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学课件绪论1.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29474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学课件绪论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学课件绪论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学课件绪论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学课件绪论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学课件绪论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学课件绪论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学课件绪论1.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安徽中医学院中医外科教研室,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发展历史,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理念与内涵,基本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创新祖国医学,勇攀医学高峰。,教学分级及要求,熟悉: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理念与内涵,中西 医结合外科学的基本学习方法 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及发展史,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基本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理念与内涵,第一章 绪 论,一、教学内容 二、具体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1.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内容及范围 2.外科学的发展史 3.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发展概况 4.如何学好外科学 5.小结与复习,二、具体教学方案

2、(一)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内容及范围,一般以手术或手法为主要疗法的疾病为对象。 外科学是一门科学、技术和艺术综合的学科。手术操作与脑力劳动的高度结合。 外科医生不仅应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还需要掌握熟练的操作。,周礼天官篇“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 (注:劀gu刮去) 把当时的医生分为疾医、疡医、食医和兽医四大类,其中疡医即是外科医生,主治肿疡、溃疡、金创和折疡。,英文“surgery”来自拉丁文“chiurgia”,其字源是希腊文“cheir”(手)和“ergon”(工作),反映早期外科依靠换药、手术、手法进行治疗。,1、传统中医外科研究的范围 主要包括生于人体

3、体表的疾病,如外伤、疮疡、癌瘤、乳房病,皮肤和肛肠疾病等。,2、现代外科研究的范围,损伤 感染 肿瘤 畸形 其它性质的疾病:结石、器官梗阻、血液循环障碍、内分泌疾病,(二)外科学的发展史,医学的演进与社会文化科学等密切相关,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 中医外科形成在春秋战国时代。目前发现最早的医学文献五十二病方记载了感染、创伤、冻疮、诸虫咬伤、痔漏、肿瘤等多种外科病。并介绍了割治、外敷治疗痔疮,用探针检查痔疮的方法。,中医外科是中医学的一部分,其内容包括了外科、骨伤科、耳鼻喉眼、口腔、痔、皮肤等学科的内容,有丰富的经验。,汉唐时代,中医外科走在世界前列 汉代华佗 -隋朝,巢元方的

4、诸病源候论 -唐朝,孙思邈的千金方 清末,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由于闭关自守,中医外科整体水平明显落后。 1840年前后,现代外科先后解决了感染、出血、疼痛三大问题 -进入21世纪,微创手术又使外科水平前进了一大步 。,外科学的发展史,3、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发展概况,2、现代外科学发展史,1、中医外科发展史,1、中医外科发展史,(一)起源阶段:原始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殷墟甲骨,商周时期 1 殷墟甲骨:文疾自(鼻病)、疾耳、疾齿、疾舌、疾足、疾止(指或趾)、疥”等记载。 2 山海经:“高氏之山其下多箴石 ”,3周礼天官篇“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 (注:劀g

5、u刮去) 把当时的医生分为疾医、疡医、食医和兽医四大类,其中疡医即是外科医生,主治肿疡、溃疡、金创和折疡。,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既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也使中医外科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一时期初步形成中医外科学的理论,并在治疗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二)形成阶段: -春秋战国,有记载的我国第一个外科医生是医竘 。 春秋时期秦国名医。甚精于外科,适有张子求疗背疾,竘以外科手术疗之而愈。竘且曾为宣王割痤,为惠王疗痔,皆获愈,反映当时之外科水平。,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论述外科疾病达30多种。 创造了世界上最早应用雄黄、汞剂治疗疥疮,用毒堇治疗结石痛的药物止痛法 。注

6、:堇jn:多年生草本植物。 首创酒洗伤口,开外科消毒之源。,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有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也为中医外科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涉及外科疾病近30种。 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黄帝内经,东汉末年张仲景著。 创立六经辨证理论体系。 首载蜜煎导法、坐药法、吹耳急救法,以及对寒疝、蛔厥的诊治等。,伤寒杂病论,-汉 代,1 华佗 2 金创瘛纵方,东汉末年外科学家,我国腹部外科手术的创始人。 用麻沸散给患者麻醉后进行腹部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录,比西方早1600多年。,华 佗,金创瘈疭方 中医外科学第一部专著,已失传。 注:瘈疭chzng:

7、同瘛疭,痉挛的症状。,(三)发展阶段: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西晋、南北朝到隋、唐、宋、元时期,战争连绵不断,客观上增加了外科手术和外用药物的使用机会,也使中医外科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东晋葛洪编著的一部古代急诊全书。 首载骑竹马灸法及用含碘药物海藻治“瘿”。 提出用狂犬的脑组织敷贴伤口,治疗或预防狂犬病发作,是免疫治疗的思想萌芽,为世界首创。,肘后备急方,东晋刘涓子编著 鬼遗方,经南齐龚庆宣重新编次定名为刘涓子鬼遗方。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学专著。 诸病源候论 隋代巢元方等集体编写。 是中医学现存最早的病因病理学专著。,刘涓子鬼遗方,唐代,著作备急千金药方、千金翼方等。 首创用动物的脏器或

8、组织,治疗人体相应部位的疾病,入食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等。 在外治方面,发背初期用冷熨法,瘘管初期用纸捻引流等。特别是葱管导尿的使用记载,比法国的橡胶管导尿造1200年。 外用剂型得到极大的丰富。 王焘外台秘要载方6000余首,是外科方药的重要参考文献。,宋代,圣济总录记录了“五善七恶” 太平圣惠方首载用砒剂治疗痔核,提出“扶正祛邪”、“内消”和“托里”的内治法则。 集验背疽方首用金银花或藤浓煎并加酒服治疗痈疽。,金元时期,“金元四大家” 外科精义(齐德之著),全面总结了灸、针、砭镰、溻浴;灵活应用温通、排脓、拔毒、止痛等多种外治方法。 仙传外科集验方(杨清叟著),首载痈疽有“阳中之阴证,阴中之

9、阳证”。 永类钤方记载挂线法治疗肛漏。,(四)成熟阶段: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由发展走向了逐步成熟,名医辈出,医著浩博,百家争鸣,形成了“正宗派”、”全生派“、“心得派”等中医外科的学术流派,治疗上也有了极大的发展和完善。 消、托、补三法更臻完善,汗、下、温、清、活血、化瘀、行气、导滞、化痰、散结等法亦得到普遍应用。,1 陈实功的外科正宗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中医外科学专著,其“列证最详,论治最精”。 2 汪机的外科理例提出了“治外必本诸内”的思想,在序中指出:“外科者,以其痈疽疮疡皆见于外,故以外科名之,然外科必本于内,知乎内,以求乎外,其如视诸掌乎。”并创制玉真散治疗破伤风。,

10、明清时期著作颇多,3 吴师机的理瀹骈文该书集外治法之大成以膏药疗法为主 。 4 陈司成的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梅毒的专著,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砷剂、汞剂来治疗梅毒的记载。 5 明薛己外科枢要,记载了有关外科病的理论、经验、方药。 外科发挥记载了31类外科疾患的验案 疠疡机要是中医学第一部关于麻风病的专著。 6 清吴谦等著医宗金鉴外科心法。,外科理例,民国时期中医外科发展缓慢,此时的中医外科著作虽对治疗无更多的建树,但为后来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深入阐述、探明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学的微观机制开创了先河。 主要代表:,中西医汇通派,以张锡纯为代表,用赭遂攻结汤治机械性肠梗阻,葱白熨法治动力性肠梗阻。

11、张山雷疡科纲要结合中西医理论阐述中医脓疡不痛的机制,指出“内已成脓,而竟不痛者,疡之变,神经已死。”,-民国时期,2、现代外科学发展史,古代外科学(15世纪) 起源于纪前四大文明古国 黑暗的中世纪(515世纪) 教堂憎恨血液 外科学处于愚昧停滞状态 长袍外科医师the university-educated physician 短袍子理发师外科医师 Barber-Surgeons 理发师外科医师同业工会(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1619世纪初) 17世纪工业科学崛起 外科初级发展 1745年外科医生行会成立 1800年伦敦皇家外科学院成立(乔治3世) 1843年英国皇家外科学院成立(维多利亚

12、) 1880年美国外科协会成立,血管结扎血管tl结扎 理发师外科医生 BarberSurgeons 15101590,血管结扎首创者 1552年,外科手术仍在三无下进行 无麻醉 沸油 捆绑 无止血 膀胱截石53截肢6 无抗菌 厨房桌上动手术 死亡率 40%60% 80%死于感染 游方医生 术后逃逸,疼痛 出血 感染 休克 外科学发展的四大障碍 外科学发展缓慢 只能施行截肢及表浅小手术,1540年 美国费城 艺术博物馆,截肢术,乡村牙医,Jan Victor作于1654年 荷兰阿斯特丹,近代外科学(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麻醉术 1800 笑气(N2O) Davy 1846 乙醚 Morto

13、n 1847 氯仿 Simpson 1874 水合氯醛 ore 1887 可卡因 普鲁卡因 利多卡因,笑气(一氧化二氮) 现存於百色达(Bethesda) 国家医学图书馆 (1830),无菌术 1863 发现细菌 Pasteur 1867 石炭酸消毒 Lister-抗菌外科创始人 1886 蒸气灭菌 Bergmann-建立无菌技术 1889 手臂消毒 Furbringer 1890 橡皮手套 Halsted 无菌原则 1929 发现青霉素 Fleming,止血术 1552 血管结扎 Pare 1872 止血钳 Wells 1873 止血带 Esmach 1901 发现血型 Landsteine

14、r 1915 间接输血 Lewisohn,1881 Lembert吻合 胃肠吻合 Billroth 1882 胆囊切除术 Langenbuch 1894 乳腺癌根治术 Halsted 189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Codivilla 1909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Kocher 1912 血管吻合术 Carrel 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手术操作技术,局限于腹部手术 仍存禁区 器官功能衰竭 外科死亡主要原因 外科发展受到限制,3040年代 休克复苏 输血(二战) 50年代 液体复苏 防ARF(韩战) 60年代 ARDS 伤后死亡原因 70年代 ARDS MOF(越战) 呼吸机 血液透析 ICU,50年代

15、体外循环 心脏直视手术 60年代 显微技术 断肢(指)再植 5080年代 器官移植 至今778(4)万例次 肾(50万)42年 肝(9万)32年 肺(1万)14年 器官簇(1千)9年 21世纪医学之巅,现代外科学的分科,按人体的部位:腹部,心胸 按人体的系统:骨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 按手术方式:整复外科,显微外科,腔镜外科,移植外科 按疾病性质:肿瘤外科,急症外科 现代外科学相关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外科,自然科学基础,影像介入等,思考与提问,1、现代外科学的范畴与传统中医外科治疗范围的区别? 2、现代外科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环节与时期?,3、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发展概况,1956

16、年-建立中医学院,编写中医教材 1960年-我国诞生第一批中西医结合高级医师 1980年-卫生部提出:“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大力发展,长期并存” 1980年-召开中西医结合工作代表大会,成立中西医结合研究会,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成就 中西医结合治疗针刺麻醉的成就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的成就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的成就 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的成就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成就 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危重病症的成就,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危重病症: (1 )“三证三法”:毒热证和清热解毒法,血瘀证和活血化瘀法,虚损证和扶正固本法。,(2)提出“菌毒并治”;急救中药剂型改革,研制出大黄注射液、

17、参脉针、参芪扶正注射液,采用五倍子、明矾等制成“消痔灵”注射液作为硬化剂治疗内痔及直肠脱垂等病症。,(3)阳明腑实证与血瘀状态并存,是腹部术后的病机特点,活血化瘀、通里攻下、清热解毒、补气养血是主要治则。,创新理论提出,治疗急腹症-“六腑以通为用”-“通里攻下” 根据细菌感染的毒理学研究和中药药理学研究-提出“菌毒并治” 根据中医药参与综合治疗恶性肿瘤研究的成果-提出“扶正祛邪”,“增效减毒” 创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三)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理念与内涵,1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包括中药、针灸等传统方法以及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都可以作为现代中医防治

18、疾病的有效手段。,2中医的概念并非仅仅是中药或“一双手”、“一根针”、“一把草”,更不应是一方一药。,3超声波、X线、CT、心电图、血液生化等各种现代医学诊疗技术可以认为是“四诊”的延伸。 4手术历来是中医扶正驱邪的手段,并非西医所独有。,5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新技术。只有创新中医研究领域,才能拓展传统中医外科诊疗范围,不断应对新病种与医学难题。,(四)如何学习中西医结合外科学,1. 正确理解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理念与内涵,(1)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有效防治外科疾病。 (2)继承中医外科整体辨证论治及综合外治法特色;继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等宝贵经验。 (3)以围手

19、术期中西医结合处理为切入点,拓展对外科其他疾病如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等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范围,拓展中西医结合思路。,2. 学习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方法与体会,(1)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 (2)扎实的中医基本理论与现代医学基本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与方法。中西医结合是在高水平、高层次的结合!西医重在诊断(根据诊断决定治疗方案),中医则重在辩证(同病异治,异病同治),(3)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勇于创新中西医结合外科的理论手术-扶正祛邪的重要手段!B超、CT、MR、心电图等-中医四诊的延伸;调节水与电解质平衡-调整阴阳;补液、输血等支持疗法-补益气血生津养阴 (4)吸取中西医外科的优点-学好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理论与临床结合,学术与技术结合,用脑思维与动手实践的有机结合。 -注意结合影像教学学习 -注意外科基本功的课外练习,小结与讨论,传统中医外科与现代外科研究的范围 。 传统中医外科与现代外科的发展史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特点。 如何应用中医理论指导,继承传统中医外科优势,学好现代外科基本功。,复习思考题,1、中医外科学曾经有过令人骄傲的辉煌,为何一度落后,应如何实现中医外科学的伟大复兴? 2、中西医结合外科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