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教育实施与策略专题五.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25507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心理教育实施与策略专题五.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学生心理教育实施与策略专题五.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学生心理教育实施与策略专题五.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学生心理教育实施与策略专题五.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学生心理教育实施与策略专题五.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心理教育实施与策略专题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心理教育实施与策略专题五.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心理教育实施与策略,中学生,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许思安,2,专题五:中学生常见问题行为识别,专题五:中学生常见问题行为识别,3,专题五:中学生常见问题行为识别,什么是问题行为 (problem behavior) ?,4,专题五:中学生常见问题行为识别,问题行为、不良适应行为(或称适应欠佳行为)、偏差行为和反社会及非社会行为等,同时被通称使用。 问题行为:显著异于常态而妨碍个人正常生活适应的行为。(台湾师大吴武典教授) 问题行为:按个体行为的性质,凡带有反社会性或破坏性者称为 问题行为;因此等行为不利于别人。此外,行为中带有不良适应性质者亦属于问题行为;因此等行为不利于自己。(心理学词

2、典),问题行为的认定,5,专题五:中学生常见问题行为识别,在认定问题行为时,要考虑下列四个因素: (1)行为本身是否符合个体的年龄、性别和发展程度; (2)行为发生的时间与地点是否适当; (3)周围人对此行为的看法; (4)行为对个体来说是否不适当(如过多或过少),是否严重,如已造成它对别人的伤害,以及他和别人相处的困扰。,问题行为的分类:,6,专题五:中学生常见问题行为识别,从辅导的观点的分类(吴武典): 1 外向性行为问题:即通称的违规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包括:逃学、离家出走、不合作、反抗、不守规矩、撒谎偷窃、打架、破坏、捣乱、伤害等。 2 内向性行为问题:即通称的情绪困扰和非社会行为。

3、包括:畏缩、消极、不合作,过分依赖、做白日梦、焦虑反应、自恋、自杀行为等。 3 学业适应问题:成绩不理想,非智力因素所造成的往往兼具情绪上的困扰或行为上的问题。 包括:考试作弊、不做功课、粗心大意、偷懒、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低成就等。,问题行为的分类:,7,专题五:中学生常见问题行为识别,4 偏畸习癖:或称作为不良习惯,多与性格发展上的不健全有关。 包括:吸食拇指、咬指甲、肌肉抽搐、口吃、偏食、尿床、烟瘾、酒瘾、药瘾、性不良适应等。 5 焦虑征候群:由过度焦虑而引发,有明显的身体不适应症状或强迫性行为,通常称为神经官能症或“神经质行为”。 如紧张、发抖、呕吐、恶心、心胸不适、全身无力、由焦虑

4、过度引起强迫性思考、强迫性动作、歇斯底里等。 6 精神病症候:其行为明显地脱离现实,属于严重的心理病态。 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问题行为的分类,8,专题五:中学生常见问题行为识别,(1)与德育常规管理有关的行为问题; (2)与变态心理学有关的行为问题。,焦虑与焦虑症,焦虑是什么?,焦虑是什么?,焦虑就是我们人行为内驱力的一种表现方式。 焦虑是挫折以后的语言。,为什么人在焦虑时都会有紧张、苦恼、 沮丧等情绪?,因为,我们人总有愿望,这种愿望是源于对自我的一种认识,要求自己在一定的群体位置上要超越别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的努力也就并非是为了自身的发展,而是把自己放在了群体位置上去比较

5、的结果。,一项心理调查结果,某心理学家问一些中层管理人员(医生、经理、律师等),约200多人,两个问题。 一,你对你现在的工作满意吗? 二,如果有机会让你重新选择的话,你还会选择现在的工作吗?,原因:,这群中层人员都对目前的工作报酬满意,但是由于工作不能让他出人头地,所以当可以重新选择时他们都认为不再选择原来的工作 。,为什么会产生焦虑呢?,焦虑与“患病得益” 焦虑与自我认识 焦虑与对问题的理解有关,15,焦虑症,以焦虑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 具体表现: 持续性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但此状态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的; 或其惊恐程度与现实事件不相称。,案例 :,16,专题五:中学生常见问题行为识

6、别,男,18岁,艺术学校三年级学生。 自述: 从小喜欢绘画,想报考中央美术学院。认为上文化课纯粹是浪费时间,故从一年级就经常借故逃避上文化课。 自认为应该用这些时间来练习自己的绘画技巧,但家长不同意,理由是文化课必须要有一定的分数才能录取。 自认为只要稍微看看就能通过,用不着花费那么多时间。 为此经常与父母冲突,很是心烦,即使在家作画,也没有好心情。,案例 :,17,专题五:中学生常见问题行为识别,进入高三后,发现自己绘画的水平没有多大提高,而文化课也不如自己想的那么简单,恐怕自己考中央美院的理想要落空,很是焦急,睡眠不好(主要是入睡困难)。父母更是经常责备自己不听家长的意见,自己心中有些后悔

7、,但表面上还要装出理直气壮的样子,不肯承认。 还有几个月就要参加考试了,一家人都着急,自己更感到希望渺茫,对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打不起精神。拿起画笔,经常发呆,觉得画笔很沉重。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很差。,18,神经症与正常的区分,19,强迫症状与强迫症,强迫症:以不能为主观意志所克制的,反复出现的观念、意向和行动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神经症。 特点: 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并存。 表现: 以强迫症状为其主要表现,常有强迫观念、强迫意念或冲动、强迫行为等。,20,强迫思想 包括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疑虑、强迫性对立观念等;,张某,男性,19岁,高中生。 自我陈述: 因反复做事,犹豫不决,自

8、知不必想或不必做的事仍要想、要做,为之痛苦紧张3年。 16岁考入高中,因学习日渐紧张,对担任学生干部社会活动多,影响学习有顾虑。 老师提出优秀学生干部考大学时可降低一档录取分数线,当事人常为此十分矛盾,既怕耽误前程,又怕辜负老师,冥思苦想,难以决断,辗转不眠。 每每下定决心,但又次次动摇,很难完成一件事情,无休无止,脑袋发胀,心情烦躁,全身倦怠,学习成绩下降,自感问题严重,于是强迫自己学习,制定学习方案,但经常是手捧书本,思想却云游四方。 自称是“该记的不住,该忘的忘不掉。”最近半年很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心情烦闷,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做事更加小心与缓慢。做事反复多次,同一个问题总要去想。,第21

9、页,22,强迫动作 表现为强迫性仪式化动作、强迫性洗涤、强迫性询问、强迫性计数等。,女性,15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当事人三个月前,由于粗心,上学时忘记锁家里防盗门。父母下班后发现,训斥了她几句,为此曾经痛哭一场,严重失眠两天。 从此以后,每次上学出门,都要反复多次检查防盗门是否锁上,明知已经锁好,还是控制不住要检查,否则就心慌,总担心“万一没锁好呢?”有时要检查十余遍。 近年,每次上学前都要反复检查自己是否带齐了上可要用的课本,为此十分苦恼,以致经常迟到。 一周前,开始担心自己是否会得精神病,情绪非常低落,食欲下降,经常哭泣,反复到医院精神科检查,要医生反复保证自己不会得精神病,但是,坚持不

10、吃医生开的药,因为说明书讲该药治疗精神障碍,有很多副作用。,第23页,24,恐惧与恐惧症,恐惧症: 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 特点: 1 某种外在的客体情境引起强烈的恐惧 2 患者明知过分、不合理、不必要,却又无法控制 3 患者发作时往往伴有明显的焦虑不安及植物性神经症状 4 因尽力回避所恐惧的客体或情境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或工作,回避行为越明显说明病情越严重。,25,恐惧症,场所恐惧 对广场、人群拥挤场合、商店、剧院、车厢或机舱等感到恐惧,也包括害怕空旷地方,害怕离家或独自一人在家。 社交恐惧 常起病于少年,表现为害怕被人审视、回避社交的情境。 特定恐惧 特殊物体

11、或情境引起的不合理焦虑。 如接近某些动物。登高、雷雨、黑暗、锐器、外伤或出血、害怕接触到某些疾病等。 特定恐惧以儿童常见。,肖某,女,16岁,高一年级学生。 无明显躯体疾病,无家族精神病史,无寄养史,早期教育良好。 自诉症状:上课时,她总是低着头,走近她时,她显得紧张而慌乱,从不敢在公共场合说话、表演。与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时不敢正视对方、脸红、手心出汗、头脑一片空白,发展到一想到与人交往就感到莫名的紧张与害怕,甚至出现幻听、幻视。,第26页,27,疑病症 以担心或相信罹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优势观念为主,各种体检的阴性结果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消除对疾病的疑虑。,28,案例 某男,26岁、工人、高

12、中文化、未婚。 主诉:突发左侧头颈痛、左半身不适,伴心慌、失眠、烦恼七个月。 病史资料:七个月前,当事人因其兄精神病复发外走不归,四处寻找、感到精神压力很大,也极劳累。 一日晚,突然感到“一股气从胸部往上冲,直达左侧头顶部。”当时出现头痛,左颈活动受限,左手足发麻,并伴心慌。 当时当事人认为可能是“脑冲血”或“心脏病”,很着急。 次晨即前往市人民医院内科就诊,体格检查与心电图、胸透均未发现异常。 当事人仍不放心,回家后查阅医学书籍,但一无所获。 几天后前述表现一直存在,头颈痛、胸痛加重,酸胀 、闷痛。怀疑是“心脏病”或“癌症”,再次前往省级医院就诊。,29,在当事人反复要求下作钡餐透视、脑电图

13、、脑超声波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但对检查结果仍不放心,虽一直坚持上班,但总因为左胸与头颈部痛而烦恼,工作效率降低。时感不安 、紧张,且因“查不出病来”而心情不佳,社交与业余兴趣爱好下降,但无内疚、早醒和食欲减低。 几个月来常请假奔波于市内几家医院,找高年资医生看病,请求作超声波、心动图、纤维胃镜、甲状腺功能、血尿常规、肝功能多项检查。检查结果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为阳性外无其它异常发现。病情一直未见好转。半月前应当事人要求,某市级医院为其拍胸片一张,当医院通知他去取照片报告时,以为已发现 “重大疾病”(实为正常),顿时手忙脚乱,骑单车赶往医院途中不慎撞伤一老妇。以后又为赔偿一事搞得焦头烂额,病情加重。除前述表现外开始出现失眠、阵发性心慌、胸闷,终日头昏脑胀、忧心忡忡,工作任务不能完成而来访。 自开始以来无高热、昏迷、抽搐,无怪异言行,无冲动伤人与自伤,自杀行为,饮食二便如常。,30,躯体检查无异常发现。 精神检查:意识清、定向好,交谈主动合作。未发现幻觉与妄想。怀疑自己患有“脑冲血”、“心脏病”。对身体忧心忡忡,呈明显烦恼、苦闷,紧张表情,但无内疚,自责与生不如死之感。希望早日康复。 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肝功能、胸透、心脑电图均无异常。 心理测验结果: 智能记忆检查无异常。,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