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调查培训-农村数据库(杨文轩).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23561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PPT 页数:184 大小:10.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次大调查培训-农村数据库(杨文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4页
二次大调查培训-农村数据库(杨文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4页
二次大调查培训-农村数据库(杨文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4页
二次大调查培训-农村数据库(杨文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4页
二次大调查培训-农村数据库(杨文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次大调查培训-农村数据库(杨文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次大调查培训-农村数据库(杨文轩).ppt(1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办公室 20081 兰州,甘肃省第二次土地大调查 农 村 数 据 库 建 设,甘肃省培训材料,农村数据库培训内容,一、数据库建设总体思路 二、数据库建设标准及规范 三、数据库建设的技术路线 四、数据库建设的方法(以MAGIS系统,SPOT-5数据为例) 五、数据库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甘肃省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办公室,一、数据库建设总体思路,甘肃省培训材料,一、数据库建设总体思路,土地调查总体目标和任务 数据库建设总体要求; 数据库建设的基本流程; 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思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目前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

2、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总体目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主要任务,开展农村土地调查,以1:1万为主比例尺,查清农村各类土地利用状况。按照调查内容分: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农村土地权属调查。本次调查的重点任务,必须完成。 开展城镇范围内1:500比例尺土地调查,掌握城镇土地状况,确定每宗土地界址、范围、界线、数量、用途、面积等。通过汇总分析,掌握工业等专项用地土地利用状况。 开展基本农田状况调查,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基本农田保护划定资料,将基本农田保

3、护范围落实至现状图上,统计汇总出各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分布、面积、地类等状况,并登记上证,造册,查清全国基本农田状况。 建设覆盖国家到县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实现调查信息的互联共享。与第一次土地调查的明显区别! 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总体要求,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的任务是建立国家、省、市(地)、县四级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基本农田等内容,集影像、图形、属性、文档等数据于一体,互联共享的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总体要求,建立四级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 按照数据库建设标准,以区县为单位

4、组织开展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权属数据和基本农田等进行管理,满足县级变更等业务需要; 在省、市两级,结合两级管理需求和日常管理模式,整合(数据接边、坐标及投影转换等)各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构建两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满足两级国土资源管理对土地数据的基本需要。 借助现有的网络系统,中央一级组织建立国家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提供对各级土地数据到地块的查询检索、统计汇总、分析输出、及时调用和定期备案等功能。 各库之间提供访问和调用接口,满足数据上传、接收、交换、备份、更新、日常应用等工作需要。,数据库建设实施要求 数据库建设在技术指标、标准体系、数据库结构等方面具有系统性,并与金土工程

5、及已有数据库良好衔接; 依据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和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等标准开展数据库建设; 以GIS为平台,满足矢量、栅格和与之关联的属性数据管理; 采用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实现成果数据正确汇交和共享,能够保证国家、省、市、县四级之间的互联互通; 具有数据输入、编辑处理、查询、统计、汇总、制图、输出,以及更新等功能。满足国家对土地调查数据的调查统计、数据更新和维护,保证数据的现势性。,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总体要求,数据库建设遵循指导思想,系统部署,合理安排。建立有效的土地基础业务与国土资源信息化内在联系,兼顾与其他国土资源管理重点工程的关系,在国土资源管理和信息化总体框架安排下有序推进。 统

6、一标准,保证质量。根据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建设数据库及管理系统,采用标准的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和标准化的系统通讯协议,开展成果汇交和共享。严格检查验收,建立可靠成果质量保障体系。 及时更新,维护数据现势性。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调查数据更新和维护机制,保证数据的现势性。 充分利用现有成果。充分利用现有国土资源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成果,避免重复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体系,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体系结构,土地调查数据分中心,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基本内容,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土地权属数据、基本农田数据、栅格数据、表格、文本等其他数据,具体内容如下: 基础

7、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测量控制点、行政区、行政区界线、等高线、高程注记点、坡度图等; 土地利用数据:包括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可选)、地类界线等; 土地权属数据:包括宗地、界址线、界址点等; 基本农田数据:包括基本农田保护片、基本农田保护块等; 栅格数据:包括DOM、DEM、DRG和其他栅格数据; 元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元数据、DOM元数据、DEM元数据等; 其他数据:包括开发园区数据等。 建库单位应根据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要求进行数据库结构设计,对属性数据结构表等内容可进行扩充。,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基本流程,- 数据库建设方案设计; 矢量化底图准备; 图件扫描和几何纠正; 图形和属性数据

8、采集; 分幅数据接边; 拓扑关系构建; 数据检查与入库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 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 整体要求: 实现规定格式的数据交换; 对土地调查数据检查,具有增、删、改等编辑功能; 满足日常土地管理业务对土地调查数据的管理需求; 数学基础、面积量算方法、数据统计表模版和图件输出格式等符合规程要求; 支持多种数据源的土地调查数据更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总体思路 编制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标准,制定数据库建设规范,指导地方开展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开发标准数据交换格式检查处理软件,统一数据交换格式,提

9、供各地和公司免费使用; 开发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分发地方供建库质量检查; 制定数据库软件测评标准,开展软件测评工作,认证一批数据库软件及管理系统平台,规范行业和建库工作; 制定成果逐级汇交管理办法,统一汇交成果,保证全国成果格式统一,逻辑正确; 确定全国调查成果管理系统方案,开发全国成果管理系统; 开展数据库及时更新研究,建立数据库及时变更上报机制。,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思路,关于数据库标准及建设规范; 关于标准的数据交换格式; 关于数据库软件和平台; 关于全国数据库质量检查; 关于全国数据库软件测评/测试制度; 关于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逐级汇交; 关于各级数据库的及时维护

10、和变更; 关于国家级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和动态更新; ,关于数据库标准和建库规范 两个标准作为调查数据库建设的根本标准; 两个标准已经实现了代码及内容等的统一; 是现有的数据库标准的修订,具有继承性; 调查数据库建库规范提供最一般的建库规范; 建库规范是满足第二次土地调查任务要求的; 标准和规范也将是国家软件测评的根本依据。,关于标准的数据交换格式 数据是宝贵的,数据库软件/平台仅是载体或工具; 属于国家基础空间数据VCT格式的具体化; 能够保证不同的数据库平台之间相互便捷转换; 转换不能保证所有信息无损失转出,但基本信息不得丢漏和发生任何错误,数据迁移代价最小; 交换格式是公开透明的,并可以方

11、便读取的; 交换是可检测和评价的,通过专用软件实现。软件国家组织开发,免费提供。,关于数据库软件和管理系统 中央级数据库软件及管理系统原则上以招投标方式选择; 数据库软件及管理平台强制执行国家的两个数据库标准!整个建库工作严格遵循数据库标准; 全国不统一数据库软件,地方各级数据库和管理系统软件由地方自主选择,提倡公开竞争;各级国土资源系统平台建议要与国家“金土工程”平台相衔接; 国家对业界数据库软件及管理系统实施测评,资格准入制; 数据库建设单位要具备丰富成功的业界经验; 各地在国家低门槛基础上,设置满足地方需求的二级门槛。,关于全国调查数据库质量检查 成果以数据库方式提供,数据库是调查成果主

12、要载体; 主要检查内容为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 数据库成果以县区为单元提供; 数据库质量检查严格遵循成果质量检查办法; 数据库检查方式:软件自动检查和人工检查相结合; 开发全国统一的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自动进行数据库逻辑检查;VCT格式及逻辑关系是自动检查的关键。 只有通过软件检查,方可进入人工检查阶段;,关于全国数据库软件测评/测试制度 规范行业市场,提高软件素质,保证成果质量; 测评以数据库标准为根本依据,以调查成果日常应用为基本需求,以满足地籍管理为出发点; 测评是设置行业介入的最低标准,设置最低门槛,地方以需求为引导,设置管辖区域内的二级门槛; 测试/测评结果全国公告; 测试/测评严

13、格遵守测评的有关规定,权威评定; 测试/测评的条件公平,标准统一,大纲明确。,关于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逐级汇交 成果汇总重要内容,严格按照汇总有关要求进行; 各级逐级汇交主要是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 地市和省级对县级汇交成果及时整合,包括质量检查、投影转换、属性和图形接边、格式转换等; 数据库成果汇交提供明确的库体检查标识和检查报告; 成果汇交要求提供原始数据格式和VCT交换格式; 采用批次逐级汇交的方式进行汇交,不允许跨级汇交。,关于各级数据库的及时维护和变更 现势性是土地调查数据库的生命,也是数据库广泛应用的前提。及时维护数据库,保持调查成果现势性; 变更主要是针对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

14、 调查提供了翔实的本底,变更以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定期开展; 变更手段依靠数据库,及时快速获取变更信息; 变更不再单纯报表,而是图、数、表一体化; 变更以坐标串和变更地类为基本信息,套合在本底现状图上,变更面积自动计算; 变更软件将以模块或组件方式潜套在省级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方便开展变更工作。,关于国家级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和动态更新 调查结束后,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将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为日常管理和业务提供基础平台。 规划、利用、耕地保护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将以此数据库为基础,审批、考核等工作依此为根本依据; 地方及时提供变更信息,维护数据库的现势性。数据库变更资料由地方负责提供; 变更不

15、及时的,将以国家本底数据库为基准; 不断地应用促进数据库的不断维护和更新; 系统提供社会化应用和土地基础信息的发布通道,扩大成果应用范围。,甘肃省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办公室,二、数据库建设标准及规范,甘肃省培训材料,二、数据库建设标准及规范,数据库标准编制说明 数据库标准内容介绍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 县级以上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规范,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任务,数据库标准编制说明,在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化指南的框架下开展标准的编制工作。 2001年8月,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承担)和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部信息中心承担)编制完成,并以国土资发2001245号文

16、的形式颁布试行。 期间由于大调查、金土工程和二次调查等的需求,做了三次大的修改 需要作为行业标准正式颁布实施,第一次修订,2004年-2005年 主要目的是对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进行协调一致: 术语,相同要素的名称、代码、分层以及层的属性表等进行协调一致。 标准的文档结构保持一致,第二次修订,2006年,金土工程的需求: 对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与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等6个标准进行了协调一致: 统一了数据库标准的文档结构和表达形式 统一了要素(信息)分类代码、要素引用规则和子类扩展原则 统一了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但城镇地籍数据库只对要素代码、分层等进行了修改,文档形式未作调整,第

17、三次修订,2007年,面向二次调查的需求: 1、对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要素与属性表的进行了调整 2、对地籍基础信息与土地登记信息的关系连接方式进行了修改(扩展属性表)。 3、地类代码进行了修改,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规程完全保持一致。 4、对交换内容与格式进行了调整。,标准编制的原则,面向对象需求和结果数据。 从数据规范化的角度出发,不依托于软件平台。 与已颁布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相衔接,保持逻辑一致性 。 编制过程中与相关标准相协调,保持逻辑一致性。,标准的结构,第1部分:“范围” 。 第2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 第3部分:“术语和定义” 第4部分:“数据库内容与要素分类编码” 第5部分:“数据

18、库结构定义” 第6部分:“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第7部分:“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 第8部分:“元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范围 标准规定了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内容、要素分类代码、数据分层、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结构、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 各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与数据交换均可参照执行。,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列出了编制本标准所参考和引用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等资料性引用文件。其中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17798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

19、式 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CH/T 100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 TD/T 1016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 TD/T XXXX-XXXX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数据库标准(报批稿) 国土资源部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金土工程试行),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数据库内容,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要素分类编码 土地利用数据库要素分类大类采用面分类法,小类以下采用线分类法。 大类码为专业代码,基础地理专业码为10,土地专业码为20。 小类码为业务代码,土地利用的业务代码为01,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的业务代码为02,土地权属的业务代码为06。 基础地理要素的一级类码、二级类码、三级类码和四级

20、类码引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中的基础地理要素代码结构与代码。,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空间要素分层 空间要素采用分层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空间要素属性结构,行政区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XZQ) 标准中所有面积字段如无特别说明,均指椭球面积。,空间要素属性结构,坡度图属性结构描述表 (属性表名:PDT),空间要素属性结构,地类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 (属性表名:DLTB),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基本农田保护区属性结构描述表 (属性表名:BHQ),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行列编号计算公式(引用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89),以标准图幅为基础的土地利用数据文件命

21、名规则如下:,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主文件名采用二十一位字母数字型代码,行列号位数不足者前面补零,扩展文件名因文件格式不同而不同: 矢量数据为VCT, 数字正射影像图为IMG, 数字栅格地图为RAS, 数字高程模型为DEM, 元数据为XML, 附加信息文件和头文件为TXT;,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数据文件命名规则,以行政区为基础的土地利用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如下:,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 土地利用数据库需要交换的数据内容包括所有矢量、栅格数据和元数据,交换数据文件以目录方式存储,一个交换单元(标准分幅或行政区)一个目录。 矢量数据交换格式 土地利用矢量数据交换格式利用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

22、式(GB/T17798)描述,由六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文件头;第二部分为层类型参数;第三部分为属性数据结构;第四部分为几何图形数据;第五部分为注记;第六部分为属性数据。,矢量数据交换格式,HeadBegin /参见注释2/ Datamark: LANDUSE.VCT Version: 2.0Unit: MDim: 2Topo: 1 Coordinate:M Projection:字符串Spheroid:字符串 Parameters:浮点数,浮点数 Meridinan:字符串 MinX: 浮点数MinY: 浮点数 MaxX: 浮点数MaxY: 浮点数 Scale: 整数 Date: 数据产生的

23、日期 Separator: HeadEnd,矢量数据交换格式,4、Topo:是否带结点与线段的拓扑关系。 2表示有结点关联线目标的标识以及线目标有起结点、终结点左多边形、右多边形的拓扑信息, 1则表示没有这些信息但有多边形关联的线目标标识码。0表示没有拓扑,多边形直接带坐标。本矢量数据交换格式中,采用Topo:1。,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元数据 土地利用数据库矢量数据元数据依据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1016)描述。 栅格数据的元数据采用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CH/T 1007)。 元数据交换采用XML格式。,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数学基础,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

24、系”。 地图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分带方式:1:500、1:2 000标准分幅图或数据按1.5分带(可任意选择中央子午线)。1:5 000、1:10 000标准分幅图或数据按3分带。1:50 000标准分幅图或数据按6分带。 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分幅和编号采用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数据库内容,数据库结构设计,数据组织方法,数据库存储方法有两类:文件存储方式和空间数据库存储方式。 文件存储方式的特点是处理方法较简单、数据冗余少、易维护,但不能适应多用户分布式数据管理和应用的需求。 空间数据库存储方式的特点是数据处理方法较复杂、数据冗余较多,但能满足多用户

25、分布式数据管理和应用的需求。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多用户分布式数据管理和共享应用需求,本次调查建议采用空间数据库存储方式,文件存储方式作为临时存储和数据提交。,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描述数据的信息的集合,是对系统中所有使用数据元素的定义的集合。数据字典的内容一般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加工过程。其作用是对系统中数据做出详尽的描述,提供对数据库数据的集中管理。,数据源内容,土地利用 要素数据源,标准分幅外业调查底图、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 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田坎系数测算表 原有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及相关资料。,原有权属资料、权属单位代码表、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土地权属争议原由

26、书、其他数字形式的数据。,县级行政区内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图件资料,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图件资料、基本农田保护片图件资料、基本农田保护块图件资料、基本农田保护图斑图件资料。,土地权属 要素数据源,基本农田 要素数据源,数据源内容,基础地理 要素数据源,定位基础、境界与政区、地貌等信息。测量控制点及注记。国家及省级调查主管部门下发的行政区、界及注记数据。测绘部门经过验收合格的地形图或等高线数据。,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栅格地图。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其他栅格图。,除以上数据源外的其他相关数据及资料。包括建设用地审批、农转用审批、开发园区等数据文件资料。,栅格要素 要素数据源,其他要素 数据源,第二次全国

27、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技术规范,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第一部分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411) 第二部分 城镇土地调查(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 (1218) 第三部分:土地调查数据库安全管理与维护 (19),基本要求及技术指标,数学基础 坐标系: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 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地图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分带方式: 1:2 000标准分幅图按1.5分带(可任意选择中央子午线),1:5 000、1:10 000标准分幅图按3分带,1:50 000标准分幅图按6分带。 分幅和编号 采用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具体

28、参见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基本要求及技术指标,土地利用分类 土地利用分类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按规程中的规定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05、06、07、08、09一级类和103、121二级类进行归并。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可在全国统一的二级地类基础上,根据从属关系续分三级类,并进行编码排列,但不能打乱全国统一的编码排序及其所代表的地类及含义。 数据交换格式 数据库交换格式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规定的数据格式。 数据组织 在横向上,数据要组织成逻辑上无缝的一个整体。在纵向上,各种数据要在空间坐标定位的基础上进行相互叠加和套合。在物理存储上可以把连续的实体分离

29、到不同的存储空间和存储单元中进行存储。,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原则 数据源质量控制 数据采集质量控制 接边拓扑处理质量控制 数据入库质量控制 数据建库信息管理,质量控制原则,统一标准原则:数据建库中数据内容、分层、结构、质量要求等要严格依据规程、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和本规范的规定; 过程控制原则:要对数据采集、数据入库等过程中的每一重要环节进行检查控制与记录,以免环节出错造成误差传递、累加等,同时要保证建库过程的可逆性; 持续改进原则:应遵循持续改进原则,使其贯穿数据采集、检查、入库等各环节中,不断优化各环节的数据,保障数据质量; 质量评定原则:对数据库数据进行质量评定,及时、准确地掌握数据的质量状

30、况,及时发现建库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数据建库成果的质量。,数据源质量控制,根据数据源质量要求对其进行质量检查,并填写数据源质量检查表; 检查图形数据精度是否在限差范围之内; 检查DOM等数据源的点位精度时,可选择明显地物点,与GPS测量实地坐标进行对比检查; 检查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的规范性、完整性、逻辑一致性,并对照图件检查对应关系; 检查数据源的数据格式、数学基础和数据精度等;,数据采集质量控制,采用环节质量控制和交接检查的方法,对过程质量进行控制。 作业员对其作业过程及重大问题应当记录; 作业员对数据进行全面自查,技术负责人组织作业员互查; 由专业质量检查员对重要环节进行重点检查,并填写质

31、量控制检查及处理表。; 专业质量检查员要不定期的进行抽查,确保数据质量; 不同作业员进行不同作业环节的数据交接时,进行数据交接检查。,接边拓扑处理质量控制,作业员对每幅图应进行接边处理及重大问题应当记录,专业质量检查员应对接边图幅进行重点检查,并填写质量控制检查及处理表; 检查每幅图相邻图形要素是否存在缝隙和重叠现象; 检查每幅图相邻图形要素及属性要素的逻辑一致性。,数据入库质量控制 数据入库前应对数据进行100%的数据质量检查; 数据入库后要对计算机自动输出成果进行检查; 数据运行过程中要对数据库整体安全性运行检查。 数据建库信息管理 数据建库过程中的信息管理是数据库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32、分,是对建库过程中的各文档资料进行编写、整理和归档的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设计书、技术标准、数据文档、原始图件、调查工作底图、生产进度安排、数据库建库技术总结、数据库自检报告等信息的管理。,成果内容及要求,数据成果 成果内容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原格式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规定的交换格式数据)。 成果要求 必选图层齐全,基础地理、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基本农田等要素完整; 矢量数据、属性数据、栅格数据和元数据命名正确,格式内容符合要求; 数学基础符合规程要求; 面、线、面面、面线、线线、面点、线点等图形要素拓扑关系正确; 图内各要素与扫描影像数据吻合,无图形错误和丢漏,明显要素位置精度不

33、超过图上0.2mm; 相邻图幅自然接边,逻辑无缝,同时其属性和拓扑关系保持一致; 地类图斑面积之和与控制面积保持一致; 各要素属性数据正确无误; 各要素层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 图形要素与属性表记录对应关系正确。,成果内容及要求,文字成果 成果内容 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和自检报告; 土地调查数据衔接分析报告; 图历簿、自检记录表和作业情况记载表等。 成果要求 图历簿填写正确、内容完整; 质量控制文档齐全,包括作业情况记录表、数据源质量检查表等; 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和土地利用数据衔接分析报告内容丰富、描述准确、逻辑清楚。,成果内容及要求,图件成果 成果内容 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土地利用挂图;

34、基本农田分布图、耕地坡度分级图等专题图; 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成果要求 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原始调查图件比例尺一致; 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原始调查图件内容一致; 图内要素齐全; 图外要素齐全; 图内、外要素的颜色、图案、线型等表示符合规程要求; 各标准分幅图必须具备图历簿。 土地利用挂图 土地利用挂图比例尺恰当; 土地利用挂图内容完整、正确,要素之间的关系处理合理; 要素的选取指标符合要求,综合取舍能反映调查区域的土地利用分布规律; 图幅整饰完整、规范,图面清晰易读、美观。 基本农田分布图、耕地坡度分级等专题图 基本农田分布图、耕地坡度分级等专题图

35、的比例尺恰当; 专题图内容完整,表示正确,要素之间关系合理; 图幅整饰完整、规范,图面清晰易读。 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覆盖整个调查区域; 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内容完整准确; 界内纵向累加值之和与横向累加值之和相等,为界内总面积,与下发的控制面积相等; 在破图幅中,行政区界线内外控制面积之和,等于该图幅的图幅理论面积。,成果内容及要求,表格成果 成果内容 土地调查分类面积汇总表(含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 农村土地调查分类面积汇总表(含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

36、汇总表、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 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汇总表 基本农田情况统计表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平衡表、一览表等变更数据; 成果要求 表格格式符合要求,数据正确; 表内、表间数据逻辑关系正确。,成果质量评价,成果质量评价方法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的成果种类繁多,其成果质量评价分为直接质量评价和间接质量评价。直接质量评价是对数据集通过全面检测或抽样检测方式进行质量评价,又称验收度量;间接质量评价是通过对数据源、数据采集过程、数据入库过程等过程数据和信息的检查评价,从而对成果数据集进行质量评价,又称预估度量。,直接质量评价,成果质量评定,根据数

37、据库单项成果质量评价的结果,综合确定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的总体质量,评价标准如下: 优良 数据成果质量评价优良; 文字成果质量评价优良; 图件成果质量评价优良; 表格成果质理评价优良。 合格 有一项成果评定为合格,其他成果评定为优良或合格。 不合格 有一项成果评定为不合格。,数据库管理功能 数据处理功能,图像处理功能要求:能对图像进行配准处理,能对各种图像格式进行输入和输出转换,主要包括TIFF、GEOTIFF、JPG、IMG等图像格式的输入和输出; 坐标转换与投影变换功能要求:能进行坐标转换,主要包括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年西安坐标系等不同坐标系的相互转换;能进行投影变换,主要包括

38、高斯克吕格投影、墨卡托投影、彭纳投影等不同投影的相互转换; 图层编辑功能要求:能进行图层编辑,主要包括增删图层、修改图层名称、图层状态编辑、修改图层次序等功能; 矢量化采集功能要求:能进行图形数据的矢量化采集,主要包括点、线、面的增、删、改等,对点、线、面等多种对象的延伸、连接、旋转、合并、分解等编辑功能和对编辑对象的多种捕捉功能;,数据库管理功能 数据处理功能,电子数据采集功能要求:能进行电子数据采集,主要包括键盘输入坐标点的功能和批量导入GPS、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电子数据的功能; 属性数据采集功能要求:能进行属性数据的采集,主要包括数据结构的编辑与修改、属性值的编辑与修改、属性值批量分析计

39、算录入、批量属性数据的导入等; 地类转换功能要求:能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八大类等的相互转换; 检查与处理功能要求:能对数据进行检查并具有一定的错误处理功能,主要包括拓扑检查与处理、一致性检查与处理、完整性检查与处理等; 数据格式转换功能要求:能按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中规定的交换格式进行数据交换,主要包括能够导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中规定的数据交换格式、能够按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交换格式导出数据。,数据库管理功能 数据管理与应用功能,数据库维护与管理功能要求:应具有对数据库各种数据的管理与维护功能,主要包括各图层、数据结构、数据字典、元数据等的管理及维护; 数据库安全

40、管理功能要求;应满足土地调查数据库安全管理的需要,主要包括用户权限设置、密码设置、备份与恢复、出错处理等; 矢量栅格数据一体化管理功能要求:具有矢量与栅格一体化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叠置显示等; 信息查询功能要求:系统应提供多种查询功能,主要包括自定义查询、组合查询等,实现日常土地管理有关图件的快速查询及图属互查;系统应具有面积计算、长度计算等功能,面积计算能采用椭球面积进行计算; 专题图制作功能要求:具有不同专题图的制作功能,主要包括基本农田分布图、耕地坡度分级图等各种专题图制作;,数据库管理功能 数据管理与应用功能,统计汇总功能要求:能够生成本规范9.1.4.1中要求的统计

41、汇总表,具有表格的统计、汇总、查询、编辑、打印输出等功能;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功能要求:能进行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动态度等的变化分析; 基本农田分析功能要求:能对基本农田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各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用地结构、占用基本农田情况分析等; 日常更新与年度变更功能要求:能对农村土地调查数据进行日常更新,具有年度变更数据批量处理功能,并生成年度变更上报数据; 历史数据管理功能要求:具有历史信息的存储、查询和追溯功能,主要包括图形与属性历史信息的保存、能对历史信息进行追溯查询等。,甘肃省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办公室,三、数据库建设的技术路线,甘肃省培训材料,数据库建设主要步骤,

42、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包括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和市(地)、省、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集成整合。市(地)、省、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是通过对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集成整合而成(具体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整合技术规范)。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主要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建库准备:主要包括建库方案制定、人员准备、数据源准备、软硬件准备、管理制度建立等; 第二阶段为数据采集与处理:主要包括基础地理、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基本农田、栅格等各要素的采集、编辑、处理和检查等; 第三阶段为数据入库:主要包括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属性数据以及各元数据等的检查和入库; 第四阶段为成果汇交:主要包括数据成果、

43、文字成果、图件成果和表格成果的汇交。,数据库建设流程,分层矢量化或提取 分幅数据接边 数据拓扑处理 属性数据采集 数据检查与入库,土地调查数据提取与处理,专项数据矢量化采集与处理,矢量数据转换与处理,图件扫描(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图件等) 几何纠正 分层矢量化 分幅数据接边 数据拓扑处理 属性数据采集 数据检查与入库,数据格式转换 数据检查 数据处理,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路线,农村土地数据库建设准备工作,方案制定 人员准备 软硬件准备 管理制度建立 数据源准备,农村土地数据库建设准备工作,方案制定 各级调查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数据库建设方案,主要包括数据库建设的目标任务、方法、技术路线、组

44、织管理、进度安排等内容,但其相关内容不得与本规范相抵触。 各地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案应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 人员准备 人员准备主要包括人员分工和技术培训等工作。 建库人员主要包括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专业质量检查员和作业员等。项目负责人负责数据库建设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数据库建设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专业质量检查员主要负责实施质量管理制度,对审核内容进行质量检查;作业员负责具体的建库工作。 各级调查机构应组织对建库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农村土地数据库建设准备工作,软硬件准备 软件准备 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GIS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等,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软件的适应性

45、与完备性:所选软件应满足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采集与管理的需要,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针对性;与硬件的兼容性:所选软件应能够适应当前各种主流的计算机类型和外部设备;与其他软件的接口能力:所选软件应能够与当前各种主流的计算机软件和工具软件相互连接、相互支持;模型化能力:主要指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要具有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以便制定土地管理方面的辅助决策模型;二次开发能力:主要指地理信息系统(GIS)基础软件要具备二次开发的能力,以满足土地管理等各方面应用的需要;数据交换能力:能够按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规定的交换格式交换数据,同时能够和主流的GIS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用户界面的友好性:所选软件应界

46、面简单,操作灵活、方便。 硬件准备 当数据库在局域网中运行时,硬件平台应包括网络设备(如服务器、机柜、交换机、网络集线器、调制解调器、光纤线路、网络线路、UPS电源等)、计算机、数据输入输出设备(如数字化仪、扫描仪、绘图仪、打印机等)、数据储存设备(如磁盘、光盘等)等。当数据库在单机环境下运行时,硬件平台应包括计算机、数据输入输出设备(如数字化仪、扫描仪、绘图仪、打印机等)、数据储存设备(如磁盘、光盘等)等。 硬件选择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 硬件的性能:能够满足图形数据的编辑与显示;与其他硬件的兼容性:各种硬件设备可以协同工作;与软件的兼容性:要兼容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和其他应用软件。,农村土

47、地数据库建设准备工作,管理制度建立 建库单位应建立培训、记录、报告、协商、安全、控制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以保证数据库成果质量。 培训制度 建库单位对具体建库人员进行建库内容、流程、方法和质量要求等方面的技术培训。 作业记录制度 对建库过程各环节的作业情况进行记录,记录表见附录A。 作业问题报告制度 对作业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实行报告制度,及时向技术负责人报告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重大问题协商解决制度 对建库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及时与相应土地调查机构协商解决,重大问题协商解决处理情况记录表见附录B。 数据安全制度 对数据库建设过程中重要的过程数据和质量控制记录必须保存,以保证数据可追溯查询。同

48、时建立数据安全保密制度,设立专门的安全保密机构,制定相应的安全保密技术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质量控制制度 对建库过程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数据库建设方案质量控制、数据源质量控制、数据采集质量控制、数据入库质量控制、数据库成果质量检查和验收等。,农村土地数据库建设准备工作,数据源准备 1、数据源内容 调查底图及调查界线资料 调查底图:采用统一下发的调查底图。 调查界线:采用统一下发的国界、省界、市界、县界等行政区界线和沿海滩涂界线及海岛界线等。 控制面积:采用统一下发的各行政辖区控制面积。,农村土地数据库建设准备工作,已有的土地调查成果资料 土地权属资料 以往调查编制的权属界线图; 以往调

49、查签订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等; 县级(含)以上人民政府确定国有土地、集体土地的登记资料; 政府最新划定、调整、处理争议权属界线的图件、说明及有关文件等确权材料; 集体土地登记发证资料; 土地的征用、划拨、出让、转让等相关资料; 建设用地审批文件等资料。 土地利用资料 已有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土地利用图、调查手簿、外业调查底图、田坎系数测算原始资料等资料。 基本农田资料 根据数据库建设的有关要求,向有关部门收集确认后的基本农田区块(地块)的图件、数据等资料,同时收集基本农田规划、划定、调整与补划的相关文件或资料等。 专项调查资料 主要包括行业分类、开发园区、工业用地、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资料。 DEM资料 主要包括覆盖调查区域的DEM数据。 其他资料 除以上资料以外的其它相关数据和资料。,农村土地数据库建设准备工作,外业调查资料 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 外业调查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