”。,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