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专题一(1,2单元).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34655 上传时间:2019-08-2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专题一(1,2单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哲学专题一(1,2单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哲学专题一(1,2单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哲学专题一(1,2单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哲学专题一(1,2单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专题一(1,2单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专题一(1,2单元).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二轮复习 全书基本框架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论 认识论 辩证法 社会历 史观 价值观 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世界的物质性和意识的本质、作用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 实践的含义、特点及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 价值及人的价值的内涵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人生价值的实现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规律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矛盾的观点 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1、物质观 2、意识观 3、运动观 4、规律观 5、认识

2、观 6、真理观 7、实践观 8、联系观 9、发展观 10、矛盾观 11、辩证否定观 12、创新观 13、群众观 14、价值观 15、人生价值观 五大板块分十五个主题 唯物论 认识论 辩证法 社会历史观 价值观 专题一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 (16课,涉及考试说明41个考点) 考情分析 (近三年北京卷考过) 考情启示 (2013年高考备考应注意) 24.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25.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26.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 主观能动性 29.实践的特点 30.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1.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32.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 理性的唯一标准 3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以规律的客观性和意识的能动

3、性分 析减排低碳的生活和发展理念。 2.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知识,分析党和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 展的不同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以及 不同地区、行业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 展观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3.结合近几年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的 不断出现及人类抗灾自救的生产实践 ,说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 性的关系,说明人类尊重规律、按规 律办事的必要性。 考情分析 (近三年北京卷考过) 考情启示 (2013年高考备考应注意) 24.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25.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26.尊重客观规律与发 挥 29.实践的特点 30.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1.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32.实践是检验认识的 真理性的

4、唯一标准 3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结合我国神舟9号发射成功以 及对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入,分 析说明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 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5.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以 及追求真理的过程,结合党的 十八大的召开,分析我党执政 理念的发展和我国经济发展的 不断变化。 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与具体科学 的关系;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唯心主义及其 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马 哲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理论成果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生活智慧与时

5、代精神 1.哲学与实践的关系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内容启示 哲学 与实 践 任何主观现象都源于实 践,决定于客观世界, 同时又对实践和客观世 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这对于理解经济、政治 及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具 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 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 思考,哲学的根本任 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三个统一 ”,这三个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 旧哲学的基本特征。 (2)“三个统一”的关键在于实践的观点。无论是唯物 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还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和历史观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都必须 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

6、完成。 (3)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阶级性、革命性、实践性、科 学性,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显 著特征是实践性。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 论品质,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2.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 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认识论 能动 反作用 (1)地位:马哲大厦的基石 (2)物质概念、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联系的 、运动的、发展的、规律的、矛盾的客观性都 根源于物质的客观性) (3)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意识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党的思 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探究二) (4)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区别与联系 (5

7、)物质、运动、规律的关系 (1)意识的概念 (2)物质决定意识(起源、生理基础 、内容) (3)意识的能动作用(特点、表现) (4)关键词:方案、方针、政策等 范范 畴畴 标标标标 题题题题 世界世界观观观观方法方法论论论论复复习习习习注意注意 辩辩 证证 唯唯 物物 论论 物物 质质质质 意意 识识识识 辩辩辩辩 证证证证 关关 系系 原原 理理 物物质质质质决定决定意意识识识识,意,意识识识识 是物是物质质质质的反映的反映 坚坚坚坚持持一切从一切从实实实实 际际际际出出发发发发,做到,做到 主主观观观观与客与客观观观观具体具体 的的历历历历史的史的统统统统一一, 反反对对对对从主从主观观观

8、观出出发发发发 不能不能认为认为认为认为 物物质质质质 和意和意识识识识是不可分割是不可分割 的的 意意识识识识的作用具有的作用具有 两重性,正促两重性,正促错错错错阻阻 ,认为认为认为认为 意意识对识对识对识对 事事 物的物的发发发发展展单单单单具有促具有促 进进进进作用的作用的观观观观点是点是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的的 任何情况下从理任何情况下从理 论论论论出出发发发发的的观观观观点都点都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意意 识识识识 对对对对 物物 质质质质 具具 有有 能能 动动动动 作作 用用 能能动动动动地地认识认识认识认识世界世界 :意:意识识识识活活动动动动具有具有 目的性和目的性和计计计计

9、划性、划性、 主主动创动创动创动创 造性和和造性和和 选择选择选择选择 性性 重重视视视视精神的力精神的力 量量,自自觉觉觉觉树树树树立立 正确意正确意识识识识,克克 服服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意意识识识识 能能动动动动地地改造改造世界世界 :对对对对改造客改造客观观观观世世 界具有界具有指指导导导导作用作用 ,对对对对于人体生理活于人体生理活 动动动动具有具有调调调调节节节节和和控控 制作用;制作用;正促正促错错错错阻阻 (1)运动的含义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4)运动与变化、发展的关系 (5)运动与规律的关系 (6)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相对主 义和诡辩论 (1)含

10、义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3)人与规律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 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4)与具体规律、规律现象、与规则 的区别 (5)规律也是一种联系,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稳 定的固有必然的联系。(辩证法) (6)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7)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 质与规律; (8)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按客观规 律办事; (9)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价值判断与 价值选择要求符合客观规律 (10)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规律 与规律有关的其他哲学知识 范 畴 标题标题世界观观方法论论复习习注意 辩 证 唯 物 论 主观观 能动动 性和 客观观 规规律 的辩辩

11、 证统证统 一关 系原 理 规规律的含含义义义义; 规规律是客客观观观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不能被为转移,不能被 创造被消灭被改创造被消灭被改 变)变) 规规律是普遍普遍的 按客按客观规观规观规观规 律律办办办办事事 ,实实事求是 规律具有客观性 ,规律无好坏之分 。规律发生作用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的作用有消 极和积极之分,产 生此现象的原因在 于规律发生作用依 赖的条件不同。 规律是客观的, 但不是永恒不变的 ,规律会随着事物 的性质、条件不同 而变化。 人有主观观能动动性 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在认认认认 识识识识和和把握规规律的 基础础上,根据规规 律作用的条件

12、和 形式利用利用规规规规律律, 改造客观观世界, 造福人类类 3.从唯物论角度分析问题需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此部分一定要从两 个方面来分析。一是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 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二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 确的意识推动物质世界发展,错误意识阻碍物质 世界发展。 (2)按客观规律办事:此部分一定要注意从两个 方面分析,一是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 我们按规律办事。二是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 (3)单独考查意识的作用:此部分一定要注意从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个角度来分析。 4.怎样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1)承认规律。规律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 事物的运动变化都

13、是有规律的。 (2)认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认识和 把握规律。 (3)尊重规律。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 移的,是客观的。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 重规律。 (4)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善于思考,勇于实践 ,要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改变或创造规律 发生作用的条件,趋利避害。要在运动中把握 规律。 (1 1)含义)含义 (2 2)特点)特点( (反复性、无限性、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上升性) 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不断扩展、深化、推移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不断扩展、深化、推移 认识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认识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 (3 3)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4 4)认识的作用

14、)认识的作用 (5 5)认识的过程是追寻真理的过程)认识的过程是追寻真理的过程 (6)(6)区别:认识的途径、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区别:认识的途径、认识的基础、认识的 根本任务、认识的根本目的。根本任务、认识的根本目的。 (7 7)区别:认识、真理与科学理论)区别:认识、真理与科学理论 (1)含义 (2)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4)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A.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B.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

15、实践中认识和发 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 求和永恒的使命) (5)真理必须以实践为基础; 【归纳】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 区别 意识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论的范 畴,与物质概念对应,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认识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既指反映过程, 又指反映结果,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与实践对立。有 正确和错误之分,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分 真理 真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理论 理论是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 总结所形成的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它包括正确的理 论,也包括不正确的理论。不形成体系的认识不成为 理论 科学理

16、论 科学理论是正确的理论 联系 它们都来源于实践,都是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主观的东西,是第 二性的,它们统一于实践;它们的内容都是客观的,都是人脑对 客观事物的反映;科学理论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理论 ,是真理性的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都属于人们的认识 (1)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两 个方面内容(物质性活动+直接现实性活动); (2)三个基本要素:实践主体、对象、手段; (3)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 历史性; (4)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 学实验活动; (5)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6)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推移。 (1)人生价值的

17、实现的根本途径; (2)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追求真理;检验与发展真理; (3)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 (4)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5)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6)马克思从实践出发研究人类社会,社会存在最 本质的内容生产方式是在实践中形成的,社会意识来 源于实践;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应立足社会实践基础上; (7)马哲三特点: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三统一。 (8)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们按照实践的需要,在实践 中,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 联系,建立起来的。 漫画类解题方法 (2012安徽卷) 9.“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图2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18、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漫画类解题方法 (1)审漫画。一看漫画人、物的形象;二看人、物间 的联系;三看文字;四看人、物与文字的联系。 (2)审题干。审读谨慎、严格区分,明确条件、范围 、角度、指向等。 (3)审题肢。弄懂每个题肢的含义、内容、正误、角 度以及题肢间的联系。 (4)审联系作答。 教你一招: 巧解漫画题,应牢记下列口诀:“画面要看全,褒讽 意在先,深入抓题旨,联系课本选。” 1.“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实现手控交 会对接 【背景材料】 2012年6月18日,载着景海鹏、刘旺、 刘洋三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飞船

19、与“天宫一号” 目标飞行器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 载人空间交会对接。此次载人交会对接的成功,标志 着中国人已具备了向在轨航天器进行人员输送和物资 补给的能力。天地往返、出舱活动、交会对接随 着完整掌握载人航天三大关键技术,中国开始迈向空 间站时代。梦想变为现实,不仅仅需要科学与探索的 精神,需要“仰望星空”,也需要“脚踏实地”。 【命题角度】 “梦想变为现实,不仅仅需要科学与探索的精神,需 要仰望星空,也需要脚踏实地。”运用辩证 唯物论的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 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必须依据人类自

20、身对宇 宙认识的实际,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而不能好高骛远,因此需要“ 脚踏实地”。 意识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作用,认识具有目的性和 计划性,正确的认识能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取得成功,促进客观 事物的发展,因此还需要“仰望星空”。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 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这要求我们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 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既要尊重规律又要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2.国务院发表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 背景材料 2012年10月24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 能源政策(2012)白

21、皮书。除前言和结束语外,主要内容 包括我国能源发展现状、能源发展政策和目标、全面推进 能源节约、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化石能源 清洁发展、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加快推进能源科技进 步、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加强能源国际合作等。白皮书指 出:中国能源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坚持“节约优先、立足 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国际 合作、改善民生”的能源发展方针,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 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 体系,努力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 命题角度一:经济生活角度,“为什么”,意义型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国务院发表

22、 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的意义。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依靠科技进步 、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带动经济又好又快发 展。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通过节能把 保护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有利于保障国民经济长期平 稳较快发展,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人民生 活水平提高。 有利于人们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消费观。 命题角度二:政治生活角度,“是什么”,体现型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

23、元发展、保护环境、 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国际合作、改善民生”的能源发展方针,有利于维护人 民的根本利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这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 国家性质。 我国政府的职能。我国政府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 、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努力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撑经济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这是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的体现。 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原则。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 展经济、改善民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维护能源资源长期稳定可 持续利用,是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这体现了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 和

24、原则。 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中国将在平等互惠、互利共赢的原则下, 进一步加强与各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和国际能源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世界能 源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国际能源市场及价格的稳定,确保国际能源通道的安全 和畅通,为保障全球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 命题角度三:生活与哲学角度,“为什么”,原因型 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坚持可持续发 展的能源战略?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 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源的供给与需求之 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维护能源资源长期稳定可持续利 用,是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这是由我国的 国情决定的。 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要求。中国将坚 定地推进能源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能源科学发 展的体制机制,改善能源发展环境,推进能源生产和 利用方式变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这充分尊重了经 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