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始于知识梳理高中.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40439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教学始于知识梳理高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有效教学始于知识梳理高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有效教学始于知识梳理高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有效教学始于知识梳理高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有效教学始于知识梳理高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教学始于知识梳理高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教学始于知识梳理高中.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与老师交流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设计始于知识梳理,北京四中 郑春和 zh-,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从有效教学设计说起 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行动的蓝图,有效教学设计主要涉及“讲什么”和“怎么讲”的问题,教学策略和方法取决于教学内容 讲授的单元知识结构应顺应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利于学生理解、贮存、提取和应用知识信息 知识梳理(整合)是对单元课题内容的再组织、再加工、再创造,旨在理顺知识组分,把握关键术语,凸显重要概念,钻研单元教材, 把握课题内容,协调两种关系,知识整合 以“内容标准”为依据 高中生物学的内容标准规定6个模块,每个模块有若干主题。 每个一级主题对其课程内容、重要概

2、念、教学目标(学习需要)等作出明确的阐述。 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二级主题及其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组成。具体内容标准规定了基本学习目标,活动建议列举了学习活动的基本形式。 知识梳理要先协调课程内容与教材体系之间的对应关系,课程内容与教材体系的关系(例证),细胞的 分子组成,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核 酸(结构与功能),糖类,淀粉等多糖 单糖和二糖,脂类,磷脂和脂肪 类固醇类物质,水和无机盐分子与离子,生物大分子 (以碳链为骨架),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知识结构的编排合适吗?,概念内涵是什么?,知识整合以课本为线索 依据课程内容编写的每个版本课本,都是对“课程内容”进行初组织、初加工、初创造的结晶

3、 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呈现重视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但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认识逻辑不尽一致 知识梳理应以课本为线索,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丰富资料,协调好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认识逻辑之间的关系,协调教材逻辑与学生认识逻辑的关系,知识整合以教辅资料为参考 不同版本课本的参考书框架不尽相同,但其中的学习内容分析、知识结构梳理对单元知识重组有所启发 人教版“胜券在握”中的考纲解读、知识网络、内容梳理、特别说明等栏目,为知识重组提供有力地帮助 知识梳理要善于取长补短,理顺三类基本知识,知识重组旨在理顺知识组分,事实、现象 过程、关系,惯例、程序 准则、方法,概念、原理 理论、模型,基本 技能,基础 知

4、识,学会,理解,新情境、新材料 新信息、新问题,感知,抽象,熟练,应用,原始 形态,学术 形态,教育 形态,事实、现象、过程、关系 生物学术语,事实性,方法性,惯例、趋势、程序、分类、 类别、准则、方法,命题性,三类 知识,概念、原理、法则(规律)理论、模型(假说或学说)命题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类的范例分析 例证人类红绿色盲(异常感知行为) 1.偶然发现 2.描述病症 经典研究方法 1.社会调查:0.070.005 2.数理统计: (0.07)2 0.005 3.系谱分析:男性患者通过女儿传递外孙(50%) 遗传探讨 1.基因与性状的假设 2.尝试基因定位,3. 推演男女基因型及表型效应的差异

5、 4.推知红绿色盲遗传方式的特殊性 5.推导红绿色盲基因的传递几率 假设验证 1.基因定位及来源 红色素与绿色素合成分别由一对基因控制 红色素基因与绿色素基因位于Xq26-28 红色素基因与绿色素基因的部分缺失导致红、绿色盲 2.自然人群中男女发病率的关系,概念内涵 1.基因定位 2.传递方式的特殊性 3.表型效应与性别的关联性 4.三大类别,抽出关键术语, 构建知识框架,构思两种结构,知识的学习和检测 学习是获得知识、技能和修养的过程 对知识信息的理解、贮存、提取和应用是知识学习的主体 作业(解题)是学习水平检测的一种方法,质量,技巧,保证,关键术语 在生物学科知识体系中,术语是指描述生物事

6、件、生命现象、代谢过程等客观事物的词汇、短语或符号 表达概念名称和例证的词汇、词组或短语也是术语 关键术语是单元课题的主干知识,抽出关键术语利于构建知识框架 关键术语的层次结构,以及关键术语之间内在联系可用概念图等图式呈现,层次结构和网络结构,种群,空间 特征,一定时间 和空间内,同种生物 个体总和,时间 特征,数量 特征,遗传 特征,统计 量值,数量 动态,基因 库,种群 密度,分布 型,存活 曲线,增长 方式,调节 因素,核心,年龄 性比,4个 速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增长,衰退,预测,决定种群消长的参数,种群密度,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种群数量的统计量值,生态系统的知识框架(思维导图

7、),强化命题表述, 凸显重要概念,设计两类板书,对重要概念的共识 重要概念主要是以命题句式表达的判断,或者借助图示呈现 主要包括:概念的定义、原理的要点、规律(法则)的论点、理论的观点、模型的要素,以及某些生物事实的描述 重要概念表述要简明准确,重视知识更新,慎重纠正课本中有分歧的句式 在教学过程中,板书是重要概念传递的一种基本方式,课堂上的书写板书与投影板书要协调搭配,基因,染色体 (座位),载体,DNA (本质),遗传信息 (编码),携带者,基因的现代概念内涵及表述,两类信息,构建方式 (结构),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 染色体上的每个基因有特定的座位,许多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

8、性排列 基因是DNA分子片段 ,每个基因都有特定遗传效应,如编码或贮存、复制、转录、翻译、突变、重组、调控等。 基因中4种脱氧核苷酸序列编码遗传信息 基因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编码区含有蛋白质(或RNA)编码信息,上游的非编码区含有选择性表达信息 基因分为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结构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直接控制性状,调控基因对结构基因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清 水,细胞液,(全透性),(低浓度),(高浓度),渗透是指水分子通过生物膜(如原生质层)的扩散过程 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性,相当于半透膜 原生质层两侧溶液浓度差决定着水分子运动(即扩散)方向。,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原理,溶液浓度差,孟德尔定律的细胞

9、学解释,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动力,选择是通过生物与无机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实现的 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膜的组分主要有磷脂、胆固醇和蛋白质 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胆固醇分子使膜具有刚性 膜蛋白分子覆盖、嵌入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图解及要素,膜物质分子排布具有不对称性。内页与外页的磷脂种类和数量不同,蛋白质的种类也不同 膜脂分子的运动性使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形态改变),膜蛋白分子的运动性(分子重排或构型改变)与细胞膜的多种功能有关, 腺苷三磷酸分子(ATP)

10、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腺嘌呤和3个磷酰基团组成,其末端P-O键断裂则生成腺苷二磷酸(ADP) 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不是来自断裂的P-O键,而是转移的磷酰基团势能,又称为转移能,ATP分子的磷酰基团(-PO32-)转移能(更新),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更新),细胞中的水和无机盐(板书范例) 一、细胞中是否有水和无机盐 1.作出推测,2.进行探索 怎样验证细胞中确实有水? 观察鲜果与萎蔫果肉细胞的形态 观察西瓜果肉细胞形态,挤出果汁后再观察果肉细胞形态变化 怎样证实细胞中含有无机盐? 烘干叶片,燃烧后留下灰分(无机盐) 许多无机盐溶于酸 二、细胞中的水,三、细胞中的无机盐,四、知识迁移 收获

11、的小麦种子要进行晾晒或烘干,干种子含水量约为13-14%。试问: 上述水量存在于干种子的_和_等部位 种子的_部位主要是结合水,水分子与_等物质呈结合态 种子的_部位主要是自由水,水分子呈_,以维持该部位的代谢活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板书范例) 研究方法 定性观察 绿色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状况 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状况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稳定性 2.定量研究,初级生产量 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量或固定的能量 通常用g(干重)/(m2.a)或J/(m2.a)表示 总初级生产量(GP) - 呼吸量(R) =净初级生产量(NP),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的能量

12、次级生产量 指异养生物对初级生产品的利用和再生产 包括通过牧食链的再生产和通过碎屑链的再生产,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如下:,不可 用的,未获 得的,吃剩 下的,粪便 排出,呼吸 消耗,食源,可用的,获得的,吃进的,同化的,次级生产量,生长,繁殖,例证:赛达伯格湖的能流分析资料 过程分析,过程 1.起点:始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输入能量) 2.渠道:沿食物链的营养级依次传递 (转移能量) 3.终点:最终以呼吸热的形式散失 (输出能量) 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传递和输出的全过程称为能量流动(简称能量流) 狭义上专指系统内的能量转移,特点 : 赛达伯格湖能流资料分析 数学分析,1.能量传递方向 单向

13、流动(沿食物链营养级依次传递),不能逆向(各个营养级生物之间的食与被食的营养关系不能改变) 不能循环(绿色植物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以呼吸热形式散失的能量),2.能量传递数量,低于净初级生产量,而不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464.6 总初级生产量, 96.3, 12.6, 293,呼吸量,碎屑链,现存量 (资源),逐级递减(呼吸消耗部分同化量,分解者利用部分,未被利用的现有资源) 1020%(遵循林德曼的1/10法则),3.能量传递效率,生态效率及计算方法*,4.能量金字塔 以各个营养级的能值绘制 形象地表示能流特点,能流分析的意义 1.能量流向益于人类生产和生活 2.基本措施 提高绿色植物的光能利用率 保护森林和草原 合理发展动物饲养业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谢谢 各位老师!,欢迎 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