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38445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4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原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政治学原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政治学原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政治学原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政治学原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学原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原理.课件.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政治学原理,讲授:王韶南,导论 对政治的思考及由此形成的学问,一 、政治带给人们的思考 政治,离我们太远,又太近 政治,太“高尚”,又太“黑暗”。 政治,太“高深”,又太“直白”。 政治,让我们“伟大”,也让我们“渺小” 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高度“政治化”的社会 (一)是权力本位或官本位 (二)是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 (三)是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二、讲政治:讲什么和怎么讲 通过解析现实政治生活,探索构成一个 良好的政治次序的机制,以及实现社会“善治”的条件。 讲政治,从理论认识和政治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一个“正义”的社会究竟如何构成;一个“正义”的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机制来保障。,三、政治

2、学给我们提供什么知识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人类社会生活如何组织和安排才是算不失为公平合理,即所谓“正义”?这就是政治学研究的根本问题。 政治学涉及两方面的知识:政治分析原理和政治操作原理,四、制度建设是最大的政治 包青天情结,不关心制度建设,只希望出好官。,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第一节 政治及政治观 一、政治的含义 第一种,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称道德政治观。 第二种,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 第三种,认为政治是围绕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称权力政治观。 第四种,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称为管理政治观。 第五种,认为政治是对于

3、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马克思政治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第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第三,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第四,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运用政治权力实现特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的活动。,第二节 政治学:学科定位与知识体系 一、政治学的学科性质和定位 政治学是研究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力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政治学的知识体系 政治学研究内容分为两大方面,政治哲学研究和政治科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

4、治学总体分为四大类,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国际政治。,第三节 政治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一、政治学研究途径 二、政治学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方法 第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哲学原则。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分析途径和基本角度。 (二)政治学研究的其他方法 第一,政治哲学研究方法。 第二,历史研究方法。 第三,机构研究方法和制度研究方法。,第二章 政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一节 政治研究在中国 一、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过程 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君主的“治国之道”而展开: 1.儒家:“礼治”、“德治”为主要内容,核心是“仁政” 2.法家:“法”、“术”、势“

5、为核心的政治观 3.道家: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 4.墨子:“兼爱”、“非攻” 二、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三、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 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 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课概括为”伦理政治学“ 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影响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第二节 西方政治研究的发展历程 一、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一)古希腊罗马时代:被称为“古典政治学时代” (二)中世纪时代:被称为“神学政治学时代” (三)现代时期:被称为“理性主义”政治学时代 (四)当代时期:被

6、视为“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 二、西方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 西方政治研究大体经历三个时期 传统学术时期、社会科学时期 和激进批评时期,第三节 政治研究的现状 一、行为主义革命及其影响 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的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二、政治研究的科学化及其局限性 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将遇到以下难题: 1.数据问题。 2.隐性价值问题。 3.价值中立问题。,三、政治研究的理论成果 如何组织和安排人类集体生活是政治学研究的根本问题。从古到今,人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提出各种方案。 公共权力如何产生?它的合法性基础是什么? 政治学所形成的政治

7、设计思路又两种: 1.理想主义方案 性善 2.现实主义方案 性恶,第三章 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第一节 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一、“公权”与“私权”划分的意义 公权公共权力,首先表现为政治权力 私权指公民权利。 利益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 “公权”与“私权”划分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 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 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二、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界限的界定 利益就是基于

8、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第二节 政治权力的意义和作用 一、权力与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政治权力具有如下特性: 1.权威性 2.支配性 3.强制性 4.扩张性,5.排他性 二、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 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 1.生产资料 2.物质财富 3.暴力 4.其他 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 1.能力素质,2.身份资格 3.理论与策略 4.组织 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 1.暴力方式 (武力) 2.压力方式 (操纵) 3.命令方式 (权威) 4.

9、规范方式 (契约) 5.说服方式 (灌输),6.奖酬方式 (激励) 7.处罚方式 (遏制) 四、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 (一)精英主义模式 (二)多元主义模式 (三)多元精英模式 (四)马克思主义模式 政治权力分配的现实模式: 1.阶级分权,2.政党分权 3.政府横向分权 4.政府纵向分权 第四节 政治权利的意义及保障 一、权利及权利观念的变迁 权利指某人或某一群体所享有的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或正当性。 政治权利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社会平等。,二、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 1.自由权 2.平等权 3.民主权 三、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 (一)自由权利保障机

10、制 (二)平等权利保障机制 (三)民主权利保障机制,第四章 国家与政府,第一节 国家与政府的概念界定 一、国家的含义 (一)若干国家定义分析 1.社会共同体说 2.国家契约说 3.国家统治说 4.国家要素说 (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国家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统治和管理组织。 (三)国家的历史类型 1.奴隶制国家 2.封建制国家 3.资本主义国家 4.社会主义国家,二、政府的含义 (一)对于政府的不同理解 政府是广义的政府,界定为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的总称 (二)政府的特性 1.阶级性 2.公共性

11、 3.权威性 4.有机组织性 5.特定的职能规定性,三、国家与政府的概念辨析 第二节 国家的组织原则和形式 一、宪法与国家组织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 2.权力制约原则 3.法制原则 二、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政体一定的社会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之间的政权机关,君主制分为两种 1.专制君主制 2.立宪君主制 共和制分为两种 1.议会共和制 2.总统共和制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 1.巴黎公社政权形式 2苏维埃制主权形式,3.人民代表大会制政权形式 三、国家结构形式 1.单一制 2.复合制 分为联邦制和邦联制,第三节 政府的职能和组织机构 一、政府的职能 (一)、政府的职能的含义 政府职能是

12、政府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它反映政府的实质和活动内容。 政府职能可分为政治统治职能和社区管理职能 (二)政府职能的内容 二、政府的组织机构 (一)政府组织机构的含义及其设置原则,1.集权原则 2.分权制衡原则 3.议行和一原则 (二)主要的政府组织机构 1.国家元首 2.立法机构 3.行政机构 4.司法机构,第五章 政党与社团,第一节 政党与社团的政治定位 一、国家与社会:政府与非政府 长期以来,政治学形成一个基本假设: 如何划分国家与社会的界限以及如何界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政治学研究的中的问题。 无政府主义者主张: 极权主义者主张: 自由主义者主张: 社会主义者主张:,市民社会指一个

13、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民主化的意义: 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 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 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 4.多重政治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二、政党与社团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 第二节 政党及政党政治 一、政党及其历史演变 政党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二、政党的类型 1.核心会议型政党 2.支部型政党 3.单位化政党 4.准军事性政党,三、政党的基本功能 1.实现利益聚

14、集和表达的途径。 2.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3.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 4.组织的政府的手段。 四、政党制度及政党政治 1.一党制 2.两党制 3.一党居优制 4.多党制,第一节 社团及其作用 一、社团组织的性质和特点 政治社团具有以下特征: 1.政治社团是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的政治组织 2.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政治组织 3.政治社团是旨在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政治组织 4.政治社团是群众性政治组织,二、社团组织的类型 1.社区性团体 2.制度性团体 3.协会性团体 压力集团又称利益集团,指具有特定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

15、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 中国重要的社团是工会、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三、政治社团的作用及其方式 (一)社团的功能与作用 1.政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 2.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能 3.政治社团的信息功能 4.政治社团的工具性功能 5.政治社团的政治社会化 (二)社团发挥作用的途径,(三)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 1.游说 2.决策咨询 3.社交活动 4.支持竞选 5.主导舆论,第六章 政治秩序与治理,第一节 良好社会的政治秩序 一、政治秩序的含义 政治次序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包含几个关键要素: 第一,政治秩序是一种政治生活的状态,它是用来描述政治生活的有序性

16、、稳定性以及连续性的概念。 第二,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 政治共识,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第三,政治次秩在行动上体现为政治治理。,二、良好社会的标志与条件 良好社会指的是一种政治次序处于有序、稳定和连续状态之中的情形,即政治传统中人们常指的人类的理想社会。 中国古代的大同世界、柏拉图的理想国、托马斯的乌托邦 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如何构建良好社会: 1.人们具有宽容也理性妥协的精神。 2.良好社会必须是发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高。,3.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 4.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第二节 政治合法性:

17、良好政治次序的基础 一、政治合法性的含义 政治合法性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次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二、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韦伯的观点: 伊斯顿的观点:,(一)政治正义观 政治正义观的基本对象是关于阶级的合作与冲突,它奠定了政治秩序的基础。 (二)政治制度基础 在当代社会,政治合法性的制度基础主要体现在宪政方面。 (三)政治体系的效率 政治体系的效率指政治权力的实际作为,是指政治体系对社会进行治理的实际业绩。,三、政治合法性危机也政治革命 (一)单纯的执政危机 人们对这种体系的效率失去了信任,弹劾、投不信任票等。 (二)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 (三)政治共识的危

18、机 指人们在这种次序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彼此的这种正义观存在深刻的冲突。 这种次序变迁存在两种可能:政治革命与政治改革 政治革命是以阶级为主体以暴力为特征的对旧的政治次序的根本颠覆。,四、实现政治合法性的途径 (一)建立政治共识 (二)宪政建设 (三)提高政治体系的效率,第三节 治理与“善治” 一、“治理”的含义” 治理是以维持政治次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有如下几个要素: 第一、治理的目的是维护一种政治次序。 第二、治理具有公共性,其对象是公共事务。 第三、治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政治行动。,二、“善治”的精神 (一)契约观念 包含着几个要素: 第一、自愿。 第二、一致同意。

19、 第三、责任性。 第四公开性或透明性。 (二)效率精神 第一,管理效率 第二,制度效率 第三,回应性,三、治理模式的变化:从统治模式到善治模式的转变 古代统治模式有如下的基本特征 第一,政治色彩浓厚。 第二,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 第三,政府职能包罗万象。 第四,治理方法单一。,善治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 第二,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显界限,并且更加强调自己与社会的依赖关系。 第三,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 第四,善治还意味者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第七章 政

20、治参与与监,第一 政治参与及其方法 一、政治参与的含义和特征 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论中有关人民权利的思想。 不同学者对政治参与含义的理解和认识有所不同,有代表性的看法主要有六种 马克思、列宁的政治参与观点 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 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

21、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二、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 (一)政治投票 (二)政治结社 (三)政治表达 (四)政治接触 (五)政治冷漠 三、政治参与的作用 1.政治参与有助于促进政治民主法制 2.政治参与有助于经济发展 3.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第二节 选举与选举制度 一、选举与选举制度的概念 (一)选举 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二)选举制度 选举制度是一个国家通过法律规定的关于国家代议机关代表以及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等各项制度的总

22、称。,二、选举的基本原则 1.普遍选举原则 2.平等选举原则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 4.秘密投票原则 三、选举的一般原则 1.划分选区 2.选民登记 3.提出候选人 4.竞选,5.投票 6.计算选票 四、选举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选举为了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二,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 第三,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 第四,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第三节 社会监督:以权利制约权力 一、监督、政治监督与社会监督 作为一种权力

23、的制约机制,监督的对象和内容包括善方面: 1.对权力获得的监督,即运用选举权、罢免权、限任权等手段得权力获得及其掌握的时间进行控制。 2.得权力运行过程进行监督 3.对权力运行的后果进行监督 监督可以分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自上而下的监督称之为政治监督。自下而上的监督是社会对政府的监督称之为社会监督。,二、社会监督的机制和途径 (一)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 1.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 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而这就构成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

24、3.考虑到权力具有制约性和强制性,当面对强大的国家权力,作为原子化个体的公民往往显得十分弱小,很难与之相抗衡,公民权利常常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现。,4.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者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 (二)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法 1.公民监督 2.社会团体监督 3.舆论监督,三、社会监督的功能 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 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 3.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 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 5.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第八章 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第一节 政治文化的构成及其作用 一、文化与政治文化 文化有广义和

25、狭义之分。 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二、政治文化的构成 (一)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 (二)体系文化、过程文化和政策文化,三、政治文化的类型 (一)根据政治文化的特性来划分 1.地域型政治文化 2.顺从型政治文化 3.参与型政治文化 (二)根据政治文化的分布状态来划分 1.同质文化 2.极端文化 3.多元文化 (三)根据现代传统两分标准来划分,四、政治文化的作用和功能 1.影响社会政治体系。 2.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 3.影响社会的政治发展。 第二节 政治意识形态

26、 一、政治意识形态的含义 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二、政治意识形态的定位和分布 根据主要意识形态的观点把他们划分为左派、中间派和右派。,三、主要政治意识形态 (一)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遵循的基本原则: 1.个人主义原则 2.自由原则 3.理性原则 4.平等原则 5.宽容原则 6.同意原则 7.宪政主义原则,自由主义可以分为古典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两个阶段。 (二)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要素: 1.传统观 2.实用主义 3.人性论 4.社会有机论 5.等级观念 6.权威观念 7.财产观念,保守主义思想演变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古典保

27、守主义 2.现代保守主义 3.行保守主义 4.新右派 (三)社会主义 1.空想社会主义 2.科学社会主义 3.革命社会主义 4.改良社会主义,(四)第三条道路 (五)其他意识形态 1.社群主义 2.无政府主义 3.法西斯主义 4.女权主义 5.生态主义,第三节 政治社会化 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政治社会化研究从政治行为者个体的角度出发,研究人们什么时候、如何从政治生活中学到什么,从而揭示了政治文化形成和传播的途径。 二、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1.家庭 2.学校 3.大众传播工具 4.社会政治组织 5.政治符号,第九章 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第一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发展 一、政治发展的含义 马克思主

28、义为政治发展的含义提供指南 政治发展的研究,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着手。 二、政治发展的方式 (一)政治革命 (二)政治改革 三、政治发展的类型和模式 (一)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 (二)后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第二节 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政治稳定 一、现代化过程中不稳定的原因 政治稳定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 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 2.新旧价值观的冲突 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 4.政府的执行危机。 5.国际势力的影响造成政治的不稳定。,二、政治稳定与政治制度化

29、第三节 政治文明与宪政建设 一、政治文明的含义 政治文明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 二、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准则 1.次序原则 2.自由原则 3.平等原则 4.宽容和理性原则,三、宪政建设:政治文明的基本途径 宪政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这概念具有以下几个要素: 1.宪政必须以宪法为前提。 2.宪政的核心是民主政治。 3.宪政以限制政府、保障公民的权利为目的。,第四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政治发展 一、全球化的内涵 全球化指人类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全方位的沟通、联系、相互影响的客观历史进程与趋势。 二、全球化的动力 三、全球化对国家政治的影响,第十章 民

30、主与民主化,第一节 民主与民主观念的演变 一、民主的含义 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二民主观念的变革 (一)民主的意义和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统治”转化为“精英统治” (二)民主的范围:“有效的”或“自由的”民主取代了“无限的”或“极端的”民主 (三)民主的运作方式:“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参与制民主” (四)民主的基础与前提: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 三、现代民主理论模式 (一)直接参与民主理论 (二)代议制民主理论 (三)精英主义理论,第二节 民主的价值及其限度 一、民主的价值 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自治”。 民主的第二个价值在于“平等” 民主的第三个价值在于“权威” 二、民主可能的缺陷 (一)轻视个人权利,容易制造“温和专制” (二) 趋附时尚,可能降低政策水平 (三)争执不已,可能造成效率损耗,三、民主应有的限度 (一)民主须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二)民主须以不干社会自主为限度 (三)民主须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四、民主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